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关节活动度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2021-12-10 05:53张建兴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20期
关键词:桡骨腕关节活动度

张建兴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八十集团军医院麻醉科,山东 潍坊 261021)

桡骨远端骨折是人体骨骼最常见的骨折。桡骨远端骨折常伴有骨结构不稳定,尤其是老年患者[1]。复位后遗留的骺端缺损可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下降。许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是可行的,但最佳方法的选择仍存在争议。许多骨科医生建议手术固定,这是快速,便宜,和较少的侵入[2-3]。然而,这种方法有时会带来还原损失的风险,导致2次位移或塌陷,并发展为错接[4]。本课题选取 2019年5月-2020年 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不同方法手术治疗,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 2019年5月-2020年 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固定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 例。其中观察组男26例,女34例,年龄18-63岁,平均(42.9±8.2)岁,左侧22例,右侧38例。对照组男28例,女32例,年龄19-64岁,平均(43.1±7.9)岁,左侧23例,右侧37例。2组性别、年龄、骨折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2 方法:对照组接受手法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由C型臂X 线机透视下手法闭合复位,手掌背侧靠近臂部有一个小的外部固定(用弯曲钳进行背侧位移,用广泛的背侧钳进行横向位移);固定后,受影响的肢体用中性三角布悬挂在患者可接受的范围内;在做出决定1周后,移位者重新定位,再次复位,然后在2周后切换到功能固定位置。观察组接受切开复位“T”型钢板内固定。在臂丛麻醉下及空气止血带控制下进行手术。切口及暴露:取桡骨远端掌面做一纵形直切口,长约7.5cm,切开皮肤及皮下,深层在桡侧屈腕肌及掌长肌间隙分开,用拉钩将屈拇长肌拉向桡侧,将正中神经及其他肌腱拉向尺侧。暴露旋前方肌表面,用手术刀切开该肌在桡骨的附着处,将其翻向尺侧,骨折端便显露。断端复位及“T”型钢板内固定:直视下将断端复位,关节面对齐,干骺端缺损处可取自髂骨的松质骨块填塞,复位满意后,放上“T”型钢板,“T”型钢板的横形柄部置于桡骨的远断端相当一个支撑物,将远断端关节面及碎骨块支撑在复位位置,“T”型钢板直形部置于近断端,行克氏针初步固定。

3 观察指标:对比2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疼痛程度和腕关节活动度。采用Gartland 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0-2分为优;3-8分为良;9-20分为中;评分>21分为差。疼痛程度:于术后1、3和6个月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判定,分值0-10分,分值越高,代表疼痛越剧烈。

5 结果

5.1 2组患者住院时间、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2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5.2 2组患者术前后腕关节活动情况比较:术前2组腕关节活动度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2组掌屈、背伸、旋前和旋后腕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术前后腕关节活动情况比较

5.3 2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VA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

讨 论

骨密度降低可能导致远端桡骨骨折不稳定,这种骨折在闭合复位和夹板后出现2次移位的风险为50%。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流离失所的风险也会增加。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合理的原发性复位是可能的,但在骨折愈合之前保持复位通常是有问题的[5-6]。骨折复位的继发性损失及其他并发症,如螺钉移入桡骨-腕关节,即使在掌锁电镀后也被反复描述。在远端桡骨骨折的矫正中,掌锁板固定越来越流行。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合理的原发性复位是可能的,但在远端桡骨骨折中保持复位直到骨折愈合通常是有问题的[7]。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在手法后如复位不够理想,可考虑T型钢板内固定术,因为这类骨折不仅关节面有粉碎骨折[8-9],难以闭合手法复位,而且多有压缩造成骨缺损,要用植骨块填塞缺损处才能维持复位,术中直视下容易将植骨块填塞缺损处,所以对这种类型的骨折,采用开放复位及T型钢板内固定术为宜[10]。通过本研究对远端桡骨骨折患者进行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后,2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前2组腕关节活动度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组掌屈、背伸、旋前和旋后腕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VA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有利于促进骨折早期愈合,且可有效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桡骨腕关节活动度
带血管蒂桡骨瓣逆行转位治疗舟骨骨不连12例
改良Henry入路治疗桡骨远端AO B型骨折的疗效分析
基于Delphi的运动处方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手功能、手指活动度及患指感觉恢复的影响
惯量主轴在桡骨粗隆精确定位中的应用研究
53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疾病活动度的关联性分析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MRI联合超声成像评价类风湿性腕关节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价值
研究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腕关节损伤的影像诊断价值
1.5T与3.0T核磁共振对腕关节软组织损伤影像诊断探讨
桡骨头骨折治疗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