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教学的衔接“三招”

2021-12-14 15:51彭丹阳侯禹含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三招有效衔接

彭丹阳 侯禹含

摘要:“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改变了教师的教学形式,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不变的是人们对成长的渴望。多种线上研修活动让教师的专业认识和技术操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很多行之有效的积极措施需要继续完善与巩固。用心谋划“三招”,助力从“云端漫步”到“线下行走”,开启后疫情时代教育生活的崭新节奏。

关键词:回顾梳理;有效衔接;融合攻略

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很多人原有习惯的工作时空。回顾线上教学,虽然没有前车之鉴,但是教研人勇敢担当、积极探索,利用“互联网+”模式开展云教研,奋力书写了教育的“奋进之笔”。回头望,有效梳理,复盘在线成长增量;朝前看,梳理思路,用心规划,按下重启按钮。

一、勿忘“学”的衔接——由积极思维到成长思维再到探索行动

积极思维能激励师生自强不息、见贤思齐,能激发生命潜能和创造潜能;成长思维认为一切都可以通过练习进步,让人更关心提升自我,拥有不同以往更加丰富的生活——积极、向上和开明。经历疫情后,区域教研人员更需要积极思维和成长思维来迎接混合式教学。疫情之初,研训人员参加相关云课堂平台应用培训,以积极态度应对线上直播新课题,一场全新的教学研究“盛宴”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拉开序幕。

初始阶段,线上教学并而非主动。常规教研工作中研训人员习惯真实会场,习惯面对面有学员,面对在线直播、云教研,而线上教学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选择哪个直播间最适合本学科网络教研;缺少硬件设备、不熟悉小程序怎么办;如何签到点名;如何调动在线学习的积极性和互动性;选择哪些适合在线授课的培训内容;视频、音频素材怎么剪辑......

各种教育信息化技术上的困惑和困难,短期之内都需要立刻解决。隔离病毒,并没有隔离研究,按需学习顺势持续开启。教研员以居家教学研修的方式,基于现实需要解决问题,一起学习、讨论不同平台的功能。渐渐地,预约会议、直播教研、线上授课、云作业本等各种技能被熟练掌握,教研员切身感受到智慧科技带来的便捷,科技助力信息时代的优秀教师。从适应期质疑线上教学“能不能做”,到调整期能够回答线上教育教学“应该怎么做”,再到提升期群众智慧大交流,用行动践行“怎么做到最好”。特殊时期的特殊工作方式让教研员有机会了解、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在深度体验中增强了线上教研本领,对重新认识技术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研方式又迈出了一大步。

未来,我们更需要积极思维、成长思维和升级思维去不断充实自己,及时充电升级迎接变化,因为这个世界充满了帮助我们学习成长的有趣挑战。学习、探索和行动,会让世界变得更加温暖和美好。

二、勿忘“课”的衔接——从云课、微课到开学首课再到线下每课

从长课到短课再到微课,这需要艰难的改变期。如今适应了微课,回到正常的课堂教学,仍然要时间来适应。学生在家多时重新回到校园,不妨打破按照节次教学授课的习惯,把开学第一课当成生命教育课,可以从健康、感恩、爱国、规范、科学、敬畏、规划、励志等多角度整体设计。在总结、反思和规划中开启特殊的新学期。

线下衔接,不应该变成对在线教学组织经验的果断抛弃。教研员以每周录制3~4节优质精品云课的频率倾情支持全市学生居家学习,这些倍速录制的大规模线上精品教学实践,检验了在线教学模式的可行性。那么,线上微课的哪些好做法可以延伸到线下?

主动复盘才能精准发现线下常态教学后需要坚守的细节: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导入,提出清楚预习目标的教学设计,关注必备知识与必备能力的有效助学,可视化的学习效果评价清单,有指导的自主学习,有趣、有益的要点提示,“小老师”出境,在线连麦让更多学生成为微课中的一字之师等,微课设计者隔着屏幕不断突破创新,让微课容量不微、内容不微,这些创新机制应该成为复课后坚持的方向。

实践证明,线上教学是完整的教学活动,符合教育教学认知。未来无论混合教学中用到线上线下哪一种形式,都应该遵循目标、实施、评价和资源的课程四要素。在引发学习、维持学习和促进学习中充分体现“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共识。

三、勿忘“研”的銜接——由战时应急到适应调整再到平时规划

从区域第一次开通19场直播与区域教师相约云端,再以每周一次的频率开展工作室专题云教研,引导教师团队停课不停研。每次活动都在力求解决教研现实问题,如怎样在不能上新课的云课中实现真实的学习,特殊时期的话题式教学,怎样安排基于单元开展预习性教学内容等。通过问卷星平台对区域班主任和教师调研的反馈数据显示,1532位教师参与调研,活动总满意度为99.39%。

战时教研致力于在线教学实际问题研究,后疫情时代仍需要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选好主题,指导教师回答对问题“怎么看”和探索应该“怎么办”,切实为教师答疑解惑、改进教学提供专业支持。未来,线上线下混合教研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全力以“复”。

1.开展课例研讨,揣摩教学流程

线上教学,师生共同观看,年级组开展横向研读。同一年级教师通过语音、文字听课反馈单在微信群中交流云课听课所得,归纳知识点,分享对学生进行线上辅导的心得;纵向比较中,一至六年级教师针对同一课型,阐述云课设计要点,围绕学科要素,总结适合本年段的教学方法。年级间的联合研训衔接,有效助力教师对知识的滚动要求掌握,教师在共建、共进中共同发展。

2.设计专题研修,引领教师成长

从话题型教学到预习型教学,特殊时期的远程微课时刻提醒我们“到底教学什么”仍然是长期存在的重要话题:不允许安排新授课,话题从哪儿来?选择的话题学生究竟收获了什么?预习课怎样体现有效学习?怎样判断学生是否有进步了?延学结束回到线下课堂,教师怎样指导衔接?

在思考什么话题最值得教学,怎样做好线下辅导及后续课堂教学衔接中,我们逐步明晰了总体设计思路:以提升学生言语表达、思维、审美和文化素养为目标,话题型教学通过古诗文欣赏、好书推荐、习作表达和语文实践活动四种课型,做好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预热和补给;预习型教学通过热身问题帮助学生调动已学知识,通过现实预习任务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要点提示和预习评价单,感悟自主学习者应该习得的各种阅读和表达方法,评价自己的预习所得。

线上线下混合式开展专题教研仍要以一线教师的需求为导向,聚焦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提高教研的适切性和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引导教师研以致用。

3.启动线下衔接,明晰顺承效度

尽管各级行政部门强调线上教学一个不能漏,但是诸多原因存在,学生再回到校园的学习起点会不尽相同,课程内容因为前期预习目标设定不同,教学起点也不相同。为了保障学生返校后都能接受适宜的教育,可以思考并做好预案部署。

(1)依体式,定终点。

确保市、区教学设计的规范书写培训落地,引导教师明晰有效的教案设计思路;比对云课预习目标和课程应会目标的差异,有针对性地调整线下复课目标;通过校本研修保证对接教学目标——简、准、实。

(2)缘学情,明起点。

只有了解学和教的真实差异,才会设计好学习的起点。统一“云课堂学习反馈单”,确定已学内容和未学内容。

(3)依策略,搭台阶。

形成区域衔接基本框架,即线上教学重点知识回顾与评估、“学为中心”的精准补学与练习、明确的评价标准和指标,帮助教师和学生反思自己的教学表现和效果。梳理重点,查漏补缺。组织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将线上教学涉及知识点和评价单进行梳理,用星级标注重、难点等级,确定线下教学内容。

未来不是现实,但现实每时每刻都在向未来转变。在转变过程中,用心做事,可以看到非常时期的创新元素。思想不停、探索不停,才意味着“停课不停研”能够扎扎实实落在每一所学校。让我们在回头看与向前看中总结经验、发现规律、积蓄力量,带着思想去开启崭新的生活。

参考文献:

[1]黄荣怀.抓住关键要素有效推进在线学习[N].中国教育报,2020-3-7(3).

[2]佟伟,周悦欣.线上线下教学衔接早计划的意义及策略[J].辽宁教育(下半月),2020(9).

[3]杨修宝.线上线下教学如何有效衔接[N].中国教师报,2020-4-1(15).

猜你喜欢
三招有效衔接
解析中高职贯通班级语文课程的有效性衔接
课堂练笔有“三招”
“三招”让党内民主落地生根
论梁衡新闻写作的致胜“三招”
终身教育背景下中高职英语类课程有效衔接途径探究
反思·学习出“三招”
小学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
“三招”破解概率难点
中高职公共课有效衔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