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能力视角下制造业智能化转型过程的扎根理论研究

2021-12-14 09:46张涛重庆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品牌研究 2021年21期
关键词:智能化制造业转型

文/张涛(重庆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一、引言

过去的十几年中,物联网、5G通讯、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快速发展,推动着全球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人们普遍认为这将是世界经济乃至全球社会生活中的一场重大变革,最早被著名社会学家里夫金和“世界经理人”杂志于2011年前后冠以“第三次工业革命”,并在之后的历次达沃斯论坛和G20峰会等国际性重大经济政治活动中被列为主题。基于此,世界上主要制造业国家都将智能制造视为未来制造业发展走向而大力推进,“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日本的“工业价值链”、我国的“中国制造2025”,其根本目的都是通过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来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个性化、定制化、智能化的方向进行转型,从而来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给予用户全新的体验。

但是智能制造的实施路径不够清晰,发展方向与重点、路径选择、策略制定与实施等方面都存在困惑[3]本文鉴于以上背景提出问题:智能制造导向下制造企业转型升级过程是怎么样的?并运用扎根理论,采取各大正规新闻网站上发布的新闻作为案例素材,借助于动态能力的视角,探索制造企业是如何进行智能化改造,进而完善智能化转型的相关理论。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研究问题决定了研究方法,本文的目的是研究探索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过程,要解决的是“如何”的问题。与此同时,转型过程难以用定量数据来进行研究分析,所以扎根理论和案例研究最为合适。扎根理论是Glaser和Strauss在1967年共同提出的质性资料系统分析与理论构建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原始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归纳与总结,并最终形成概念与模型,通过现象发现本质的一种动态研究方法[6-7]。本文采取了有关制造业智能化相关的新闻来作为研究的素材。新闻报道是最近发生的客观事实通过新闻媒介的反映,第一它具有真实可靠性;其二其报道的都是最近发生的事情,具有即时性。本研究中,所收集的新闻都是来自于新华网、光明网等正规的大型新闻网站,避免了虚假新闻的收集。

(二)案例选择

本研究通过百度、谷歌等大型搜索引擎,以“制造业”“智能化”“智能制造”等关键词来进行搜索,搜索出来的新闻量较多,又对其进行筛选与排除。第一,新闻来源必须是国家、省、市级新闻网站,以保证其可信度(如光明网、新华网、大众日报、经济日报等);第二,排除内容相关度不大的新闻(如讨论智能化企业的分布,讨论各省的智能化水平强弱);第三,排除内容相同或者内容较少的新闻(20行文字以内)。总共收集到了38条有效新闻,对于每条新闻按照“新闻来源-新闻标题-搜索关键词”来分类。随机选取5条新闻来检验所以模型的理论饱和度,剩余新闻用来构建“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过程模型”。部分样本新闻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部分样本新闻的基本情况

三、数据分析

本文运用Nvivo软件,按照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的顺序对采集的新闻进行编码,并对先前预留的5条新闻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并没有得出新的范畴和关系,由此可以判定,本文所得到理论是饱和的,最终编码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编码结果

四、研究发现

(一)初始智能化现状

1.智能化效果不如意

如今,我国制造业发展出现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下、落后产能过剩的状况,随着用户对产品的质量以及个性化的要求不断提高,现在的生产方式使企业已经无法对市场的快速变化作出反应。我国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弱,科研创新的成果综合影响力不强,许多核心制造装备和软件都需要从他国进口,从而导致制造成本高,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依然处于核心位置,智能机器人的出现无法替代人的作用,智能制造还需要人来进行统筹规划,但是我国在智能制造方面的领军人物和专业性人才不足,出现人才结构性过剩。部分企业在智能化改造过程中,对需求和目标不够明确,无法理清自己所具有的人才储备、技术能力以及基础资源。政府的政策缺乏统筹,财政支持太过集中于直接支持与补贴,不利于智能制造的长远发展。

2.智能化意愿强烈

最近几年,发达国家纷纷加快实施推进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制造业转型升级计划,构建智能化生产制造体系,欲构建竞争新优势,占据国际市场。企业一方面为了构建自己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为了履行社会职责,解决制造业安全、绿色环保的问题,对智能化转型产生了强烈的意愿。

3.丰富的应用场景与空间

我国在制造业领域拥有庞大的规模,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规定的全部工业分类的国家,已经形成了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这将有益于产生大量合作企业,构建坚实的供应链。制造业庞大的规模为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提供了丰富和广阔的应用场景与空间,在产业结构升级的周期性机遇中,还能够释放“效率红利”,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压舱石。

基于以上分析得出命题1:全球市场摩擦的加剧以及安全环保问题激发了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意愿,我国庞大的制造业体系和市场将会为企业智能化转型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关键需求

1.获取政策支持

智能化变革加速推进,对政府的产业政策和政务服务提出了新要求。首先,政府需要对相应的产业政策服务体系进行研究,力求为制造业的快速发展铺设更加完善的“政策基础设施”。政府不仅要出台对促进制造企业智能化具有指导性的政策和文件,发挥政策引导、宏观布局、管理监督的作用,还要紧急参与相关标准体系建设,或与他国进行合作建设,避免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

2.获取人才支撑

我国在智能制造中的众多关键性领域都存在人才匮乏的问题,应加强高校和企业之间、各地理区域之间的互信合作,充分利用好现存的优质教育培养资源,制定联合人才培养计划,建立好人才交流、人才协调机制。政府也可与一些专门教育机构合作,搭建智能化相关人才平台体系,对人才进行不同层次的划分并制定相关资格证书。或从教育方面入手,支持高校增加与智能制造相关的专业,或者是一些制造业和信息产业融合的复合型专业。也可从小对人才进行培养,在中小学课程上增加与智能制造相关的业余课程,目的是改变人们对智能制造的看法,展现智能制造魅力,从小培养学生对智能制造的兴趣。

3.获取核心技术

我国在制造业核心领域缺乏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突出,对国外的制造装备、软件、技术等依存度高,总的来说研发能力薄弱。我国制造业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完善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共性技术平台,解决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其次要强化核心智能技术的研发,生产智能制造软件与硬件以及相应的集成产品。政府还需组织引导各研发机构对核心技术进行攻关突破,深化政府、产业和研究机构之间的联系,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同时还要给予研发机构一定的自主权,防止造成机制硬化。

4.获取生产性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对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推动技术进步具有重要作用。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生产性服务业占据GDP的比重达到了40%以上,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有所不足,所占据的比重仅为15%。而且,在我国现存的生产性服务业中,劳动密集型基础部门生产性服务业与智能制造具有较高的互动率,而技术密集型与知识密集型部门间互动效率较低,所以我们需要加强技术密集型、具有创新效率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基于以上分析得出命题2:制造企业进行智能化转型之前,需要对政策、技术、人才、生产性服务业等要素进行审视,理清资源,为转型升级打牢基础。

(三)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

所谓智能制造就是软硬件相结合,将传统制造业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相融合,其中数据占据了核心的地位,需要重视对数据的分析和应用。所以智能制造最关键的部分就是运用信息技术对数据进行获取。信息技术的存在打破了人、机、物以及服务之间的边界。企业需重视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的数据体系以及信息共享机制,从而使车间与公司相关部门,消费者与商家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实现了互联互通,此外,企业还需重视标准化建设和数据安全。

基于以上分析得出命题3: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的关键便是数据的获取,需建立完善的数据体系和信息共享机制,实现数据共享、互联互通。

(四)晋级智能化

1.获取个性化服务

智能制造可以使企业通过对产品销售、用户对产品的评价、用户对产品的关注度等数据的整合分析,从而对用户潜在的需求进行精准预测,实现定制化生产,将顾客的想法贯穿到产品设计、到生产、再到销售中的各个环节,这不仅可以满足多批次、小批量的市场需求,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经营风险,实现了高利润。对客户需求进行精准定位,提前并且主动为客户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但是还未意识到的产品或服务,可以增加顾客的满意度。

2.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企业可以构建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的智能生产系统,建立起与生产线、产品、设备、工艺有关的数字化模型,从而对生产工艺与生产流程进行优化。企业也可通过对数据的整合、分析和应用,实现智能决策。在数字化车间内,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通过系统进行交互与协作,企业通过数据分析和系统集成,建立起采购协同、产销协同以及工厂之间的协同,提高生产效率。企业还可通过数字仿真技术构建虚拟产品,并在虚拟环境下对其不断地进行测试,从而确保产品的质量以及生产的成功率。

3.获取价值链重构

所谓智能制造就是使制造业价值链变得智能化,以创新为驱动力,促使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也就是要对智能服务、智能产品、智能管理等进行创新。智能制造不仅可以通过数据的分析实现成本下降,也可通过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来指导生产,获取智能产品;并通过产品向顾客提供智能服务,来增加产品的价值,使企业达到增值的效果,让整个制造全生命周期都变得“灵活”“聪明”起来。

4.开拓新市场

企业智能化需要具有驱动因素,企业需要对自身基础能力和需求进行调研,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对信息消费、智能终端等新型消费进行引导,积极发展智能化新型产品,拓展投资空间,引导民间资本与社会资本的投入。

5.新模式新业态

专家曾指出实现智能制造,不仅要推动产品与技术的创新,还需对商业模式进行创新,这样才可以加速实体经济的振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打破了地域组织技术的限制,企业需要整合自身优势资源,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推动企业之间生产、服务以及研发的协作,创造出网络化协同创新平台,促使新模式新业态的出现。

6.产业命运共同体

智能制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领域的企业需要加强合作与协同创新,推动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分工协作,达到互利共赢,形成以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为核心、不同领域企业广泛参与的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各企业需要采取措施,汇聚企业、高校、研发机构等多方力量,构建产业发展命运共同体,充分利用各类优质资源,使其成为企业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力量。在产业层面,需要建设面向行业、区域的公共服务平台;在社会层面,培育行业联盟,发展各种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和公益性服务机构。

基于以上分析得出命题4: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不仅仅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生产的质量和效率,还需要对价值链进行重构,构建产业命运共同体,获取新市场以及新模式新业态。

五、结语

对智能制造导向下制造企业转型过程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许多企业对于智能制造的实施路径不够清晰,在发展方向与重点、路径选择、策略制定与实施等方面都存在困惑。本文从动态的视角,整合了转型升级理论,采取扎根理论的方法,来对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过程进行研究。得出随着人们对生活要求的不断提高,促使众多企业展开智能化转型;与此同时,全球市场摩擦加剧,安全环保逐渐成为主旋律,这更激发了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的意愿。但是由于关键需求的缺乏,大多数企业未能取得效果。企业进行智能化转型的关键便是打破物理界限,整合分析数据,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重构价值链,获取新模式新业态等,最终晋级智能化。

猜你喜欢
智能化制造业转型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探讨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
论智能化技术在市政工程中的典型应用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汽车营销如何智能化?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