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茶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2021-12-13 08:52巫文鑫刘小勇刘佳莉李永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21年34期
关键词:桑寄生功效

巫文鑫,李 斌,刘小勇,刘佳莉,李永华

(1广西中医药大学,南宁 530200;2广西中医湿病方药理论与转化重点实验室,南宁 530200;3梧州市古树六堡茶厂,广西 梧州 543003)

0 引言

别样茶(non-Camellia teas)是指不属于山茶科山茶属来源的植物,在某地区和某民族范围内具有作茶饮用的悠久历史,沿用至今并仍在市场流通的代茶饮物品[1],是构成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别样茶多为人们长期与自然、疾病斗争的经验总结,通过降糖、降脂、抗氧化等对慢性代谢性疾病产生一定的治疗和预防效果,有安全性基础,为新药、食品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作为一种别样茶,寄生茶在岭南地区具有悠久的饮用历史和广泛的受众群体,始载于《生草药性备要》[2]“消热,滋补,追风,养血散热。作茶饮,舒筋活络”。寄生茶以广西梧州所产最负盛名,1992年获广西抗衰老产品金奖和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梧州寄生茶制作技艺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以茶汤琥珀黄红,滋味甘滑、清爽、香醇,具有舒筋活络、降血压等功效在岭南地区深受喜爱。

寄生茶是桑寄生的枝叶通过茶艺处理而成的一种别样茶,具有茶叶的保健功能和桑寄生的药用作用,且民间认为其具有一定的陈化价值,因此寄生茶是一款营养、价值均不可忽视的别样茶。本研究在应用现状的基础上,以寄生茶所含化学成分阐述其品质特点,进行安全性评价及药理作用归纳。并探讨寄生茶开发利用前景,以期为寄生茶的研究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1 寄生茶的应用现状

寄生茶的采收以秋冬季为佳[3],加工以采摘→分选→清洗→摊晾为基础,后续配以杀青、烘焙、晾置等不同处理工艺,再经封装、灭菌、装袋等为一套制作工艺。寄生茶初成品外观或暗绿带黄或黄褐色,但经过一定贮藏时间后多转为红褐色至棕褐色。

寄生茶茶汤呈琥珀黄红之色,滋味甘滑、清爽、香醇。单独使用与其药效相近,先开发有茶晶、茶粉、茶砖等各种形式,代表产品有寄生茶颗粒、寄生茶晶、梧州寄生茶。民间常做食疗使用,桑寄生蛋茶调经方中配以红枣、冰糖、鸡蛋或鹌鹑蛋、当归同煮,对于调经有较好的养身保健作用[4];桑寄生冰糖水多用于虚劳久咳、痰黄、口渴;浸酒祛风,增进治疗腰肌劳损功效。寄生茶亦作拼配茶使用,如抗氧化性强的桑寄生茶丹参膏剂、降脂功效的桑寄生药茶、辅助治疗女性不孕的女子养生茶。广西梧州寄生茶馆有各种不同寄主来源的寄生茶出售,不同寄主的寄生茶通常参考寄主的功效而有所不同。

2 寄生茶的化学成分分析

寄生茶的化学研究几乎空白。个别炮制工艺如醋制、炒制的也以总黄酮或槲皮素作为考察指标,对于影响寄生茶的风味、功效的主要成分如儿茶素类、花青素类等的研究均未见报道,且不同寄主的寄生茶挥发油含量的差异大,香型、品质的独特优势也未被充分利用。化学成分是寄生茶品质特点的物质基础,对寄生茶化学成分的认知不足,是造成寄生茶无法被充分开发利用的主要原因。现总结基源植物桑寄生的化学成分,梳理其作为茶饮开发的物质成分基础,探究寄生茶的品质特点。

2.1 黄酮类化合物

桑寄生中黄酮类成分是抗氧化、抗炎功效的主要物质基础,其含量受产地、寄主类型、季节影响大[5]。桑寄生中黄酮类成分主要为槲皮素及其糖苷衍生物,如槲皮苷、萹蓄苷。黄酮苷衍生物识别阈值很低(0.00115~19.80 μmol/L)[6],是寄生茶柔和涩味的呈味成分之一,同时,黄酮类衍生物还可增强咖啡碱的苦味。苏本伟等[7]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得游离的槲皮素含量较低,主要以槲皮苷、芦丁等形式存在,并发现桑寄生药材不同,寄主来源槲皮素和槲皮苷含量差异较大,桑树为寄主时槲皮素最高。在部位间槲皮素含量变现为老叶>嫩芽>桑寄生对照药材[8]。考虑到桑寄生作为茶饮,入茶者多叶,且新叶中氨基酸成分较高,权衡滋味与功能的关系,选择新老叶拼配为主较好。

黄酮类化合物中的黄烷醇类及其衍生物,如dcatechin、AC trimer[8]等,是桑寄生涩味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桑寄生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主要成分之一。类黄酮成分中飞燕草素、天竺葵苏、矢车菊素等花青素类成分也具有抗氧化、抗突变等药理活性,且影响汤色和滋味[9]。目前对于这些影响寄生茶滋味及品质的化学成分少有研究。

2.2 萜类和挥发油

萜类化合物对寄生茶的香气构造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桑寄生中萜类和挥发油差异大,至今无寄生茶的香气指数方程如萜烯方程的方程来说明寄生茶香气类型的差异。Ding等[10]从桑寄生中分离得到半萜类衍生物,并鉴定为Taxilluside A、Taxilluside B、Taxilluside C和Taxilluside D,其中Taxilluside C、Taxilluside D对心肌细胞中Ca2+浓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通过VOSviewer 1.6.16所构建的桑寄生主要挥发油成分(百分含量≥5%)共线性网络分析图(图1)可知,桑寄生普遍具有芳樟醇的铃兰类鲜爽型香气[11-13],寄主不同挥发油成分及含量有差异。当寄主为桂花、厚朴、皂荚、玉兰时[14-15],含有叶醇的青香、药草香;当寄主为广玉兰、樱树、紫薇时[15],含有α-松香醇的丁香香气;当寄主为洋槐、紫薇时,含有叶醇的异构体橙花醇的玫瑰、橙花香气。桑寄生在挥发油的差异性体现了其在风味上的巨大潜力,不同的寄主、产区、管理及加工组合可能创造出独特风味的寄生茶。在药效方面,芳樟醇具有中枢神经系统镇静作用,抗炎、抗肿瘤、抗菌活性[16],被广泛用于家居护理产品、香料、医疗保健。当寄主为桑树、阴香时含有桉叶素[17],桉叶素具有透皮吸收、抗炎、抗微生物等药理活性[18],被广泛用于流感、肺结核皮肤病等的治疗,因防败血、除臭等活性又常做口腔清洁剂使用。“花因香而‘活’,茶因香而‘贵’”,调控寄生茶中萜类及挥发油成分是产品质量控制重要的一环。

图1 不同寄主桑寄生的主要挥发油成分共线性网络分析图

2.3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桑寄生叶片中维生素C的含量普遍较高,但是其含量存在个体差异,与寄主类型、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及树龄有关[19]。桑寄生中含有以锌、铜、铁、锰、钙、镁等为主的多种微量元素。夏建秋等[20]采用电感藕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桑寄生单煎液所含的主要微量元素有钾、磷、镁、钠,其溶出率均>50%,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钾>磷>镁>钠。

2.4 其他

受寄主影响的差异性功效成分是寄生茶在商品同质化市场上的巨大优势,当寄主分别为桑树、芒果树、柳树时,寄生茶将分别含有差异性功效成分1-脱氧野尻霉素(1-DNJ)[21]、芒果苷[22]、水杨苷[23],从而具有降血糖、治疗支气管炎症、解热镇痛的作用。而当寄主为毒木类时,桑寄生有明显的毒性。刘人源等[24]通过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对夹竹桃寄主、桑树寄主以及其相应寄生进行强心苷成分检测及分离,证实夹竹桃寄主及其寄生都含有强心苷成分。

区分差异性成分为功效成分或有毒成分是寄生茶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指标。而在差异性功效成分中,芒果苷在叶中含量远高于茎枝,即开发差异性产品时茎叶的配比同样不可忽视。

3 寄生茶的药理研究

3.1 抗肿瘤作用

在体外对白血病细胞株K562的试验中,桑寄生的多种萃取物表现出了抑制增殖的作用[25]。冯海洋等[26]通过人结肠癌HT-29细胞侵袭试验证实桑寄生提取物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对其有明显抑制作用。桑寄生凝集素对肝癌BEL-7402细胞和胃癌MGC-823细胞的抑制作用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强[27]。

3.2 降脂、降压、降血糖作用

刘丽娟等[28]研究证明复方桑钩颗粒高、中剂量组均能降低高脂血症模型大鼠收缩压值及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从而起到降压、调脂作用,而夹竹桃寄主桑寄生无降压作用。张慧等[29]的研究表明6种不同寄主来源桑寄生药材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降压作用差异大。罗泽萍等[30]试验表明桑寄生醇提物具有改善T2DM模型小鼠高血糖水平及肝肾并发症、保护肝肾功能的作用。陈晓琪等[31]通过链脲佐菌素所诱导高血糖小鼠试验表明桑寄生总黄酮有降糖、降脂效果,且降糖效果显著。汪宁等[32]通过培养人的Hep G2细胞证实促进外周组织的葡萄糖代谢、提高肝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可能是桑寄生防治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理之一。

3.3 抗炎、镇痛作用

卓泽铭等[33]通过试验证实桑寄生提取物对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具有抗炎作用。桑寄生在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肿胀试验中药效与阿司匹林相近,在桑寄生组小鼠试验中对疼痛的抑制率>50%,说明桑寄生兼具抗炎和镇痛作用[34-35]。易春霞等[36]的桑寄生水提物对炎症不同时期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在小鼠急性、亚急性及慢性炎症试验得到证实,并发现连续给药对小鼠免疫器官的质量并无影响。在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试验中证实桑寄生总黄酮具有明显的祛风湿作用。且萹蓄苷和槲皮苷的组织分布与桑寄生归肝、肾经的传统认识相吻合[37-38]。

3.4 增强记忆、保护神经作用

Jin等[39]对小鼠进行莫里斯水迷宫试验和被动回避试验研究发现,10、50 mg/kg的桑寄生可以逆转东莨菪碱所致的记忆障碍;桑寄生增强记忆与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活性氧水平、Ca2+内流有关[40];并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得桑寄生在HT22细胞里对谷氨酸诱导的细胞死亡具有神经保护作用。Daniel等[41]研究结果证实桑寄生水溶性部分具有显著的神经保护活性,提出了用于治疗与氧化应激相关神经病症的可能性,支持了桑寄生治疗脑相关疾病的传统应用。

3.5 其他作用

王红丽等[42]证实桑寄生总黄酮对维甲酸、去势模型大鼠骨质疏松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董佳梓等[43]证实桑寄生是通过促进骨保护蛋白表达,降低IL-1含量,对去卵巢所致的大鼠骨质疏松症产生治疗作用。且杨丽媛等[44]证实桑寄生总黄酮成分具有抑制丙型肝炎病毒活性作用。Jae-Myung等[45]研究表明桑寄生水提取物的抗过敏作用可能与抑制β-氨基己糖苷酶的释放、减小5-脂氧合酶磷酸化作用及环氧合酶-2的表达有关。

4 寄生茶的开发利用前景

4.1 寄生茶茶饮研究与开发的建议

4.1.1 桑寄生及其寄主相结合栽培技术的研究是开发优质、安全寄生茶的根本保障 寄生茶原料质量控制是寄生茶的基础和保障,关键涉及安全性和质量稳定性问题。寄生茶原料桑寄生作为半寄生植物,寄主达36科150种,包括毒木类寄主夹竹桃、黄花夹竹桃、漆树、马桑等,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寄生茶的品质主要受产地、生长状态、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当寄生茶原料为野生桑寄生时,品质更难保障,且难以溯源[46]。因此,在确保寄主树种安全的前提下,对桑寄生进行适制性人工种植,作相关经济效益分析,同时兼顾对环境影响,是寄生茶持续性开发的重要举措。人工种植桑寄生的经济效益(桑寄生的经济价值、寄主的经济价值、复合经营模式下的其他经济效益)与投入费用(土地租赁、早期寄主的选育、桑寄生的接种、化学肥料、农药、除草剂、人工费用等)的权衡,进而对净收益和投入产出比的分析与推算,是推广人工种植桑寄生的重要支撑。

4.1.2 寄生茶茶艺工艺的开发及评价体系的构建是提高内在价值和增加受众人群的重要举措 目前,寄生茶仍以白茶工艺为主,产品形式较为单一,产业专业化程度低,无科研团队对寄生茶产品开发进行科研指导,导致产品特点不明显、市场定位不明确,而同质化商品多。信息平台构建不完善,对寄生茶的市场实时信息了解片面,商品信息化进程慢。

寄生茶工艺开发是促进不同寄主桑寄生功能定位的重要举措。在确保功效稳定的前提下,引导不同寄主寄生茶进行工艺开发,是对寄生茶原料市场的规范引导,对寄生茶加工工艺的深入研究也是丰富寄生茶产品类型的良性循环。在利益的引导下,一些本不被药材市场看好的桑寄生资源也能找到自己的定位。据市场调查,桑寄生的年需求量近3000 t,而国内人工种植桑树寄主桑寄生面积仅50 hm2,年产量约150 t,远不及市场需求量,造成大量其他寄主桑寄生伪充桑树寄主出售的情况,打造商品价值独特的寄生茶是缓和伪充药材进行出售的重要举措。

寄生茶应构建寄生茶风味轮,形成自身评价体系。风味轮的构建,是在成分分析及感官评价后,将不同产品定位的寄生茶风味、功效特点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感官信息,以便消费者更好地了解不同寄生茶的定位和优势[47-48]。结合RIFD技术收集寄生茶消费数据,对寄生茶风味轮“描述词-频率”进行统计学比较和推演,构建寄生茶“功效、风味-市场”体系,形成寄生茶科学发展生态链。

4.2 寄生茶深加工研究与开发的建议

4.2.1 寄生茶食品的开发《广西民间草药》记载“桃寄生煮鸡蛋吃,治妇女痧麻夹经”,《广东民间草药》记载“寄生蛋茶代早点,保健养颜”,《四川民间草药》记载“柳寄生煲猪肉吃,治孕妇腰痛”。可见,寄生茶除泡茶饮外,亦加入鸡蛋、猪肉等肉食作为药膳使用,选用寄生茶半成品为原料开发速溶汤、混合饮料等,可进一步挖掘并完善寄生茶的药膳价值,促进寄生茶的产品开发。此外,将寄生茶与其他原料结合,开发成饼干、果脯、面食等,可进一步扩大市场竞争力。

4.2.2 寄生茶保健品的开发 近年来,膳食多酚[49]通过肠道菌群影响产生的药理作用和治疗价值被广泛发掘,如抗癌、心血管保护、提高免疫力等。研究证实[50],寄生茶含有较高的多酚类成分——槲皮素及其糖苷化合物,其具有抗氧化、抗炎、抗高血压等药理活性,具有一定的功能性评价物质基础。

寄生茶应尽快完成保健食品、新食品原料注册相关试验,完成其从初级农产品向保健食品转变。安全性毒理学试验、功能学试验、稳定性试验、卫生学检验、功效成份鉴定试验是申报保健食品、新资源食品的基础,需耗费大量人力、资金。做好本草整理、民间调查等前期工作,规划不同商品特点的寄生茶的产品定位,对申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4.2.3 寄生茶药品的开发 寄生茶的原料桑寄生作为药材以阴干为主要处理手段,其炮制工艺开发较少,对寄生茶药用价值的开发,既是对寄生茶的深度研究,也是对桑寄生炮制工艺及药用价值的重要补充。利用现代技术对寄生茶的成分、作用靶点、作用机制等进行深度研究,是临床治疗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膳食营养干预的一大补充。

5 总结

寄生茶是中国传统保健茶类产品,具有一定的工艺基础,但仍存在原料来源复杂、以民间作坊加工初级农产品出售为主、市场规范程度低等问题。因此,需专业技术人才对其引导及规范,从适地性栽培管理,到不同寄主寄生茶的工艺开发,再到功效、安全性的研究,进而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形成寄生茶相关规范。此外,政府应在政策、资金上做好配套工作,加强茶农、企业、研究单位的交流和合作,通过政府的支持与宣传刺激各环节的积极性,实现寄生茶的现代化发展和转化,实现寄生茶迭代式发展。

猜你喜欢
桑寄生功效
红景天的神奇功效及作用
被扔掉的葱须大有功效
同叫“木瓜”,功效不同
半寄生植物连载·一桑寄生
藏雪茶的养生功效
桑寄生茶的应用历史与现代研究进展△
不同寄主桑寄生药材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降压作用的影响
如何让你的化妆品发挥更大的功效
黑枸杞功效被夸大
益肾又安胎的桑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