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现代农业发展中气象为农服务及气象灾害防御措施

2021-12-08 08:02唐沛袁静唐玉禾姚浪
农业与技术 2021年17期
关键词:遂宁遂宁市气象部门

唐沛袁静唐玉禾姚浪

(1.四川省遂宁市气象局,四川 遂宁 629000;2.贵州省毕节市气象局,贵州 毕节 551700)

引言

遂宁市地处涪江中游四川盆地中部[1],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0℃左右,是成都平原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圈的主要成员之一。境内河流密布,土地沃腴,是四川省的蔬菜、粮食、生猪和油料输出大市,同时也是四川重要的棉花、水果和中药材种植基地。气象为农服务一直在现代农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展开,气象为农服务更应当融入当地从农业产业布局到生产销售各个环节[2],利用精细化、精准化、专业化的气象为农产品服务于农业生产,同时也应当努力提升气象灾害防御能力,为农业生产能够良性发展提供牢固基础[3]。

1 遂宁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十八大以来,对于做好“三农”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作出过诸多重要论述,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考察时说:“农业要振兴,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就要靠优秀的人才、先进的设备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园区。”这为今后现代农业更快更好的发展指明了前进道路。四川省委省政府明确指出四川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要将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作为新时代农业大踏步发展的首要动力,助力我国全面乡村振兴战略。近年来,遂宁市借助生态资源优势和独特的地理位置持续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确保“一线两区七带”布局顺利实施。目前,已建成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共7个,培育省、市级星级园区共10个,市、县级现代农业园区共51个,围绕“10+3”特色优势产业,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2020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63.11亿元,同比增长5.6%。

2 气象为农服务的现状及意义

目前气象为农服务存在一些问题,如防灾减灾体系不健全,气象信息入村到户“最后一公里”问题解决不好,气象信息准确性和时效性不足,基层气象部门气象为农服务信息产品种类单一,以公众气象服务产品为主,没有体现气象为农服务产品专业化、精细化和精准化的要求,针对当地特色农业产品的定制化专业气象服务产品较少。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如今的气象为农服务能力已有所提升,但是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影响和制约农村经济发展,不能满足农村建设的需要。气象为农服务工作一直是我国各级气象部门的首要任务,在农村防灾减灾、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现代农业的转型期,气象部门如何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形势、推进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发展将成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应当重点关注的一项重要任务。气象部门将如何进一步提高认识、科学谋划、狠抓落实,是推进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发展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3 现代农业发展中气象服务的作用

3.1 农业气象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

农业是遂宁市的支柱产业,同时遂宁属于亚热带季风区,暴雨洪涝、高温干旱、低温冻害是农业生产中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地质灾害隐患点较多,易引发滑坡等气象次生灾害。然而在气象防灾减灾体系中农村气象防灾减灾是最薄弱的一环,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因此气象灾害监测服务和预报预警就显得尤为重要[4]。要努力提升灾害性天气的预报准确率,在灾害发生前做好中期天气趋势预报,滚动订正预报结果并提前对外发布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在灾害性天气来临时,密切关注雷达回波发展演变,严密监测雨情变化,及时发布灾害性短时临近预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并及时向各相关部门提供气象情报;在灾后及时收集资料进行影响评估。

3.2 农产品品类鉴定和农业项目确立的根据

地方小气候是经济作物品类鉴定和新品种选择的关键依据,农业气象条件可行性论证是当地农业项目能否顺利立项的根本保证,通过多年气象要素统计分析作物规模化种植的可行性,分析得出作物种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利气象因素并提出合理可行的应对措施。近年来,通过引进适合地方气候条件的经济作物并大面积栽种后取得巨大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5]。同时,对当地农业气候特征进行可行性论证工作不够重视,没有因地制宜地选育新品种并且盲目大规模种植而导致引种失败的例子也屡见不鲜。

3.3 影响关键农事安排的长期天气预报

气象条件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传统农事安排进度,为了保证农事活动的照常进行,农业部门会以气象部门的预报信息作为农事活动安排的依据。气象部门的决策气象服务产品除了常规短中期天气预报、灾害性短临类预警产品,近年来,为了适应农业气象的发展,还推出了年度气候预测、季度预测、月预报、旬预报等长期天气预报产品,同时还有指导关键农事活动的专题气象服务产品,为当地的农业部门指导开展农业生产活动提供重要依据。但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部门对气象部门的决策气象服务产品精准化、精细化要求也越来越高,农业气象服务水平要紧跟时代的发展以满足现代农业的要求。

4 遂宁市农业气象灾害的类型及防御措施

4.1 遂宁市气象灾害类型

4.1.1 暴雨洪涝

暴雨洪涝是遂宁市常见气象灾害之一,历年年均雨量945.2mm,最多可达1313.6mm(1965年),最少仅有549.8mm(2006年),月雨量最大的是7月(189.7mm),最小的是12月(13.4mm),汛期5—9月总雨量达到713.9mm,占全年雨量的75.5%。暴雨主要出现在汛期5—9月,最早始于3月中旬(蓬溪1964年),最迟在11月中旬结束(遂宁1994年),在盛夏7—8月最为集中,历年平均暴雨日数在3d左右,日最大降水量多在50~150mm。

近年来,极端降水频发,遂宁市2013年6月30日特大暴雨,过程最大累积降水量达623.5mm,日雨量、过程雨量均超遂宁市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纪录。遂宁单站日累积降水量高达415.9mm,为本站历史记录的2倍多,并远远突破遂宁市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全市日降雨量极值,居四川省近20a来第1位。这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造成7人死亡、1人失踪,农作物受灾57034.04hm2,全市出现多处城镇内涝,据统计此次特大暴雨过程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28.5亿元[6]。

2020年8月12—17日,由于涪江上游地区德阳、绵阳多日持续暴雨天气,涪江多条支流出现超警戒水位洪水并流入涪江,导致涪江中下游地区出现40a一遇洪水,为1981年至今遂宁影响范围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级别最大的一次涪江特大洪水。

4.1.2 干旱

干旱也是遂宁最常见的气象灾害之一,民间常说“十年九旱”[7]。遂宁市3—8月干旱发生频率为61%,春季为81%,夏季为42%;3月春旱频率高达97%,7月干旱频率仅为30%。春旱频率高、强度大,常年农业生产均应重视春季抗旱工作;夏季相对较小,但夏季的旱涝变化更为突出,农业生产更易受到极端干旱天气影响,根据常年干旱及灾害特点,遂宁地区4种干旱的影响程度按照夏旱=伏旱>春旱>冬干,抗旱夺丰收是常年农业生产上的重要工作。2006年遂宁市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105个乡镇、1284个村,6882个社出现饮用水困难,直接经济损失达7.19亿元。

4.1.3 寒潮

寒潮是遂宁地区冬春季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8]。利用1981年至今统计资料分析得出,全市区域性寒潮天气每年发生1次,单站寒潮天气每年发生3次。从发生季节来看,占比最多的是春季(3—4月)44.4%,其次是冬季(12月—次年2月)33.9%。从发生月份来看,最多的是4月,占比25%,其次是2月的20%。寒潮过程会造成低温冰冻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危害,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使农民的财产蒙受巨大损失。

4.1.4 秋绵雨

秋绵雨,学名华西秋雨,是我国华西地区秋季一种较为特殊且高影响的天气现象[9],是秋季(9—11月)连续7d或以上,日降水量≥0.1mm的天气现象,特点阴云低垂、细雨霏霏,通常雨量以小到中雨为主。虽然其降水不如台风、暴雨剧烈,但由于其持续时间较长且累计雨量大,导致土壤水分过分饱和,在地质灾害隐患点极易引发泥石流、山体滑坡和崩塌等次生灾害。连日降水天气使得温度降低且空气湿度接近饱和,正值秋收关键时期,会对农业生产活动造成较大的影响。从多年统计来看,秋绵雨持续时间越久,对农业产生的影响就越大,造成的损失越严重。成熟待收的秋粮受潮易霉变或发芽,会造成减产,严重时会导致绝收,同时会导致未成熟的农作物生长期延长,造成晚稻抽穗扬花期遭受低温冻害影响,有时还会影响到来年粮食产量。

4.2 气象灾害防御措施

4.2.1 改善农产品栽种布局,提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应对干旱和暴雨洪涝灾害时,要积极开展遂宁市干旱和暴雨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根据研究结果合理划分经济作物的栽种分布[10],同时着力提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修建用于农耕水利工程,以保证通过农田浇灌缓解旱情,并且能够及时排水解除洪涝[11]。

4.2.2 及时开展农作物田间管理工作,提升农业设施管理水平

应对寒潮、低温冻害等气象灾害时,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户首先要及时获取当地气象部门发布的气象预警信息,通过积极开展田间管理工作如进行土壤保温、喷洒增温剂,并对农业设施进行加固以起到防风、防冻的效果,保障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应对连阴雨时应当根据气象预报调整农作物的收割和播种时间,并及时开展抢收抢种工作,同时建议采用大棚育苗后期移栽的方法以保证幼苗的质量并提升成活率[12]。

4.2.3 加强防范气象灾害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天气指数保险的认识

天气指数保险是保险部门近10a来推出的一种可减轻或避免农民种植风险的险种[13],其通过寻找影响农作物生长、品质和产量的气象条件(日照时数、温度、降水等)与农作物减产比例之间的相关性并将其进行量化,按照量化后的数据对投保人进行理赔[14]。但目前来看,遂宁市农户选择天气指数保险的比例还是较低,需要在今后加强气象灾害及其防范措施的宣传力度,同时向农户讲清楚什么是天气指数保险以及好处,从而助力遂宁市农业健康发展。

5 结论

现今随着现代农业的高速发展,如何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产生活提供更加优质的气象服务是气象部门下一步研究的重点。应当积极研究本地小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出适用于本地预报预测新方法努力提升农业气象灾害预警预报监测能力,以现代农业生产对气象服务的新需求为指引提供精准化、精细化的农业气象决策服务产品,强化极端天气事件和长期气候预测方法研究以及灾害评估建立健全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体系,以问题为导向赓续提升农业气象防灾减灾水平。通过对当前遂宁气象为农服务的现状以及气象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进行分析,为找出遂宁市农业气象信息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了解农户对于气象信息的不同需求,为遂宁市农村公众气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措施提供了依据。

猜你喜欢
遂宁遂宁市气象部门
30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走进遂宁“扶智”
遂宁市安居区:人社工作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
遂宁市:提升社保服务水平 夯实保障民生基础
挥桨逐浪观音湖 龙舟竞渡展雄风
遂宁地区健康成人外周静脉血PLR参考区间的建立
遂宁高新区
2018年全国气象部门政府网站测评研究
加强新时期气象部门财务管理与监督的思考
县级气象部门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分析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