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音符穿梭在时空中

2021-12-13 14:46张赵蒙
传媒 2021年22期
关键词:传播媒介燕赵媒介

张赵蒙

现代传播媒介的兴起,不仅使得音乐的传播渠道发生了变化,而且也推动了音乐表现形式的日渐多元。我国传统文化璀璨耀眼、流传至今,其中优秀的传统音乐颇具中国特色又底蕴深厚,成为人民精神文化领域的宝贵财富。民歌、民族舞蹈、器乐、地方乐曲各具特色,构成了庞大的传统音乐体系。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播在凸显经典的基础上,又吸纳了更多现代元素,深受人们的喜爱。由单洁所著的《现代传媒视野下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一书以现代传媒的发展为视角,围绕传统音乐的传承发展进行分析,探讨了在不同传播媒介上传统音乐的传播形式与发展路径。

信息技术助力傳统音乐的传播。音乐的发展,在传播媒介上大致经历了口语传媒、乐谱传媒、电子传媒三个历史阶段信息技术的升级发展。现代传媒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拓宽了传统音乐传播的渠道,赋予了传统音乐更多的可能,搭建了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平台。依托多元化的传播媒介与平台,独具艺术魅力的传统音乐,也能在颇具现代感的传媒中扩大影响力。传统音乐在口语传播及乐谱传播阶段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虽然传播的媒介渠道略显单调,但并未影响音乐文化的形成。当下,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张开辟了新的渠道。如何因势利导,发挥出电子媒介的优势,促进传统音乐在当下的创新及传承,使之可以大放异彩,也成为本书所着力解决的议题。

传承传统音乐,赓续文化脉络。音乐与人类的情感紧密关联,自古以来,人们就用各种音乐形式来表达自身不同的情感。我国传统音乐有很多类别,皆旋律动听、情感动人,地域特征显著、文化内涵深厚,从音乐的内容到形式都表现出了中国人独特的性格特征与多元的情绪情感。进入现代社会,传统音乐与快节奏的生活、刺激多元的现代音乐之间产生了隔阂,这种隔阂阻碍了传统音乐进一步的传播。当音乐的传播从传统的茶楼、戏台,从广播电视转移到了社交媒体、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电子媒介上时,那么在传统音乐的传播上如何实现创新突破,成为题中之意。基于此,在现代传媒之下,探索一条激发传统音乐活力,赋予传统音乐现代价值的创新发展之路成为必然,这也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本书分别从民歌、民间舞蹈、民族器乐这三种传统音乐的层面,在充分分析各类传统音乐类别与艺术特征的基础上,对如何适应现代传媒的传播趋势及挑战,及时调整传统音乐的表达方式,实现延伸与发展提供了思路方向。沿着作者所指明的方向,传统音乐也将逐步回归人们的视野,迎来更辉煌的发展。

典型案例融入,探寻燕赵音乐创新发展脉络。本书既有从整体上对现代媒介环境下传统音乐传播路径的探寻,也有从细节上围绕典型案例而展开的列举与分析,两部分内容相互补充。我国的传统音乐有着极为宽广的传播范围,也有着十分多元的艺术表现形式,兼具明显的地域特色。书中重点研究了冀东民歌与其他燕赵音乐在现代传媒下的传承与发展。燕赵音乐是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音乐形式极富地方特色。无论是韵味十足的评剧,还是曲调多变的乐亭打鼓,抑或是活泼欢快的冀东秧歌、冀东民歌,以及“东路二人台”的舞蹈艺术、河北十番乐等特殊乐种,均是燕赵音乐的组成部分,且特点鲜明、音乐的表现张力与感染力十足。本书着重对燕赵音乐在现代传媒之下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考虑到了其优势,同时又融入了作者独特的思考,颇具借鉴意义。在现代传媒视野之下,燕赵传统音乐得以通过迎合现代人审美的内容、契合电子媒介传播的方式,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值得庆贺,也为传统音乐在现代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例。当传统音乐得以以各种新潮的呈现方式,通过多元的现代化的传播媒介传播开来之时,相信大众的精神文化世界也能得到进一步充实。

整体上看,本书思路清晰、视角独特,以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为研究对象,在传统音乐的相关研究理论基础上,对现代传媒视野下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论述,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中,探索了传统音乐的传承、创新、发展与完善的可能。

作者单位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传播媒介燕赵媒介
山歌的“再媒介化”:布依山歌传播的媒介形态嬗变研究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慷慨悲歌话燕赵
论唐代燕赵诗人的诗序创作
论媒介批评的层面
虚拟现实技术下的科普变革
数字化时代的新媒体传播对大众阅读心理与阅读方式的影响
传播媒介对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