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分析

2021-12-13 17:07罗勇
婚育与健康 2021年19期
关键词:临床治疗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

罗勇

【摘 要】目的:分析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治疗中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我院诊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医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对其施行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手段,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之间治疗总有效对比可见,观察组患者明显更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1周、3周观察组的NR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出现情况方面,观察组患者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中西医结合治疗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治疗;中西医结合;疗效观察

带状疱疹是皮肤科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感染性急性皮肤病,主要病因为人体机体受到一定刺激免疫力下降后潜藏在人体内的病毒发难所引起,对人体健康及日常生活影响较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其临床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慢性并发症,同时也是最常见的一类感染后神经痛[1]。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疼痛程度与患者的年龄、发病部位密切相关,年龄越长疼痛越明显,目前临床上针对此类病症尚未出现针对性的治疗手段,大多以缓解临床症状为主,西医药物治疗通常持续数年甚至终身,且多伴随明显的不良反应。从中医角度看,此类病症发病原因为情志不遂、饮食失调而导致,表现为湿浊内停,郁而化热,湿热缚结等证,常被称为“缠腰火丹”“蛇串疮”等,临床治疗以行气活血、破淤软坚为主[2]。本文以此作为研究方向,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我院诊治的96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48例,男性27例,女性21例,年龄52岁~80岁,平均年龄(66.4±5.6)岁,病程0.5年~7年,平均病程(3.7±0.9)年,腰部受累患者18例,胁肋部受累患者17例,头面部受累患者9例,肩胛部受累患者4例;对照组48例,男性25例,女性23例,年龄50岁~77岁,平均年龄(64.1±4.9)岁,病程0.6年~7.3年,平均病程(3.9±1.1)年,腰部受累患者19例,胁肋部受累患者16例,头面部受累患者10例,肩胛部受累患者3例。以上两组患者一般数据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报本院伦理委员会,经委员会对研究流程进行审核后开会批准进行本次治疗研究。

选取标准:(1)以国际皮肤科学会联盟(ILDS)于2016年修订的《基本皮损术语表》作为标准,确诊患者曾患有带状疱疹且已治愈,但仍存在剧烈且持续的顽固性疼痛;(2)经病史、躯体检查后确认为带状疱疹后遺神经痛;(3)具备良好的认知意识,可配合相关诊疗;(4)患者及其家属均清晰知晓本次研究的目的及具体操作流程,并由患者本人亲自签署知情书,同意参与本次研究[3]。

排除标准:(1)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血液病等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及最终研究结果的相关病症;(2)合并肝肾功能不全或分泌系统疾病等;(3)孕妇及哺乳期患者;(4)患有严重精神疾病或精神病史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48例采用单纯西药进行治疗。采用利多卡因凝胶贴膏联合加巴喷丁胶囊进行临床治疗。(得百宁)利多卡因凝胶贴膏(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80007;生产厂商: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应用方式:单日贴敷时间不应超过12h,贴于无破损且疼痛程度最深的皮肤部位,单次最多使用3贴;加巴喷丁胶囊(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0271;生产厂商: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使用方法:口服0.5mg/次,tid,均为饭前服用。具体的药物使用剂量应以医师判断为准,应用药物5周后停药。

1.2.2 观察组48例患者则对其施行中西医结合疗法。电针刺疗法:助患者取仰卧体位或侧卧位以便治疗进行,取穴,病变部相应神经段夹脊穴、合谷、内关、局部阿是穴、三阴交、太冲以及血海,选用直径0.35mm,长为15mm~25mm的毫针治疗。首先使用75%乙醇棉球对相关穴位进行消毒处理,后对头面部穴位以及局部阿是穴采用平刺的手法行针,相关夹脊穴采用斜刺法,向脊柱方向斜刺,剩余穴位均采用直刺行针,针刺入穴位以后使用提插捻转等手法,得气后使用泻法进行处理,待患者相关穴位出现酸胀感后使用电疗仪进行后续治疗;每次电针治疗选1对2阿是穴位加电针,电针仪电压调整至10V,电流强度设为5 mA~10mA,刺激频率则定位15Hz,治疗时长以患者自身情况为准,待患者电针部位肌肉出现轻度颤动且患者自身感到舒适即可停止电针刺激,留针30min。1次/d,每周连续6 d施针,共治疗5周。穴位注射法:电针治疗结束后,对相关穴位进行常规消毒处理,将穴位注射专用针刺入病患阿是穴,并缓缓进行提插,待患者穴位处出现酸胀感后取出针芯并观察有无回血情况,若正常即可进行药液注射,药液为1mg的腺苷钴胺(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8604;生产厂商:河北智同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配合1.5mL的生理盐水。每日操作1次,每周3次~6次,共治疗5周。

1.3 观察指标

1.3.1 以《中医病证诊断疗效判定标准》为参考,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对比,具体评估标准:①痊愈:临床主要疼痛症状完全消失,证候积分改善≥95%;②显效:临床主要症状得到明显缓解,证候积分改善≥70%;③有效:基础临床症状得到一定改善,证候积分改善≥30%;④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善甚至加重。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患者例数)/总患者例数×100%[4]。

1.3.2 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对比,采用数字评价量表(NRS)进行评价,评价分数0分~10分,分数越高越痛,0分为无痛,1分~3分为轻度疼痛、4分~6分为中度疼痛、7分~9分为重度疼痛,10分为剧痛。

1.3.3 对两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治疗后较为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对比,不良反应统计范围包括:腹部不适、头晕、嗜睡以及皮疹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95.83%(46/48)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1.25%(39/48)的治疗有效情况,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治疗之前的NRS评分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1周、3周观察组患者的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出现腹部不适、头晕、嗜睡以及皮疹等不良反应的概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患者受到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成为隐性感染,病毒侵入皮肤感觉神经末梢,潜伏在神经节中,当患者身体免疫力下降时可发生神经节感染等症状,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据统计,50岁以上的中老年带状疱疹患者出现后遗神经痛的概率高达62%。带状疱疹患者发病的元凶为带状疱疹病毒是一种嗜神经组织的疱疹病毒,通过入侵人体感觉神经元的方式存留在人体当中,待时机成熟即机体细胞抵抗力下降时,病毒即被激发对神经节造成伤害,同时被激发的病毒在侵袭外周神经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程度上的疼痛[5]。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病情大多较为复杂,导致其在临床治疗上的难度会大大提升,通常单一的治疗方式难以取得较好的疗效,因此近年来针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多采用综合治疗的方式进行干预[6]。临床医药治疗一般情况下能够起到一定缓解病痛、稳定病情的效果,但其不良反应较为明显,神经阻滞复发率也相对较高[7]。中医临床针对这类病症以活血化瘀、健脾利湿、清解余毒为主要治疗方向,本次研究治疗取穴以近取为主,远取为辅,所选择的阿是、夹脊、血海等穴位取穴方式均属于此范畴,其中针刺阿是穴能够起到疏通经络、行气止痛的作用,夹脊穴经现代研究认为具有调节植物神经的作用,血海、三阴交穴能够起到化血为气、健脾益血的功效……穴位注射在临床中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典范,通过针刺刺激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调理人体机能,以达到治疗效果。在本文治疗研究过程中,应用中西医结合手段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P<0.05);在患者病痛改善状况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相对单纯西药治疗来说显著较好,表现在治疗1周、3周的疼痛评分方面(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后腹部不适、头晕、嗜睡以及皮疹等不良反应的出现概率也明显少于单纯西药治疗后的患者(P<0.05)。

综上所述,在对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中西医结合治疗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不仅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还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不良反应的出现,具有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罗锋,高小平,李文斌.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1):86.

[2] 王艳珊,邓眉敏,杨丽妃.针刺联合督脉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4):85-86.

[3] 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皮肤科专委会,中国医学装备人工智能联盟皮肤科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学专业委员会皮肤影像学组,等.中国远程皮肤病学质量控制专家共识[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9,11(8):5-11.

[4] 汪慶玎,刘亚东,杜娟.调神止痛针联合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的应用[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9,19(1):53-55.

[5] 李丽琼.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8,12(5):303.

[6] 董雅婷.基于现代文献灸法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证据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6):167-168,170.

[7] 管庆玲.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J].健康必读,2019,27(18):185.

猜你喜欢
临床治疗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疗效观察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进展述评
针药结合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