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背景下时政新闻短视频的创新发展

2021-12-11 02:39
关键词:时政受众内容

朱 慧

(沈阳音乐学院 戏剧影视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8)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时政新闻的传播手段更为丰富化,通过短视频传播时政新闻就是最具典型性的代表。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提高和国际影响力的日益增强,公众对了解时政新闻、知悉国家大事有了更多的需求,公众的政治敏感度和民族自豪感也不断提高。时政新闻短视频作为政策信息和社会热点事件宣传的官方渠道,受众群体规模不断扩大,每天会有更多的受众观看时政新闻信息,了解并参与评论社会热点事件,社会影响力持续增强。同时,新时代的受众群体不仅需要了解国家时政信息,也有精神娱乐、实时参与信息互动的需求,而时政新闻短视频通过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满足了受众的这些需求。因此,不断推动短视频制作方式和运营结构的创新,探究新型融媒体与受众的关系,充分发挥时政新闻短视频在引导社会正向舆论、规范社会治理、创新传播方式等方面的作用成为当前备受关注的焦点话题。

一、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时政新闻短视频发展现状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时政新闻面临着崭新的市场环境和多元化的受众需求。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时代,受众逐渐开始习惯于在各大移动客户端上了解国家大事和社会热点事件。各大移动新闻客户端也紧跟时政热点,吸引了大量用户的关注。互联网媒体具有高度的交互性,受众不仅可以接受信息,还可以通过社交软件在各大互联网媒体平台上评论和转发别人的意见。移动互联网终端已成为时政新闻和政府政务信息发布的重要载体,为时政新闻短视频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提高和国际影响力的日益增强,受众对了解时政新闻、知悉国家大事有了更多的需求,公众的政治敏感度和民族自豪感也不断提高。

(一)民间媒体平台依靠其技术优势和平民路线迅速占领信息市场

在媒介融合大背景下,如快手、抖音、腾讯微视等如异军突起般吸引了大量受众,并其凭借其独特的功能定位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多元化需求,受到广大自媒体账号的支持和加入。时政新闻在多元化的市场条件下,开始与民间媒体平台进行技术合作,如人民日报客户端与快手短视频平台合作推出“人民日报+”平台,成立人民日报智慧媒体研究院,推动时政新闻宣传形式的创新和与新兴信息技术的融合,时政新闻媒体和社会民间媒体的技术合作成为双方共同发展的新渠道。

(二)时政新闻短视频平台不断调整传播策略提高用户体验

为了更好的吸引受众的关注度,各大时政新闻短视频平台不断调整传播策略,避免传统媒体时代时政新闻传播的严肃性等刻板印象,积极打造轻松愉快的时政新闻传播内容,不断提高用户的个人体验,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以《新闻联播》官方抖音号为例,在传播时政新闻时会适当的运用轻松愉快的网络语言,增强视频信息传播的趣味性。比如,2019年7月25日,《新闻联播》播报了一篇题为《究竟谁在全球到处欺侮恫吓他人?》的国际锐评,主持人康辉怒批美国动用国家力量打压中国的做法“荒唐得令人喷饭”;7月26日,康辉又在节目中指出某些美国人“满嘴跑火车”、“怨妇心态”,《新闻联播》国际锐评栏目连续3天登上微博热搜榜,网友直呼“大快人心”。[1]

(三)各级政府通过短视频平台适时发布时政新闻信息

为了更好的做好信息传播、舆论引导工作,各级政府运用短视频这种宣传手段将时政新闻内容信息更快速、高效的传递给受众。在这个过程中,官方品牌形象显得尤为重要,关系到该官方账号的受关注度和时政信息发布的权威性。例如,在2020年1月冠状病毒疫情严重的时刻,人民日报短视频传播平台在政策宣传、信息披露、辟谣、引导受众方面展现出强大的力量:介绍政府派民航包机接回在外国滞留的湖北同胞,以“生命至上,大国担当”为主题推送相关短视频,体现国家对人民的亲切关怀和博大的爱。当前,作为政策信息和社会热点事件宣传官方渠道的时政新闻受众群体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持续增强,每天会有大量受众观看时政新闻信息,了解并参与评论社会热点事件。

二、媒介融合背景下时政新闻短视频发展的优势

随着5G传播技术的发展和移动终端市场普及率的日益提高,时政新闻短视频迎来了时代发展的新机遇,这不仅扩大了时政新闻短视频的受众群体,丰富了时政新闻短视频的传播内容与传播形式,也进一步提升了时政新闻短视频的社会影响力,为构建全民参与型的政治生态打下了坚实基础。社会环境的变迁、传播技术的革新、受众传播理念的变革等一些列因素都为媒介融合背景下时政新闻短视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一)以技术革新推动国家重大政策和新闻的高效传播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短视频成为当下社会流行的集娱乐与了解社会热点信息双重功能的信息传播方式,它们大多以1-5分钟将内容信息和观点进行生动而客观的呈现,短视频行业也逐渐成为新的热门行业。作为其中一类的时政新闻短视频凭借其内容精简、信息充足、画面冲击力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成为时下备受青睐的传播媒介。多元可视化、多方参与互动、跨平台流通、兼顾各大短视频平台在立足自身平台定位的基础上借助于新兴的传播技术不断创新、调整运营策略来提高用户体验。以快手的发展轨迹为例,快手最初是纯粹的工具应用,后来为了适应行业的环境和用户的需求,不断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现转型为可实时互动分享的短视频社区,为用户提供一个集记录信息、分享生活、互动评论为一体的短视频平台。

(二)利用碎片化时间使受众及时有效获取时信息

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扩大化以及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受众的信息接受行为呈现出较强的碎片化特征。时政新闻短视频通过将受众关注的时政类新闻资讯进行整合挖掘,采用多样化的传播手段进行碎片化式样的再加工,如合成移动端视频,为受众充分获取时政新闻提供较好的传播途径。和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相比,移动端视频具有全新的传播优势,越来越多的受众主动通过移动端短视频的方式获取相关信息来填补碎片化时间,提高了传播效率。受众不仅可以通过短视频主动获取时政社会新闻,还可以通过转发、点赞、评论等交互性方式进行深度互动,表达观点与意见,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解决。

(三)丰富内容实现从“硬新闻”到“软新闻”的转变

传统意义上的时政新闻属于纯粹的“硬新闻”,缺乏趣味性,受众的接受兴趣不高。而时政新闻短视频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种情况,使时政新闻更加彰显出软性内涵。时政新闻短视频充分借助媒介融合的发展优势,通过多样化的信息传播手段,打破了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时空上的限制,拓宽了时政新闻传播的深度与广度,并且通过深度社交互动有效拉近了受众的心理距离,取得了更好的传播效果。如央视新闻就重视与受众之间的实时互动,不仅开放官方平台发布信息,而且开放用户的移动直播权限,让用户可以通过个人的移动终端媒体,积极参与社会热点时间的跟进报道和信息交互,用户可以动过实时报道和发表评论意见的方式成为本次新闻事件的重要参与者和见证人,并成为官方媒体平台信息传播和共享的重要推动力。

三、媒介融合背景下时政新闻短视频的发展局限

时政短视频的发展虽然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信息传播与接受的全民化,但这种技术门槛低、信息传播相对自由的传播模式也极易引发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一)优质传播内容欠缺

时政新闻短视频的内容生产虽然实现了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但业余性较强的内容生产也容易带来虚假新闻传播、拍摄画面模糊不清、舆论引导方向错误等一系列不良影响。更为关键的是,时政新闻短视频大多具有严肃性,但有部分内容生产者通过过度和泛娱乐化的方式传播时政新闻内容,极易误导受众,引发不良社会风气,产生“娱乐至死”的负面效应。时政新闻短视频囿于技术原因传播时间短暂,传播内容精简,这虽然可以充分填补受众碎片化时间的空白,但是也极易引发断章取义、对内容理解不到位等现象。有的内容生产者为了更好的吸引粉丝关注,引发流量效应,大肆进行“标题党式”的信息传播传播,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时政新闻信息传播的权威性与严肃性,也失去了时政新闻短视频进行信息传播的价值。

(二)碎片化信息传播容易引发歧义

时政类新闻短视频的信息传播模式呈现出碎片化的传播特征,这适应了受众零散时间对于特定信息传播的需求,也是时政类新闻短视频的传播优势所在。但时政类新闻具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不能因为过于突出碎片化的信息传播而忽略了信息传播的真实性原则。一般来讲,时政新闻信息的传播应该包括最基本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过程等基本传播要素,但部分时政新闻短视频为了博取点击量,过于追求轰动效应,会通过过度突出某一特定因素的方式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如“航母、核潜艇、舰艇用的钢材到底有多先进?仅四国能造,中国已白菜价”,此类标题符合了特定传播平台既定的信息传播框架,能够优先得到平台的推荐,继而吸引大量用户关注。

(三)传播的不规范性极易诱发网络舆情

与传统的图文信息传播方式相比,时政类移动短视频的传播速度更快、内容更加多样化,与受众日常生活的联系也更加密切,逐渐成为受众获取信息、表达意见的重要传播平台。然而,时政类短视频传播内容的不规范性,极易使过渡娱乐化、追求低俗化内容等乱象丛生,更加容易引发不良的网络舆情,影响网络世界乃至现实世界的和谐稳定。抖音等短视频准入门槛较低,个别短视频用户采用制造、嫁接等不良手段炮制假新闻,诱发假舆情,吸引用户的关注度。例如,广西一短视频用户发布视频是当地一精神病患者用铁链锁住了自己的妻子长达十余年,即使相关政府部门及时进行了干预处置,也引发了极大的网络舆情,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

四、媒介融合背景下时政新闻短视频的创新发展路径

时政新闻在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就时政新闻自身建设情况来说,它的体制有些僵化,内容的表达缺乏趣味性,且时政新闻与观众缺乏长效的互动机制,不能持续的跟进受众的意见,整合受众的需求。因此,在媒介融合的市场背景下,时政新闻短视频需要开展多元主体互助合作,打造高质量内容平台,营造优良时政新闻传播环境,推动时政新闻短视频的健康发展。

(一)强化体制建设,营造优良传播环境

时政新闻短视频的宣传代表政府的形象,在信息宣传上需坚决摒弃快手、抖音、梨视频等民间媒体平台部分视频的低俗、随意性和不规范性。这就要求坚持时政新闻的媒体定位,严格划定时政新闻内容的种类和边界,按照规定的科学程序对视频的生产和制作过程进行监管,不断优化时政新闻短视频的传播环境。此外,时政新闻短视频还应制定科学的运营体制,建立舆情检测系统,实时关注受众的意见和需求,对于那些恶意传播虚假时政新闻信息或断章取义地截取短视频内容的团体和个人,相关监管部门需对其进行严厉地打击以维护良好的信息传播环境。[2]时政新闻短视频的时效性较强,及时和高效是时政新闻短视频的的两个重要特点,也是其需要不断完善的方面。时政新闻短视频需要不断创新短视频的应用技术和制作方式,严格把握时间关卡,不拖延、不隐瞒,及时并保证质量地向民众发布重要信息。规范的运营体制,高效的视频制作效率是营造良好的时政新闻短视频传播环境的重要手段,也是时政新闻短视频创新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二)坚持共享共创,多元主体互助合作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时政新闻短视频需密切与同行业主体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创立新的联合互助平台,如人民日报智慧媒体研究院在新的平台上依据受众需求创新视频的呈现形式和表现手法,拓宽短视频的发布渠道和增强短视频作品的市场竞争力。在功能方面,“人民日报+”短视频客户端是一个主流短视频PUGC聚合平台,内容来源主要包括PGC、UGC、自制三方面。它具有三个主要功能:视频、直播、人民问政。其中,“人民问政”是“人民日报+”短视频客户端的最大特色。[3]“人民问政”这个功能把官方媒体和广大受众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受众可以利用这个功能在实时连线问答和评论区踊跃发表自身意见,对媒体平台发布的相关信息进行及时的反馈,向政府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诉求,这也可以不断促进政策的完善和社会热点问题的圆满解决。在打造人民日报+之外,人民日报短视频也结合受众的需求变化与时俱进,它的视频制作更有创意更精良,视频内容精简,画面感染力强,并依据受众需求更多元化的需求,短视频内容向多元可视化发展,在价值观上以弘扬主旋律为主,最终实现由短视频平台推动的“政府——媒体——民众”三者互动共赢的愿景。

(三)加强管理,完善行业监督体制

时政新闻行业内部通常由以政府为主导的网络信息办公室对民间时政新闻媒体进行统一管理,以确保时政新闻在传播过程中内容不变质,价值取向不偏离,陈述事实客观公正。例如,2018年12月24日,上海网络信息办公室发布对简书平台违规刊登时政新闻信息的处罚公告,认定其在未获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的情况下,发布不准确内容,扰乱了网络信息传播秩序,责令其限期整改。行业内的统一管理对维护良好的时政新闻传播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另外,时政新闻短视频行业间还需进一步完善市场监督体制,严格把控时政新闻短视频的舆论导向。各大官方媒体平台、民间媒体平台应相互监督,严守新闻行业规范,坚持新闻专业伦理,防止类似“简书违规”事件的发生。良好的行业市场监督环境还会提高受众对时政新闻短视频内容的信任度,这同时也会提高整个时政新闻短视频行业的社会影响力和话语权。[4]为此,时政新闻短视频行业应建立一个由行业所有成员共同签署的行业公约,并由行业协会统一下派专门人员对各大媒体平台进行定期和不定期审查,并设置专门的行业违规举报电话,细化行业市场的监督结构。

(四)打造优质内容,传播社会正能量

内容是时政新闻短视频的核心,时政新闻短视频和普通依赖于社交媒体的短视频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的专业性。时政新闻短视频作为政府宣传政务信息的重要渠道,需具备严谨、专业的视角,传播真实客观的内容,并依托自身作为政府官方媒体的独特信息发布渠道优势,打造适应时政信息传播和广受众喜爱的优质作品,担负起时政信息传播、引导社会正向舆论环境和满足受众需求的多重责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唱响主旋律是党和政府的官方媒体宣传的总基调,同时也可以吸引广大群众关注时政新闻,关心国家大事,在新闻宣传中更紧密地将全国爱国人士团结起来,引领精神文化新风尚。[5]时政新闻短视频作为官方媒体平台的文化作品作品,需推送专业的优质内容,并承担引导社会舆论正向发展,引导受众喜爱红色基因文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远离低俗、腐朽文化,并在作品的字里行间中潜移默化地激励受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关精神内涵,培养有理想、有道德、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新时代中国人。

(五)创新传播手段,满足受众互动需求

时政新闻媒体平台和受众之间的实时互动程度是衡量新闻关注度和受众的满意度的重要指标,为使时政新闻短视频作品充满活力和市场竞争力,媒体平台自身应不断创新短视频的传播手段,加强与受众间的实时互动。[6]但目前来看,多数时政新闻短视频在创新传播手段,加强与受众互动这方面还不足。例如,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官方媒体只是在某一社会热点事件的新闻信息下方开放评论区,并未对受众意见和事态发展进行统一整理、实时反馈和持续跟进。时政新闻短视频平台自身应鼓励受众积极就相关热点事件进行讨论,广泛收集受众的意见和评论,对意见进行集中反馈,并委派专门人员对事件的发展进行持续跟进,实时公布时间进展结果,做到有始有终。创新时政新闻短视频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就在于高效整合受众的意见和需求,即通过逐渐建立一个时政新闻短视频评论区的管理系统,将有效的受众意见收集并整理起来,进行意见的集中归类和需求评估,并派专门人员进行反馈和跟进,力图在增加短视频趣味性的同时更好地了解受众的心声,与受众一起不断完善时政新闻短视频的机制。在表达方式方面,时政新闻短视频应严守客观公正的原则,利用电视播报、新闻客户端推送等方式实时发布信息,细化新闻内容,领会时政新闻信息传达的精神内涵,并着重突出表达社会热点问题的相关进展情况,制作相关内容。[7]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时政新闻短视频改变了传统信息的传播形态,体现出时政新闻传播的平民化特征,提升了时政新闻对受众的吸引力,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随着信息传播技术与内容的不断发展,时政新闻短视频的竞争也会更加激烈,媒介革新必然成为时政新闻短视频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变革传统信息传播方式和提升受众的关注度与参与感是当前迫在眉睫的任务。在媒介融合不断加深的背景下,视觉信息传播将会成为常态。时政新闻短视频的发展应该更加注重交互层面的发展,不断打造优质的传播内容,开拓新的传播渠道,确保时政新闻短视频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时政受众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时政要闻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
主要内容
时政资讯
时政
今人优秀时政诗的写作技巧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