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镜下解剖中心点定位技术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

2021-12-08 18:14廖文奔阎海威韦蒙王志秦中科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3期
关键词:膝关节功能

廖文奔 阎海威 韦蒙 王志 秦中科

摘要: 目的 研究膝关节镜下解剖中心点定位技术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应用价值。方法 自2019年10月到2020年10月选取40例ACL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膝关节下解剖中心点定位技术单束重建ACL,观察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 术后随访结果得出,Lachman试验阴性37例,Ⅰ度阳性3例;轴移试验阴性36例,Ⅰ度阳性4例。术后7例膝关节屈曲活动度较对侧有效降低,术后所有患者均无膝关节功能受限;与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LK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均较高评分较低(P<0.05)。结论 将膝关节镜下解剖中心点定位技术单束重建ACL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保持膝关节稳定,促使患者下肢能力恢复,促进其预后恢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关键词: 膝关节镜;前交叉韧带;解剖中心点定位技术单束;膝关节功能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3-01

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是膝关节常见损伤之一,其在16~39岁人群中最为常见,每100000人中有85人左右会发生ACL损伤,ACL损伤可导致膝关节不稳,对患者运动功能带来严重影响,降低其生活质量,因此针对ACL损伤患者需尽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1]。手术是治疗ACL损伤主要方式,ACL单束重建主要是治疗ACL损伤主要方式,以往该治疗方式关注在重建前内束而忽略后外束,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促使其预后恢复。但相关研究显示,该治疗措施仍有11%~30%左右的失败率,以膝关节不稳、疼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对患者预后恢复造成严重影响[2]。股骨侧解剖中心点定位技术结合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ACL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保障治疗效果,且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低,安全性高,对ACL损伤患者而言具有重要意义[3]。因此本文就选取的40例ACL损伤患者进行分析,研究膝关节镜下解剖中心点定位技术单束重建ACL的临床效果,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10月到2020年10月选取的40例ACL损伤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经院内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入组标准[4]:(1)术前患者均给予Lachman试验,呈现阳性,软性终末点;(2)均为单膝手术;(3)以腘绳肌腱作为移植物。排除标准:(1)多发韧带损伤或伴关节内骨折;(2)伴肝、肾等其他器官功能衰竭;(3)与患者沟通存在障碍;(4)既往存在膝关节手术史。40例ACL损伤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7:13,年龄在25~55(38.92±3.51)岁;损伤时间为1~17(8.93±1.02)个月;术前 Lysholm 膝关节功能(LKSS)40~65(51.34±5.26)分;交通事故8例,运动损伤26例,扭伤6例;左膝26例,右膝14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膝关节镜下解剖中心点定位技术单束重建ACL,方式如下:采取椎管内麻醉,实施前外侧入路、低位前内侧入路,以证实ACL损伤,在胫骨结节内侧2.0cm做一纵行切口,充分暴露鹅足,切取股薄肌、半腱肌腱,将其编织为4股测量长度与直径为7~9mm,于牵拉后划标记线代用,患者90°屈膝,确定后髁间窝顶点的最低点及外侧壁临近关节软骨的最低点.此两点连线的中点(右膝10:30.左膝1:30)为股骨隧道内口定位点。从前内侧入路偏向导向器,将导针钻入踝间窝外侧壁2~3mm以预防移位,随后将导向器撤出;协助患者屈膝130°,将导针从股骨踝外侧皮质穿出。使用直径4mm中空钻头钻透股骨外侧踝,隧道长30mm~40mm,使用股骨钻头钻取隧道;随后再次使用胫骨导向器定位胫骨侧残端出口部位,以导向器、胫骨矢状面呈30°夹角及胫骨冠状面呈45°夹角钻入导针,使用相同直径空心钻钻取胫骨侧隧道以备用。将预制好的移植物牵引至胫骨与股骨隧道中,股骨端使用Endobutton固定,而胫骨端使用界面螺钉辅助栓桩以增强、固定,冲洗缝合切口,使用弹力绷带,同时辅助支具固定于伸直位。

1.3 观察指标

术后12个月进行随访,对40例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分析。对比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患者膝关节功能、生活质量,膝关节功能使用LKSS评分表评估,量表包括跛行、不稳定、下蹲等8个条目,量表总分为0~100分,分值越高膝关节功能越佳。生活质量使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估,量表分值在0~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質量越佳。

1.4 统计学处理

全文选用SPSS 20.0系统处理,t检验计量数据,以表示,X2检验计数数据,以%表示,组间存在差异以P<0.05表示。

2 结果

2.1 40例患者恢复情况分析

术后进行随访,结果显示,Lachman试验阴性37例,Ⅰ度阳性3例;轴移试验阴性36例,Ⅰ度阳性4例。术后7例膝关节屈曲活动度较对侧有效降低,但缩小范围均<10°,术后所有患者均无膝关节功能受限。

2.2 40例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LKSS、ADL评分对比

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患者LKSS、ADL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评分呈逐月上升趋势,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 讨论

膝关节ACL损伤以运动损伤最为多见,手术是治疗ACL损伤主要方式,ACL损伤后内源性再生能力较低、血液供应较弱、持续关节不稳定等造成保守治疗失败率较高,传统ACL重建存在供区病变,伴生理功能、固有细胞数量以及本体感觉降低等并发症发生风险,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恢复[6]。故针对膝关节ACL损伤患者采取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式至关重要。

ACL解剖结构主要由前内侧束与后外侧束构成,因此临床开始关注ACL双束重建,但术后ACL患者锻炼恢复无明显优势。因此,提升ACL单束重建技术以提升膝关节稳定性是ACL断裂重建的重要课题。ACL重建成功恢复膝关节生物力学的最重要的因素是隧道的正确定位,若隧道定位在股骨、胫骨解剖止点中点,可使ACL单束重建对于胫骨前移与旋转稳定性有良好的恢复效果。而解剖止点重点单束重建技术的关键环节是分别独立建立胫骨、股骨隧道。本文采取胫骨、股骨独立隧道建立技术以设置最优的隧道。相关研究显示,若将胫骨隧道制作在ACL解剖中心点区,其位点仅能在位于股骨解剖起点前方1.94mm与上方3.26mm左右[7-8]。本文研究显示,经治疗,患者Lachman试验阴性37例、轴移试验阴性36例,术后7例膝关节屈曲活动度较对侧有效降低,且均无膝关节功能受限;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LKSS、ADL评分均高于术前,且呈逐月上升趋势,由此得出膝关节镜下解剖中心点定位技术单束重建ACL,可有效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保障膝关节稳定性,加快患者恢复速度,提升其生活质量,对ACL损伤患者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将膝关节镜下解剖中心点定位技术单束重建ACL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安全性,可显著提高膝关节功能,保持其稳定性,促进其预后恢复,为其日后生活质量提升提供保障,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吴志钧,张理选.3D-CT重建技术在单束ACL解剖重建术后检查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21,32(8):1007-1010.

[2]王啸,韩旭,史小涛,等.关节镜下单束四股自体半腱肌肌腱与腓骨长肌肌腱前侧半肌腱束重建后交叉韧带的早期疗效[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21,35(5):556-561.

[3]罗树林,刘铮,陆玮,等.3D打印导板在关节镜下膝前交叉韧带重建中的临床应用[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41(1):90-94.

[4]阿布都萨拉木·阿布都克力木,高志祥,买买提沙吾提阿吉·麦麦提,等.自体腘绳肌腱单束与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临床结果的Meta分析[J].骨科,2020,11(1):59-66.

[5]袁振,郝跃峰,许檬磊,等.采用激光技术实现经胫骨隧道单束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可行性研究[J].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8,11(3):208-215.

[6]徐洪港,徐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感染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内镜杂志,2021,27(3):76-81.

[7]佑路标,夏磊,王龙,等.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对老年急性前交叉韧带断裂病人膝关节肌力和位置觉的影响[J].临床外科杂志,2019,27(11):995-998.

[8]张酉生,栾海龙,韩文锋,等.膝关节镜下自体肌腱与Lars人工韧带移植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临床疗效比较[J].临床军医杂志,2020,48(4):366-368,372.

猜你喜欢
膝关节功能
护理干预在膝骨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锁定钢板内固定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及康复时间的影响
前交叉韧带断裂合并内侧副韧带断裂分期治疗的临床研究
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
关节镜清理术对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比较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积液型膝骨关节病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