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校企合作机制研究

2021-12-12 05:49沈霞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7期
关键词:经管类校企院校

沈霞

[摘           要]  近些年,党和政府的教育政策要求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职经管类专业是为用人单位培养能够深度分析和解决经济管理活动中问题的人才,因此经管类专业需要开展校企合作。分析高职院校经管类校企合作的现状,提出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    键   词]  校企合作;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7-0118-02

一、研究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多次强调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2020年两会提出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目前,我国产业结构正面临着转型升级,制造业由过去低端向中高端迈进,5G引领科技迅猛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每年高达上千万的高级技工缺口和技校“招生难”的同时存在看似矛盾,但真实存在的现实提醒我们:职业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必须不断改革,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实现真正与社会发展接轨、与市场需求结合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高职院校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我国对校企合作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家、高校、专家对校企合作的探究也有所加强。学校与企业联手,通过签订协议、成立组织、发展联盟等方式,追求共同的目标,实现校企双赢。其基本内涵是:产学结合,双向参与。

学校和企业从产业特点、技术结构、市场需求等角度一起编制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培养目标、编写教学方案、选取教学内容、调整专业方向以及开展教学管理工作,这种办学方式就是校企合作,显然,企业和学校是校企合作共同的主体。通过走校企合作之路,可以实现互利共赢。

与此同时,校企合作面临诸多难题,如体制建设不完善、制度标准不健全、企业参与办学积极性不高,分析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策略,可为破解校企合作难题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方略。

二、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开展校企合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职经管类专业是为企事业单位培养能够深度分析和解决经济管理活动中问题的管理型人才,因此经管类专业开展校企合作同样比较重要。在经管类专业校企合作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不积极

学生低廉的劳动力是吸引企业愿意参与校企合作的最初动力,然而学生并不能快速转换角色,专业技能一般,很难立即上岗;适应社会的能力较差,个人意识较强,不易团队合作,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较弱;缺乏基本的职业素养,对工作没有责任感,无视学校和企业的规章制度,离职率较高。此外,学生的实训实习、顶岗实习一般由学校统一安排,有固定的时间和期限,对企业来说比较被动。针对这些可能的问题,企业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经济利益,反而需要耗费更多的精力去管理和引导学生,长此以往,企业参与校企合作越来越不积极。

此外,对于偏重管理教学的经管类专业来说,学校在与企业合作的内容上很难达成一致,比如企业战略管理和投资方面的内容,从安全性和保密性考虑,企业很难让学生直接进入企业的管理层接触到企业的投资情况,更不敢贸然让学生参与企业的运营决策。现实中,往往是企业的一些管理层员工集中讲解企业文化、管理规章制度等来完成所谓的实训实习内容。

对企业而言,在面对自己在校企合作中投入与产出的性价比不高但得到的回报整体相对偏低的现状后,参与校企合作的热情越来越低。

(二)高职院校培养目标不匹配

高职院校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最终要走向社会,达到企业所需的能力。然而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与市场需求不匹配,课程设置不更新,“双师型”教师缺乏,学生专业技能较弱,培养目标严重脱节,没有贴近企业的需要、贴近岗位技能的实际标准。

(三)教师对实践教学不重视

校企合作的改革需要“双师型”的师资团队做支撑,然而,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一线工作经历,缺少实践教学的经验。同时,教师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主动深入企业一线顶岗锻炼的教师较少,普遍偏重课堂专业理论知识的讲解,“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名无实。

(四)社会对职业教育认识有偏见

目前,社会一部分人对职业教育还是有偏见的。一些家长对专业认可度不高,对校企合作认识不足,认为就是学生去企业打工出卖他们廉价的劳动力,往往不配合学生去企业参加实习锻炼。学生缺乏激情,觉得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缺乏专业认同感,在被动地安排参与实习后,由于企业提供的岗位通常是基层的日常工作,学生可选余地受限,对实习实训环节有抵触心理。同时,学生实习时间较短,很难接触到企业的核心业务,更难以掌握复杂的技术技能,积极性不高。

三、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校企合作的对策

(一)完善政策法规,创新高校管理体制机制

校企合作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在这个复杂的过程中,学校、行业协会以及政府和企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紧密相连的有机整体。

尽管我国对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关注度有所提高,不过尚未创办有关组织并出台相关法律对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进行指导,缺乏较为完备的政策法规。政府对校企合作指导不到位,缺乏有效的保障措施,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比如,对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经济利益,政府可以给接受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实习的企业一些减免税优惠。

高职院校应根据学院情况、专业特色等成立有层次、较完整、有效率和可行性的组织管理机构,处理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保证校企合作运行的合法性和规范性。比如,高职院校可以成立企业学院,也可以在政府指导和行业协会协助下成立企业主导的行业协会,经管类专业可以把电商类企业直接引入校园。

(二)强化企业需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对接

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通过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跟班学习、项目合作等形式,深入了解企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和职业态度的要求,结合国家相关职业技能标准,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强化企业需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对接,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实施实现供需相符。只有满足企业所需,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增长,企业才会潜心尽力地参与高职院校的合作,校企合作才能持续稳定地发展。

(三)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的教师作为培养人才的主体应该走出校门到企业中进行实践锻炼,了解岗位技能、熟悉职业标准,只有教师首先知道企业需要什么人才、需要具备什么样知识水平的人才时,才能为企业乃至社会培养出高端技能型人才。同时,只有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教师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双师。

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还可以打造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模式的师资队伍建设特色,建设“双导师”队伍。“双导师”包括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通过联合指导,可以高层次、多维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校内导师主要负责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的讲解和传授,来自企业的校外导师主要负责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指导,学校和企业双方师资合力,形成一支“稳定和松散”“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具有校企合作特色的师资队伍。

(四)纠正对职业教育的偏见

高职院校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也是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的教育,不是次等教育,不是学困生的聚集地,在平时教学中,树立典型,培育标杆,让学生喜欢所选专业,同时通过专转本、专接本等方式,鼓励学生按照自身情况继续深造,打通学生成长成才通道,帮助广大家长和学生树立正确的“职教也能成功”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袁涛.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创新培养体系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8,4(12):91-92.

[2]刘芳.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的完善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8.

[3]杨建.校企合作背景下企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6.

[4]全细珍,唐春生,张亚玲.广西高职经管类院系校企合作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高教论坛,2016,4(7):110-112,115.

[5]吕镇洋.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2(4):42-45,57.

[6]杨宁.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模式创新探索:以经管类专业为例[J].福建茶叶,2020,42(3):70-71.

編辑 栗国花

猜你喜欢
经管类校企院校
实现高质量就业的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
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医药经管类课程的教学研究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