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射频消融术后预防血栓形成护理措施研究进展

2021-12-08 19:52李汶洁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3期
关键词:研究进展

摘要:房颤是一种病发率较低的临床持续性心律失常症状,该疾病患者的心跳速度较正常人群而言,明显更快且呈不规则跳动状态,为此导致患者的心房收缩功能出现障碍,降低患者生存质量的同时,危及其生命安全。目前临床中针对该疾病往往采用射频消融术进行对症治疗,但是经该方法治疗后,患者极易出现一些并发症,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血栓栓塞这一并发症,因此,分析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发生血栓的危险因素,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及预防措施已成为相关研究者重点研究课题。鉴于此,本文将围绕上述研究课题展开综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房颤射频消融术;预防血栓形成护理;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3-01

血栓栓塞是较为常见且严重程度较高的射频消融术并发症之一,于患者手术过程中时有发生,但其病发高峰期在术后24小时。为此,有研究者主张[1]通过在房颤射頻消融术治疗期间配合科学合理的对症护理措施来预防血栓的形成,提高患者预后。鉴于此,本文着重综述了房颤消融术后预防血栓形成的护理路径及效果评价,以期从护理的角度预见性降低血栓的形成概率。

1.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导致血栓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分析

1.1静脉壁损伤:血管内皮受损:予以房颤患者视频消融术时,往往通过穿刺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和双侧股静脉来置入心导管,为此导致血管内皮受到一定损伤,通过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引发血小板黏附、聚集与释放,纤维蛋白原变质(变为纤维蛋白),大量白细胞出现堆积现象,血液流动性大大降低(由原有的流动状态变为凝胶状态),进而导致形成血栓。

1.2血流缓慢:与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术中、术后卧床制动有关。经射频消融术治疗后,房颤患者往往需要保持绝对卧床12小时~24小时,且术侧肢体不但需要制动,而且还应使用弹力绷带进行加压包扎,并使用沙袋压迫4~6小时,以有效规避出血现象的发生。与Symington等提出的经济舱综合征类似,当人体保持长时间的制动时,机体血流速度会随之减慢,随着血流缓慢保持时间的不断延长就会容易导致一些物质粘连在血管壁上,由此形成血栓。

1.3血液高凝状态:由于房颤患者行射频消融术后需保持绝对卧床,为此,一些患者为了减少排尿带来的不变,往往刻意减少饮水量,甚至选择不饮水,从而导致血液的粘稠度增加;同时,为了降低术后出血症状的发生概率,通常情况下会于患者术日停止抗凝药的供给,导致血液高凝状态,血液粘稠度增加,进而大大增肌血栓的发生概率。

1.4房颤:房颤患者的心房收缩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由此导致血液在心房内滞留,进而形成血栓。当房颤持续时长达到48h时,多数患者会出现左心房附壁血栓,以左心耳部位最为常见。

2.护理措施

2.1主动踝泵运动:静脉血栓栓塞的诱因之一就是静脉瘀滞,而抵抗瘀阻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踝泵运动。踝泵运动是指在患者无明显疼痛感的情况下,通过缓慢、用力且最大角度地进行足背伸及足跖屈运动。当患者不借助其他物理仪器进行主动踝泵运动时,可实现对其下肢静脉血流情况的有效改善,加快其血流速度的同时减轻术后制动期间的不适,进而起到预防深静脉血栓,增强患者舒适度的的作用[2]。

临床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明确了踝泵运动对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积极影响,该运动对静脉血液回流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进而达到预防深静脉血栓的目的。但是临床中对踝泵的具体时间、频率等方面的细节要求鲜有报道,尤其是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的具体要求。相关研究者[3]以健康人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表明:相较于5分钟或15分钟舒适角度的踝泵运动而言,10分钟最大角度踝泵运动的临床效果更优,更利于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同时,相关研究者[4]对剖宫产产妇踝泵运动进行标准研究后发现,每日5~6次,每次练习5分钟,最大限度地上勾和下崩脚尖保持10s,可有效降低产妇剖宫产后静脉血栓的发生概率。

2.2在安全情况下增加饮水量:安全情况下,对患者饮入量进行科学管理,可有效降低因血液黏滞度升高而发生深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相关研究显示,当机体饮入量减少时,全血黏度会随之增高。进一步分析其中的饮入量、静脉输液量与全血粘度的相关性发现,饮入量与全血黏度呈负相关,随着饮入量的下降,全血黏度增高,因此深静脉血栓发病风险也随之增加[5]。因此,房颤患者行射频消融术后,制定卧床期间可通过适当加大饮水量来预防血栓形成。因此术后制动卧床期间,可通过适量增加饮水量,以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结束语

近年来,射频消融术在房颤治疗中的技术日益成熟,且应用愈发广泛,并发症血栓栓塞也愈发受到临床的重视。新型抗凝药物的应用和物理器械的辅助对血栓的预防效果已证实,但是通过护理方式干预在相关文献中缺乏临床循证依据,尤其是针对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的护理措施更是鲜有报道。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对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进行梳理,找出动踝泵运动及在评估安全的情况下增加饮水量两种有效措施,其副作用小,易实施。同时增加了护患互动,可提升护患关系,增加有效交流,提升主动服务意识,是今后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应用中重点研究和细化的医疗服务项目。

参考文献:

[1]赵雪光,王晨,王贺佳. 房颤射频消融术后预防血栓形成护理措施研究进展[J]. 吉林医学,2021,42(09):2265-2266.

[2]周惠琴. 房颤CARTO射频消融术后并发症的护理进展[J]. 当代护士(下旬刊),2015,(11):14-17.

[3]谌艳,吴俞萱,江伟,等.踝泵运动对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D] .创伤外科杂志,2020,22(1) :52-56.

[4]熊丽,蒋明珉,何 娅娟.踝泵运动的标准化健康教育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D].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0,27(3) :1-2.

[5]王莉.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液体摄入量与全血粘度及深静脉血栓的相关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9.

作者简介:李汶洁(1991-07-),女,汉族,本科,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护师,研究方向:心房颤动。

猜你喜欢
研究进展
纳米流体强化吸收CO2的研究进展
近50年自然保护地旅游研究进展与启示
阿尔兹海默症发病机制及相关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小细胞肺癌病理特征及免疫研究进展
近十年国际STEM教育研究进展
肉品中水分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河口海岸环境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磁弛豫开关传感器在医学诊断及食品安全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燃料电池在传感分析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