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凝血检验分析前标本质量自动核查的应用评估

2021-12-08 21:07李雪梅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3期
关键词:质量管理

李雪梅

摘要:目的:应用全自动分析前标本质量核查不合格标本,探讨止凝血检验中提高标本质量的可行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6月期间止凝血检验标本共计148例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通过检验技师的目测法和自动化标本质量核查系统分析前评估标本的质量。比较两种不同的方法再检出血液凝集、溶血、止血、黄疸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经最终结果显示,检验技师目测法的判读误差较大,148例目测法中检验出1例脂血,3例溶血;而自动化核查系统通过检测出不合格的标本共计9例。其中凝集2例,脂血2例,溶血3例,溶血伴止血2例。其中脂血标本未影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仅对D—2聚体有干扰现象。结论:在检验标本时运用全自动分析前标本质量核查系统比目测法检测不合格标本的效果更为理想,从而避免最终结果的误差。

关键词:止凝血实验;标本采集;自动核查系统;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R4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3-01

在检验全过程中分析前标本质量占总质量问题的60%—70%。主要问题包括标本在采集、运输和保存过程中,由于标本采集的操作不正确或采集量不足,从而出现溶血,止血,黄疸和意外凝集的现象。许多检验科的止凝血项目基于光学比色法和光学比浊法。因此对标本的着度以及颜色有较高的要求。目前,大多数检验科采取的是检验技师目测评估标本。但效率低下,评判标准混乱,无法对不合格的标本进行量化评估,从而导致最终检验结果有一定的偏差,影响患者的身心安全。因此,基于这一现状,本文主要探讨全自动分析前标本核查系统和目测法检测不合格标本的准确率。现将相关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至6月期间止凝血检验标本共计148例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内含枸橼酸钠0.3ml。所有研究标本的采集,运送和处理均遵循相关标准。本次研究已通过院内伦理委员会的审批,并取得患者的同意。

1.2方法

利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并结合配套的相关试剂检测标本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所有标本均在采集完毕后4h内完成。

由6位经验丰富的检验技师运用目测法对30例不合格的标本进行目测判读,并记录不合格的类型和数量。按照随机数表的方法,抽取2位技师的标本判断结果。

运用全自动分析仪检查本次实验所采集的標本。被人工和自动检测仪检测出的不合格标本例如:溶血,止血,黄疸和凝集等情况,需要进行标记并记录不合格的类型。

1.3统计学方法

将所采集到的数据运用spss20.0软件对检验技师目测判读的结果进行一致性Kappa检验,并计算P值。

2结果

检验技师目测法的判读误差较大,148例目测法中检验出1例脂血,3例溶血;而自动化核查系统通过检测出不合格的标本共计9例。其中凝集2例,脂血2例,溶血3例,溶血伴止血2例。其中脂血标本未影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仅对D—2聚体有干扰现象。

3结论

实验室的误差主要来源于分析前阶段是决定标本质量是否可靠的重要环节。在本次实验中,所提供的实验样本主要不合格原因有溶血、脂血、凝集和黄疸等。在开展标本分析前任何环节的失误都有可能出现标本溶血情况。因此,溶血是影响标本不合格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溶血时红细胞膜破裂,膜内的血红蛋白释放入血从而呈现出肉眼可见的红色,再进行凝血实验项目检验时会产生一定的干扰。此外,溶血会释放蛋白酶和组织因子,激活凝血系统的外源性凝血途径,导致凝血因子有一定的消耗,致使APTT和PT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发现溶血或凝集的标本时要拒收标本,要求临床医生重新采集。但再次为患者采集标本时会有医患纠纷产生,不利于维护良好的医护关系。而相较于溶血及凝集的不合格因素,脂血的发生概率较低,但是也有相关案例发生。特别是患者由于药物治疗或进食特殊。比如需要通过静脉注入脂肪乳,都会使得患者体内的血浆浊度增高。再加上采血时间的不当,操作不够标准,都会出现脂血。

目前,随着国内指凝血检验的不断发展,人工目测检验不合格的检验标本误差性较大,难以确保最终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所提供的研究标本有脂血、凝集标本未被目测核查检出。再加上缺乏统一的检测标准,导致最终的判读结果缺乏一定的可信度,增加最终诊疗的难度。

自动化分析前标本质量核查系统通过测量405、535和671nm3个波长的吸光度,再根据所要检测的凝血项目,进而确定干扰物的浓度水平。同一标本也可能有一些外界干扰因素的存在。但由于检测项目的不同,对其它项目的最终检验结果准确性影响较小。在启用自动化质量核查系统之后,检验科室的标本拒收率由开始的0.16%上升到目前的1.32%,不合格标本的检测率在提升。拒收的原因主要有凝聚、脂血和黄疸。由于自动化标本治疗核查系统设定了抗干扰的准确阈值,最终的结果可信度大大提升。由此说明,在临床上运用自动化标本质量核查系统,使得判定结果更加准确客观。检验技师要借助这一实验室检查工具提高标本的检测准确率,确保患者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高志琪,苑惠敏,周琪等.止凝血检验分析前标本质量自动核查的应用评估[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9,第42卷(11):962-966.

[2]贾劲,左成华,郭曼英.分析前质控在止凝血检查中的重要性探讨[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7,第22卷(6):113-115.

[3]韩雪珍,何晓琴.止凝血试验标本采集的护理质控[J].中外健康文摘(医药学刊),2008,(1):213-214.

[4]于银坤.标本准备在止凝血检验中的重要性[J].中华当代医学杂志,2004,第2卷(1):61-61.

[5]田玉玲,雷力民,徐文丽.分析前质量控制在凝血四项测定中的价值探讨[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3,(1):75-76.

[6]彭明婷.凝血实验的质量控制[J].浙江检验医学,2004,(4):3-5.

猜你喜欢
质量管理
中外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制比较
标准与核电质量管理
基于项目管理的企业年度重点工作管理
浅析市政给排水施工中的质量管理
浅谈智能建筑电气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
入厂抽样检验规程的编制
浅谈在公路桥梁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