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因素优化的产教融合培养评估模型

2021-12-13 13:25吕帅李实郭继峰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30期
关键词:产教校企因素

吕帅 李实 郭继峰

摘要:以硕士研究生培养为研究对象,结合实践经验分析确定了影响产教双方参与意愿的相关因素,构建了责权利输入对产学研合作倾向输出影响的评价模型,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精准表达产学双方的动态需求,可以实时监测产教双方责权利的运行状态。

1.引言

产教融合是在高新科技产业飞速发展背景下,高校对学生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诉求与企业吸纳高水平科研人才提升自身竞争力两个因素合力作用下逐渐形成并成熟的培养模式。该办学模式源于德国“双元制”教学理论[1]。

有时,由于缺乏科学的运行机制,培养变成培训,融合浮于表面,无法形成的效果。大家都在考虑究竟哪个关键环节出了问题。因此,找出关键影响因素,了解输入产出模型,并将其应用于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实践,才能使这一大家均看好的培养模式运行更稳,质量更高。

2.国内外研究综述

与一般的校企合作不同,校企合作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旨在为企业培养更多高科技、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2]。

由于国内的产教融合尚处于校企结合的初级阶段,高校的专业工程硕士培养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行业企业发展的内部矛盾[3]。由于国内的产教融合深入程度较低,产教融合主要通过校企培养班、实习基地以及校企共建实验室等平台实现。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高校与企业对上述平台的构建存在明显脱节的现象[4]。

校企合作的本质是校企合作教育的创新,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能力[5]。

3.理论分析与模型构建

与企业合作,高校希望通过产学融合实现学科链与产业链合理衔接,了解最前沿工业技术处在什么水平,更合理利用企业完全近实际和市场的高新技术资源,同时也给高校降低实验软硬件设备投入的成本。

企业则希望利用大学品牌来提高企业的社会声誉,创造良好的企业品牌和形象,利用市场机制内化教育的外部效益,如高校为企业带来的客户资源、企业经营信息渠道的拓展等。但同时企业与高校产学研一体化需要投入一定资源,占用企业资源,如企业设备投资、员工培训学生、提供学生实习报酬等。我们定义为企业的资源成本。

综上,产教合作的意愿和培养效果可以从高校的外部效益、企业的溢出收益、企业的资源成本和校企共同的风控成本等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在界定四个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研究假设:

(1)高校的外部效益因素对合作教育的选择倾向有正向影响。

1.实践资源投入成本降低效益;

2.高新技术资源获取收益。

(2)企业的溢出收益成分分析。该因素对合作教育的选择倾向有正向影响。

1.大学品牌带来的企业社会声誉提升;

2.劳动力资源助力;

3.来自高校渠道的客户资源;

4.来自高校的大型试验仪器共享利用资源。

(3)企业的资源成本分析,该因素对合作教育的选择倾向有负向影响。

1.企业设备投资;

2.员工培训学生(含员工投入时间成本与员工工作节奏恢复成本);

3.提供学生实习报酬;

(4)校企风控成本分析,该因素对合作教育的选择倾向有负向影响。

1.企业安全管理成本,来自人员事务的管理安全成本和企业核心保密内容的管理成本;

2.学校安全管理成本,来自教育主管部门及社会相关的约束要求。

模型为三層网络结构。第一层为影响因素成分的输入层,用i表示,这里设计11个输入因素记为i1~i11,。第二层为中间层,用m表示,这里设计4个影响因素记为m1~m4。第三层为输出层,用o表示,这里设计合作倾向和合作满意度2个输出评价结果。第二三层分别由第一二层与其连接的权值和的乘积求和后归一化处理得到。其中(),(),。其函数关系见式(1-3)

设置方向因子,对合作教育的选择倾向有正向影响时取1,有负向影响时取-1。

4.实例与分析

项目初期定义输入参数取值及对应权值见表1前列数据。表中数据可见,项目初期的投入得到的采纳、合作倾向正向指标为73.8%,负向指标-56.5%。一段时间以后,随着合作过程的深入,诸多问题的暴露和更多潜在效益的释放,校企双方在各因素的权值取值方面重新调整定义均有思路和想法。

根据合作倾向指标阶段性对具体因素的精力投入占比量化即因素的权值进行调整。技术结果及合作倾向指标输出见表1后列数据。表中数据可见,调整后的采纳、合作倾向正向指标为77%,提升了3.2个点,负向指标-49.2%,有3.6个点的下降,总体对采纳、合作倾向有近7个点的提升。

采用此量化模型,可十分方便为校企合作双方提供可以量化计算的驱动模型,其计算结果无论在定性和定量方面均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方便产教融合参与各方对自己的政策和执行策略进行实时动态调整。

5.结论

提出了产学融合培养评估模型,该模型结构直观清晰,可以充分量化产学融合过程中各因素对整个系统的影响,从而方便评估得出合作培养意愿和效果,给产学双方的合作意愿磋商以及合作过程中的投入内容调整带来量化的参考,具有较大理论意义和较好的可操作性,同时该方法具备进一步研究丰富的价值和潜力。

参考文献:

[1]余传玲.德国双元制大学教育模式的特点及对我国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18(11):88-92.

[2]张弛.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长效机制构建——基于利益需求与利益协调的视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2).

[3]陈星.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动力研究[D].西南大学,2017.

[4]逄锦聚.经济发展新常态中的主要矛盾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6,7(2):51-61.

[5]张振.深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行业企业成为重要办学主体[J].中国经贸导刊,2018(1):20-22.

基金项目:东北林业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研究生教育专项(DGYYJ2021-04)。

通讯作者:郭继峰,1974.04月出生,男,汉族,籍贯:辽宁省朝阳市,工学博士,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人工智能。

猜你喜欢
产教校企因素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创新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