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念理论观照下英语课堂转型的结构与路径

2021-12-10 06:29衡很亨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语篇概念核心

衡很亨

摘   要

大概念既是认识论,又是方法论。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大概念作为认知工具、课程理念与架构、过程与方法为英语课堂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关注大概念的课堂指向深层学习,解决浅层学习问题;指向系统性学习,解决碎片化学习问题;指向有意义的学习,解决机械学习的问题。通过对大概念应用于英语学科的结构体系与实施路径进行积极探索,实现教与学的单元的整合、跨年级的整合以及跨学科的整合。

关键词

大概念  英语学科  核心素养  大单元整体教学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进一步精选学科内容,重视以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1]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普遍存在三个问题:浅层化、碎片化和机械化。他们获得的知识常为惰性的、刻板的、孤立状态的下位知识,由于没有上位知识的统领,缺乏学科内以及跨学科的联系,迁移力明显不足。这三个问题的解决方法都指向大概念观照下的整体教学:第一,关注大概念的课堂指向深层学习,解决浅层学习问题。深层学习是触及事物本质的学习,是深入知识内核的学习[2]。真正的课堂变革应当是从学科的本质出发,以理解知识的本质为目标之一,以大概念为核心的课堂就是撬动英语教学转型的重要突破口。第二,关注大概念的课堂指向系统性学习,解决碎片化学习问题。碎片化学习是点状的,而系统性学习是连点成线、连线成面、连面成网的。而相应的,大概念是较为上位的提炼与整合,是纵横间关联的概念网络结构[3]。第三,关注大概念的课堂指向有意义的学习,解决机械学习的问题。有意义学习是以逻辑意义将所学知识进行“同化”,以实质性的联系把新旧知识与学习者的认知结构连接起来,形成有意义的知识网络。为促进英语学科素养的真实落地,本文对大概念的内涵与理论基础,大概念在英语学科中的结构与实践路径, 以及大概念视域下的英语课堂转型的若干问题进行探究。

一、大概念的内涵

大概念作为一个舶来品,最开始是用于科学领域的。大概念在英文中的表述是big ideas,最早由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Bruner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Bruner指出,事物存在着基本结构,学习者的任务就是学习这种基本结构,学习事物是怎样通过某种基本结构与其他事物联系起来的[4]。他认为,教育过程的核心是用基本的和一般的观念来不断扩大和加深知识。由此可见,大概念在学生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20世纪90年代,Erickson认为大概念是指向学科中的核心概念,是基于事实基础上抽象出来的深层次的、可迁移的概念[5]。21世纪初,哈佛大学教育学博士Wiggins与教育评估学者McTighe在《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中指出,大概念作为课程内容的重点观念、原则、理论和问题等,能够使具体的知识点结构化、体系化,促进对课程内容持续性的理解,进而可迁移到学科内或学科间的其他情境中[6]。由此可见,大概念是反映学科本质的关键概念,在课程体系中位于中心地位。

在我国,大概念在综合意义上以及数理化等学科的应用上被研究得较多。相较而言,在英语学科上的应用与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王蔷、周密等指出,从过程与方法的角度,大概念是统摄教育学过程的原则和方法[7]。他们认为,对教师而言,大概念是设计与实施教学的核心理念;对学习者而言,大概念是新的认知结构、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以及价值观念,是对其影响深远的观念与素养。大概念是组织教学过程的核心,它是设定教学目标的锚点,是选择教学内容的标准,是评价教学效能的依据[8]。由此可见,大概念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工具。

因此,大概念既是认识论,又是方法论。关注大概念的课堂教学是集认识论、方法论为一体的综合性、整体性教学。大概念作为新课改背景下教学设计的动力轴,为师生指明教与学的方向和途径,促进核心素养的落实。

二、英语教学的大概念结构体系

从课程内容看,大观念(等同于本文的大概念)是联结教学内容的核心概念架构[9]。关注大概念的课堂为教学内容的组织提供了有序的框架,帮助学生形成持久的、体系化的核心概念,为迁移应用和解决问題建立牢固的基础。

学生通过不同主题的教学活动,不断地归纳概括,经历以下七个步骤:了解事实形成自己的观点→理解具体概念→形成课时大概念→形成单元大概念→形成英语课程大概念→形成中学英语学科大概念→形成跨学科大概念。金字塔图越往上走,概念越抽象,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就越高。最理想的情况就是学生能融合不同学科,形成跨学科大概念。

以大概念为核心的教学本质上是一种归纳法的应用,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反思,获得一种深层次、结构化的理解。如图1所示,单元大概念在英语教学的多层级结构的概念体系中处于中游偏上的概念。此层级要求师生认真梳理单元的逻辑与结构,思考应以何种大概念来统率单元整体,课时之间用什么来链接,用任务驱动、问题驱动还是项目驱动,按照哪种或哪些逻辑等。

三、以大概念为核心的英语课堂实施路径

1.教与学的单元整合

经过多年的教育改革,我国的英语教材早已摆脱了以语法为核心的范式。如今的英语教材是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以主题意义统领整个单元,以语篇为依托,强调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与学习策略的综合培养,指向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新一轮中小学课程改革体系里,每个单元都是一个自成系统的整体。单元是学科大系统中的子系统,单元内的语篇、对话则是更小的系统。大单元整体教学和大概念之间具备逻辑一致性。英语大单元整体教学要以大概念为核心,建立不同语篇、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打破课时与课时间、活动与活动间、语篇与语篇间的壁垒,这就要求教师围绕大概念制定单元目标,组织学科、单元教学。因此,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确立教学内容中的关键概念,这个关键概念就是串联其他课程内容的支点[10]。

中学英语教材并未对某个具体单元的大概念有明显的界定。那么,如何有效地提炼单元大概念呢?第一,关注单元的主题与主题意义。《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主题为语言学习提供主题范围或主题语境。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应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学生语篇理解的程度、思维发展的水平和语言学习的成效。主题意义蕴含着一种价值取向判断,是师生必须特别关注的内容。第二,关注单元的高频关键词。教师要深入解读教材,抓住单元中反复出现的高频词句进行推敲,从这些高频词句中抽象归纳出单元的大概念,以及学科的大概念。第三,关注单元的教学目标。深度理解单元的总体教学目标是提取大概念的又一有效途径。第四,关注单元的基本问题。单元的基本问题区别于课时或语篇里的小问题,是整个单元提纲挈领的综合性、整体性大问题,与大概念有着密切联系。找到这个基本问题,并设法回答这个基本问题,就离提取出单元大概念又近了一大步。

值得注意的是,大概念往往潜藏于教材知识的内核和深处,要让大概念的雏形得以显现,教师需要分别从知识的产生与来源、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学科的方法与思想、知识的关系与结构和知识的作用于价值去深度理解教材[11]。根据新课程的“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结构化”的设计理念与教学实际,我们尝试将初中人教版Go for It教材的八年级下册一至六单元的大概念归纳为表1。

2.教与学的跨年级整合

大概念是教学内容之间的桥梁,它不仅可以连接不同单元间的教学内容,还可以连接不同年级间的教学内容。课程中的大概念必须打破年级的界限,具备在不同情境下反复使用的可能性与特征,使学生能够以不同的组合形式对所选大概念进行措辞修正[12]。

以大概念为核心的学科课程形成的是学科内不同层级的“概念”连贯,而不是靠“主题”进行连贯。一些看似独立的主题,在师生进行深入探索的条件下,是完全可以用“大概念”联系在一起的。学习本来就应该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教材里的主题不应该简单重复,因为重复的主题难以给学生带来有用的新知。然而,大概念却可以重复,因为大概念本身指向事物的本质,而事物的本质是很少变化的。

随着教学内容的难度加深,学生对大概念的理解也随之逐步加深。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局限于自己所教授的年级,而是要深入所授学科的各年级教材,深入探索该学科跨年级的大概念。提取跨年级的大概念后,教学内容的关联从隐性变为显性,使学生形成不同年级教学内容之间的有意义关联。

下面借鉴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省外语课程标准(British Columbias New Curriculum)中的大概念,对我国现行的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Go for It相关年级的具体单元进行对比分析。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省外语课程标准中的大概念之一:故事。年级由低到高,该课标对学生掌握“故事”这一大概念的难度要求呈递进式加深。关于故事的大概念的进阶路径为:5年级让学生理解“故事促进语言习得”→6、7年级“故事帮助我们学校语言,了解世界” →8、9年级“我们可以通过故事分享我们的经验和观点”→10年级“故事是我们理解意义、反思意义的独特方式”[13]。

Go for It八年级下六单元教材内容既包含《愚公移山》《西游记》这样的中国传统故事,也包含《皇帝的新衣》《糖果屋》一类的西方文化故事。学生在学习语篇故事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到“故事帮助我们学习语言、了解世界”这一大概念。通过表述自己最喜欢的故事及其原因,學生形成进一步的大概念:可以通过故事分享经验和观点。接下来,进阶到九年级全一册的第二单元,该单元主要语篇内容为中秋节、圣诞节的故事,两个故事折射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之处,学生在体会故事中蕴含的不同价值观的过程中,深刻地感受到:故事是我们理解意义、反思意义的独特方式。简单地来讲,两者都是以“故事”的大概念为核心,以此衍生出神话故事、童话故事、传统节日的来源故事等等,二者的具体联系与区别见表2。

表2  跨年级的大概念“故事”对比分析案例

“语言学习中的文化意识建构和身份认同发展”的大概念在初中英语教材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八年级四单元和九年级十单元。这两个单元的大概念皆是“沟通”,但主题、子概念、功能等有所不同[11](见表3)。

表3  跨年级的大概念“沟通”对比分析案例

随着年级的增长,学习内容的难度逐步加深,学生知识结构不断扩充,思维能力不断发展,同一概念在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单元间呈现出梯级式变化的特征。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和带领学生解读教材内容时,都应把握“大概念”这一核心,让学生思考新旧知识的联系之处,实现深度学习、系统性学习以及有意义的学习。

3.教与学的跨学科整合

大概念既有学科以内不同层级的相关性,又有学科以外的不同领域的相关性。学科与学科之间以大概念为纽带,横向联系在一起。跨学科概念是经历一定学习历程后形成的对自然与社会更加抽象的一般看法,是不同学科领域、不同学段学科核心概念的综合、连接与再抽象[14]。

大概念的迁移性特征决定了其打破学科与学科间壁垒,实现跨学科链接的可能性。布鲁纳提出,“任何学科都拥有一个基本结构”[15]。学科与学科之间到底存不存在某种相似的结构,是我们研究大概念时所需要关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两个学科最新修订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所阐述的英语学科和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一探究竟。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方面,如图2[16]。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由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和审美鉴赏与创造组成,如图3[17]。

经过对比图2与图3发现,两个学科最为核心的大概念是围绕“语言”“文化”“思维”“能力”的概念性理解,这些都是指向学科本质的本体性大概念。由此可以看出,英语学科与语文学科的内在逻辑性是一致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两个学科之间可以很容易地实现大概念的迁移。语文学科和英语学科同样作为文字学科,二者都强调语篇教学。尤其是作为我国学生的母语的语文学科,从小学起就对语篇阅读进行培养。在这一点上,语文教学的深度、难度、厚度走在英语教学的前面是毋庸置疑的。因此,英语学科教学是可以和语文学科通过大概念联系的。如果英语、语文各自为政,不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对教师的成长也是百无一利的。

综上所述,大概念具有高度抽象化的特点,使之成为处于英语学科新课程的核心的无形材料。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大概念作为认知工具、课程理念与架构、过程与方法为英语课堂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大概念的引入无疑是可以积极促成英语学科教学的变革与进步的。大概念是兼具认识论与方法论意义、指导性极强的概念。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开动脑筋,深入思考,帮助学生形成单元的、跨年级的、跨学科的大概念体系,实现深层学习、系统性学习和有意义的学习。

参考文献

[1][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4,5.

[2] 李松林,贺慧,张燕.深度学习究竟是什么样的学习[J].教育科学研究,2018(10):54-58.

[3][9] 王薔,周密,蔡铭珂.基于大观念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1(01):1-7.

[4] Bruner,J.S.The Process of Education[M].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0:11-21.

[5] Erickson H L.Stirring the Head,Heart,and Soul: Redefining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M].Corwin Press,1995:221.

[6] Wiggins G,McTigheJ,Alexandria V. Understanding by Design(expanded 2nd ed)[M].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 Curriculum Development,2005:66-78.

[7] 王蔷,周密,蒋京丽,等.基于大观念的英语学科教学设计探析[J].课程·教材·教法,2020(11):99-107.

[8] 崔超.大概念视角下英语单元教学的重构[J].教学与管理,2020(04):42-45.

[10][11][14] 吕立杰.大概念课程设计的内涵与实施[J].教育研究,2020(10):53-61.

[12]  赵楠.大概念课程如何落地?——以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课程改革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20(11):40-46.

[13] British Columbias New Curriculum.Languages[EB/OL].(2020-01-01)[2020-07-10].https://curriculum.gov.bc.ca/curriculum

/second-languages/all/courses.

[15] 李春艳.中学地理“大概念”下的单元教学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20(09):96-101.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4-5.

【责任编辑  郭振玲】

猜你喜欢
语篇概念核心
中日能源语篇中语言表征的对比研究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基于语篇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古代的时间概念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
参考答案
语篇填空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