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跨界交叉融合背景下的“技能工坊”课程体系实例研究

2021-12-14 14:54宋玮
魅力中国 2021年47期
关键词:工坊职场课程体系

宋玮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随着国家十三五规划顺利收官,十四五规划正式启动之际。在教育部提出“总体部署、三项核心任务、一次质量革命”的政策背景下,高等教育的“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学科建设及调整也逐步推进展开。

而在职业教育领域,如何依托现有专业体系,实现从学科导向转向产业需求导向、从专业分割转向跨界交叉融合、从适应服务转向支撑引领,形成符合“新学科”背景下专业课程体系的新理念、新标准、新模式、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文化。据此背景研究一套基于学科跨界交叉融合背景下的,既满足传媒类专业教学实际需求,同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切实问题,同时迎合市场实际需要的“技能工坊”课程体系研究。融合工科、文科的传媒及设计类专业群,探索适合于信息与传媒学院“融智创新”背景下的专业与教学、技能与职业、创新与未来的职业教育新模式。

由于信息与传媒学院现有的传媒与设计专业群,由分属于工科及文科的两个专业: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与传播与策划所组成。所以,在学科之间方向的差异性、专业之间的融合性、就业及创新方面的共生性,让文理科互相跨界交叉融合拥有了一个较为复杂的基础性平台。针对目前传媒与设计专业群原有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几点问题展开针对性的教学课程体系设计调整:

第一,现有专业重叠性较多,专业性不足,融合程度较深;

第二,开设的专业课程覆盖面太广但深度不足;

第三,单一课程目标与专业岗位的直接需求互不满足;

第四,专业技能在课程设计及教学过程中的更新速度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第五,学生专业方面的技能学习与实践教学结构呆板缺乏灵活性;

第六,学生的就业准备无法与专业学习形成积累和促进的关系;

第七,学生身份与职场环境及人事结构的不协调性。

根据这些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充分结合设计性思维及符合企业生产环境的项目实践需求,对专业课程体系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教学结果,进行符合文理科跨界交叉融合背景下符合职业教育的教学课程设计及体系革新研究。

一、技能工坊教学模式

技能工坊是为了满足传媒类专业教学需求,解决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切实问题,迎合市场实际需求,服务就业环境的一种模拟企业环境的沉浸式体验教学模式。技能工坊教学模式以全流程化的企业化的人事管理架构,以专业及技能工坊方向的项目任务为基础,模拟真实职场环境,有效协同多个年级学生同步开展项目的设计、生产、运维。实现设计实践项目的规模化、企业化生产。以技能倾向分类的实体项目驱动教学环节推进,在专业技术能力、行业岗位需求、职场职位提升等多方面进行全方面的沉浸式模拟,通过逐级推进的全流程性项目,逐步学习专业技能、掌握专业规律、积累专业经验、培养专业素养、模拟职场晋升、参与专业项目、完成就业准备。由此教学模式的改革为前导,继续结合专业群探索适合专业与教学、技能与职业、创新与未来的职业教育新模式。(图一)

“技能工坊”教学模式以数字媒体应用技术及传播与策划两个专业人才培养国标为基准,同时满足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的针对性项目试点的实际教学及考核需求,进一步融合职场化人事结构、专业技能框架、融合性项目实践等多种针对专业教学体系及人才培养需求的教学手段。最终形成了满足于数媒及传播两个专业的媒体专业群组的教学模式。

二、技能工坊教学模式运营平台

“技能工坊”教学模式,现阶段设立以传媒专业群为主、信息专业群为辅;数字媒体应用技术及传播与策划两个专业;课程思政、创新创业、融媒体中心为拓展;下设“交互设计与动画”“数字出版与传媒”“影视媒体与技术”“思政信息化开发”等四个技能工坊方向。

三、技能工坊教学模式教学层面组织架构

在教学模式的实际运行中,从低到高逐步培养技能工坊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实践能力培养分为四个教学阶段。并且结合全学分制教学设计,采用集中授课+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第一阶段:技能通识培养

通过基础学习领域的学习,培养学生完成本专业学习所需要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基本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第一学期,开设面向所有学生的基础数字美术、数字图形图像的相关课程,从美学理论及基础专业技能层面满足专业能力的基本教学所需,为后续课程提供理论和技能的基础。同时开设由专业所有老师都参与授课的《设计基础》课程,周次递进提供专业知识普及和专业通识培养,保证所有教师均有与低年级学生沟通认识的机会,通过学期末的工坊双向招考,为后续各个技能工坊人员选拔提供基础。

第二阶段:专项技能训练

从第二学期开始,引导学生选择相应技能工坊课程包的相关课程,将学生与教学空间教学资源有序对接,同时充分利用公司化管理手段,对优秀人员的进行选拔,以学期为周期合理引进优秀人才淘汰落后产能,形成专业内部的良性激励机制,为技能工坊的项目教学开展提供人才梯队。以专业相关企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为平台,融合专业基本素质、职业资格标准、1+X 职业证书为一体,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情境,在校内技能工坊工作室内进行企业化管理,项目化实训。掌握各个工坊专业专项技能。

第三阶段:综合技能训练

建立技能工坊项目团队合作模式,以岗位职业标准和实训任务为指导,学生在校内实训室进行真实项目的制作,由专任教师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按照企业生产工艺要求完成专业方向预设的实训项目,实现符合生产实际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每学期末各工坊通过组织考试考核,遴选优秀学生进入工坊进行常驻学习和工作,通过人才选用机制,增加自主学习时长、形成高低年级人力搭配、培养职场工作习惯、提前适应脱离学生的生活环境,同时在专业内部形成竞争意识。通过第二、三、四学期的技能工坊方向技能学习、项目跟进,逐步形成高低年级搭配的专业人才梯队,围绕专业方向及技能工坊方向的综合项目进行产品孵化、生产、运营,将专业能力逐步对接市场,与企业形成校企合作的具体模式。同时,在不同技能工坊方向,以国家专业标准课程为基础,匹配1+X 证书的培养体系,逐步提高1+X 证书在人才培养、教学效果、专业实践能力、就业技能培养方面的重要性,实现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及传播与策划专业的1+X 人才培养体系的成果转化。

在技能工坊的管理模式上,充分采用企业化的人事管理架构,以专业及技能工坊方向的项目任务为基础,模拟真实职场环境,有效协同多个年级学生同步开展项目的设计、生产、运维。实现设计实践项目的规模化、企业化生产。

第四阶段:职业技能训练

通过学生在校内的综合训练和校外实习基地的顶岗实习,以准员工身份参与实际生产过程,定期轮岗,掌握交互设计与动画、数字出版与传媒、影视媒体与技术等相关工作岗位的操作技能,达到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要求。

四、技能工坊教学模式的创新点

通过“技能工坊”教学模式,信息与传媒学院打造了由教师群为核心、学生梯队为基础,产学研创新一体化的“一个集群、两个专业、三个中心、四个工坊”的规模化教学平台。以此平台为基础,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模式的创新:

(一)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

技能工坊以职场化管理与教学相结合,在教学中模拟了企业化的人事晋升模式,让不同年级、不同专业方向、不同就业需求、不同专业优势的学生,以“融智创新”的目标导向聚合在一起,形成了真实性状的职场规则和环境,让学生在教学及实践的过程中逐步从学生身份蜕变为职场人设,为后续职业发展提供厚基础、宽口径、多种技能共生的教学准备。

(二)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

通过技能工坊教学模式,打破学生“专业”“班级”和“年级”的概念,采用工坊文化下的现代学徒制形态,对学生日常管理网格化、模块化、集成化,让老师的角色与班主任的角色高度重合,通过教学模式的品控方式提供学生管理的新模式、新权限和新方法。

(三)就业模式的创新

通过技能工坊内部的人事轮替、项目实操、专业技能培养、跨专业跨学科的团队式实践经验,让学生对就业的相关准备工作“提前积累、提前落实、提前发展”,让学生拥有真实的企业经验和就业技巧,为职业院校的就业模式提供全学程的跟进式服务。

五、阶段与展望

通过“技能工坊”课程体系的实例研究,不仅解决了信息与传媒学院专业融合、学科跨界的现实问题,也为后续“融媒体”的专业建设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具体案例,为后续专业的跨界发展、交叉融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信息与传媒类专业的职业教育探索新的路径。

猜你喜欢
工坊职场课程体系
一图读懂党建引领“共富工坊”建设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基于CDIO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职场剧需要去除虚伪与虚荣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中国唐人御工坊 中国唐人琴苑
职场充电,停还是行?
星月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