绿色金融助推长江经济带发展路径探析

2021-12-07 16:47吴东来
长江技术经济 2021年5期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绿色金融

吴东来

摘 要:以荆州市农商行实施绿色金融助推长江经济带发展作为切入点,重点阐述荆州农商行助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成效,并对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绿色金融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绿色金融;长江经济带;荆州农商行

中图法分类号:F832.35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679/j.cnki.cjjsjj.2021.0507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武汉、荆州等地,在武汉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结合中央层面的政策意图,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已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湖北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坚持不懈做好三大发展理念:“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1]。

全面落实和推进绿色发展理念进程中,绿色金融成为绿色发展的必然选择。湖北作为生态资源大省,但并不是工业强省,在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中部崛起的战略中都起着十分重要作用,如何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基准,实现社会经济的健康绿色发展,成为当前湖北循环發展十分紧迫和关键的时代命题[2]。

1  荆州市绿色金融发展概况

近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逐步认识到在推动绿色转型和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中,金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出台了有关绿色金融创新发展的政策支持。荆州市委、市政府也相继出台了《荆州市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工作方案》,人民银行荆州中心支行转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建立绿色贷款专项统计制度的通知》,同时出台了《荆州市金融支持长江大保护指导意见》[3]。各金融机构结合产业政策制定了相应的信贷政策,各金融机构将绿色信贷执行标准嵌入到各项业务管理环节,切实提高绿色信贷执行能力。

荆州市金融部门充分利用长江经济带的各项资源优势和产业集群优势,在发展传统农业和工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荆州市金融机构严格落实有针对性的信贷方针,以“一户一策”“有保有压”为基础原则,对存在高污染、高能耗和产能过剩的行业进行贷款限额的管理,对不同类别的企业,实施“消化、转移、整合、淘汰”的路径,进而控制增量、压降存量,促进产业循环绿色发展。

2  绿色金融在助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的问题

2.1  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和专业化服务体系尚不完善

湖北省出台绿色金融的相关政策总体数量还不够多,相关的绿色金融政策效力也不高,从政策目标、政策实施及政策反馈来看,表现为各地方政府、环境监管保护部门、金融监管机构等对绿色发展理念和重要性重视不够,相互之间没有达成统一的理解和认同。同时,绿色金融业务需要配套专业化服务体系,如对环境风险进行评估、碳交易碳排放的定价等,也需要相对完善的专业化中介服务机构完成,包括企业信用风险评级、企业资产评估、独立第三方的认证等,但是目前湖北省在这些方面还是存在不足[4]。

2.2  相关信息的传递机制尚不完善

构建一个完善的绿色金融体系,要在相关部门之间架起有效信息共享的桥梁,建立传递信息的联动机制。因为只有传递有效信息,金融机构才能提供相对精准和具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通过对有效信息的利用,才能更好的开展银行业务,也能更好的满足企业的金融需求。比如,如果环保部门没有对企业的环保信息进行基础采集和入库,相关信息传递不通畅,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也无法对企业实施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满足其金融需求。

2.3  金融机构内在动力不足,社会公众参与性不高

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动力存在不足,绿色金融业务中存在绿色投融资的期限不匹配、绿色信贷信息不对称、信贷产品和分析工具缺失,融资风险较高等问题,导致传统金融机构在开展绿色金融业务方面风险较大,所以内在动力不足。而社会层面,大众参与绿色金融的意识相对较弱,整个社会的关注度和参与度都不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尚停留在政府的宣传层面上。。

2.4  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性不足

绿色金融所涉及的行业和客户十分广泛,不同的金融机构也相应推出不同种类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但是不同客户对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存在一定差异。金融机构对融资对象的特征认识不够全面,绿色金融产品主要针对大型环保企业和大型节能减排相关企业,而对中小型环保企业的关注不够,对中小型环保企业的融资需求满足有限。此外,市场上绿色金融的主要对象是法人企业,对个人、对家庭、对微型企业的绿色金融产品相对较少,使得绿色金融难以渗透到社会的多个领域。

3  荆州农商行助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具体措施和成效

近年来,荆州农商银行坚持新的金融发展理念,以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生态修复、环境治理和水域人文建设为重心,近五年累计投放乡村振兴贷款866亿元,乡村振兴贷款余额398亿元,有效发挥金融支撑作用,为长江流域荆州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作出了重要的金融贡献。

3.1  发挥金融调剂作用,引导区域企业绿色转型

长江流域因其资源丰富,水域交通便利,经营成本低而吸引了大量工业聚积和企业落户,荆州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得益于长江沿线企业的持续发力。然而,工业经营活动也对长江沿线生态造成了影响,如何有效平衡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一直是荆州金融业考虑的问题。

(1)收回“三高”企业经营信贷支持

“三高”企业(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企业)在特定的一段时期对经济发展、居民就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部分企业还是地方龙头企业、纳税大户,是劳动力富余区充分发挥优势,弥补资金及科技不足的主要经济选择方式。如今,“三高”企业产生的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不仅冲抵了经济红利,更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从2017年开始,荆州农商银行对客户采取分类管理,对存在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的企业客户单独建册,并对建册客户逐一实行信贷退出。津利化工公司是在荆州农商银行长期支持下,对荆州区域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的实体企业,但其能耗高、污染重,显然已不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荆州农商银行通过多番调研,共同协商,最终回收贷款500万元,退出对其经营的支持。

(2)帮扶排污企业进行绿色改造

工业污染与破坏是源于生产过程中所产生了固体、气体或液体的超标排放,控制或改造污染物的排放是源头保护环境的关键,而环保设备由于其占用资金大,无法直接产生经济收益,成为众多生产型企业想节省的一項重要固定资产。对此,荆州农商银行采取一系列信贷政策,设置门槛与要求,如果企业存在废弃物排放,但是没有通过环保部门的环评测试或环保部门尚未颁发排污许可,则暂缓该企业的信贷业务,并督促和支持企业转换生产方式,进而达到环保要求。对于那些已经满足信贷准入条件,但实际的生产运营中,被查出有环保瑕疵的企业,农商银行给予专项的信贷资金,支持其进行设备改造和技术更新,进而达到环保要求。湖北应鑫铝业是一家现代化的生产加工铝型材料的企业,其先进的生产工艺、过硬的产品质量、良好的口碑让其很快成为荆州市著名的材料供应品牌。但因为环保设备性能老化,生产氧化用水超过了环保检测的排放标准。荆州农商银行综合考虑,产生排放超标只是因为环保设备问题,不是产品销路问题,最终实施300万元专项融资的信贷方案,支持该企业进行企业污水处理设备的更新更换,改造后的水排放已达到“二级”标准。

(3)支持沿江企业落实搬迁重建

解决“化工围江”是打好长江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一环,而沿江企业高昂的异地搬迁重建成本是推动此项工作的重大障碍,荆州农商银行通过存量客户增贷,无还本续贷有力解决或缓解了客户资金问题。2017年,大枫纸业作为长江沿线企业,被政府指定搬迁至工业园区,这对生产效益本是不佳的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困难,荆州农商银行向其发放贷款500万元,并连续3年为其安排无还本续贷,得益于信贷资金的支持,企业不仅完成了异地搬迁重建,其环保也已达标。

3.2  充分发挥金融配置功能,推动区域生态环境修复

“防”和“治”是环境保护的一体化工程,而治理效果好坏则紧密关系着长江大保护工程的成败。在做好防污的同时,有效治理废弃物,并循环利用,不仅能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也能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1)以“水岸共治”为基,做好沿江基建项目投放

三峡大坝的修建虽然缓解了荆江重大洪水出现的频率,但并非完全消除生态风险点。荆州农商银行坚持流域思维推动沿线地带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投放长江沿线农田水利基建贷款7.14亿元,有力推动了荆江大堤及附属区域水利工程的修缮与加固,更为帮助沿江绿化生态带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2)以“防污治污”为引,做好污染治理项目投放

加快生态修复离不开治污企业的参与,荆州农商银行早行动、敢投放为各类环保企业的生产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清源污水处理公司是荆州监利工业园区专职处理工业废水的企业,其采取的PPP模式提高了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但其对社会资本要求过高,该公司在兴建期也遇到了资金量不足的问题,面对缺乏抵押物的现状,荆州农商银行大胆尝试,通过以特许经营收费权作质押,为其发放项目贷款4 400万元,帮助其实行项目的完全性建设,如今该公司不仅具备了日处理8万t废水能力,其处理的标准也能够直接排入江河。

(3)以“山林湖草”为被,做好绿色植被项目投放

统筹推进长江沿线地带山水、林田、河湖、花草的覆盖率是生态环境修复的一项重要工程。绿色植被在环境整治过程中效果明显,但却无法快速产生丰厚的经济效益。荆州农商银行经过不断调研,终于寻找到经济发展+植被覆盖金融支持点。2019年5月,荆州农商银行立足本地花卉苗木种植市场,推出了“苗木快贷”微贷产品,通过信用或保证方式用于支持沿江苗木种植规模型农户经营发展,解决其因苗木生产周期长而出现的现金流短缺,获得了客户的广泛好评,通过该产品已发放贷款586万元,覆盖苗木种植面积3.17万亩。

3.3  强化金融服务职能,拉动区域绿色产业发展

长江流域“十年禁渔”“禁采砂石”是政府通过行政手段调整沿线经济发展的有力举措,是减少人为对生态破坏,修复长江绿色生态廊道的重要方式。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不再单独由是否适应市场经济需要而决定,转型后的产业,更需要得到金融的持续支持。

(1)落实政策,支持渔民转型

长江流域“禁渔”后,荆州农商银行综合考虑相关因素后,优先使用“扶贫小额信贷”的相关政策,支持贫困渔民转型升级经营种养产业或其小型生产加工业。运用“家庭贷或亲情贷”支持个体渔民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担保。运用“农村住房贷款”支持渔民兴建住房,让金融成为渔民生存保障的基石,渔民发展与改进的纽带。荆州农商银行投放此类贷款达4.74亿元。

(2)突出方略,支持产业转型

传统的内陆船舶运输行业在现代化“铁水公通邮”大交通体系尚未建设时,承担了重要的运输职能,也是荆州农商银行信贷长期支持的客群对象。如今,荆州属地的船舶运输主体规模小、管理分散、内耗高、盈利低逐渐难以适应市场要求,转型迫在眉梢,金融的帮扶是转型的关键。荆州仁泰水运公司是荆州农商银行长期支持下,从事长江内陆船舶运输的主体企业,在行信贷融资最高值曾达到900万元,长江大保护推进以来,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及时转变发展思路,在农商银行的持续支持下,进军幼儿学前教育行业,实现了行业转型。

(3)布局长远,支持模式转型

荆州地处长江之腰,发展重心在长江,发展的未来也在长江。以绿色思维下构建的组合经营模式,是最佳的发展路径选择。荆州农商银行依托江汉平原地域辽阔、水质俱佳的优势,积极发挥金融新动能,通过“小额信用贷”“富农贷”“家庭贷”等帮助和支持广大农民,相关惠农信贷产品的发放贷款额度47亿元,不遗余力支持荆州市“双水双绿—绿色水稻/绿色水产”发展模式,重点投向有虾稻共作和稻渔种养结合等生态模式。新型的结合模式不仅推动荆州市“双水双绿”,也重塑荆州“鱼米之乡”美誉,进而促进了农业的循环发展和绿色转型升级,带来了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也推动了国考断面水质优先率持续提升。

4  相关建议

4.1  完善金融制度,构建绿色金融市场体系

完善金融制度,制定绿色金融政策。政府在完善金融制度、制定金融政策时,既要使审批流程合法合规,也要让管理制度合情合理。同时,在构建适宜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绿色金融市场体系,要综合考虑将生态环境保护、环境污染治理等相关环保理念融入到金额市场,在金融市场各个子市场的经济交易活动中,需要选用新型绿色贷款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对于那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项目予以政策倾斜,贷款定价实施优惠政策。对于那些非资源节约型、对环境有破坏有污染的项目实施不同程度的贷款限制,甚至取消信贷支持。

4.2  创新适宜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的绿色信贷需求

客户的绿色信贷需求就是银行绿色金融产品的起源,银行需要积极主动对接绿色信贷需求,迈开绿色产业、循环经济、数字金融、智慧金融的创新步伐。可以尝试设立政府与金融机构、民营资本共建的长江大保护的相关基金,构建新的金融融资模式支持长江经济带发展。金融机构需要不断丰富绿色信贷产品,进而满足不同类型客户的绿色信贷需求。银行可以优化绿色信贷管理制度,改进绿色信贷的管理流程,完善信贷考评与奖励机制,最终实现绿色信贷业务的收益可靠、风险可控,进而实现绿色金融业务的可持续性。金融机构在具体开展业务时,要遵循市场化的原则,不能政银不分、政企不分,如不得为地方政府进行违法违规项目的担保或融资,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提供绿色金融服务。

4.3  强化专业人才培养,建立绿色信贷的激励约束机制

长江经济带发展需要高效的绿色金融体系,更需要相关专业的高水平人才。建设和培养绿色金融的相关人才,除了需要基础性金融知识、风险分析知识以外,还需具备一定的工程管理、项目管理的能力。有了复合型人才的注入,绿色金融才能可持续发展。地方政府部门和监管部门应相互沟通,制定出适宜的绿色金融指导目录或大纲,同时配套相关的监管措施及实施细则,结合实际,兼顾绿色金融的实际可开展性。金融機构要结合实际业务、实际项目,结合企业的实际环保检测信息,制定有效的、有针对性措施,同时加强绿色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将相关岗位的薪酬与绿色金融绩效考核挂钩,做到权责明确,绿色金融做得好的项目与岗位实施奖励,做得不好的给与相应的责任处罚,通过激励与约束并存,提高绿色金融业务的人员素养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湖北省环保厅.做好长江大保护三篇文章 打赢污染防治攻坚 [EB/OL].2018-08-06.http://www.hubei.gov.cn/gzhd/gzhd/201808/t20180806_1327242.s.html.

[2]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决定[N].湖北日报,2017-01-22.

[3]中国人民银行荆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助力长江大保护的调查与思考[J].武汉金融,2018,(12):82.

[4]许传华.湖北绿色金融创新发展的探索与实践[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8,(7):88-89.

Green finance has boos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Take Jingzhou Rural Commercial Bank as an example

Wu Dongla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Yangtze University,Jingzhou 434023,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green finance by Jingzhou Rural Commercial Bank to boos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as the entry point,the specific measures and results of Jingzhou Rural Commercial Bank to help the develop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are expounded,and put forward relevant policy suggestions 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finance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Keywords:Green financ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Jingzhou Rural Commercial Bank

猜你喜欢
长江经济带绿色金融
银行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
新常态下发展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国际绿色债券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应对之策
我国绿色金融在发展中如何面对当前的机遇和挑战
我国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绿色金融在石油石化行业的运用研究
长江经济带低收入医疗保障基金建立与管控措施
长江经济带产业竞争力现状分析
长江经济带股权交易所建立与管控措施
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