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心脏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1例

2021-12-15 06:54翟晓静高玉岭张皓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1年11期
关键词:右心房三尖瓣淋巴瘤

翟晓静,高玉岭, 张皓

1 病例

患者男性,67岁,因“心前区无明显诱因疼痛1周”就诊,入院查体及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心脏超声示:右房内见一52 mm×50 mm×44 mm低回声,内部回声均匀,随心脏收缩轻微活动,嵌入三尖瓣口(图1)。冠状动脉(冠脉)CTA检查:右心扩大,右房内见一大小约51 mm×64 mm的分叶状软组织密度影,边界清,部分与右心房壁、三尖瓣相连(图2)。完善相关检查后,患者行右心房肿物切除术+右房-上腔静脉重建术,术中所见肿瘤位于右心房,大小约55 mm×50 mm×45 mm,肿瘤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质地韧,与部分右心房壁粘连紧密,上腔静脉部分受累并有血栓形成。术后病理镜下可见中等大小淋巴细胞样细胞增生,大小较一致,部分区域可见病理性核分裂像。免疫组化染色:CD20、CD79a、PAX-5、Bcl-6、mum-1、CD21均阳性,ki67(70%),图3,病理结果提示非霍奇金淋巴瘤,倾向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术后患者症状减轻,随访4个月,一般状况良好。

图1 经胸超声心动图示右心房内巨大肿块

图2 冠脉CTA示右心房内分叶状软组织影

图3 免疫组化染色(HE,×400)

2 讨论

心脏淋巴瘤分为原发性(PCL)和继发性(SCL),其中PCL较罕见,占心脏原发肿瘤的1.3%,结外淋巴瘤的0.5%[1];PCL与SCL的好发部位存在一定区别,SCL最多见于心外膜(36.7%)和肌层(35.6%)[2]。PCL多为单发,常发生于右心房,多侵犯右心室和三尖瓣,部分累及上下腔静脉及肺动脉,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常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包积液、心律失常、心前区疼痛、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等;研究表明PCL的发病与机体免疫功能缺陷具有一定相关性[3]。

影像学检查对PCL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是PCL的首选检查方法,不仅能评估心脏功能障碍,还可提供心室功能及瓣膜动力学的定量指标,一般表现为心腔内的不规则肿物影,多呈低或混合回声,极少数呈高回声[4],边界清或不清,活动度差,多以宽基底与房间隔相连。CT、PET-CT及MRI在评价肿瘤的浸润范围及是否发生远处转移等方面具有优势,CT及MRI多表现为边界不清的低密度或低信号肿块,可占据整个心房或心室腔,增强扫描肿瘤呈不均匀强化。部分病例呈浸润性生长,影像学检查不能发现确切的肿块影,但患者多合并心包积液,可通过心包穿刺诊断[5]。

PCL多与黏液瘤进行鉴别,黏液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良性心脏肿瘤,单发多见,常位于左心房,临床表现多而复杂,包括发热、贫血、关节痛、肌痛、疲劳、皮疹等[6],CT典型表现为分叶状、不均质、带蒂低密度影,部分可见钙化,超声可见随心脏运动而运动。PCL恶性程度高,就诊晚,预后差,目前PCL主要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及化疗等,R-CHOP作为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典型方案常被用于PCL的治疗,全身化疗是该病最有效的方法,手术治疗对该病也有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右心房三尖瓣淋巴瘤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诊断三尖瓣后叶缺如1例
应变成像技术评估阵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前后右心房功能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以皮肤结节为首诊表现的滤泡性淋巴瘤转化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
超声心动图诊断先天性右心房憩室1例
合并三尖瓣中重度反流的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疗效评价
当心! 淋巴瘤会伪装
“心房”“心室”考
输液港导管脱落至右心房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肿瘤专家眼中的癌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