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工匠精神 做好出版工作

2021-12-14 06:11陈伟
职业 2021年22期
关键词: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工匠精神

陈伟

摘  要:本文从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编辑人员如何弘扬工匠精神,修炼好内功,做好本职工作。

关键词:工匠精神    编辑人员    职业素养    专业能力

编辑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该把工匠精神作为一切行动的指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专注于每个细节,将工匠精神发扬光大,扎扎实实、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具体来说,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修炼好内功。

一、执着专注

执着专注就是要对出版工作有专一的追求,并能够坚持长时间致力于此。任何工匠的精湛技艺都来源于专注和坚守,哪怕是很小的一个技能,如果不是一心一意、坚持不懈地去学习、钻研、实践,就不可能掌握技能的精髓并运用自如。孟子教育弟子说:“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荀子也强调:“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从古至今,凡是取得非凡成就的优秀工匠,都是执着专注的典范。编辑工作也是如此。我国著名的出版人邹韬奋先生将自己的毕生精力奉献给了出版事业,不论是创办刊物还是出版著作,他始终坚持将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放在首要位置,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責任感为国家和民族而呐喊,充分发挥“人民的喉舌”作用。

编辑人员从事的是文化工作,承担着传承文化与传播文明的重任。“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是新时代编辑人员义不容辞的光荣职责。可以说,出版是一种需要情怀和信仰的职业,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不忘初心、坚守理想,精炼技能,心无旁骛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实现自身的价值。广大编辑人员要增强工作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坚定信念,以积极的心态去践行理念,以高涨的热情去迎接挑战,专心致志、淡泊宁静,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这样才能够把自己逐渐锻炼成工匠,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二、精益求精

精益求精就是要在出版工作中日益精进,不满足于现状,不断追求完美。优秀工匠们历来都以严苛的标准来审视自己的工作,将精益求精作为从业准则,追求“要做就做到最好”。我国出版史上也有不少知名人士,以工匠精神去打磨作品、追求极致。战国末年,吕不韦在主持编纂完成《吕氏春秋》之后,曾以一字千金的高价悬赏纠错,以求杜绝瑕疵。西汉时期,刘向等人在编辑古籍时,曾创造了“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者”的古籍校雠方法,以此避免文字错误。邹韬奋先生在编辑《生活》周刊时,始终以“刊物所有文章没有一个错字”为目标,从文字表述到标点符号进行反复审阅,力求尽善尽美。历代文字工匠,穷尽自己的才智、精雕细琢,为我们留下了无数不朽的传世之作。

作为编辑,我们要传承这种精益求精的理念,不能只满足于“差不多”“还可以”,而是要把控和精心做好每一个细节,将力求完美逐步内化为一种态度和信仰,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为目标不断推出精品力作。大编辑家叶圣陶先生说:“加工之事,良非易为,必反复讽诵,熟谙作者之思路,深味作者之意旨,然后能辨其所长所短,然后能就其所长所短而加工焉。”因此,编辑人员要加强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做到既知晓法规政策变化,又掌握理论研究动态,能够发现书稿的不足,对框架体系和内容知识提出创造性的完善意见,使其以更被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此外,编辑人员还要始终以敬畏之心对待出版质量,绝不能以“差错率在合格范围内”为目标,而是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努力发现并纠正书稿中的所有差错,做到叶圣陶先生所言——“一句话一个字都不能放过”,力争出版之后不留遗憾。

三、一丝不苟

一丝不苟就是要在出版过程中始终严格遵循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认真细致编校,一板一眼把关,把各方面要求都落到实处,不投机取巧,不敷衍了事。“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任何巧夺天工的工匠技艺,都来源于一丝不苟的努力,只有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之处,才能创造出精品。以我国唯一的以字带词,集字典、语文词典和百科词典主要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辞书——《辞海》为例,该书出版80多年来,经历了多次修订,每个版次的编辑们都坚持做到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一丝不苟、字斟句酌。正是有这样一批兢兢业业的编辑人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认真、细致工作,才保证了《辞海》的知识准确性,《辞海》一直被评为中国最权威的工具书之一。

编辑是与文字打交道的职业人,是精神食粮的加工者,要把好稿件的政治观、知识关、文字关,编辑人员就必须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学习、贯彻各种质量管理规定,牢牢把握政治导向,严格遵守文字规范,保持对政治和文字的高度敏感性,从内容、观点、表述、体例、标点、图表、文字等多方面对书稿予以认真审视,遇到模棱两可的地方决不能抱有侥幸心理,要脑勤、眼勤、嘴勤、手勤,多请教、勤核实,多翻阅、勤求证,杜绝敷衍了事,确保内容有据可查、数据真实可靠、语言规范准确。

四、追求卓越

追求卓越就是要在出版工作中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努力提升知识和技能水平,不断突破自己,不断向着更好的方向努力。正如鲁迅先生说的那样——“不满是向上的车轮”,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都离不开追求卓越、敢于创新。出版行业的许多前辈也是这方面的典范。商务印书馆原董事长张元济先生创办编译所、创办杂志,使商务印书馆逐渐发展为综合性出版机构,成功出版了《新华字典》《世界文库》等。张元济先生自言“平生宗旨以喜新厌旧为事”,他认为商务印书馆能够取得成绩,“其一部分未始非鄙人喜新厌旧之主义之所致”。邹韬奋先生最主张“要有创造的精神”,在主办《生活》周刊和生活书店过程中,他重视培养编辑的创新精神,不论是主题内容还是编排形式,《生活》周刊都要做到每期必有新意。

今天,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事物、新知识、新名词层出不穷,出版行业也面临着应对“互联网+”“多媒体融合”“知识经济”等重要课题,传统出版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不被其他职业所替代,编辑人员就要与时俱进、创新进取,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丰富自身知识储备,勇敢拥抱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和“行家里手”。要对原有工作方法进行积极改进,尝试新知、突破自我,坚持不懈追求新的目标,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者单位: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工匠精神
不同阶段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内在发展规律
中外教师合作教学对于中教专业发展的作用研究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