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脑卒中后急迫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2021-12-08 17:49王艺捷朱蓬燕吴长岩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3期
关键词:脑卒中

王艺捷 朱蓬燕 吴长岩

摘要:目的 探讨针灸治疗脑卒中后急迫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急迫性尿失禁患者78例,按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39例。两组在基础治疗上,观察组采用醒脑开窍补肾培元针刺法,对照组以药物治疗,10次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对两组治疗前后日排尿频率、尿失禁临床症状评分进行观察。结果 治疗后,两组日排尿频率、尿失禁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结论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急迫性尿失禁疗效显著。

关键词:醒脑开窍;补肾培元;脑卒中;急迫性尿失禁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3-01

急迫性尿失禁为脑卒中后最多见的并发症之一。卒中发生后,患者除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表现外,还会表现出尿频、尿急、遗尿等症。据研究,约占32%~79%的卒中患者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尿失禁[1],该病易引起尿路感染,严重者有肾功能衰竭可能,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与社会价值的体现。卒中后尿失禁的发生機制复杂,目前尚未形成规范及全方位的研究,对于该病的治疗也存在着易复发、药物副作用等问题。因此,如何有效治疗该病,也已变成亟待解决的热点之一。故本研究以醒脑开窍补肾培元针刺法治疗本病,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9月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78例,按就诊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39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43例;平均年龄(52.75±7.02)岁,平均病程(1.37±0.46)年。两组患者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脑卒中诊断标准:符合《中国脑血管病诊治指南与共识2016》中关于“缺血性卒中”与“脑出血”的诊断标准。

急迫性尿失禁诊断标准:依照2006年国际尿控学会对“尿失禁”的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符合诊断标准;(2)40≤年龄≤75,性别不限;(3)尿失禁明确由脑卒中引起;(4)病程在2周~6个月,尿失禁程度为Ⅲ度或Ⅳ度;(5)患者病情平稳,意识清晰,言语功能不影响一般医患交流;(6)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1)1个月内使用相关药物治疗,对本临床研究观察指标有影响者;(2)合并严重内科系统疾病及精神类疾病患者;(3)难以按规定治疗,不能判定疗效者。

1.5 脱落与剔除标准

(1)病人自行退出;(2)依从性差,未遵循研究方案者;(3)治疗中因死亡无法继续者。

1.6 治疗方法

1.6.1 基础治疗:两组均予卒中后常规内科治疗。

1.6.2 观察组:予醒脑开窍补肾培元针刺法治疗。

(1)取穴:印堂、上星、百会、内关、三阴交、中脘、下脘、天枢、气海、关元、水道、肾俞、次髎穴、顶中线。

(2)操作:嘱患者平卧,消毒后对下述穴位进行针刺操作。

印堂:斜刺至骨面,0.3~0.5寸。

上星、百会:直刺至骨面。

内关:直刺0.5~1寸,予捻转提插泻法,行针60s。

三阴交:斜刺1~1.5寸,予提插补法,以患者下肢抽动3次为度。

中脘、下脘、天枢、气海、关元、水道:直刺1.5~2寸,予捻转提插补法,行针60s。

顶中线:平刺,快速捻转,行针60s。

治疗结束后,嘱患者俯卧,消毒后对下述穴位进行针刺操作。

肾俞:直刺0.5~1寸,予捻转提插补法,行针60s。

次髎:向下斜刺2~2.5寸,以患者感受触电样针感放射至前阴为度,然后略上提针0.2寸。配合G6805电针仪治疗。

每日治疗1次,10天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6.3 对照组: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静滴治疗,每日1次,25mg/次,配0.5%葡萄糖注射液250ml,10天为1疗程,连续2个疗程。

1.7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日排尿频率、尿失禁临床症状评分变化。

1.8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用t 检验:组内比较用配对样本t 检验,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 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平:α=0.05,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由表1可见,治疗后,两组患者日排尿频率均较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P<0.05)。

2.2 由表2可见,治疗后,两组患者尿失禁临床症状评分均较前降低(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P<0.05)。

3 讨论

目前,对于卒中后急迫性尿失禁的发生机制尚未探明。现有研究发现,卒中后急迫性尿失禁与脑内结构受损有关,脑桥以上水平受损,使其对排尿反射初级中枢的抑制能力降低,逼尿肌反射亢进,引发该病;尿失禁是额叶病变的主要表现之一。从生物化学研究方面,机体组织的受损对调控排尿的相关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多巴胺等的合成与释放造成影响,导致膀胱的盆底肌与韧带的收缩与支持能力下降,加重尿失禁的发生[2]。

“中风者,……凡人年逾四旬,气衰之际,……,多有此疾。元代危亦林曾在《世医得效方》中提到:“中风恶证,……遗尿者,肾气闭绝也,……,惟遗尿口开俱见为恶,心为五脏主君,肾为一身根本,诚不可闭绝也。”可见肾元亏虚既是中风病发病之根本,也影响着急迫性尿失禁的发生发展,肾司气化,又因肾与膀胱相表里,固可协调平衡全身水液之代谢,肾元亏虚致膀胱气化失常,固摄失司,表现为尿频、遗尿等症。脑窍受阻,神无所附,致机体内正常运行的精气血津液失去“神”之调摄,继而发为该病。该病以肾元亏虚为本,与脑密切相关,故本课题以醒脑开窍补肾培元针刺法治疗卒中后急迫性尿失禁。醒脑开窍针刺法是由石学敏院士所创,强调量化的手法和深度对穴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效果。印堂、上星、百会、内关、三阴交即为醒脑开窍针刺法的主要选穴。百会穴位于巅顶,总督一身之阳,其脉下连足太阳膀胱经能达到固摄之效[3];印堂、上星助百会醒脑开窍之功;内关为心包经穴,心主神明,故内关为醒脑开窍之要穴;三阴交行气利水、调理气机;中脘、下脘、天枢、气海、关元、水道位于腹部,针刺腹部穴位可调节人体全身之气血,同时可调节脑肠轴以达到效果[4]。《针灸大成》云:“次髎主小便赤淋,中下髎主小便不利”,现代研究表明,针刺次髎穴可兴奋骶丛交感神经,影响骶神经反射弧,从而达到调节膀胱、尿道括约肌和盆底的效果[5]。顶中线是大脑中央旁小叶在头皮的投影区域,该区是排尿的运动中枢,针刺顶中线是治疗尿失禁的有效区域[6]。

研究结果表明醒脑开窍补肾培元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急迫性尿失禁疗效显著。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1)实验方案设计方面有待优化,在样本量的估计、盲法等方面亦存在不足;(2)未对病例进行随访,难以明确其临床疗效。在之后的研究中,将会扩大样本量,开展多中心的临床观察,将随访疗效纳入观察中,以期为治疗该病提供更可靠、有力的依据。

参考文献:

[1]Vilai Kuptniratsaikul et al. Complications During the Rehabilitation Period in Thai Patients with Stroke: A Multicenter Prospective Study[J].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Medicine & Rehabilitation,2009,88(2) : 92-99.

[2]许志秀,姜宏,汤克仁.卒中后尿失禁[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6,14(010):771-773.

[3]王波.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2008.

[4]倪娜.腹三针结合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梗死后尿失禁的疗效与临床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

[5]廖利民,石炳毅.骶神经刺激和神经调节治疗排尿功能障碍[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2(10):60-62.

[6]宋丰军,陈柄,方君辉,刘海飞.电针治疗中风后尿失禁218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1,18(03):184.

第一作者:王艺捷,烟台市中医医院,山东烟台,264002,女,出生于1983年,主治中医师,研究方向为针刺法治疗脑卒中等神经系统疾病。

通讯作者:朱蓬燕,烟台市中医医院,山东烟台,264002,女,出生于1981年。主治中医师,研究方向为针刺治疗神经内分泌系统疾病。

猜你喜欢
脑卒中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与脑卒中类型及预后关系探讨
“三位一体”急救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救治和预后的影响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