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法学教育的模式改革

2021-12-12 23:30李志敏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32期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教学模式

李志敏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科技日新月异,"互联网+"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在信息技術的支撑下高校教育教学方式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尤其是在法学教育中融入互联网思维,用现代网络技术转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是高校法学教育面临的挑战,这已经成为新时期高校教学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将"互联网+"时代高校法学教学模式作为研究对象,对有效应对现代挑战的策略进行探究,力求能提升法学教学改革质量,使其与"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需求相适应。

关键词:“互联网+” 经济法学 教学模式

一、“互联网+”背景下法学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

1.专业课程偏重理论,学生学习兴趣减退

纵观当前我国高校法学专业的教学现状,大多数高校的法学教育比较偏重于法学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法律条文的解读,基本上都是根据法学教材上所列的教学内容进行填鸭式地讲授,欠缺对法律职业技能的培育。而目前高校现行的法学人才培养方案过于空泛,侧重于法学理论的建构而欠缺对学生法治思维和实务技能。

2.传统育人模式不能与实践良好结合

目前我国已经有630 所院校开设了法学专业,有的高校还设立了独立法学院,有的高校设立了法学系。总体上有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但大多数高校对法学人才的培育更

侧重于法学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对学生司法实践能力的培养。而法学教师大多数理论功底深受,但缺欠缺一定的司法实务经验;其中不乏也有少数老师实践经验丰富,但迫于教学时间紧张而难于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实践教学跟不上的另外一个原因是高校财力投入不足。高校对法学专业各种模式的实践教学资金投入不够,导致当前大多数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一直停留在挂牌阶段,而没有进行进一步的实践教学,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基于对实训基地的资金投入不够。

3.法学教育的案例教学尚未进行互联网教学

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有助于实现法学资源的共享。而在之前各个学校、学院之间实现资源共享的成本较高,大都各自进行平台的建设和发展,这一模式容易导致资源的浪费,且资金紧张的学院无法购买一些相关的法律数据信息资料库。

而现在大多数高校的图书馆都有法学电子数据资源,但这些电子资源大多数是学术资源,主要供研究用。而当前大多数法学生对这些数据库资源使用率偏低,只是到写毕业论文之时才想起来要查相关资料。针对这种情况,建设一个涵盖现实案例的网络资源数据库就显得很有必要。针对一个热点问题,收集相关资料,学术界、实务界人士在探讨这个问题时都有不同的立场和见解,并且这些信息更新速度快、视角多元化,这就要对这些信息进行适当筛选然后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资料收入数据库中。任课老师可以在上课时利用这些资料进行针对性地教学,这种“热点聚焦”的方式可以及时反映本学科的前沿知识,是非常有价值的教学资料来源。

二、“互联网+”背景下法学教育的改革路径

1.采用O2O模式更新教学设计理念,建设网络资源数据库

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帮助学生筛选学习资源,在讲授课程中向他们提供资源链接或获取路径,要求学生增加课外阅读和课程准备的投入时间,并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扭转学生课堂积极性差的局面。逐渐放弃“填鸭式”教育中“后中学教育”的教学模式,减少指定教材对学生的束缚,鼓励学生根据兴趣自主拓宽知识边界,并解答学生自主探索过程中的疑惑。

高校要鼓励教师以互联网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尤其疫情当前教师要秉持“因材施教、强化绩效考核”的工作理念,积极融入互联网思维,以教学相长和开放共享的教育理念促进师生与教学的互融互通,共同进步,促进法学教育教育模式方面实施改革。

2.保障师资多元化,法学观念与时俱进,增强实践性

很多高校法律事务专业教育之所以在开展实践性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阻碍,其主要原因就是理论知识教育与实践性教育方面出现了脱节。而造成脱节的根本原因是,教师队伍中缺乏具有一方面,尽可能挑选有法律实务经验的教师作为主讲人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创建“双师”实训队伍,一方面应该鼓励校内具有法律职业资格的教师,走出校园,从兼职律师工作,或者通过采取行业调研、挂职锻炼、行业互派等途径,把积累的司法实践经验,带回到课堂上来;另一方面,对没有法律实务经验的教师联系法律实务部门开展实战训练,并且聘请法院或律师事务所等机构人员参与教学。

在资源配置方面,学院大力实施资源的下移策略,将资源运用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实践基地的建设中。例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保证学生在线学习的需求,为上网不便的学生提供精准的流量补助。再如学院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与政法机关共同建设了法学实习基地,建立法律咨询团、实习导师、实践导师、学习交流、定期培训5项制度,每年接收实习学生参与法院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的一审、二审和执行等,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直观认知,使学生在真实场景中锻炼了自身专业能力。

3.立足问题导向,规范教学过程,优化课程结构,

学院秉承开放、共享的态度,一方面积极破除以往封闭式的教学模式,鼓励教师破旧立新,与网络时代的教育趋势接轨,学习先进的教育技术,提高自身的新媒体素养,并依托慕课,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尤其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通过雨课堂、智慧树、学习通等平台,陆续建设完善一批优质教学资源,并按期开展线上教学活动,保障教学活动有序实施。利用法律 援助站校外实训的“蝴蝶效应”,为校内各专业课 程实训提供大量一手资料,并带动学生自主开展 如“法援之声”“法律讲堂”等校内第二课堂活 动,丰富了实训内容与形式,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 质,形成了“法律援助公益育人”与校内实训课 程紧密结合的校内外实训教学模式。

4.教学评价模式体系和标准

“互联网+”教学改革的困境主要来源于教师,学生,法学院及其背后的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三个方面.推进改革需要明确网络环境下法学本科教学改革的理念,完善法学人才培养单位的竞争和评价机制以及建立新的教师和学生评价机制。

教师主动邀请学生给予教学评价和建议,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观点分享,鼓励对知识或观点进行讨论甚至争论,通过这种方式在其中科学合理的利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们的表达能力,而且还可以将互联网作为学生们日常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帮手”,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营造自主式、研讨式的学习氛围,进而提高学习效果。为高职商贸专业法律类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打下良好基础。

三、结束语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教师角色应从知识传递者走向知识协同者,从课程执行者转向课程研发者,从学习监管者迈向学习引领者 因此在课程教学模式构建和改革过程中应建立师生共生发展型学习共同体,基于课程社会需求分析和学生特点分析,确立符合社会发展现实需要的教学目标,充分利用数字时代先进技术带来的便利,深入探索适合课程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及时跟踪和分析学生学习行为数据,结合学生反馈和教师反思不断修正教学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牟秉芸;中美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比较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2]李文蕊;互联网上私力救济成因及规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王晓君;论我国互联网法治的战略构建[J];管理观察;2016年28期

[4]仁法;互联网时代的法律思维刍议[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5]余桂芳;“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法学教学改革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法制博览;2019年32期

[6]李珊珊.浅谈高职法律实践教学中的驱动式案例教学模式[J].法制与经济,2020(11):171-172.[7]史蕾.培育法律思维与“互联网”时代法学教育之反思[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10):

[8]徐隽.黄进:法学教育要德法兼修——访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黄进[EB /OL].(2017-05-24)[2018-11-12].http:sky.cssn.cn/dzyx/dzyx_kygz/ 201705 /t20170524_3528746.shtml.

山东省民办教育协会2020年度科研课题,立项名称“互联网+”背景下法律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编号MJ202052

猜你喜欢
互联网+互联网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