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无缝线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术在无晶状体眼手术中的应用

2021-12-08 19:37徐文双赵春双刘先锋吴金玲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3期
关键词:巩膜层间缝线

徐文双 赵春双 刘先锋 吴金玲

摘要:目的 探究无晶状体眼手术中应用改良无缝线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术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本院接收无晶状体眼手术患者50例(50只眼)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可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25只眼)。对照组采用传统无缝线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无缝线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晶状体位置。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晶状体偏斜或倾斜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无晶状体眼手术中应用改良无缝线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术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且晶状体稳定性好,术后并发症少,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改良无缝线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术;无晶状体眼;手术;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276.7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3-01

前言:无晶状体眼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眼科严重疾病,具有极高的致盲性特点,需及时诊治[1]。目前,临床主要选择手术方法治疗该病症,但不同手术方案其治疗效果、安全性也存在差异。本院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间对无晶状体眼手术中应用改良无缝线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见下文。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本院接收无晶状体眼手术患者50例(50只眼)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可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25只眼)。对照组中,男患者13例、女患者12例,年龄16~58岁,平均年龄(38.64±6.43)岁;病眼位置:左眼14例、右眼11例。观察组中,男患者14例、女患者11例,年龄17~59岁,平均年龄(38.66±6.45)岁;病眼位置:左眼13例、右眼1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高。且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纳入患者均确诊无晶状体眼,符合诊断标准[2];纳入患者临床资料完整;纳入患者及家属均知情研究,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最佳矫正视力<0.1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1000个/mm2的患者[3];合并其余眼部严重疾病患者。

1.3方法

使用仪器:日本尼德克公司提供的CEM-530型角膜内细胞密度检测仪、蔡司公司光学仪器国际贸易公司提供的IOLMaster500型人工晶状体屈光度测算仪、天津迈达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BME-300 UBM、英国欧堡公司提供的Daytona型扫描激光眼底检查仪。

术前准备:纳入患者术前3d均以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每日4次,并使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泪道;术前30min,使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

对照组采用传统无缝线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术治疗,具体:常规麻醉,2点位、8点位角膜标记定位,于上方透明角膜处切口,黏弹剂充填前房,并由切口向后房植入三片式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晶状体前襻置于后房,后襻则留在切口外。而后将两个胰岛素针头折弯成100度,于定位点角膜缘后2.0mm处进针(进针方向需平行于角膜缘),并插入玻璃体。而后使用15o穿刺刀于鼻上方10点半位置切口,以25G眼内镊自切口进入玻璃体腔,夹住晶状体前襻后插入针芯内,并将其牵引出巩膜壁,同时以相同操作牵引对侧的胰岛素针头。调整人工晶状体位置,满意后烧灼人工晶状体襻末端,直至其呈圆球形,嵌顿于巩膜隧道内。

观察组采用改良无缝线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术治疗,具体:在患者2点、8点并距角膜缘后1.5~2.0mm处作L形结膜瓣(长4mm、宽2mm),以眼科止血器止血,而后于11点、2点位作一个2.75mm(主)、0.5mm(侧)切口。沿切口向前房置入人工晶状体光学部以及其中一只襻,另一只襻则留在前房外。完毕后,于患者2点、8点位距离角膜缘1.5~2.0mm处作巩膜层间隧道,隧道长至少为2mm,以此进入眼内(穿刺时需注意针头方向与角巩膜缘、虹膜平面成20o、5o角)。使用视网膜镊辅助操作,将第一只襻插入25G(内径0.25mm、外径0.5mm)的注射器针头针腔,缓慢牵引至患者巩膜表面,并使用眼科止血器在襻末端低温灼烧,将其维持在原位,而后通过相同操作将另一只襻进行牵引,待两只人工晶状体襻完全退回巩膜隧道且位置良好后,给患者前房注入卡巴胆碱注射液,以整复其瞳孔,10-0尼龙缝线或水密角膜主切口,调整眼压,关闭巩膜灌注通道,缝合结膜。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晶状体位置。以患者术后视力改善情况评估治疗效果,纳入最佳矫正视力<0.1、0.1≤最佳矫正视力<0.3、0.3≤最佳矫正视力<0.5、0.5≤最佳矫正视力<0.8四个等级[4]。并发症包括眼内出血、眼压过低、角膜后弹力层皱褶。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分析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Z和X2检验,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1。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2。

2.3两组患者晶状体位置比较

经统计,对照组患者晶状体偏斜发生2例、晶状体倾斜发生2例;而观察组患者未发生晶状体偏斜或倾斜;观察组患者晶状体偏斜或倾斜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现阶段,临床对于无晶状体眼患者多采用无缝线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术治疗,可有效解决患者因晶状体悬韧带异常或晶状体囊膜破裂缺损而无法支撑晶状体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视力的恢复,避免失明[5-6]。但该术式也存在一定的后遗症问题,如人工晶状体偏心、倾斜、调整困难,且术后并发症多见,不利于预后[7]。

本文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晶状体偏斜或倾斜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对无晶状体眼手术患者应用改良无缝线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术治疗效果显著,视力改善、术后并发症、晶状体位置稳定性方面均优于传统无缝线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术。这可能是因为改良手术能够通过巩膜壁外测量确定穿刺口,并对人工晶状体襻在巩膜隧道中就进行长度的调整,从而减少手术创伤,且改良术式对人工晶状体襻增加了低温灼烧次数,提升了位置的稳定性[8]。

综上所述,在无晶状体眼手術中应用改良无缝线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术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且晶状体稳定性好,术后并发症少,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谢可,王骞,陈鹏,等. 改良无悬吊缝线巩膜层间固定人工晶状体植入术[J].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8,40(6):437-440.

[2]李丽萍,赵洪超,张云珠. 无缝线后房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术的应用[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8,39(8):105-108.

[3]滕贺,田芳,张红.巩膜内无缝线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固定[J].国际眼科纵览,2020,44(2):91-99.

[4]孙磊,谢可. 反向巩膜袋法人工晶状体固定术临床观察[J].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21,43(09):701-705.

[5]贺永宁,解云,庄京京. 玻切术后无晶状体眼29G针头引导的折叠人工晶状体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术[J].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8,40(8):593-596.

[6]KARISHMA GOYAL,NAGENDRA SHEKHAWAT,KAMLESH KHILNANI. 一片式人工晶状体无缝线巩膜内固定术的临床观察[J]. 国际眼科杂志,2021,21(3):398-401.

[7]林慧,毕燕龙. 双针导引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分析[J].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39(4):92-95.

[8]张小燕,李姣,温莹,等.外伤性无晶状体眼无缝线巩膜层间人工晶状体固定术的效果观察[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20,42(7):481-485.

猜你喜欢
巩膜层间缝线
黑猫叫醒我(节选)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中不同位置切口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
层间组合隔震结构随机动力可靠度分析
你知道蓝色巩膜骨脆综合征吗
毛竹材层间Ⅰ型断裂能的确定
能实时监测伤口愈合的智能缝线
基于AHP熵值法的桥面层间综合工况分级研究
缝线抗议
改良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21例报告
小切口联合缝线法重睑成形术5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