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东南部石漠化地区发展猕猴桃产业可行性分析

2021-12-08 08:55陈大明王永平方海东杨永超鲜思跃
热带农业科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翠玉石漠化猕猴桃

陈大明 王永平 方海东 杨永超 鲜思跃

(1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元谋干热河谷植物园 云南元谋 651300;2 红河学院 云南蒙自 661100;3 文山浩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云南西畴 653501)

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是全国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大石山区、边境地区于一体的跨省交界面积最大、贫困对象最多、少数民族人口最多、所辖县数最多、民族自治县最多的片区,是全国扶贫攻坚中重点帮扶的14 个连片特困地区的“硬骨头”[1]。根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开展挂牌督战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2019 年底全国未摘帽的深度贫困县还有52 个,其中滇桂黔3 省区有25 个县,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就有14 个县。这说明了该片区现在仍然是全国深度贫困县最多的特困片区,据此可以推断2020 年全国脱贫后,该片区仍然是相对贫困人口最多和减缓相对贫困任务最重的片区。连片的贫困区与生态脆弱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高度重合,这要求扶贫产业应与当地实际相结合,不但要缓解当地生态环境压力,而且还要提高农户收入水平。

云南省处于滇桂黔石漠化片区中心区域,石漠化面积达2.84×104km2,石漠化是云南省最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2]。云南省的石漠化影响着长江、澜沧江等河流的生态安全,严重制约了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当地致贫的原因之一[2-3]。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位于云南东南部,东经104°22′~104°58′、北纬23°06′~23°37′,北回归线横贯县境,是本片区石漠化最重的县之一,全县总面积1 506 km2,其中裸露、半裸露岩溶面积1 135 km²,占全县总面积的 76.16%[3]。为解决本区域石漠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探索石漠化综合治理之路,在前期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该县引进文山浩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于2016 年开始开发建设333.33 hm2以猕猴桃(A. chinensis)为主的产业示范园。2017 年初栽植猕猴桃实生苗,2017 年底及2018 年初引进品种进行嫁接,2020 年挂果投产。本次以东红、金艳和翠玉3个品种为材料,比较3 个品种在文山州石漠化地区的生长情况、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分析了在石漠化地区发展猕猴桃产业的可行性及发展前景。该工作在本区域石漠化改造、生态修复、产业发展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实践,同时也对滇黔贵石漠化地区产业选择、猕猴桃品种选择等都有积极的启示和参考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区概况

西畴县三光猕猴桃示范园区位于云南省西畴县兴街镇三光村,北纬N 23°11′,东经E 106°36′,海拔1 471~1 623 m。属亚热带低纬季风气候,干雨季节分明,立体气候明显,年均气温15.9℃,年均无霜期340~362 d,年均降雨量1 294 mm,年日照时数1 500~1 800 h,≥10℃有效积温5 600℃,年均相对湿度为82%[4]。种植地块为人工进行炸石造田、拉土填地、用石头垒埂而改造成的石漠梯田台地。台地坡度为20~30°,宽度4~27 m不等。土壤以黄壤土为主,夹杂少量石粒。土壤pH 6.75~7.44,有机质含量0.6%~1.2%,土层厚度40~60 cm。种植猕猴桃之前主要种植的作物为烤烟、玉米、生姜、三七等。6—9 月份处于雨季,高温高湿。

1.1.2 试材

试验品种为东红(A. chinensisPlanch cv.Donghong)、 金 艳 (A. chinensisPlanch cv.Jinyan)、翠玉(A. chinensisPlanch cv. Cuiyu),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提供接穗进行嫁接。

1.2 方法

1.2.1 猕猴桃园区建设

示范园区经过改造后形成台地。因地势设定道路,主干道宽4 m,支干道宽3 m,田间操作道宽2 m,水泥硬化。采用滴灌系统进行灌溉,每株1个滴头,从水坝提水到高处水池,水池500 m2/个,每个水池灌溉面积8~12 hm2,抽水电源为太阳能。全园安装太阳能杀虫灯,每1.33 hm2一盏。

1.2.2 猕猴桃果园建园

采用大棚架栽培方式,每单块台地或相邻2~3块台地高差在1 m以内的为1个相对独立区域,单独安装棚架。建园时用旋耕机旋耕,深度20~30 cm。用挖掘机挖穴,穴深50~80 cm,直径80~100 cm。根据台地宽度,行距设为30~35 cm,株距设为2~3 m,每667 m2开挖80~110 个定植穴。每穴施入5 kg钙镁磷肥,40 kg腐熟的农家肥。

1.2.3 田间管理

树形管理采用一主双蔓树形,培养12~16 个主要结果枝。

水肥土管理每年4 次肥料。芽前肥(2 月份),以速效氮为主,采用自己发酵的生物有机氮肥(主要成分为牛粪液、生物菌剂、尿素、废糖液混合发酵);促果肥(4 月份),谢花后1 周施肥,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15∶15∶15),每株200~300 g;壮果肥(6 月份),以高钾、中磷为主,加上钙等中微量元素;采后肥及基肥(10~12 月),采果后施入,以自制发酵有机肥为主(牛粪、锯木屑、甘蔗渣、尿素、生物菌剂、磷矿粉为主要原材料),每株40 kg。全年叶面喷施2~3 次磷酸二氢钾及微量元素肥料。每年隔行用微耕机翻耕1 次,翻耕深度30 cm。9月份撒播光叶紫花苕,次年4月份自然枯萎,5~9 月每月用割草机刈割一次,并将草覆盖树盘。土壤水分采用滴灌,2~5 月土壤湿度保持在60%~70%,平均7 d 滴灌一次,一次6~10 h。6月份以后,自然雨水,基本不灌溉。

病虫害防控管理以生物农药为主,每年打枯草芽孢杆菌2~3 次,苏云杆菌2~3 次,白僵菌1次,EM 菌1 次(根灌施入土壤中),石硫合剂1~2次。根据具体情况,喷施安全低毒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每年杀虫剂1~2次,杀菌剂2~3次。

花果管理方面,采用人工授粉,用授粉枪进行授粉,花粉为购买的商品花粉。每个结果枝保留3~5 个果,每个结果母枝留3~13 个结果枝。果实进行套袋。采摘以测量可溶性固形物为基本依据,东红猕猴桃7.0%以上,金艳8.0%以上,翠玉7.5%以上。

1.2.4 项目测定

物候期判定标准参照NY/T 2351《植物新品种特异性、猕猴桃属测试指南一致性和稳定性》。

病虫害发生程度分级标准参照李秀杰等[5]的方法。“+”零星发生,一般不需要防治;“++”轻度发生,需要采用兼治措施防治,若不防治将造成一定损失;“+++”中度发生,需要专门防治;“++++”严重发生,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多次防治。

每重复选取长势一致的植株,每株采果10个。用电子天平测定单果重;将果放置4℃冰箱中待其自然软化后测定其余指标。可溶固形物含量采用手持折光仪测定;VC 含量使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参照NY/T 5009.86—2016。

每个品种随机选取有代表性的植株5株,选取有商品价值的果实测平均个数、平均单株产量,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亩(1亩≈667 m2)产(按有效株数80株计算,种植株数为100~110株)。

猕猴桃销售价格由文山浩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销售部提供。

1.2.5 数据处理

数据的采集和整理采用Excel 2010,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使用SPSS 20.0。

2 结果与分析

2.1 物候期

物候期如表1 所示。东红物候期变化较早,2月下旬萌芽,3 月中旬进入盛花期,果实8 月上旬成熟,果实生长期130~135 d。金艳在3 月初开始萌芽,4 月中旬进入盛花期,果实10 月上旬成熟,果实生长期150~160 d。翠玉在3 月底萌芽,4 月下旬进入盛花期,9 月下旬果实成熟,果实生长期140~145 d。

表1 各品种不同年份物候期

2.2 病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

经过连续2年的观察,结果发现溃疡病仅在东红局部园区发生,发生时间为3 月份,发生率为0.1%~0.2%。根腐病没有发生;叶部病害以褐斑病较为严重,灰霉病、叶斑病、炭疽病等有少量发生,发生时间主要为4—8月;花腐病基本没有。说明石漠化地涵养水份的能力较差,雨后水分及时渗漏,抑制根腐病和溃疡病的发生。2019 年疏于病害防控,高温高湿环境导致褐斑病、炭疽病、灰霉病、叶斑病等发病较重;2020 年通过综合防治后,各病害呈下降趋势;说明本产区猕猴桃病害可防可控。各品种主要病害发生情况见表2。

表2 各品种主要病害发病程度

虫害主要为夜蛾、金龟子、叶蝉和蚧壳虫(表3)。2019 年以金龟子和叶蝉危害发生较为严重。安装太阳能杀虫灯,落叶后及萌芽前喷施石硫合剂,以及在4—7 月每月初轮换喷施50%亚胺硫磷乳油500 倍、2.5%氯氰菊酯乳油2 000 倍或75% 辛硫磷1 500 倍等后,2020 年害虫大幅度下降。

表3 主要虫害发生情况

2.3 结果表现

结果表现如表4 所示。各品种单株结果数量、单株产量随年份增加而增加,其中翠玉的单株结果数及单株产量均高于其他2个品种。2019年各品种进入始果期,东红每667 m2达到402.3 kg,金艳达到702.9 kg,翠玉达到693.5 kg;2020 年东红每667 m2达到587.2 kg,金艳达到824.6 kg,翠玉达到912.1 kg,各品种在2020 年的产量与2019 年的产量差异显著。由此可见,各品种在结果初期表现出良好的丰产性,说明本区可能适合这3个猕猴桃品种经济栽培。

表4 各品种产量

2.4 果实品质

根据连续2年的观测结果,东红、金艳、翠玉都表现出了品种本身特点,如东红猕猴桃果肉金黄,果心具有艳丽的放射性红色,口感酸甜适口且有香味;金艳猕猴桃果肉金黄,肉质细嫩多汁,口感甜且醇厚;翠玉猕猴桃果肉翠绿色、肉质细嫩、口感甜、汁丰。品质方面,同一个品种在2020 年的可溶性固形物和VC 均高于2019 年(表5),其中东红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2年中均高于其他2 个品种,且与翠玉差异显著,而VC 含量以翠玉最高,与金艳及东红达到显著差异;干物质含量各品种间及各年份间差异不显著。金艳的存储时间高于东红和翠玉,达到了130 d左右。

表5 果实品质

2.5 市场销售

表6 数据由文山浩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提供,销售价格较高且连续2 年平稳,有一定市场认可度,与云南猕猴桃的整体市场价格一致,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东红及金艳的价格高于翠玉,说明市场对东红和金艳猕猴桃品质的认可,同时也反映了消费者对黄肉及红心猕猴桃的喜爱。

表6 市场销售情况 单位:元/kg

3 讨论与结论

金艳在四川的采收期一般在10 月中下旬至11月中旬[6]。在文山州西畴县石漠化地区,金艳3月初开始萌芽,果实10 月上旬成熟,成熟期较四川早10~30 d。翠玉在重庆成熟期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7]。在文山州西畴县石漠化地区,翠玉3月底萌芽,9 月下旬果实成熟,成熟期与重庆持平或比重庆早熟10~20 d。东红在四川省猕猴桃主产区的蒲江县采收期为9月上旬左右[8]。而在文山州西畴县东红的成熟期较蒲江县提前30 d 左右。文山州西畴县石漠化地区猕猴桃大规模生产实践表明,金艳、东红及翠玉猕猴桃品种在该地区比四川及重庆产区早熟10~30 d,其中东红猕猴桃早熟优势特别明显,可以将该区列为我国猕猴桃早熟产区之一。同时,早熟优势能实现猕猴桃果品提前错峰上市、调节市场供给、避免与四川和陕西猕猴桃产区形成竞争,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种植户收益的目的。

本区域猕猴桃生长势强,实生苗嫁接后第二年开始结果,第三年667 m2产量可以达到587.2~912.1 kg,试验中选用的3 个品种的结果性状均达到了国内中高产园区的水平[7,9-10]。另外,各品种品质和口感较好,金艳猕猴桃品质较其他2个品种表现更突出。由于气候的因素,如紫外线较强、花期处于旱季等,客观地制约了猕猴桃溃疡病、花腐病的发生和发展,这跟云南其他地方猕猴桃引种研究较为一致,如红阳猕猴桃[11]、新西兰黄肉猕猴桃“Kiwikiss”[12]的引种研究。

总之,经过改造的石漠化梯田台地可以种植东红、金艳和翠玉猕猴桃,采用合理的栽培技术措施可以达到其主产区中等偏上的产量水平,同时具有早熟优势,果实品质也有一定的提升,市场畅销且价高。因此,云南东南石漠化地区可以选择猕猴桃产业作为扶贫产业。

猜你喜欢
翠玉石漠化猕猴桃
湘西岩溶区石漠化空间动态研究
——以凤凰县为例
石漠化信息提取与时空演变分析
——以贵州威宁县为例
滇东北岩溶地区石漠化时空演变过程分析
摘猕猴桃
猕猴桃落果咋应对
翠玉梨在烟台地区引种表现及栽培管理
提取猕猴桃的DNA
回乡有感
赏洮砚(新韵)
为什么猕猴桃身上长满了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