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谈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

2021-12-12 06:18李芳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7期
关键词:家国民俗文化情怀

李芳

[摘           要]  语文教育主要承担着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任,同时也承担着培育语言素养、传承传统文化、传递主流价值观的重任。在充分理解高职院校语文核心素养内涵的基础上以此为指导,努力探寻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家国情怀的方法和路径。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语文教学;语文核心素养;家国情怀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7-0156-02

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绝对是重中之重,同时,基于核心素养的家国情怀的培养也是不可忽视的。家国情怀,顾名思义就是每一位公民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饱含的爱,这种爱是一种大爱、深爱,是把国家的富强以及人民的幸福作为自己人生理想追求的爱,这种爱让自己有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会让人们产生一种深层次的心理暗示——有国才有家,爱国即爱家。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关注学生基本技能的运用,还要关注学生内在情感的培养,关注学生家国情怀的积淀。

一、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家国情怀的路径

(一)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培养家国情怀的路径

在高职院校学习阶段,“字词识记”虽然不再是教学的重点,但古诗词和文言文中字词的解释和句子的翻译依然是重点,同时也是教学中的难点。有时,通过讲解汉字的本意,不但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字义的演变,便于构建相关字词之间的联系,也更利于培养学生对汉字、汉语的热爱。例如,我们在解释“宗”这个字时,先看字形,“宀”的意思是房屋,“示”表示祭台上供奉祖先的牌位,这表达了古人对“家族”这个群体的认同。而“家”字也很有代表性,因为在原始社会,猪是比较难以捕捉的,更难以驯化,所以“猪”一般是用来祭祀的,也就是要把珍贵的东西献给祖先或神灵。后来有“宀”的字多与房屋有关,有“礻”的字则多与宗教祭祀活动有关。如此讲解,很容易勾起学生探究汉字的兴趣,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基于“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家国情怀的路径

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任务,不但是教会学生语文基本知识,更主要的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所以,思维发展与提升都必须贯穿于语文教育教学环节之中。如在学习必修一之“奇妙的对联”时,我们要学习对联的起源和历史发展,了解对联的基本特点,掌握对联的拟写方法,其中还涉及一些有趣的对联故事。通过系统的学与练,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了系统性、整体性的强化,思维方法得到了创造性的训练,思维品质也更具深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

(三)基于“审美鉴赏与创造”培养家国情怀的路径

高职院校语文学科中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具有独特的优势。例如在“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活动中,首先,教师组织学生鉴赏与创造语言美。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短语。学生通过对成语进行分类整理,强化理解与积累,并以此为窗口,进而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次,教师可以利用成语故事引导学生鉴赏与创造形象美。很多成语故事塑造了生动的形象,反映了真实的社会生活,学生在理解运用成语时也就完成了对中华文化的一次巡礼。再次,教师要引导学生鉴赏与创造情感美。如“精忠报国”“同仇敌忾”等成语本就包含着励精图治、保家卫国等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观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会受到情感方面的熏陶,从而起到净化心灵、提升品质的作用。

(四)基于“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家国情怀的路径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文化性是语文的最大特征,语文活动是一种文化活动,所以在阅读与写作中,学生经历的是文化传承与理解之旅,在语文实践活动和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生更要关注文化发展的意义和价值。当然,我们不能片面地強调传统,割裂现代取向与传统价值观的统一,而要关注社会的发展与演变,以国际视野关注民族情感,同时要注意整合文化共性,既要取长补短,又要扬长避短。

二、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家国情怀的方法

(一)注重民俗传统,培养家国情怀

若想有效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家国情怀,首先就要有明确的目标,按照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目标细化与融合,确保目标全面具体而又有层次性,同时还要注重目标的可操作性。以“中国民俗文化”为例,教师可以将知识目标确定为:知道何为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有什么特点、民俗文化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民俗文化对现代社会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何理性看待民俗文化。可以将能力目标确定为:开展关于民俗文化的调研活动,就民俗文化的传承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者撰写相关论文,探究民俗文化的起源与演变过程,探究各地各民族民俗文化的异同并分析产生异同的原因。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可确定为:感知我国民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感受我国民俗文化的悠久历史,探究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领会民俗文化对增强群众向心力和凝聚力的作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有了翔实具体的目标,那能否落实就成了决定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培养效果的关键,所以教师要努力通过知识目标的落实,引导学生把握家国情怀内容,深化学生的家国情怀认知;通过能力目标的落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强化学生家国情怀行为;通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凸显学生的家国情怀观念。

(二)以史充实教学内容,提升家国情怀内涵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普遍的做法是依据教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在教材内的确有很多关于家国情怀的素材值得深入挖掘,特别是一些与历史相关的经典的故事或者事件,而且这些内容也比较适合开展探究性學习和实践性活动。但是,家国情怀资源种类丰富,分布广泛,所以教师应该结合教材,增加影视资源,深挖乡土资源,充分利用家国相关的历史资源,努力拓宽家国情怀教育的渠道,丰富家国情怀教育的内涵。例如,《礼记·大学》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这篇文章表示家国一体的思想基本形成,把“平天下、治国、齐家、修身”之间的关系阐述得很明确,“四而合一”,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也是两千多年来流传至今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发展史中,这一思想使得许多有志青年心系国家命运,关心人民疾苦,把家国情怀时刻印在心上。不仅如此,还有许许多多的仁人志士,为了家国的富强奔走呼告,前仆后继。西汉霍去病可以率领军队千里奔赴匈奴腹地,“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豪迈报国;“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哀怜民生,忧国思家。

(三)拓宽学习渠道,体会家国情怀

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单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单靠说教灌输也是不行的,所以教师要合理开辟第二课堂,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真实的情境中获得个性体验。教师要努力争取学生家长的配合,推动家校联合教育,这样,学生在家长的陪伴下,既可以体会“家”的概念,增强家庭责任感,也有利于在亲身体验中树立良好的文化观。如果有条件,学校还可以与爱国教育基地、民俗文化单位、名胜古迹场所建立合作关系,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家国情怀。

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就是要激发学生爱家、爱乡、爱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所以家国情怀教育比一般的教育更具独特性,因此,教师要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式,革新教学模式,运用案例探究法深化学生的家国情怀认知,运用情境教学法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情感体验,运用活动教学法锻炼学生的家国情怀行为。多种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模式综合施为,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有效开展家国情怀教育。

三、小结

总之,高职院校语文教学要担负起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任,教师要围绕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有效利用多种手段,创新教育方式,多方挖掘素材资源,努力打造适合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的平台,引导学生理性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科学地融入社会主义家国情怀,以开放的心态汲取国外合理优秀的文化,以批判的眼光审视本土文化,增强对国家的积极情感,增强对家乡的自豪感。

参考文献:

[1]范丽玲.高中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培养途径初探[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2).

[2]滕长建.基于当代语境下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内涵[J].考试周刊,2020(11):15-16.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家国民俗文化情怀
家国情怀的乡土文化“软着陆”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立足“小我” 彰显“大我”——家国情怀类作文如何避免同质化表达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谁咬得更厉害
没有情怀的司机不是好交警
浅议河北民俗文化档案资源建设
少女情怀总是诗
黑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