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效果分析

2021-12-10 05:53宋卫华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20期
关键词:成形术经皮椎体

宋卫华

(东海县人民医院骨科,江苏 东海 222300)

骨质疏松是老年群体常见现象,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健康问题,尤其以65岁以上老年人最为常见,截止到目前,骨质疏松患者远超7000万[1]。老年人骨量逐渐减少,骨小梁及骨结构出现退行性变化,骨质脆性增加,这些都是导致老年人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多数老年群体即使是在轻微创伤或无创伤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发生脊柱骨折,累及患者全身,骨骼系统受损严重,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加强管理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患者骨折部位多发生在椎体、髋部及肱骨近端,其中以椎体骨折较为常见,该种骨折使得患者椎体楔形变,局部畸形严重,患者出现明显疼痛感,对其生活造成较大干扰[2]。手术是疾病常见治疗措施,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是微创解剖学发展的重要成果,其通过注入骨水泥使得椎体得以稳定,逐渐恢复其高度,改善其畸形情况。本次我院采用治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疾病,取得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共计56例样本,时间段为2017年1月-2020年6月期间,均为老年且原本患有骨质疏松症,受创后合并脊柱骨折,纳入标准:(1)经过骨密度检测,伴随不同程度骨质疏松;(2)经过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脊柱骨折;(3)无严重器质性疾病。保障患者知情同意权益,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排除标准:(1)陈旧性或病理性骨折;(2)重度脊柱畸形;(3)脊髓肿瘤;(4)椎体压缩程度超过3°。所有患者采用双盲法,按照1:1的比例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中,每组分别28例。观察组:男性/女性16/12;年龄60-85(71.32±4.03)岁;伤椎位置:胸椎10例,腰椎15例,胸腰椎3例;病程2-60天,平均病程(20.23±4.45)天;对照组:男性/女性15/13;年龄62-83(71.29±4.05)岁;伤椎位置:胸椎11例,腰椎15例,胸腰椎2例;病程3-90天,平均病程(26.78±4.41)天,2组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对照组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实施全麻成功后,俯卧位作为手术术体,于C型臂X线透视机引导下进行术区定位,常规消毒、铺巾,从伤椎外上方,左侧10点及右侧2点方向,与矢状面呈15°夹角经皮穿刺,通过椎弓根,缓慢进针,注意控制速度,深度到达椎体中央1/3位置,在C型臂X线透视机的辅助下继续进针,直至达到棘突位置,确定位置良好后,将枕芯拔出,通过注射器注入硬度适宜的骨水泥,在X线透视下,像骨小梁渗漏骨水泥,均匀填充,确定无渗漏、溢出,如发现渗漏,立即停止推注,待骨水泥凝固后拔除穿刺针,压迫出血位置,如达到预期效果,拔除刺针,手术结束。观察组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术体、麻醉及穿刺同对照组,穿刺完毕后,更换工作套管,在椎体中重新建立工作通道,将导针去除,扩张球囊沿着通道置入,C型臂X线透视机辅助下,球囊扩张至适宜位置,椎体高度满足手术需求后固定,向其缓慢灌注骨水泥,后续程序与对照组相同。

3 观察指标:(1)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术后伤椎增加高度及骨水泥渗漏发生情况。骨水泥渗漏标准:椎旁或肺内出现骨水泥形成的血管铸型后或椎管内出现骨水泥影。(2)伤残情况。采用Oswestry伤残指数评定(ODI)量表加以评估[3],共10个项目,从疼痛、单项功能及个体综合能力3个维度进行评估,每个条目总分0-5分,10个条目满分50分,将患者累及得分与最高分50分相比,得出的百分比即为ODI。记录患者后凸Cobb角手术前后变化情况。

5 结果

5.1 2组各项临床指标变化情况对比: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术后伤椎增加高度优于对照组(P<0.05),骨水泥渗漏少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优良率对比

5.2 2组伤残改善情况及后凸Cobb角的变化情况对比:治疗后,ODI及后凸Cobb角较手术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水平更为明显(P<0.05),详见表2。

表2 2组伤残改善情况及后凸Cobb角的变化情况对比

5.3 术前术后椎体影像学对比:见图1、图2。

图1 术前椎体疏松

图2 术后椎体恢复

讨 论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发生与老年人骨质中钙元素逐渐流失,骨结构遭到严重破坏有关,患者背部常出现疼痛感,脊柱结构发生较大变化,椎体高度丢失,椎体出现严重畸形,脊柱神经受到压迫,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会造成老年患者伤残或死亡[4]。随着手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微创手术被广泛用于临床,其创口小及预后快的优点,更满足老年患者的治疗需求[5]。

经皮椎体成形术是临床用于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治疗中比较常见的手段,能取得满意的止痛效果,但其只能帮助畸形的脊柱得以复位,缺乏有效复位[6]。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常规手术上进行改良,进一步完善手术操作,椎体得到更加有效的加固,椎体的稳定性更加巩固,骨折微动的可能性非常小,减少了对神经末梢的刺激,纠正椎体畸形情况,防止再骨折情况发生[7]。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伤椎增加高度优于对照组(P<0.05),骨水泥渗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ODI及后凸Cobb角降低水平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充分说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椎体的完全恢复能产生更加理想的作用,正畸的效果将更加理想,使得脊柱恢复正常力线,保持其稳定性。通过球囊撑开椎体,使得韧带紧张,减少骨折裂隙,帮助其闭合,在骨水泥的支撑作用下,尽可能的减少渗漏,从而减少感染情况发生,保证手术的安全性[8]。

综上所述,针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显著增加患者术后伤椎高度,减少骨水泥渗漏情况发生,促使患者后凸Cobb角得以明显缩小,改善患者伤残情况。

猜你喜欢
成形术经皮椎体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不同通道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研究进展
单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鼓膜成形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特立帕肽与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塌陷的2种手术方式的比较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麻醉方式的现状及展望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