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功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21-12-14 06:42周爱勇
中学生学习报 2021年17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德育

周爱勇

摘要:提高道德修养水平,改善社会公共道德实践,弘扬社会正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最根本的是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从课堂抓起,积极发挥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德育功效,努力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关键词:社会道德;品质修养;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道德与法治》 德育

场景一:某城市一公交车停靠站台,一老翁顺序下车,一脚踏空跌倒在地,众人围观,却都漠视。老翁喊道:“谁扶我一下,我自己摔倒的,绝不赖你”。方有一年轻人上前,扶起老翁。

场景二:一个叫悦悦的的女童,在某市场玩耍,不幸被一面包车撞倒,后又被另一车辗轧,此间共有十多路人经过,均漠视,后一拾荒阿姨把小悦悦抱到路边并高声呼救,小悦悦才得以送医,但小悦悦还是带着路人们的漠视离开的这个冷漠的世界。

如此场景正在拷问着我们的良心,正在拷问着充满漠视的社会现实,正在拷问着社会正气何在,也正在拷问着人们的道德品质修养。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可见,青年之“强国有我”。当今的孩子们,一天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学校中度过,让学生明白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事,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能做,这是学校和吾辈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当从娃娃抓起。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正在于此,我们将大力发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德育功效,从娃娃抓起,从学校课堂开始,为提高人们的道德品质修养,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添砖加瓦。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德育内容设置简介。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共含认识自我、自尊自强、交往与沟通、学法用法、权利与义务、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和进步、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国情国策等内容,涵盖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法律常识的学习、了解国情国策、爱我中华等德育内容。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包含了认识自我、自尊自强、交往与沟通等内容,其中涉及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知道青春期的心理健康常识,学会应对青春期的烦恼;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学会调控情绪变化;形成善于分析挫折和逆境产生的原因,勇于克服困难开拓进取的品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坚强意志,陶冶高尚情操,建立良好的生活态度;客观全面地认识、评价自我等。

(二)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依法自律,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法律的概念,法律的颁布和制订;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明白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的重要性,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如不及时的惩戒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明确权力和义务的要求,理解权力和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个人隐私、合法财产等不受侵犯;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做到依法自律,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了解宪法,明确依法治国、依宪治国等教学内容,不断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从而产生对法律的敬畏感。

(三)认清国情,爱我中华,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知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及我国基本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理解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现实意义;认清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国情,了解计划生育、保护资源环境等基本国策;了解我国民族政策,知道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等,从而建立民族自豪感,爱我中华,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做一个合格的中国公民。

二、强化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功效,把课堂教学与德育有机结合,从娃娃抓起,提高思想道德素养,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添砖加瓦。

(一)立足教材,运用好教材中的每一个材料,让学生在对材料的阅读和分析中受到启发。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每一个材料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他不仅与教学内容联系紧密,更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每一个事例都来至于学生的身边,都是看得见、摸得着或亲身经历过的实实在在的案例。初中学生的感知能力较低,而教材中的案例正好或提供正能量的模范体现、或提供负面警示体现,这些案例就是学生学习德育知识的有力素材,也是帮助教师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的有力素材。

(二)认真引导学生完成教材中设置的小活动、小讨论、小实践,从而让学生在活动中、在讨论中明白当遭遇这样的事时,自己该怎么做。

如部编版《道德与法治》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拓展空间:张某在甲市因涉嫌逃税罪被警方刑事立案。得知張某是乙县人大代表后,甲市警方依法释放了张某,同时向乙县人大常委会发去公函,提请批准对张某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乙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后,许可甲市警方的刑事拘留申请。

请依据宪法和上面所提供的相关法律规定,对甲市警方和乙县人大常委会的上述权力运行情况进行简要评价。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如部编版《道德与法治》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拓展空间:全班同学进行一次宪法宣誓模拟活动。

通过参与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宪法的权威。

(三)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现在的学生被牢牢的锁在了学校里,对学生的“教养”变成了对学生“圈养”,只要学生外出搞活动离开学校,离开了圈养之地,那么老师、领导必会一阵紧张,也才会出现“某某学校组织年级学生春游”,成为当地的新闻。“春游”这在以前是每年、每学期必搞的活动,是一种常规,可现在却是新闻。表面上看是为了学生的安全,可现实呢?由于学生被关进了学校,被圈养起来,就缺少了在社会实践中锻炼的机会,当遇到了突发事件,学生则无处下手,无法应对,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反而更不安全了;另外,学生被锁在了学校里,一些积极的社会实践活动无法参与,思想被禁锢,人生百态无从感受,更不利于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

[2]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德育出希望之花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化理论为德性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