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在治疗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1-12-13 18:58梁洪宾胡亚黎
婚育与健康 2021年19期
关键词:手术指标内固定术

梁洪宾 胡亚黎

【摘 要】目的:探讨研究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在治疗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接收的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内固定术治疗,实验组患者进行关节置换术治疗。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进行对比分析,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髋关节功能评分为(73.32±8.43)分,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髋关节功能评分为(84.32±9.43)分,将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分析,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15.98±10.43)min、(456.34±74.21)mL、(21.54±4.02)d;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为(85.18±9.43)min、(387.31±63.11)mL、(13.14±2.72)d;经过t检验结果显示,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7.6%,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8%,经过X2检验结果显示,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关节置换术进行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得治疗相对于内固定术来说,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髋关节功能,优化各项手术指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关节置换术;内固定术;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髋关节功能评分;手术指标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骨科的基本临床问题之一,常由低能量损伤引起,导致严重的功能缺损和沉重的社会经济压力。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骨折后5年内死亡率维持在30%以上。内固定通常被认为是优先选择的治疗方法,可以使病人有术后早期动员,良好的功能恢复和减少并发症[1]。随着内固定设备的发明和推广,器械的多样化给骨科医生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如髓内固定或髓外固定。由于股骨粗隆间是连接股骨头和股骨干的重要部位,所以该区域的稳定性是骨科医生应该达到的关键目标。近年来,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类是以该地区的稳定性为基础的[2]。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通常为单腿站立时受垂直应力影响较小的单纯性骨折,而不稳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往往影响后内侧或股外侧皮质,降低了对应激的抵抗力。自从内固定成为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主流手术方法之一以来,各种不同结构的内固定装置的临床试验和应用一直在进行。随着内固定物的更新,髓内固定和髓外固定可以根据种植体的设计进行分类。选择一项有效的治疗方式对于老年人的功能恢复是极其重要的。为探讨研究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在治疗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选取我院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接收的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内固定术治疗,实验组患者进行关节置换术治疗。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进行对比分析,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資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接收的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内固定术治疗,实验组患者进行关节置换术治疗,每组29例。对照组,男性15例,年龄55岁~65岁,平均年龄(60.51±3.72)岁,女性14例,年龄55岁~65岁,平均年龄(62.31±2.33)岁;实验组,男性16例,年龄55岁~65岁,平均年龄(60.42±3.22)岁,女性13例,年龄55岁~65岁,平均年龄(61.99±2.16)岁。经过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之间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内固定术治疗,实验组患者进行关节置换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进行对比分析,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髋关节功能评分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髋关节功能评分为(73.32±8.43)分,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髋关节功能评分为(84.32±9.43)分,将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分析,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各项临床指标

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15.98±10.43)min、(456.34±74.21)mL、(21.54±4.02)d;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为(85.18±9.43)min、(387.31±63.11)mL、(13.14±2.72)d;经过t检验结果显示,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猜你喜欢
手术指标内固定术
解剖锁定接骨板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作用探讨
微创甲状腺手术和传统手术的临床效果比较
尿道肉阜行环切联合尿道—阴道间距延长术的临床分析
微创甲状腺手术和传统手术的临床效果比较
补肾壮骨汤联合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
传统后正中入路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的疗效评价
补肾壮骨汤联合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
100例颈椎骨折内固定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双侧甲状腺肿的临床效果观察
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