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湛江地区休闲农业发展探析

2021-12-08 08:55陈妹杜丽清陈佳瑛邓旭涂行浩吴建阳
热带农业科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湛江特色农业

陈妹 杜丽清 陈佳瑛 邓旭 涂行浩 吴建阳

(1 农业农村部热带果树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广东湛江 524091;2 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 广东湛江 524037)

休闲农业是一种新型产业形态、更是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以农业作为基础,同时包括经济、社会、景观、文化等。发展休闲农业可以延长农业产业链和效益,使得农田不仅具备单一的生产功能,更融入休闲体验与旅游[1]。发展休闲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实施生态文明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城乡居民消费升级、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必然选择。由于休闲农业有着重要的发展地位,已成为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对象。

湛江市作为广东省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支撑点和补给点之一,拥有十分优越的旅游开发地理位置,它地处对接大陆和海南国际旅游岛的交接位置,且作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支点城市和北部湾中心城市之一,是国家面向东盟开放的重要门户,但至今却鲜有专家学者对该地区休闲农业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与分析。本文主要深入分析湛江地区休闲农业,总结升华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广东特色地区休闲农业发展模式机制,以期为广东特色地区休闲农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1 湛江地区休闲农业的现状

近年来,湛江市积极发展休闲农业,陆续建设了一批不同类型并具有一定规模的休闲农业园,休闲农业已成为湛江市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建设、乡村振新战略、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崭新亮点和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本文主要选取湛江地区具有代表性的11 个休闲农业园(图1)进行分析,分别是南亚热带植物园、三岭山森林公园、南国花卉科技园、螺岗小镇、茂德公大观园、东坡荔枝园、遂溪金龟岭休闲农场、缤纷分享园、廉江杨桃沟、徐闻“菠萝的海”和湛江新建成的中国首个专题热带农业科技园——广东省雷州半岛现代农业示范核心区。

图1 湛江地区代表性休闲农业园分布位置

2 湛江地区休闲农业存在的问题

湛江地区休闲农业发展势头迅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但对湛江地区主要休闲农业园区的调研发现,湛江地区的休闲农业与国家级定位标准的休闲农业园还有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

2.1 定位不高,品味不明

湛江地区休闲农业园数量不少,但整体建设水平较低,规模较小,设施简陋,内容单调,基本呈低、小、散、乱的现状。且主题定位模糊,极大多数形式单一、雷同,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接待、采摘、垂钓等内容上,缺乏鲜明的主题特色。

2.2 缺乏整体规划,布置不合理

由于前期缺乏合理的、专门的整体园区规划和功能分区设置,导致后期建造混乱,特色模糊。大部分农庄内布置没有充分依托原有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从而导致当地资源的浪费和利用不合理。

2.3 特色意识淡薄,缺乏创新

经营者没有以特色开路、开拓市场,而是照葫芦画瓢、千篇一律。大部分农庄缺乏形式、模式和休闲项目上的创新,并且经营者创新意识不够,单纯延续过往传统的农庄经营管理。

2.4 经营模式单一,管理粗放

在经营模式上,品牌意识淡薄,经营内容单一,大部分按照传统的农家乐模式,除了吃土家菜、垂钓,再无别的特色吸引顾客。部分农庄由于面积较大,管理粗放,配套设施陈旧落后,没有做到及时修补更新。

2.5 基本处于“假日经济”发展

游客们往往扎堆在节假日到休闲农业园进行旅游、消费,除节假日外平常极少有游客问津,导致了“假日经济”的出现。“假日经济”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农庄资源的浪费,导致经济效益低,常常使得农庄经营惨淡,发展停滞不前。

2.6 缺乏专业化管理队伍,技术力量薄弱

经营管理者大多数“半道出家”,没有专业的休闲农业经营管理理念和方法,缺乏专业的技术力量支撑,出现专业技术问题往往不知所措,没有科学的解决应对方案。

3 湛江地区休闲农业模式

通过对湛江地区休闲农业的实地调研和深入分析,总结出依据开发模式划分和功能划分的两大类休闲农业模式。

3.1 依据开发模式划分

根据休闲农业开发模式的不同,可分为基地改建型、文化挖掘型、农庄经济型、旅游带动型、科研基地等5种类型[2]。

3.1.1 基地改建型

该类型是依托当地农作物生产基地,以当地特色优势农作物生产基地为基础,并适当增加不同休闲旅游项目如休闲采摘、观赏农田景观、购买特色健康农产品等,以符合现代人们对农业体验的需求。湛江地区农村种养基地建设和农产品加工建设初具规模,许多基地也开始注重休闲项目配套和观光功能兼容,利用开放成熟期的果园、生态园、菜园、养殖园等吸引游客入园赏景、摘果、品尝,从中体验自摘、自食、自取的休闲农家生活和优美田园风光,大大提高了基地的综合经济效益。徐闻“菠萝的海”和廉江“杨桃沟”分别是以湛江徐闻的优质菠萝产业基地和廉江的优质杨桃产业基地为基础和特色而发展起来的休闲农业园。

3.1.2 文化挖掘型

该类型是以当地人文景观为基础建设的融文化宗教、民俗风情、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农业观光园。湛江地区民俗风情深厚,耕种历史悠久,一些地区的农业园以当地农耕文化为品牌特色,吸引游客以发展休闲农业,将农耕文化融入休闲农业当中,促进了休闲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湛江东坡荔枝园便是以大文豪苏东坡采食当地妃子笑荔枝的历史故事吸引游客,让游客体验情怀、感受文化,为休闲农业增添文化内涵。

3.1.3 农庄经济型

该类型是将观赏农业与住宿、餐饮等设施配套相结合而创建的以增加经济效益的园区。湛江一些地区或村庄自然风光优美,新农村建设和最美乡村评选在湛江地区如火如荼地开展,因此当地一大批村庄因美丽的景色被人们熟知,也因此在该村庄逐渐兴建起许多休闲娱乐设施、餐饮场地和家庭宾馆,为游客提供休憩、度假、娱乐、餐饮等服务,从而带动了景区和周边休闲农业的发展。农庄经济型一般形成一条较完整的休闲度假产业链,园区餐饮或住宿相关配套设施较完善,加上自然风景迷人,并开发了较丰富多样的农业休闲项目,适合人们一日游或两日游。湛江金鹿园、缤纷分享园、螺岗小镇、遂溪金龟岭休闲农场均属于该类型。

3.1.4 旅游带动型

该类型是在一定规模经营土地内以农业主导产业为依托,以果树、蔬菜、花卉等观赏农业为特色资源的生态旅游场所,在原有土地基础上进行规划设计,融入创意,设计花海景观、大地景观等特色农业旅游观赏项目。该类型休闲农业园一般起点、档次比较高,经过详细的规划与设计,特色主题突出,景观多样。比如湛江南国花卉科技园开发营造了格桑花等花海景观和建设了婚纱摄影基地和花卉市场;广东省雷州半岛现代农业示范核心区建设了360 亩花海(婚纱摄影基地)、以及“芦竹乐园”“一米尅新农场”等拓展项目,吸引了众多人流量,带动消费,大大提高了休闲农业的经济效益和附加值。

3.1.5 科研基地型

该类型是依托农业科研基地,具有强大科技、科研队伍支撑带动开发的休闲农业。比如南亚热带植物园,该植物园依托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南亚所)建立,南亚所专门设立了休闲农业研究室,研究且运用了清洁生产模式、循环农业和健康栽培等休闲农业新模式,目前已在园区开展了健康果蔬休闲采摘、CSA 菜地认种、花海观赏、欢乐轮胎创意农业景观体验、休闲农业产品开发等项目。已开发的休闲农产品有桑葚、澳洲坚果、圣女果、草莓、各类野菜、百香果、葡萄以及各类热带亚热带水果等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加工产品[3]。

3.2 依据功能划分

按照湛江地区休闲农业功能的不同,从游客的不同体验出发,可划分为采摘与观光体验相结合型、农家乐体验型和农业科普教育等3大类型。

3.2.1 采摘与观光体验相结合型

该类型是以特色蔬果采摘体验为主,兼以开发部分休闲旅游功能,游客以果品采摘、品尝和农事体验为主,以扩展延长产业链,取得较好的经济收益。如廉江红橙采摘、廉江杨桃采摘、“菠萝的海”均是以该地区的优良特色农产品为主题,大规模种植以形成特色农业景观,进而在单纯生产的基础上发展休闲农业。

3.2.2 农家乐体验型

该类型是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主要以农业特色和资源特色吸引游客,打造吃、住、游一体的旅游体验。比如螺岗小镇,该农场由御唐府(广东知名度较高的餐饮公司)开发,以其特色的餐饮加上优美的生态环境为前提而发展起来的休闲农业,为游客提供在大自然下的用餐环境,感受农家风味。

3.2.3 农业科普教育型

该类型是以观光、体验农业生产、宣传农业科普知识为主,将科研技术充分运用到休闲农业的发展当中,以雄厚的科研实力为根本,以生态自然环境为支撑,以景观观赏、互作体验、科普旅游为发展思路,从而为发展休闲农业融入新的内涵与价值[4]。譬如,南亚热带植物园运用先进科研成果和技术来发展休闲农业,把科研科普化、生动化;广东省雷州半岛现代农业示范核心区亦是如此,建设有“南亚热带名优作物研究种植示范基地”“太子参温室引种试种与种苗培育基地”“航天生物育种试验示范基地”“灵芝高温食用菌温室栽培基地”“海岛剑麻育种示范推广供应基地”“甘蔗新品种选育合作试验基地”等科技项目。

4 湛江地区休闲农业的发展对策

湛江地区发展休闲农业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打造精品,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休闲农业模式机制[5],以“三农”元素为土壤,植根于“三农”文化,培育发展休闲农业的“枝叶”,使其壮大。努力挖掘“三农”元素中的农业文化、农业景观、农业产品和农业体验等项目,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深化休闲农业旅游,最大程度延长休闲农业产业链,丰富休闲体验的多样性和乐趣性[6]。

4.1 长远规划,深度挖掘,选准主题,精雕细刻,做好做透

根据湛江地区的实际情况、资源分布状况,对休闲农业进行长远规划。在发展过程中选准一个或几个最能体现当地特色、突出当地资源的主题,纵向深入打造,做好做透。比如可利用湖光岩4A 风景区的带动辐射作用,继续优化周边休闲农业园区的规划,整合建立形成以湖光岩、南亚热带植物园、金鹿园为主的湛江生态休闲农业旅游带。再譬如,可依托湛江地处南亚热带的优越地理气候条件,打响徐闻“南极村”这一生态旅游品牌,以当地“菠萝的海”、海底珊瑚等特色农业景观为吸引,完善餐饮、民宿等相关旅游配套设施,留住过往游客,打造全国休闲农业旅游品牌,壮大发展休闲农业。

4.2 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发展冬休休闲农业旅游

湛江地处南亚热带地区,在“中国避寒旅游城市榜”中,位列前三,该市政府明确提出了发展冬休旅游的政策,此外,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也曾两次到湛江过年冬休,由此可见湛江发展冬休旅游的潜力巨大。为了吸引游客来湛“冬休”,湛江市政府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推动该地区冬休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因此湛江地区发展休闲农业应牢牢抓住这一契机,重点推出适合冬季游玩的休闲旅游项目,打造一个四季如春、具有南亚热带特色的休闲农业旅游胜地。

4.3 增加科学技术含量,壮大现代休闲农业

不断壮大现代休闲农业,注入科技含量,是未来休闲农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湛江今后的休闲农业发展应以现代农业科技的创新作为风向标。广东省雷州半岛现代农业示范核心区建设成为了国家首个热带农业科技园,该示范区集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一体,且较好地突出了湛江处于南亚热带地区的现代农业区域特色,具有较强的科学示范性,对引领湛江地区的休闲农业发展有前瞻性作用。湛江地区现代休闲农业园发展定位应以该示范区科学系统的规划、发展定位、管理模式等为导向,建设成为集科技、现代农业、休闲农业为一体的,以既展示和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又发展休闲旅游观光农业为双重目标的高标准休闲农业产业园[10]。

4.4 重视生态保护、资源循环、生产安全和健康农产品

国家在有关政策中提到“要积极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因此湛江在发展休闲农业时,要特别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尽量保留原貌与原生态,循环利用废弃物材料,农场生产过程中应做到清洁有机,维护自然资源循环体系,体现对大自然生态平衡的尊重,为消费者提供健康安全的农产品。南亚所对此开展了较深入的研究,其休闲农业示范基地利用废弃物生产的有机肥替代传统化肥的健康栽培技术体系,筛选开发了草莓、葡萄、果桑、番石榴、圣女果等多种适合开展南方地区冬季休闲旅游采摘活动的水果,并在发展休闲农业的过程中,很好地保护了区域生态环境,对资源进行循环利用,为游客提供了健康农产品,此外还较好地对外宣传清洁生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以及农业生态循环模式等科普知识,获得了多重社会效益。

4.5 规划设计凸显人性化理念,注重践行创新理念

休闲农业的发展应注重践行创新理念,可将理念定位为“三卖”:即卖生态、卖生活和卖生产,而且是能给游客增加奇趣、异趣、野趣、土趣、赏趣、乐趣、买趣的多功能农业[8]。因此在湛江地区发展休闲农业的对策中,一是应注重人性化打造,突出人性化理念、以人为本把游客的需求作为休闲农业规划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满足游客现有的需求、开发潜在需求、引导未来需求,让游客充分感受到休闲农业园区的关怀与舒适[11];二是应从人的不同需求出发,迎合不同年龄阶段对休闲农业的需求,体验围绕“大人有活”推出特色农活项目、“儿童有乐”建设乡土幼儿园项目、“亲子互动”开发乡土体验游乐项目,以推出新主题、新项目。

4.6 引入“互联网+发展模式”,创新休闲农业宣传推广发展方式

目前国家正大力提倡“大数据库”和“互联网+”政策,湛江在发展休闲农业过程中也可灵活运用,注重在实际中运用和推广农业电子商务模式,发挥其积极作用。另外,宣传方式也可运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现代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目前一些大型的休闲农业园纷纷建立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方便传播园区活动信息和项目,可以取到较好的宣传效果。

5 总结

在国家大力发展农业经济进行新农村建设和经济转型的大好形势下,广东省特色地区要充分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发挥区域资源的优势,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休闲农业模式机制,以此推动地区农业产业产值不断增加、带动农民经济收益增长,进而使农业产业能够实现长期稳定发展,同时打造地区旅游产业的新亮点。

猜你喜欢
湛江特色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漫步湛江
特色种植促增收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写湛江、画湛江大型书画基层采风作品选
写湛江、画湛江大型书画基层采风创作巡展活动启动
广东省作协主席蒋述卓为湛江文艺工作者“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