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制作工艺及其配方的研究

2021-12-14 11:08何江梅刘东阳陈伟玲
现代食品 2021年22期
关键词:黄姜红衣油茶

◎ 何江梅,刘东阳,陈伟玲

(贺州学院,广西 贺州 542899)

油茶是桂北壮族自治区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传统小吃,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传统民间烹饪技艺的一笔宝贵遗产[1],打油茶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广西不少地方形成了打油茶的习俗[2],且不同地方的油茶制作方法不同,油茶在桂北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具有较强的社会联络功能,在待客、婚嫁、祭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3]。传统打油茶的工具是一把茶籽木槌、一柄带有茶嘴和撑脚的铸铁小锅、一只竹篾筚子[4],对于喜欢喝油茶的城镇居民来说,打油茶过程复杂,也缺少制作工具。每个地方的制作方法和口感都有所差异,打油茶中的主要原料是茶和姜,大部分人第一次接触时难以适应油茶的苦涩味[5],本次研究在瑶族传统油茶制作基础上,利用搅拌机、电磁炉等家用电器,选择合适的原料配比研究油茶的制作工艺及其配方,简化工艺流程,优化油茶感官品质。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高山绿茶,购于泰兴生活超市;鲁花花生油,购于泰兴生活超市;红衣花生、黄姜、独蒜,购于泰兴生活超市。

1.2 仪器与设备

美的多功能电磁炉:型号C21-ST2106,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美的搅拌机:型号MJBL25L08,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家用电子秤:型号790,永康市艾瑞贸易有限公司。砧板、菜刀、不锈钢碗、炒锅、水果刀、标签纸、塑料量杯、滤网筛、一次性碗杯,以上工具均来自204食品工艺实验室。

1.3 实验方法

1.3.1 基础配方

本实验基础配方定量因素为茶叶20 g、洗茶次数8次、花生油用量10 g,水1 000 mL;定量因素为黄姜10 g、独蒜6 g、红衣花生6 g。

1.3.2 油茶的制作流程

(1)传统的油茶制作工艺如图1所示。

图1 传统的油茶制作工艺流程图

(2)本次实验中的油茶制作工艺如图2所示。

图2 本实验的油茶制作工艺流程图

1.4 工艺流程操作要点

(1)原料选择。选择茶叶时要注意茶叶是否存在霉变、异味、受潮的情况。检查花生油的颜色、状态、气味确定是否变质。挑选外形完好没有质量问题的黄姜、独蒜、花生。

(2)原料前处理。按照配方称取定量的茶叶,茶叶中如果有硬茶梗应挑出去除。黄姜清洗干净切片,独蒜剥去外皮切好备用,红衣花生用擀面杖碾碎去除外皮。

(3)煮茶洗茶。把称量好的茶叶倒入装好水的铁锅,并设定多功能电磁炉定时保温功能煮3 min,时间到之后,用滤网筛捞出茶叶置于碗中,用清水清洗8次,滤干水分备用。热好开水备用。

(4)炒茶。多功能电磁炉功能选择到炒菜功能并选择600 W的功率,倒入称好的花生油10 g,待油热倒入准备好的黄姜和独蒜翻炒,炒到能闻到有姜和蒜香气,把之前清洗滤干的茶叶倒入锅中并且把电磁炉功率提高到900 W继续翻炒,注意翻炒均匀,不然茶叶会炒焦影响油茶的味道。待炒锅炒到锅底有茶胶,倒入1 000 mL水,煮沸定时2 min,时间到之后倒入食碗中冷却。

(5)搅拌机打碎。将冷却好的茶汤倒入搅拌机中并且倒入称量好的去皮的红衣花生,开机搅拌30 s。

(6)过滤茶渣。将搅拌打碎好的茶汤直接用小孔滤网筛过滤到食碗中,滤茶渣会堵住筛孔,所以用筷子搅拌倒入滤网筛的茶汤,并且过滤2~3次。将过滤好的茶汤再入锅次烧开1 min。

(7)装碗配料。烧开制作完成的茶汤装入食碗,品尝人员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加入调味料和配料品尝。

1.5 配方优化

本实验设置4个定量因素,分别为茶叶的用量20 g、洗茶的次数为8次、花生油的用量为10 g、水的用量为1 000 mL。

1.5.1 单因素实验设计

根据前期实验结果,同时参考黄倩[6]实验设计,对每一组单因素实验进行3次平行实验,油茶感官评分标准如表1所示,计算3次感官评分的平均分数进行单因素实验。以定量因素茶叶用量20 g、洗茶次数8次、花生油的用量10 g、水1 000 mL,基础配方固定黄姜用量为10 g、独蒜用量6 g、红花生用量6 g,逐一改变黄姜、独蒜、红衣花生3个自变量的用量,按照上述方法制作油茶,并进行单因素实验,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单因素实验水平表

1.5.2 正交实验设计

在单因素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以黄姜用量、独蒜用量、红衣花生用量3个为主要影响因素,设定3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正交因素水平表见表2,感官评分标准见表3。

表2 正交因素与水平表

1.5.3 感官品质评价

邀请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10名学生组成感官评定小组,分别对油茶的汤色、香气、滋味3个评价指标进行感官评定。每一项指标的评分为满分10分,共3项,总分30分,分为3个评分区间,分别为0~4分、5~7分、8~10分。具体的评价标准如表3所示。

表3 油茶感官评分标准表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因素实验结果分析

2.1.1 黄姜用量对油茶感官评分的影响

黄姜用量感官评分结果见图3。

图3 黄姜用量对油茶感官评分的影响图

由图3可知,不同的黄姜用量对油茶感官评分的影响不同,适量的黄姜用量可以使油茶的感官评分提高。通过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当黄姜的用量为14 g时,油茶的感官评分最高,在黄姜用量在达到14 g之前,感官评分随着用量的增加呈上升的趋势;在黄姜用量达到14 g之后,感官评分随着用量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实验选择评分最高的3组用量作为正交试验的3个水平,根据图3黄姜用量单因素实验感官评分结果由高到低的3组黄姜用量分别为14 g>12 g>16 g,所以选择14 g、12 g、16 g这3个黄姜用量作为下一步正交实验的3个水平。

2.1.2 独蒜用量对油茶感官评分的影响

独蒜用量感官评分结果见图4。由图4可知,不同的独蒜用量对油茶感官评分的影响不同,适量的独蒜用量可以使油茶的感官评分提高。通过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当独蒜的用量为6 g,油茶的感官评分最高,在黄姜用量在达到6 g之前,感官评分随着用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在黄姜用量达到6 g之后,感官评分随着用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在油茶中添加适量独蒜可以进一步增强油茶的香味,用量过少则油茶的香味得不到增强,用量过多会导致油茶蒜味过大,掩盖了茶香和姜香,令人不适。实验选择评分最高的3组用量作为正交试验的3个水平,根据图4独蒜用量单因素实验感官评分结果由高到低的3组独蒜用量,分别为6 g>4 g>8 g,因此选择6 g、4 g、8 g这3个独蒜用量作为下一步正交实验的3个水平。

图4 独蒜用量对油茶感官评分的影响图

2.1.3 红衣花生用量对油茶感官评分的影响

红衣花生用量感官评分结果见图5。由图5可知,不同的红衣花生用量对油茶感官评分的影响不同,图中感官评分随着红衣花生用量的提高而上升。通过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当红衣花生的用量为10 g的量时,油茶的感官评分最高。

图5 红衣花生对油茶感官评分的影响图

2.2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正交实验结果见表4。

表4 L9(33)正交实验表

由表可知,实验中3个因素对油茶感官品质影响的顺序为A(黄姜用量)>C(红衣花生用量)>B(独蒜用量)。通过对表5中k值的分析可以得出油茶的最佳配方为A1B3C3,即黄姜的用量为12 g、独蒜的用量为8 g、红衣花生的用量为10 g。

3 结论

本研究在瑶族传统油茶制作工艺基础上,利用搅拌机、电磁炉等家用电器,选择合适的原料配比研究油茶的制作工艺及其配方,简化工艺流程和优化油茶感官品质,为探索和弘扬桂北少数民族特色饮食文化,研究出大众普遍能接受、易于推广的油茶制作工艺和配方。通过对油茶汤色、香气、滋味3个方面依据感官评价标准表进行感官评分,确定了3个影响因素的用量分别为黄姜(12 g、14 g、16 g)、独蒜(4 g、6 g、8 g)、红衣花生(6 g、8 g、10 g)。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实验,通过感官评分得出油茶的最佳配方为黄姜12 g、独蒜8 g、红衣花生10 g,评分为25.2。通过极差分析得出各因素对油茶感官评分的影响次序为黄姜用量>红衣花生用量>独蒜用量。其中黄姜的用量对油茶的感官评分影响最大。采用上述配方制作的油茶,汤色黄绿色,香味浓郁,醇厚、口感甘醇。该实验方法不仅大大减弱了油茶的苦味,而且保持了油茶的风味。大众普遍接受,易于推广。

猜你喜欢
黄姜红衣油茶
鸳鸯相对浴红衣 有趣的雌雄两态
《红衣少女》中的人文关怀
罗平板桥镇小黄姜产业园冷链物流中心小黄姜将直达北京家乐福超市
穿红衣的火烈鸟
油茶芽苗嫁接育苗技术
高产油茶的整形修剪技术
黄姜中薯蓣皂苷元提取工艺的优化
永胜油茶的深情厚意
“四化”举措做大做强油茶产业
红衣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