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留守儿童 促进健康成长

2021-12-12 10:05黄晓晓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儿童班主任孩子

黄晓晓

学校是儿童成长的摇篮,学校教育对于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学生引路人的班主任务必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义务,充分挖掘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进步撑起一片蓝天,特别要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过程,缜密分析他们的道德操行和学习方面等状况,并制定相应的对策。笔者认为,关注留守儿童是每一个小学班主任的重要职责,只有秉承“以生为本”的理念,踏踏实实地关注留守儿童的一切,才能开创留守儿童可持续发展的新天地。

一、制定、实施留守儿童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在城乡人口流动量日渐增加的形势下,自然形成了数量可观的留守儿童群体。所谓留守儿童就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远离家庭住所到外地打工或经商,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与爷爷、奶奶等亲人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推动下,大量村镇剩余劳动力纷纷到繁华的大中城市打拼,不少家庭的夫妻一同外出,他们受家庭经济实力的约束,不能把将子女带在身边,因而只能靠祖辈来照顾,从而形成“隔代教育”的局面。根据官方机构调查显示,父母外出谋生后与留守在家的子女聚少离多,沟通互动的时空比较狭窄,远比正常监护人教育孩子的效果差,75%的隔代教育出现不尽人意之处,从而出现留守儿童“亲情饥渴”的奇怪现象,学习成绩与身心健康等方面也出现偏差。为此,制定、实施留守儿童课题研究是时代的必然产物。

二、村镇小学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1.留守儿童普存在的心理“阴影”

小学阶段是学生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大部分留守儿童刚刚出生就远离父母的怀抱,他们得不到生理和心理上的满足,逐步产生孤独感,最终导致心理失衡。笔者根据启东市5所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抽样调查发现:72.1%的孩子十分想念父母,有71.6%的父母每年回家探亲一次,8.2%的父母居然平均三年回家一次,10.3%的留守儿童很少与父母微信视频对话或者电话联系。上述诸多因素让留守儿童很容易表产生格内向、冷漠自私、孤僻脆弱或过度焦虑等消极现象。

2.隔代监护人老态龙钟

爷爷奶奶担任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比例逐年上升,但他们的文化层次普遍不高,教育孩子的方法比较陈旧,一般以粗枝大叶的态度处理问题,当孩子完成家庭作业后根本没有检查就签字了事,从而导致不少留守儿童靠“作业帮”等软件来完成较难的练习题,不能真正全方位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

3.留守儿童放任自流

不少留守儿童可谓“天马行空,独往独来”,他们自认为自己是无拘无束的特殊人物,平时不讲卫生、挑吃挑食、乱花零钱等现象属于家常便饭,在家不听监护人的教诲,甚至出现顶撞祖辈的不良现象;在校随心所欲,不自觉遵守各項规章制度,经常与同伴发生纠纷。

4.留守儿童亲情的缺失

父母一直在外打拼对孩子的生活造成很大影响,不少留守儿童几乎不能享受父母的亲情之乐,他们在生活上感到苦涩,学习上感到彷徨,心理阴暗面比较大,从而不能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5.留守儿童突出的安全隐患

留守儿童在上学、回家途中喜欢沿路玩耍,但大路上行驶的各种车辆较多,比较容易造成交通事故;暑假炎热的天气让人苦不堪言,个别留守儿童喜欢独自到小河里游泳,从而导致溺亡的悲剧时有发生。

三、关注小学留守儿童的具体措施

1.知己知彼,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天下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子,也绝不存在完全一致的人,即使孪生兄弟也不能例外。留守儿童的身心特点与家庭环境的不同,往往给班主任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此,我们只有在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生理和学习情况基础上,科学建立留守儿童的信息档案,才能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对策;同时,班主任一定要敞开心扉与孩子们促膝谈心,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逐步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

2.心灵相约,引导留守儿童树立远大理想

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丏尊曾经坦言:“假如教师对学生缺乏情感与爱,恰似池塘干涸,那就等于没有成功的教育。”这充分说明教师只有千方百计地获得留守儿童情感上的接纳,才能更好帮助孩子走向成功的彼岸。因此,我们首先要学会换位思考,从留守儿童的角度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逐步走进他们的心理世界。其次,循循善诱地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面对孩子们的违纪行为,应透过现象看本质,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决不能大声呵斥与挖苦,否则就不能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一旦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灯就要予以适度的鼓励与表扬,从而弥补缺乏父母之爱的被动局面。

3.融入集体,让留守儿童获得成功后的快乐

一位普通家长曾经在微信公众号直言:“即使现实生活中所有的人都看不起我的孩子,我还是热泪盈眶地拥抱他,为他感到骄傲与自豪。”这说明了成功的教育除了传授知识以外,还要注重鼓励与赞美。实践证明:每一个班主任只有拥有这位家长的胸怀,对留守儿童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并宽容他们的过错与无知,才能点燃孩子们智慧的火花火把。因此,我们要善于挖掘留守儿童的可取之处,持之以恒地鼓励他们产生“我能学好”的良好心态。同时,发挥班集体的优势,通过“一帮一”的互助小组活动,让留守儿童体验到大家庭的温暖,从而让这些特殊群体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活动,能保质保量完成家庭作业,圆满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中心任务。

四、家校互动,开辟留守儿童绿色通道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平时的言行举止、举手投足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据笔者对80个留守儿童家庭的抽样调查发现:存在较多问题的学生主要是家庭教育欠妥造成的。其中,缺乏现代教育知识的“传统型家长”的管理模式值得大家引以为戒,他们普遍认为:孩子必须绝对服从家长的“号令”,若发现子女犯错,就要予以严厉地责罚,甚至可以棍棒伺候;长此以往,家长与孩子产生代沟现象是必然的结果,许多孩子的逆反心理比较突出,这是家庭教育的“误区”。因此,我们要通过建立微信群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联系,重点针对留守儿童的家长进行多渠道沟通,让他们尽量避免出现唯“分”是图现象,因为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学习的进步,而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过程,让孩子们在自觉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茁壮成长。

例如:笔者所任教的班上曾经有一个性格内向的留守儿童小李,母亲在外地当清洁工,父亲在一个工厂做保安,他们平时很少借助网络平台与孩子、学校老师沟通,每年春节的时候才回家与孩子团聚;在平时,小李的爷爷只管其饮食起居,对孩子在校表现几乎忽略了。由于小李不善言辞,在学校里几乎没有几个朋友,常常是一个人躲在角落里沉默寡言,对同伴具有较强的戒备心理,可谓是孤家寡人罢了。一天下午,小李与同桌拌了几句嘴就挥拳打起来了,周围的学生也没有办法阻止,好在没有大碍。事后,笔者主动找小李沟通,强调动手打架是违反《中小学生守则》的行为,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很快认识到打架事件的严重性,并表示今后一定痛改前非,不仅在课堂上严守班规校纪,课外也要与同学们友好相处,即使出现分歧也要做到以理服人,切不可动手“打人”。这个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揭晓了:小李的语文、数学、外语总分名列前茅,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当他拿到“三好学生”的获奖证书时,他激动地说道:“没有班主任的殷切教诲,就没有我的今天;没有同学们的帮助,就不可能拿到‘三好学生的荣誉证书。”

留守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中华民族的希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走向更辉煌的关键所在,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想留守儿童所思,给留守儿童所需,大刀阔斧地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他们早日成为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儿童班主任孩子
我的班主任①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我们的班主任等
我的班主任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