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菜区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发生规律

2021-12-13 08:52张红梅徐兴才李向永尹艳琼赵雪晴陈福寿
中国农学通报 2021年34期
关键词:虫量斜纹高峰期

张红梅,徐兴才,王 燕,李向永,尹艳琼,赵雪晴,刘 莹,陈福寿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云南省农业跨境有害生物绿色防控重点实验室,昆明 650205;2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处,昆明 650205)

0 引言

云南省是中国重要的南菜北运、西菜东运,冬春蔬菜和外销出口蔬菜的重要基地,蔬菜产业已成为云南农民脱贫致富、增加收入的重要产业之一[1]。近年来,云南蔬菜产业发展不断壮大,蔬菜已成为云南高原特色优势产业,2017年全省蔬菜种植面积124万hm2、产量达2610万t、农业产值760亿元[2],其中外销1775万t、外销产值383.6亿元、出口量151.1万t、出口产值14.1亿美元[3]。

发展绿色经济强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蔬菜品牌”,云南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云南有生产绿色产品的环境优势,近年来随着蔬菜产业的迅速发展,目前已形成以昭通、大理、丽江、文山、怒江和迪庆为代表的夏秋蔬菜优势产区,以昆明、曲靖、玉溪、楚雄及红河北部为代表的常年蔬菜优势产区,以保山、普洱、西双版纳、德宏、临沧、红河南部为代表的冬春蔬菜优势产业区。同时立体气候造就当地农作物多样性、种植结构复杂、害虫发生种类多。云南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成为蔬菜上的主要害虫之一,严重影响蔬菜品质,制约产业的发展。

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和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属于鳞翅目夜蛾科昆虫。斜纹夜蛾主要分布在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欧洲地中海地区及非洲[4],可危害109科389种植物[5];世界五大洲均有甜菜夜蛾为害的记载[6],可危害35科170多植物[7];2种夜蛾具有分布广、食性杂的特点[8],对十字花科蔬菜危害尤其严重。昆明市晋宁区是滇中的常年蔬菜种植区,以露地种植为主,常年有2/3以上面积种植十字花科蔬菜,以种植西兰花(Brassica oleraceavar.botrytis)为主,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作为蔬菜上的主要害虫,尤其在十字花科蔬菜为害严重。

目前国内在甜菜夜蛾发生规律、预测预报[9-11]、与气象因子的关系[12]、生物学[13-14]、药效测定[15]、综合治理[16-18]等方面均有相关研究,也有斜纹夜蛾在发生规律及预测方法[19-20]、防治对策[21-23]等方面的研究。2001—2003年陈宗麒[24]报道了昆明呈贡区、晋宁区、官渡区的甜菜夜蛾种群动态,2010—2012年余清[25]报道玉溪烟草斜纹夜蛾的发生动态。但由于农业种植结构变化,监测时间、地点、气候环境、作物不同,管理水平的不一致,有必要对目前种植结构蔬菜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发生动态进行监测,2016—2019年笔者在昆明晋宁常年种植十字花科的蔬菜区监测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种群动态,旨在为当地蔬菜害虫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为云南绿色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监测点概况

试验地(102°51′E,24°40′N)海拔约1953 m,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最高气温为21.6℃,平均最低气温9.7℃,年降雨量约900 mm,11月—次年4月为干季,5—10月为雨季,冬春季主要种植西兰花、豌豆,其次是笋瓜、青蒜;夏秋季主要种植西兰花,其次是玉米、豇豆、笋瓜、番茄,常规管理。

1.2 试验材料

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田间种群监测均采用性信息素诱捕器监测。2种诱芯均为毛细管型,诱捕器为夜蛾类通用型。诱芯和诱捕器由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1.3 调查方法

1.3.1 甜菜夜蛾调查 在十字花科蔬菜种植田块,按照5点取样法,安放5个甜菜夜蛾诱捕器,2个诱捕器间隔距离80~100 m,每个诱捕器配套1根诱芯,诱捕器固定在竹竿上,诱捕器塑料袋中装有清水,塑料袋用于收集成虫,带有诱芯诱捕器距离蔬菜生长点约20 cm,每10天更换1次诱芯和塑料袋,并分别统计每个袋子甜菜夜蛾雄蛾的数量,计算每个诱捕器甜菜夜蛾雄蛾数量,取平均值。

1.3.2 斜纹夜蛾调查 按照1.3.1的方法,在十字花科蔬菜种植田块安放5个斜纹夜蛾诱捕器,在安装和更换2种诱芯时,注意洗手,避免2种诱芯气味互相干扰。每10天更换1次诱芯和塑料袋,并分别统计每个袋子斜纹夜蛾雄蛾的数量,计算每个诱捕器斜纹夜蛾雄蛾数量,取平均值。

1.4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 2007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甜菜夜蛾种群动态

2016年—2019年甜菜夜蛾种群动态如图1所示。2016年甜菜夜蛾全年发生1个高峰期,1月10日为始见期,1月10日—5月20日虫量较低为0~10头/10 d,5月31日虫量迅速增加达到最大峰值,5月31日—10月20日为高峰期,虫群数量较高为35~140头/10 d,随后虫量缓慢的降低,12月31日为终见期;2017年全年发生2个高峰期,2月29日为始见期,2月29日—5月20日虫量较低为1~15头/10 d,5月31日—10月31日虫量较高为30~166头/10 d,6月30日为最大峰值,其次8月31日,12月31日为终见期;2018年全年虫量明显降低,全年发生2个小高峰期,3月10日为始见期,8月31日为最大峰值,虫量为72头/10 d,其次7月31日,虫量为27头/10 d,11月30日为终见期;2019年全年虫量较少,2月29日为始见期,12月31日为终见期,4月30日—9月30日虫量在全年相对较高为5~17头/10 d,5月31日为最大峰值。2016—2019年甜菜夜蛾年度发生1~2个高峰期,高峰期集中在夏秋季。

图1 2016—2019年甜菜夜蛾消长动态(10天)

由表1可以看出,2016—2019年甜菜夜蛾年度诱蛾量差异较大,2017年全年诱蛾量最多为1200头/瓶,2019年最少为188头/瓶,2016年、2018年、2019年诱蛾量分别占2017年的92.61%、23.56%、15.63%,2017—2019年诱蛾量逐年降低。从月均诱蛾量看,1—3月、12月是全年诱蛾量最少的月份,这4个月诱蛾量的总和分别占全年诱蛾量1.77%、3.28%、0.71%、4.97%,4月诱蛾量缓慢增加,5—10月甜菜夜蛾出现峰值,2016—2019年最大峰值分别出现在当年的6月、6月、8月、5月,分别占全年诱蛾量的23.95%、26.83%、28.87%、17.41%,11月诱蛾量明显减少。2016—2019年甜菜夜蛾成虫的高峰期集中在夏秋季。

表1 2016—2019年不同月份甜菜夜蛾数量

2.2 斜纹夜蛾种群动态

2016—2019年斜纹夜蛾种群动态如图2所示。2016年斜纹夜蛾出现1个高峰期,1月10日为始见期,12月31日为终见期,5月31日—10月10日出现1个大高峰期,虫量较高为424~1391头/10 d,6月20日出现最高峰值,其次是7月31日,虫量为1208头/10 d,随后虫群数量逐渐降低,10月10日虫量有所增加,虫量为424头/10 d。2017年全年出现量2个高峰期,1月20日为始见期,12月31日为终见期,6月30日—8月31日出现大高峰期,虫量较高为468~1169头/10 d,8月10日为最高峰值,随后虫量有所减低,9月30日—11月30日又出现小高峰期,虫量在347~686头/10 d,11月30日为峰值。2018年全年虫量较少在1~248头/10 d,1月10日为始见期,12月31日为终见期,5月10日—7月31日为高峰期,6月30日为最高峰值,虫量为248头/瓶,随后虫量下降,11月10—30日出现高峰期,11月20日为峰值,虫量为142头/10 d。2019年全年虫量较少在98~174头/10 d,1月31日为始见期,12月31日为终见期,全年虫量较多的集中在4月30日—9月30日,虫量为98~174头/10 d,7月30日为最高峰值,随后虫量下降,11月10日出现峰值为123头/10 d。2016—2019年斜纹夜蛾发生1~2高峰期,大高峰期集中在夏秋季,小高峰期集中秋冬季。

图2 2016—2019年斜纹夜蛾消长动态(10天)

由表2可以看出,2016—2019年斜纹夜蛾年度诱蛾量差异较大,2016年全年诱蛾量最多为13160头/瓶,2018年最少为2006头/瓶,2017、2018、2019年诱蛾量分别占2016年的90.52%、15.24%、21.24%,2016—2019年诱蛾量呈降低的趋势。从月均诱蛾量看,1月、2月、3月诱蛾量较少,2016—2019年,每年1—3月诱蛾总量分别为191、67、24、55头,分别占当年诱蛾总量1.45%、0.56%、1.20%、1.96%,4月诱蛾量明显增加,5月下旬—8月中旬出现大高蜂期,2016—2019年每年5—11月诱蛾总量分别12670、10890、1801、2463头,分别占当年诱蛾总量96.28%、91.42%、89.78%、88.13%,10—11月出现小高峰期,12月虫量明显减少。从2016—2019年斜纹夜蛾监测数据看,昆明地区全年都有成虫发生,发生高峰期集中在夏秋季,小高峰期集中秋冬季。

表2 2016—2019年不同月份斜纹夜蛾数量

3 结论与讨论

2016—2019年采用性信息素监测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种群动态,在相同年份斜纹夜蛾诱集虫量是甜菜夜蛾虫量7.09~14.89倍,斜纹夜蛾虫量明显高于甜菜夜蛾虫量,2种夜蛾类害虫在2016、2017年全年虫量较大,2018、2019年虫量明显减少。4年连续监测斜纹夜蛾成虫全年均有发生,甜菜夜蛾成虫在3—11月均有发生,1—2月和12月少量发生,世代重叠,发生大高峰期集中在夏秋季,为当地蔬菜绿色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撑。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年度发生1~2个高峰期,1—2月2种夜蛾成虫均零星出现,随着气温逐渐升高,3—4月种群数量缓慢增加,5月成虫数量迅速的增加,全年甜菜夜蛾虫量集中在5—10月,斜纹夜蛾虫量集中在5—11月,12月虫量明显减少。从4年的监测数据看,2种夜蛾虫量呈逐年降低趋势,据报道高温干旱有利于甜菜夜蛾发生危害[23],2018—2019年虫量明显减少,这主要是因为当年气候条件不一样,虫害绿色防控面积逐年增多,因此有效控制了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种群数量,逐年压低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种群基数。

4年连续监测2种夜蛾类害虫发生大高峰期集中在夏秋季,甜菜夜蛾种群量较高集中在5—10月,2016—2019年最高峰值分别在当年的6月、6月、8月、5月,这与以往相关报道较为一致,如陈宗麒报道的2001—2003年昆明甜菜夜蛾3月下旬开始上升,10月下旬下降,最高峰值出现在4—6月,冬季发生量小[24];如漳州甜菜夜蛾3月中下旬开始发生,4—10月为害严重时期,其中8—9月为全年发生危害的高峰期[9];如武汉甜菜夜蛾成虫发生主高峰期在8—10月[12]。同时,本研究结论与浙江省海宁市盐官镇甜菜夜蛾发生高峰期在8—10月[11]基本吻合,但成虫出现的最高峰值稍有不同;本研究发现斜纹夜蛾成虫种群数量较高集中在5—11月,2016—2019年斜纹夜蛾最高峰值分别在当年的6月、8月、6月、7月,2016年在5—8月较多诱集成虫量;2017年在6—8月诱集成虫量较多,其次为10—11月;2018年在5、6、7、11月诱集成虫量较多;2019年在 5、6、7、8、9、11月诱集成虫量较多,这与2010—2012年玉溪烟区斜纹夜蛾高峰期集中在4—6月和9—11月[25]、湖南夏秋豇豆斜纹夜蛾发生高峰期在7—9月[22]的研究基本吻合,但成虫出现的最高峰值稍有不同,这主要是由于种植时间、种植环境、气候条件、作物布局、作物种类、农事操作等因素不同。昆明晋宁蔬菜区以露地种植十字花科蔬菜为主,全年没有明显休耕期,11月—次年4月田间主要种植西兰花,其次是豌豆、蒜苗,4月—7月上旬主要种植西兰花、玉米、西葫芦,7月下旬—11月上旬主要种植西兰花,其次是豌豆、蒜苗,经调查发现2种夜蛾类害虫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蔬菜,常年主要种植的西兰花给害虫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造成该区域2种夜蛾类害虫全年发生及危害。

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具有寄主范围广、食性杂、取食量大的特点,2种夜蛾类害虫在滇中菜区发生高峰期集中在夏秋季,高峰期集中在6—8月,为当地防控技术提供了参考依据。提出如下建议:(1)4—5月防治关键时期,在调查监测基础上,早发现,早防治,尽量防早防小,同时采用信息素诱捕器诱杀成虫,减少虫源数量;(2)采用合理的农事操作,及时清除残叶、中耕晒垡,进行合理轮作间作,昆明晋宁主要种植模式十字花科蔬菜与玉米或大蒜进行轮作或间作,中断食物来源,降低种群基数;(3)同时采用人工捕杀、灯光诱杀,进行物理防治,糖醋液诱杀夜蛾类害虫;(4)在甜菜夜蛾产卵高峰期,田间释放寄生性天敌昆虫夜蛾黑卵蜂,增加蜜源植物种植,有效控制害虫种群数量,同时保护田间自然天敌昆虫,增强农业生态环境的稳定性;(5)在幼虫发生高峰期,选择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化学农药防治。

本研究通过4年的监测和防治,有效控制菜区2种夜蛾类害虫种群数量,可为当地菜区害虫绿色防控提供技术支撑和范例。

猜你喜欢
虫量斜纹高峰期
新衣软又暖
影响蛋鸡产蛋高峰期的因素及延长措施
安徽北部小麦田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及田间防治试验
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棉盲蝽的效果
利用虫情测报灯探索害虫发生规律
利用虫情测报灯探索害虫发生规律
梨树进入生长高峰期 管理技术看这里
防患于未“燃”,温暖过冬So Easy
叉角厉蝽对斜纹夜蛾生殖行为的干扰胁迫
EcR-RNAi和印楝素处理斜纹夜蛾幼虫诱导腹足发育受阻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