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双子星”

2021-12-08 19:14
第一财经 2021年12期
关键词:双子星双城经济圈

金融城双子塔是成都最具代表性的新地标,也是成都市民最喜爱的网红景点。摄影/宋加乐

“我曾提出,重庆和成都就像美国加州的两座双子星,重庆更像洛杉矶,成都更像孕育硅谷的旧金山。”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首席研究员汤继强表示,“西部两个人口和经济如此密集的城市,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国家重大决策部署下面,必将爆发出强大的发展动力。”

10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公布。《纲要》提出,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成为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纲要》的发布标志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在未来或能成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等比肩的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而且“一极一源”的定位也使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未来实现崛起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目标提供了重要指引。

战略价值提升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在2020年1月3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上提出的。此次会议指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十八大以来,中央实施了多个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包括设立雄安新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批复海南自贸区、自由港;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不过,这些战略都集中在东部地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疑将对广大西部地区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实际上,经历了20年的西部大开发在进入第三个10年时,迫切需要一个核心增长极来带动。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耀表示,西部大开发需要一个大的发展引擎,四川是西部经济总量最大的省份,重庆是西部唯一直辖市,因此,这个引擎就是成渝地区,其在西部的地位无可替代。

世界经济论坛物联网与城市转型平台中国区负责人徐亚敏表示,“胡焕庸线”以东的地方集聚中国36%的土地和96%的人口,包括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切割“胡焕庸线”的菱形区域,人口近亿,且内部的连接性和外部的连接性都非常强,是“双循环”格局下重要的节点城市。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认为,西部地区主要位于“胡焕庸线”以西,自然本底较差,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薄弱,而主要位于“胡焕庸线”以东的成渝地区承载能力极强,2020年年底成渝城市群常住人口接近9800万人,相当于西部地区其他城市群人口总和。

林毅夫提出,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居中,统领人口合计约9000万人的黔中城市群、滇中城市群、关中城市群和兰西城市群四大西南西北城市群,就能够以不到西部十分之一的面积承载超过一半以上的西部人口,依托渝昆、成昆、成贵、渝贵、渝西、西成、兰渝、成兰、成西、川藏等动脉,可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

可以看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提出的初衷以及首要功能侧重于其在西部地区的引领带动作用。但是,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成渝地区的战略定位后来又被提高,国家赋予了更大的责任和使命。

2020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纲要》,与1月的表述相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两中心两地”的定位没有变,但是新增加了“一极一源”,即“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一极一源”的定位使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定位和作用不再局限于西部地区,而是被寄予希望崛起为中国经济的第四极。西南财经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丁任重表示,以前成渝地区并不好自称是全国一极或者全国第四极,但是现在可以这样定位,因为经济实力有了一定基础,又成为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

近20年来,成渝地区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常住人口规模、地区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持续上升。2016年发布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显示,2014年,成渝城市群常住人口9094万人,GDP为3.76万亿元,分别占全国的6.65%和5.49%。《纲要》显示,2019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常住人口9600万人,GDP近6 . 3万亿元,分别占全国的6.9%和6.3%。

“一个经济圈对全国的影响,经济规模、整体实力是一个基础,但是更多看中的是在国家战略中的定位。”陳耀也表示,从新一轮对外开放来看,成渝地区又是西向开放的桥头堡。现在在全国“两带四圈”的区域发展战略中,成渝地区将被打造成中国第四极。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从最初的侧重于带动西部发展提升到全国增长极,还在于其在百年未有之变局中的战略价值。

此次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中国发展的国内国际环境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有利于拓展市场空间、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

陈耀表示,2020年1月之后国际国内环境发生很大变化,针对这一形势,中央提出要构建新发展格局。那么,要推动新格局的构建,体现在空间上,就是城市群和都市圈的支撑。城市群和都市圈就是新格局落地的载体,是双循环得以畅通的关键节点。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一个重大的目的,就是启动内需,发挥大规模市场的优势,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就是最大的潜力,因此,建设双城经济圈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陈耀表示。

成渝地区处于内陆纵深腹地的核心,在历史上就有保障国家战略安全的作用。林毅夫就认为,《纲要》在具体内容上既是对2011年出台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和2016年出台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的不断深化,在战略意义上更是新时代的“新三线建设”。

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首席研究员汤继强表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这一国家手笔,对于中国应对复杂严峻的外部挑战、增加国家政治经济的回旋空间、增强自信,有巨大的帮助。对于成都市和重庆市而言,这无疑是一次通过国家决策部署、国家政策的赋能,推动区域发展的一个新的典范。

《纲要》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分工体系面临系统性调整。中國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深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扩大内需战略深入实施,为成渝地区新一轮发展赋予了全新优势、创造了重大机遇。

加快提升城市能级

10月24日,成都市统计局发布,2021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438.75亿元,同比增长10.0%,两年平均增长6.2%。而根据这一数据预估,成都今年GDP总量有望突破2万亿元。

“西部两个人口和经济如此密集的城市,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国家重大决策部署下面,必将爆发出强大的发展动力。”汤继强表示。

近年来,成都的经济体量在显著增长。2014年,成都地区生产总值刚刚突破万亿元,全国城市排名第九位。而2020年,成都地区生产总值已经超过1.7万亿,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七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重点就在于成都和重庆两个中心城市的建设上。“目前来看,在2020年,川渝地区GDP总量约7.3万亿,占全国GDP比重约7.3%,严格说,这个占全国比例还不大,还没有到10%,距离建成中国经济发展的第四极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一定要加快经济发展,做大经济总量。”丁任重表示。

2020年1月3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强化重庆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带动作用。2020年10月16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突出重庆、成都两个中心城市的协同带动。

《纲要》提出,到2025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显著增强。到2035年,重庆、成都进入现代化国际都市行列。要求面向新发展阶段、着眼现代化,优化重庆主城和成都功能布局,全面提升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引领带动双城经济圈发展。

汤继强认为,成渝地区虽与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城市群的经济总量还有差距,但通过资源、要素、人才、交通、体制、机制的整合重组,成渝地区将当仁不让地成为中国经济第四极,也可能成为第11个世界级的城市群,以成都都市圈一极、重庆都市圈一极,构成两个有中心、有外围的城市群,来拱起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林毅夫认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中国第四极的实际地位最终需要由经济实力而非政策文件来决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其人口规模2020年是德国的1.2倍,但地区生产总值仅为德国的四分之一,这意味着成渝地区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为德国的五分之一。

他提出,德国作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欧洲第一大经济体,看上去遥不可及,但事实上到2035年,如果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到8%,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就能够比肩德国现在的水平,考虑到还可以吸收周边地区大量人口流入,这一目标就不难实现,在此基础上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之时就能够超过同期的德国。

据成都市有关部门统计,近五年成都经济增速高于全国0.8至1.7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保持在36%至38%左右,初步研判“十四五”时期成都经济年均增长率保持在6%至8%左右,预计到2025年实现经济总量2.6万亿至2.8万亿元,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2万至14.6万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不仅如此,林毅夫还认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过一到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之后,下一步更重要的历史使命是引领大西南三省一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重庆市)一体化发展。

林毅夫提出,如果到2035年,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引领带动下,大西南三省一市一体化发展能够达到现在长三角三省一市一体化发展的水平,即便人口规模保持不变,仅新增的经济体量就将超过10万亿元,其他条件不变就能对“两个翻一番”的目标贡献十分之一的力量,这对2035年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唯有如此,才能不辜负中央和全国人民对中国第四极的期望,成为名副其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活跃增长极和强劲动力源。

猜你喜欢
双子星双城经济圈
飞凡F7、R7双子星
“双城剧汇”共促戏剧发展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双子星
中国双城发展模式
双子星
首都经济圈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双城和一周
双子星
论兰州经济圈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