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早期陶器探源

2021-12-11 22:35刘晓勇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12期
关键词:陶片制陶陶器

刘晓勇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4

前 言

人类早期的制陶起源可能是多元的,在全球广泛分布制陶粘土的条件下,陶器的发明和产生进程,更多的由人类生活需要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程度而决定的。陶器的发明由于地域和环境的差异,其过程可能也不尽相同。但在全世界各古老文明中心遗址都曾出土人类早期的陶器。就世界范围内而言,最早的陶器相对集中在东亚地区,除中国之外、在日本、韩国以及俄罗斯的西伯利亚都发现有10000年以前的陶片。湖南省道县玉蟾岩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发现年代较早的的陶片。玉蟾岩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湖南省永州市道县寿雁镇白石寨村,玉蟾岩遗址是目前为止发现的人类最早的农耕文明遗址。玉蟾岩遗址被评为中国20世纪最重要的100项考古发现之一,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玉蟾岩遗址的年代为距今21000~13800年 , 年代数据表明下层堆积中存在人类栖居的间断, 陶片的年代为距今17, 000~18, 000年。这些陶片是在中国发现的制造陶器的最早证据之一。也标志着玉蟾岩人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就发明了陶器。

一、玉蟾岩遗址陶器的诞生过程

陶器的发明它标志着一个新的文明时代的开始,早期的陶器的反映了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反映了人类从采集、渔猎向以农业生产和畜牧业为基础的定居生活方式的过渡。因此,陶器的发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也是人类步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当人类开始有意识利用火开始,人类的物质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因为没有找到耐烧的器具,人们只能在直接在火上烧烤食物或石板上烤熟食物,但长期吃烧烤不利于肠胃消化。如果有一种可以在火上烧的容器,可以蒸煮出美味佳肴,那对当时的人来说就是非常幸福的事了。在此后漫长的生活实践中,人类发现粘土和一定量的水混合在一起后就会变得有粘性,偶尔发现这种手塑的泥土器物经火烧后会变得更结实和不怕水,而且还可以塑造出各种各样形状。如果放在阳光下晒干或风干粘土就会变干变硬,变硬后可以用来盛放东西。人们把粘土和适量的水混合后制成各种生活实用的器物,完全干燥后,再经过火的烧制就制成了陶器。陶器的制作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通过化学变化将一种物质改变成另一种物质;陶器的出现,加速了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人们由游离不定走向定居生活,它不仅是伟大的农业文明即将到来的宣言书,也是人类步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玉蟾岩遗址在1993年及1995年出土的陶片复原了一件釜形陶器(现收藏在湖南省博物馆)。该釜形器为圆口尖底, 口径31厘米, 器高29厘米,内壁和器表都有印纹,可能是绳纹,用泥片贴筑法手捏而成。据推断,敞口是为了便利放置和取出物件,釜形陶器则与陶器最初用作炊煮器有关。原始制陶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从侧面反映了主食谷物化的不断强化趋势。有了陶制炊器使人类有可能享受煮熟的食物, 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玉蟾岩陶器与日本绳纹文化草创期的陶器如此相似,绝不是巧合,而是反映了早期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普遍性。玉蟾岩遗址陶釜是标志制陶工艺起源的代表性史前文化遗产,对探讨人类制陶工艺的起源与发展有着重要价值。

二、玉蟾岩遗址陶釜的制陶工艺

早期人类的陶器制作工艺究竟是怎样发明的, 现在学术界尚无统一结论。当然我们可以从中国近代的考古发掘中找到答案,同时也可以从中国海南省、云南省地边远区至今尚保留的古老原始制陶工艺中得到启发。宋应星在其所著的《天工开物》中所说的“水火既济而土合”。水、火、土三者齐全, 陶器出现的物质基础和形成条件即已基本具备。从玉蟾岩遗址陶片复原而成的陶釜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制陶工艺采用贴塑法成型、泥料中夹炭夹砂,且有内外纹饰编织纹印痕。特别是夹炭陶工艺比较特殊,据分析与古栽培稻伴生出土有关,夹炭陶一直是后来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稻作农业地区遗址出土陶器的特点之一。不从事稻作农业生产的地方或遗址往往没有夹炭陶,只有夹砂陶。但是据观察,这些陶器的羼和料发现的粗细不匀的石英砂颗粒,且陶胎中的砂粒并非自然状况下混入的。这应该是当年玉蟾岩人在经过一段长时间多次反复的烧陶实践后得到的经验,认识到陶土里掺入砂粒可防止陶器在晾干和烧制过程中因升温过急而发生破裂,从而有意识地将石英颗粒掺入陶土之中,这种制陶原料的复合配方原理和我们现代家庭用的陶制砂锅同理。陶釜采用手工捏制泥片贴塑法成型,这是一种最古老最原始的陶瓷成型工艺。陶釜内壁凹凸不平,编织纹近水平走向,外壁印饰手工编制的藤条纹饰。外壁局部可见表层脱落的内层面上也有纹饰痕迹,这说明,在已经制作好纹饰的陶器上,有局部贴泥进行拍打整形修理的工序。玉蟾岩陶釜质地粗糙, 器壁厚, 但厚薄不均, 最厚处达2厘米。根据以上情况, 我们可以发现这时的制陶工艺十分简单和原始, 且烧制温度也非常低。红外光谱分析显示陶器的主要成分是高岭土, 烧成温度大致在400~500℃之间。结合陶片的颜色不一, 陶色不均呈黑褐色、红色、灰白色等,可见它们都不是在陶窑中烧成的,很有可能是在露天或洞坑堆积稻草覆盖烧制而成。玉蟾岩陶器与日本绳纹文化草创期的陶器还有很大的不同:前者火候更低,后者火候相对较高。总之,玉蟾岩遗址陶器的制作工艺更原始,烧制火候更低,比日本绳纹文化草创期的陶器烧制时间更早。因此玉蟾岩遗址陶器制作技术为人类今后制陶工艺的发展提高奠定了基础。

三、玉蟾岩遗址的制陶技术的影响

玉蟾岩制陶工艺兴起后影响了其周边地区的陶瓷业的发展。玉蟾岩遗址陶器催生了环玉蟾岩地区的史前制陶工艺,江西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广西庙岩、广东英德牛栏洞都发现了距今1万年左右的陶器,在永州境内也发现了大量的富含陶片堆积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其次,与玉蟾岩制陶工艺一脉相承的永州陶瓷业在历朝历代都展示了自己的独特魅力。战国时期,永州的制陶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永州市博物馆收藏了一件鹞子岭出土的战国双耳黑陶壶,其纹饰精美,且烧制火候较高,质地较硬,已具有原始瓷的特征。国家文物局组织编写的《中国陶瓷》一书认为中国瓷器起源于东汉,白瓷则最早烧成于三国时期。永州市蓝山县曾出土一只全国罕见东汉白瓷碗。永州的制瓷业在宋代空前繁荣,以江永允山镇玉井窑为代表的,其陶瓷生产规模宏大,制作工艺精良,烧造器型多样,延续烧制时间长,其遗址面积较大,延绵数公里。在潇水和湘江两岸则涌现了以道县清口、冷水滩黄阳司、冷水滩三多亭为代表的众多窑址。再次,玉蟾岩制陶工艺影响甚深甚广,湖南及周边省区历代陶瓷业概莫例外。最有代表性的是唐代长沙窑、宋代衡州窑、宋代江西景德镇窑、吉州窑、广东佛山窑。长沙窑是唐代中国外销瓷的重要产地,首创釉下彩烧瓷法,景德镇在宋以后一直是官窑,有“瓷都”之称,佛山现在仍是建陶的重要产地。总之,玉蟾岩是华南及长江流域的陶瓷工业的起源中心之一,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的陶瓷制作工艺发展史。玉蟾岩遗址陶器的制作工艺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对中华文明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且对世界人类文明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猜你喜欢
陶片制陶陶器
稷山郭家枣园遗址东周时期圆陶片用途浅析*
前史时期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的陶器制作技术
巧手制陶,玩出文化味——甘肃省秦安县五营初级中学陶艺社活动侧记
黄河流域灿烂的齐家文化——陶器
浅谈制陶的艺术魅力
拾到一块陶片的快乐
中国古代陶器:火与土的图腾
不完美的独特
大象的澡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