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汤显祖作品与采茶戏、宜黄戏、临川的关系

2021-12-11 21:04
福建茶叶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临川采茶戏海盐

陈 莹

(东华理工大学艺术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0)

1 汤显祖与采茶戏

采茶戏是一种地方传统戏曲类别,其广泛流行与江西、湖北、湖南、安徽、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在不同地区由于方言、唱腔等的细微差别,还分为了“粤北采茶戏”、“萍乡采茶戏”、“抚州采茶戏”、“南昌采茶戏”等等,而在戏剧之乡临川所传唱的主要为抚州采茶戏。采茶戏最初源自于采茶人在采茶过程中为了振奋精神而高声歌唱的采茶歌,随后采茶歌中不断加入了人物与故事,慢慢便形成了一种民间小戏,采茶戏来源于民间劳动人民,所以表演形式比较简单,一般只有二旦一丑或是生、旦、丑三人,表演的风格十分轻快活泼,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十分受百姓的喜爱。但采茶戏的正式形成时间大约在清中期至清末期,所以对于汤显祖来说,他那时接触到的采茶戏并不完整,也许也只是民间的小歌小调,但在汤显祖的传奇作品之中,还是十分重视采茶戏的,《牡丹亭》的第八出《劝农》中,就有一小段戏是在描写采茶人在工作时放声唱着采茶歌,听到南安府太守杜宝去往南安城郊的清乐乡督促劳作,准备以当地的特色歌舞表演来迎接太守。汤显祖在一次官职调整的过程中途径南安,对南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在与百姓、文人沟通中了解了许多当地的风土人情,这些民俗传统、民间故事融合在一起,汤显祖的心中慢慢形成了《牡丹亭》的故事框架,《牡丹亭》故事发生的地点也是南安府。采茶戏是汤显祖在现实生活中的取材,可以从中看出,采茶戏在明朝末年已经产生,并且初具雏形。

2 汤显祖与宜黄戏

宜黄与临川一样都隶属于江西省抚州市,其极具区域特色的宜黄戏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京剧“二黄腔”的源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宜黄戏主要有宜黄腔、反调、唢呐二凡等几个曲调。宜黄戏的特点为原始、平直,拖腔少而短,吐字清晰且音随字走。宜黄戏在中国戏曲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形成、发展、衰落的过程是中国戏曲史的一个缩影,对于研究戏曲衍变规律来说,宜黄戏是个很好的样本。汤显祖在辞官隐归后回到了临川,宜黄临近临川地区,汤显祖同样对宜黄有着深厚的感情,并且因为宜黄丰厚的戏曲文化渊源,汤显祖还撰写了《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这篇文章是我国最早的戏曲学导言和戏曲理论专著,汤显祖也凭借这一文章奠定了他在中国戏曲界不可撼动的巅峰地位。在宜黄县准备在乡中建设戏庙来供奉戏神时,想到了汤显祖这个热爱戏曲的作家,于是邀请他为新建的清远市庙撰写建庙碑文,汤显祖欣然应允,于是写下了这篇《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汤显祖在文章中表明了自己对戏曲的看法,他认为戏曲的诞生源自于人类的情感,并且认为艺术表达也应该表现出情,这也就与当时封建社会中灭绝人欲的程朱理学相违背。在明朝时,程朱理学已经发展到“存天理,灭人欲”的阶段,成为封建阶层控制社会大众的一种方式,在汤显祖的文章内对戏曲来源的解释可以清楚了解到,他将人类情感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对程朱理学发起了挑战,汤显祖的内心是有对封建思想的反叛精神的。并且在《牡丹亭》中描写了男女主人公积极追求爱情的故事,也是在提倡婚姻自由与个性的解放。汤显祖的作品中都能看出他是个走在时代前列的思想家。在《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的题目中也有着一段宜黄戏曲的渊源,宜黄作为戏曲之乡,宜黄戏班在每年农历的六月二十日都要祭拜戏神,而这个戏神名字就叫做清源师。清源师是秦昭王时蜀郡太守李冰的次子,他还有一个称号,就是现代大众所熟知的二郎神。宜黄戏班除了在六月二十日的祭拜活动中比较隆重,在平日里仅仅以敬酒合唱的方式祭拜戏神,而酷爱戏曲的汤显祖认为应该在平日中也要对戏神充满尊敬,汤显祖也是要借这个观点来提高戏曲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而这一间供奉戏神的庙宇在文革期间被毁,从此便成为了永久的历史,但虽然清源师庙已经不在了,但汤显祖的作品依旧流传于世,并且成为了我国戏曲界的一枚瑰宝。

汤显祖所创作的戏曲作品最开始都是在宜黄的戏班中上演的,并且汤显祖晚年间还在指导戏曲的演出与编排。汤显祖戏曲作品是以宜黄戏的形式演出的,采用的是宜黄腔。宜黄腔是宜黄地区最典型的一种戏腔,其来源于海盐腔。海盐腔与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并称为明代南戏四大声腔。海盐腔在浙江海盐地区形成,腔调轻柔婉转,成为明代富贵人家宴请宾客时的主要节目,逐渐取代了北曲杂剧在浙江的地位。海盐腔传入江西还是由一名将军谭纶所带领的,谭纶是一名江西人,一直在浙江做官,谭纶父亲去世之后,他回乡守孝,还把军中的海盐腔戏班带到了江西宜黄,并让他们教家乡的戏曲班长海盐腔,逐渐的,海盐腔在宜黄兴起,并融入了当地特色,变成了宜黄戏曲班引以为傲的宜黄腔。而作为无管弦乐曲配乐,仅靠艺人清唱的海盐腔逐渐没落,到了清朝康熙年间,海盐腔就不为人所知了,直到1980年江西的戏曲声腔研究专家从抚州的戏曲中深入挖掘其戏腔来源,于是沉寂已久的海盐腔被挖掘出来,再次被戏曲艺人所推崇。宜黄戏作为海盐腔的变种,到了现代,海盐腔没落后,依靠着曾经传承的宜黄戏再次面世,其中也能够看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其传承精神。汤显祖的临川四梦都是由他本人的编排而演出的,每次演出对观众的收费都十分低廉,宜黄作为戏曲之乡,许多人都热爱戏曲,这些元素也促进了汤显祖戏曲的传播与普及,而汤显祖也借着他的作品帮助宜黄戏传播至大江南北。

3 汤显祖与临川

汤显祖在临川出生,在临川去世,临川贯穿了他的整个人生,可以说临川的风土人情塑造了这个戏曲大家。同样的,汤显祖所创作的作品也反哺了他的家乡,使临川四梦成为了临川文学的经典名作。临川在古代拥有着重要的地位,临川地理环境优越,四通八达的地理位置使得临川地区经济十分发达,并且临川在南方山水环绕,草木盛行,并且自然灾害少,所以临川地区一直以来人口密集,人们生活富饶,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沉淀,还培育出了中华传统文化历史中璀璨的临川文化。江西地区作为古代名人的聚集之地,临川更是集各大文学家于一身,临川在古代一直是国家的教育文化中心,一贯有着“才子之乡”与“文化之邦”的美誉,晏殊、曾巩、王安石、晏几道等等著名文学家都是出生于临川地区。汤显祖更是用戏曲形成了一种戏曲文学流派“临川派”,这个戏曲流派之中的戏曲家反对传统礼教,提倡解放人性,追求自由,重视人们的内心情感。汤显祖对临川的感情很深,在官场之中被人排挤,忍无可忍递了辞呈后,不等批准便迫不及待回到故乡临川。汤显祖作为一个文学家,他所创作的作品不仅仅有戏曲,还有诗集,诗集之中大部分都是他辞官隐退后的所见所闻,其中包含了许多他对家乡赞美的诗篇,比如《二京归觉临川城小》这首诗中,就用朴素清新的诗句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喜爱,只有看到家乡优美的环境,才将由于官场浑浊而产生的忧郁情感驱散掉。汤显祖还在游玩时,面对临川的风景名胜灵谷峰有感而发作出了《灵谷对客》一诗,怀着游玩时轻松愉悦的心情赞美了灵谷峰的秀丽景色。还有汤显祖面对临川著名古桥文昌桥所作的《七夕文昌桥口占》,在七夕之际借由文昌桥来讲述七夕牛郎织女的故事。汤显祖还有许多关于家乡临川的诗篇,都表达了他对临川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也体现出了临川确实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汤显祖的戏曲情怀在很大程度之上也是由于家乡临川而产生的。在明朝时,临川地区的佛教与道教文化盛行,在这宗教之中往往有着许多祭祀仪式,而祭祀仪式中戏曲是必要的元素,于是在明朝的临川地区,戏曲文化十分盛行。在遇到洪涝或旱灾等天灾,民众就会举办宗教仪式来进行娱乐与心理安慰,结合道教文化、佛教文化与傩文化的临川戏曲也给汤显祖的传奇作品增添了一份色彩。也许汤显祖正是为了反哺家乡给他带来的戏曲启蒙,于是在他的晚年间也在用自己的力量发展着临川的文化教育事业。汤显祖在辞官之后回到家乡利用自己的俸禄和存款创办了崇儒学院,自己还经常在书院之内讲学,他还曾慷慨解囊捐赠钱财帮助临川著名古桥文昌桥进行修缮。汤显祖还利用自己做官时所见所闻的戏曲腔调给宜黄戏班带去了新鲜的血液,也利用自己的戏曲带领宜黄戏发扬光大。汤显祖辞官后在家乡度过了十八个春秋,66岁在家中病逝。汤显祖与故乡临川是相辅相成的,临川这片土地养育了他,而他也用自己的能力让临川变得更好。现在的临川区还为汤显祖建设了汤显祖纪念馆,在临川区的剧院内,依然在演绎着400年前演出的临川四梦,现在他的后人也在以不同的方式纪念着他,让汤显祖作品一直流传下去。

汤显祖作为明代知名的戏曲家、文学家,其创作的“临川四梦”成为了流传于世的旷世佳作。由于汤显祖仕途的不顺,所以他创作的作品中饱含对明代朝廷黑暗腐败的揭露与不满,也有着对封建制度的反叛,追求自由与个性化。由于汤显祖的一生都贴近田野生活,生长在临川,任官时也贴近百姓生活,为百姓着想,所以他的作品也展现了明代临川地区的风土人情。源自江南地区的采茶戏、作为戏曲形式的宜黄戏、给戏曲带来灵感的临川,都是汤显祖作品中重要的一部分,值得我们深入进行发掘与研究。

猜你喜欢
临川采茶戏海盐
采茶戏的种类及传统唱腔述要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盐城监:跨越千年的海盐文化
清新福建 生态海盐
江西采茶戏中的梁山调腔系音乐考
试论《临川梦》对《牡丹亭》的再现与批评
海盐可可
张居正的误会
我爱家乡的采茶戏
福盐,海盐中的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