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院校创业教育现状及分析

2021-12-15 10:38□张
山西农经 2021年4期
关键词:农科院农业大学生

□张 斌

(山西农业大学 山西 晋中 030801)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1]。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升高等教育质量[2]。因此,创业教育已成为国家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3]。农科院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一懂两爱”新型农业人才的使命和责任,在当前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就业压力与日俱增的形势下,如何发挥农科院校的研究特色,培养更多实用型创业人才成为农科院校重点研究的内容之一[4-5]。

1 农科院校实施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1.1 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工作首位[6]。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方针,对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和安排。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差别已经严重影响经济健康发展。科技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人才是根本,教育是基础[7]。农科院校作为传播先进农业知识和培养农业科技人才的摇篮,应狠抓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不断深入开展双创教育,积极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1.2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农科院校自身发展

2013 年,在国家三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农科院校要充分发挥高等农林教育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农科院校虽然学科优势显著,但受限于学生思想意识、传统就业观念以及部分用人单位对农科院校偏见等影响,与综合类、理工类、财经类等院校相比,农科院校在人才引进、生源竞争、财政支持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大部分涉农专业学生学农不爱农,毕业后离农现象严重。此外,农科院校现有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普遍缺乏创业意识。农科院校应抓住机遇,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独具特色的创业教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不断增强在行业院校中的核心竞争力,实现自身跨越式的发展。

1.3 促进大学生就业,实现个人人生价值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2020 年已达到874 万人,同比2010 年大学毕业生总人数增加了38.5%,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这种现象在农科院校中更为显著。此外,受外界环境(中美贸易冲突及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缓慢,我国实体经济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就业机会和岗位增长缓慢,对大学生的就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大学生创业不仅能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也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周边人员就业,更重要的是在创业过程中,大学生能利用专业知识及社会经验,发挥自身优势,不断适应市场需求,最终完成人生理想。

2 农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

2015 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近年来,创业教育包括农科院校在内的全国各高校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

2.1 部分农科院校创业教育理念滞后

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的人才为目标,不是简单的培养几个成功的创业者。当前,大多数农科院校把创业教育作为专业教育的补充,创业教育对象局限于少数对创业感兴趣的学生,甚至有些院校仅为完成任务而开展创业教育。在错误的教育理念影响下,学生的创业意识不但得不到培养,创业热情也会受到挫伤。

2.2 创业教育培养体系不健全

由于对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很多农科院校的创业教育规划不合理。第一,课程设置不科学。大部分农科院校没有开设具有农业特色的创业课程,创业课程往往包含在人文社科和经济管理学科中,多以选修课的形式存在,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创业的实际需求。第二,课程内容相对欠缺。部分农科院校在设置创业教育课程内容时没有与专业课程紧密结合,过于注重创业基础知识的普及,而忽略了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技巧的锻炼。第三,创业激励机制不完善。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农科院校创业学分转换存在一些困难,创业激励机制不完善,影响了学生的创业热情。

2.3 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队伍薄弱

由于国内创业教育尚处于发展初期,大部分农科院校没有从事创业教育的专职教师,进行创业教育的教师多属于兼职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创业培训,缺乏创业经验,同时受农科院校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很少有机会参加各类创业培训,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只能纸上谈兵,并不能真正向学生传授实战经验,难以培养创业人才。

2.4 创业实践配套基地不完善

近年来,国家及农科院校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创业教育,但总体而言经费投入相对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业实践配套基地的构建。此外,现有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校企合作以及创新创业社团并没有真正实现其价值。校内大多数学生创业活动往往是从事一些卖日常用品、卖牛奶等低技术含量的活动。

3 农科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有效路径

3.1 明确创业教育目的,更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

农科院校作为为国家培养“一懂两爱”新型农业人才的前沿阵地,开展创业教育应结合自身办学特色,着眼于现代农业对创业人才的需求,立足于国家亟须解决的“三农”问题,最终目标是为国家培养具有创业意识、能力和思维的新型人才。一方面,农科院校可通过校内讲座、校外参观等方式传播创新创业理念;另一方面,各农科院校要紧跟社会热点,深入理解国家的各项创业政策,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更新创业教育理念,最终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培养出合格的创业人才。

3.2 完善创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第一,在课程设置方面,各农科院校要根据自身情况设置全面系统的创业课程,把当前的一些创业选修课程调整为必修课,将市场营销学、风险评估、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增设为选修课。第二,在课程内容方面,农科院校开展创业教育不仅要给学生普及创业认知教育,更要让学生了解创业所需的市场营销等领域的知识,强化学生从事农业创业的实践能力。第三,在学分分配、转换方面,一方面,农科院校要在专业培养方案允许的前提下,适当减少专业课的学分,增加创业教育课程的学分;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在创业方面取得重大成绩的学生,可依据现实情况折换一定比例的学分,通过“给指导、给经费、给学分”的激励制度,充分调动学生参加创业活动的积极性。

3.3 大力营造创业教育文化氛围

农科院校要加强营造创业氛围,将创业教育与校园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①可以利用宣传栏、报刊亭、校园广播、公众号等宣传途径,以座谈会、报告会、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大学生创业意义、成功经验等相关信息,以点带面,营造更加浓厚的校园创业氛围。②积极举办各类创业大赛,以赛促学,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③聘请专业创业导师帮助学生组建创业团队,给予创业指导,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创业水平。

3.4 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农科院校应不断提升创业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不断加强创业教育师资建设。一方面,加强校内创业教师的培训,鼓励他们进行创业实践或到企业挂职锻炼,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能力;另一方面,聘请当地农业企业家、创业校友等担任课外创业指导教师,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技巧、风险投资等方面的指导。

3.5 构建具有农业特色的创业实践平台

创业实践平台是将创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途径,大学生创业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更应勤于实践。因此,各农科院校应加强创业实践平台的构建。农科院校应主动争取各方支持,不断完善各类创业政策,为构建创业实践平台提供完善的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农科院校应深入开展校企合作,让有创业想法的学生提前了解相关市场环境,还可以通过成立创新实践协会、创新创业研讨室、就业指导协会等,更好地开展创业相关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开展创业教育是社会进步和现代农业发展的迫切要求,农科院校应抓住历史机遇,不断加强创业教育,为早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而努力。

猜你喜欢
农科院农业大学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科技创新结硕果
——云南省农科院发布110个杧果新品种
安徽农科院研发新型野外阳光型人工气候室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广西农科院甘蔗所新品种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贵州省农科院辣椒研究所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