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税务管理问题及对策

2021-12-09 21:23李都朝
新西部 2021年11期
关键词:税务管理制度税收

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企业内部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税务管理,却往往不被重视甚至是忽视。其实,高效率专业化的税务管理,对于降低企业税收成本、规避纳税风险、增加企业利润,确保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说,企业要持续发展,加强和重视税收管理势在必行。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面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日益复杂严峻,企业外部生存环境愈加恶劣,企业经营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加强作为企业成本管理核心之一的税务管理,就显得愈加重要。高效率专业化的税务管理,对于降低企业税收成本、规避纳税风险、增加企业利润,确保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说,企业要持续发展,加强和重视税收管理势在必行。

当前企业税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税务管理观念存在误区

在企业当前的税务管理中,绝大多数企业根本不重视税务管理,从高层、中层到一般职员,从管理部门、生产部门到供销部门,几乎都认为税务管理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与其他人员和部门无关,甚至一些财务工作者也抱有这种观念。其实不然,税务管理贯穿于企业成立、战略决策、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税并不是产生于财务部门,而是产生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过程中,可以说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各个部门、甚至每一个生产经营环节都与税务管理息息相关。

2、企业税务管理制度薄弱

很大一部分企业的管理层,对企业税务管理的重要程度认识不足,仅仅依靠财务部门对企业税务工作进行简单的日常税务管理。在税务管理制度上,要么简单照搬照抄国家法规,制定简单不具操作性的内部税务管理制度,要么根本没有内部税务管理制度。导致企业在税务管理上没有一个涵盖企业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切合实际的制度来全面指导、规范、约束企业的内部税务管理,致使企业税务管理出现制度真空,企业内部税务管理无据可依。

3、企業内部税务监管机制不健全

在日常的企业管理过程中,大多数企业通常将税务管理单一放到财务一个部门负责,由财务部门全权负责企业的全部税务工作,所有的税务业务,没有其他部门来进行监督控制,财务部门缴税正确与否无人监控,企业内部税务监管存在盲区。

4、企业管理人员税务素养亟待提高

目前,我国税收政策具有数量多、变化快、针对性不强、准确性不够等特点,大多数财务人员只能应付日常税务管理服务,解读、分析、应对和处理税收业务的水平还处于比较低的层级,针对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涉税新问题、新情况、复杂事项尚无法应对。另外,企业管理层和其他相关涉税人员缺少税务管理的意识,缺乏对税务风险的认知,这往往会导致企业在税务管理方面不能够实现效益最优化。

加强企业税务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

加强企业内部税务管理,首先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内的准则规范以及监管部门的监管要求,确保其合法性。这就要求企业应熟知国家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只有在懂法、知法、守法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进行企业税务管理。

2、科学性原则

在企业税务管理上,内部税务制度的制定、修改和废止必须谨慎、严密、周全,不仅要遵从国家法律法规要求,而且要结合企业实际,使制定的制度内容、流程、措施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符合实事求是精神,使必要性与可能性相统一,严格按照程序规范运行,确保企业税务管理科学合理。

3、制衡性原则

在加强企业税务管理中,应当在机构设置、职责分工、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关系。制衡性原则要求企业在税务管理工作中,所有涉税业务必须经过互不隶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和环节,同时还要求履行内部控制监督职责的机构或人员具有良好的独立性,各个层级的职员和部门都不得拥有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特殊权利。

4、权威性原则

要保证企业税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取得实效,就必须确保税务管理制度的权威性。内部税务管理制度要充分发挥指导、规范、约束企业涉税行为的作用,企业内部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应在它的制约之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违背,确保企业税务管理的权威性。

5、成本效益原则

任何一项管理都有两面性,企业税务管理也同样。随着税务管理的实施,企业在取得部分税收利益的同时,必然会付出实施税务管理的相关费用。企业必须保证在税务管理过程中收益大于其成本,体现税务管理的价值。企业税务管理成本应与其产生的经济效益之间保持适当比例,并且只有在税务管理方案耗费的成本低于其能获得的收入时,该税务管理方案才是合理、可行的。

6、持续学习原则

税务法律法规与其他法规制度一个很大的不同是:税收政策调整频繁、不停变化,成千上万条或废止、或更新的税收法规条款,即便是经常学习也常常如坠迷雾。因此,面对不断变化的税收法规,只有持续不断地加强学习,熟悉、理解、掌握税收法规制度,才能为搞好企业内部税务管理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加强企业税务管理的建议及对策

1、转变税务管理观念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正确认识企业税务管理,是企业能否合理进行税务管理的思想根基,因此,企业必须从上到下,从产供销到日常管理运营,全面加强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对于税务管理的认识,提高企业整体对于涉税风险的认知,转变企业税务管理观念,使税务管理理念渗透到企业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为搞好企业税务管理打好思想基础。

2、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税务管理制度

制度是规避风险最有效的办法。要加强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必须从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税务管理制度入手,结合企业实际,制定规范企业内部税务管理的制度,合理控制企业税务风险。通过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明确企业内部税务管理的职能分工,落实岗位责任制,明确税务管理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同时做好税务管理制度与企业内部的其它管理制度的街接,使它们有机配套,相辅相成,避免彼此脱节、相互矛盾,影响功能发挥,为企业税务管理做好制度保证。

3、设立专职的税务管理部门

现在很多大型企业都单独设立一个税务部,目的就是要对企业的税收进行全面的管理监督。这一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学习。我们应当在企业中设置专职的税务管理部门,该管理部门应与财务部门平行,配备专门的专业税务人员,从领导层的决策税收管理做起,对企业整体业务流程实行全面的税务监管,包括对财务部门的税务监管。达到消除企业税务管理内部监管盲区的目的,为企业税务管理构建坚实防线。

4、积极利用外部税务资源

在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同时,我们也应着眼外部,积极利用外部资源做好企业税务管理。一是企业要经常积极地与主管税务机关进行沟通,特别是在企业发生重大的经济事项时,应首先主动向税务机关征询有关的税收法律法规,听取税务机关的建议和意见,得到税务机关在税法执行方面的指导和帮助,以充分运用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二是引入社会中介提高税务管理水平。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针对自身存在问题,特别是涉税方面的疑难杂症,聘请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人员对企业进行税务代理或咨询,提升企业税务管理水平。通过积极利用外部资源,为企业税务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

5、重视资金的时间价值

税务管理的目的一是少缴税款,二是递延缴纳税款,从而合理利用资金的时间价值。前者的节税效果较为明显,易得到重视,后者的节税效果则较为隐蔽,容易被忽视。实际上这二者同等重要。延缓缴纳税款,虽然最终实际缴纳的税款没有减少,但缴纳时间的递延,可使企业无偿获得递延期间这部分税款资金的使用权,从而摊薄资金的使用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达到节税目标。

6、提高企业涉税人员的业务素质

在企业涉税人员的配备及培养方面,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企业需要的并不是只熟悉税收法规程序办理申报纳税就可以的办税人员,而是急需能够胜任税务管理职责、发挥税务管理机制功能,具备从事税收筹划、税收优惠政策运用、税收信息收集解读、税收风险防范等能力的现代型综合税务管理人才。因此,在建立税务管理机制之初,就要考虑到在税务管理岗位上配备能够胜任该岗位的合格人才。同时,针对企业的涉税人员要认真制订“充电”规划,实施针对性、系统性的继续教育,帮助其確立新理念,充实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吸取新经验,提高税务信息的科学解读能力,为企业税务管理奠定人才基础。

总之,加强企业税务管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企业如果想要稳定长远地发展,那么就必须对内部管理多下功夫,特别要对企业的税务管理投入更多的精力。要通过税收专业化管理,强化税企互信合作,防控税收风险,实现由事后管理和检查为主转变为防控和管理相结合的全过程税收风险管理,提升税务管理效能,逐步建立起一套健全的企业税务管理方法,保证企业实现财务利益最大化,确保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财务管理[M].中国财经出版社,2014.

[2]凌丽.浅析加强我国企业税务管理的策略[J].高顿财经,2012.

[3]宋洪祥.企业经营决策的税收管理与风险控制[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李都朝 陕煤铜川矿业有限公司下石节煤矿副总会计师、高级经济师

猜你喜欢
税务管理制度税收
浅析新时期企事业单位管理制度建设
新常态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问题探讨
关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税务检查证管理办法〉的公告》的解读
税收(二)
基层农技推广管理制度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的影响分析及完善措施研究
税收(四)
税收(三)
资金管理制度的创新研究
税务达人的小算盘
上半年个税同比增长150.5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