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一二三产业融合测度分析

2021-12-16 08:00郑喜娟王丹丹
乡村科技 2021年19期
关键词:第三产业产业链河南省

郑喜娟 王丹丹

(1.信阳学院商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2.信阳市农业经济管理指导站,河南 信阳 464000)

根据《河南省统计年鉴2020》,2019年河南省实现了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化的新格局,为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作为全国重要的传统农业大省,河南省农业农村发展当前进入瓶颈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河南省农业农村发展的新趋势,有利于实现乡村振兴、城乡一体化建设[1]。因而,有必要对河南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程度进行测算与评价。当前国内有关学者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讨论大多涉及概念、内涵、意义、特征、模式及路径等方面,例如郭军等、焦丽娟、黄漫漫、李敏、肖卫动等学者从理论层面对产业融合机制、融合内涵、现状、模式等方面对一二三产业融合进行了研究[2-6],对融合发展程度的评价及度量方面的研究不是很多,尤其是关于河南省产业融合测度的研究更少。笔者在已有学者的研究基础上,通过构建一套对河南省三产产业融合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用熵值法对河南省的三产融合情况进行测度分析。

1 河南省一二三产业融合测度分析

1.1 指标体系建立

基于农村产业整合与发展的基本内涵,根据指标选取的原则,并结合以往学者的研究[2],分别从农业与第二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经济、社会效应两方面,构建了河南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测度的指标体系,包括2个初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和15个三级指标。

初级指标包括2个方面:一是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指标,主要是对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农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整合与发展进行评价分析;二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经济社会效应指标,主要就农村产业融合对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就业、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直接和间接影响进行分析。

二级指标包括4个方面(见表1)。一是农业产业链延伸评价,目的是研究农业产业链发展对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产品转化和农产品附加值提高的作用。选取的指标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年主营收入(亿元)、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从业人员数(万人)、农业与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比(%)、农产品初加工动力机械(万kW)这4个三级指标。二是农业多功能发挥,目的是研究农村产业发展在产品生产、农业休闲等多种功能中的作用。选取的指标有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亿元)、合作社出资总额(亿元)、农民合作社注册数(万户)和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收入(亿元)这4个三级指标。三是农民增收与就业评价,目的是研究农村产业发展对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和农民就业的作用。选取的指标有农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村居民家庭工资性收入(元)、农村非农从业人员数(万人)和从农人数占劳动力总数比重(%)这4个三级指标。四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目的是研究农村产业的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1]。选取的指标有农村/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农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和农林水事务支出(亿元)这3个三级指标[3]。

表1 河南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

1.2 实证结果分析

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及完整性,搜集2010—2018年各个指标的数值进行实证分析。数据来源于河南省统计年鉴、河南省国民经济统计公报、河南省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国家统计局及河南省统计局等,部分数据是通过所搜集数据计算而得。

根据熵值法公式,运用软件得到各项指标的差异系数和权重[4],经计算得到综合评价值,结果见表2和表3。

表2 各项指标的熵值Ej、差异系数Dj和权重Wj

1.2.1 整体得分分析。根据表3整理绘出图1所示的河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程度综合评价结果折线图。

由表3和图1可知,2010—2018年,河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程度综合得分由2010年的0.032 9增长至2018年的0.198 5,整体呈现不断上升趋势,融合发展程度越来越好,尤其是在2013年以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图1 河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程度综合评价结果折线图

表3 河南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程度综合评价结果

一方面,从农业与第二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情况得分来看,2010—2018年农业与第二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得分整体呈上升趋势,得分由2010年0.011 5增长至2018年的0.113 4,2013年以后发展较快,反映了河南省农业与第二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加密切。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社会经济效应来看,2010—2018年河南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社会经济效益整体也呈现递增趋势,2018年的得分值是2010年的3.96倍,说明2010—2018年河南省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民收入逐渐提高,城乡差距逐渐缩小。

另一方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系统中经济社会效应的平均分低于农业与第二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系统的平均分,说明农业与第二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同时带动了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社会经济效应,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社会经济效应内部存在发展不协调问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村发展水平,如果利益机制问题得不到妥善处理,发展的红利就不能很好地返还给农业、农村和农民。综合来看,无论是综合得分,还是农业与第二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社会经济效应的得分均较低,说明目前河南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并且产业融合度较低,还需大力发展[5]。

1.2.2 各二级指标得分分析。虽然上文分析得出河南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协调、不均衡,但从河南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测度的评价体系各二级指标体系来看,总体上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农业产业链延伸得分从2010年的0.004 3增长至2018年的0.041 7,是2010年的9.7倍;2018年,农村多功能发挥得分为0.071 7,约是2010年的10倍;2018年,农民增收与就业得分约是2010年的2.2倍;2018年,城乡一体化得分为0.049 3,是2010年的10倍。其中,农村多功能发挥得分相对最高,这与目前河南省大力支持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相关。在农村多功能发挥系统中,三级指标休闲农业和旅游收入得分较高,农民增收与就业次之,但其绝对值得分不高,还需要通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水平、助力美丽乡村建设[7]。农业产业链延伸得分排名第三,说明产业链延伸不足,河南省需要依据当地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村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城乡一体化得分最低,发展较缓慢,需要加大农业农村投入力度。由此可知,评价体系中各二级指标内部发展也不平衡,农业产业链延伸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较缓慢。

2 推动河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为破解当前“三农”问题的新出路,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现代农业强省和实现中原崛起都有着重大意义。然而,目前河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不能很好地释放出一二三产业融合带来的益处,农村农民也不能很好地享受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来的红利。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必须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紧跟国家政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美丽乡村建设,以“壮大第一产业,打造第二产业优势,做大第三产业”为目标,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建议。第一,延伸产业链,拓展农业多功能。大力提高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的工业化水平。全面发展农业多功能,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以农民、家庭农场和农村合作社为基础,充分发挥产业基地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快培育多元化经营主体和参与主体,盘活农村资源,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农业产业链以市场需求为基础,延伸至前端和后端,构建贯穿农业生产全过程的前送、中送、后送综合服务体系,实现农业的纵向融合和一体化。第二,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打造利益共同体[8]。鼓励订单农业的创新与发展,引导工商资本和龙头企业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依法与小农户、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购销合同,根据市场供求变化,科学确定购销价格,形成稳定、共赢的购销关系。鼓励发展股份制合作,完善风险防范机制。第三,完善产业融合政策体系。加强人才培育,引进科技型人才,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引导作用;完善协调促进机制,形成产业整体融合体系。加强组织和领导,改善农村工业一体化的实施政策,要求地方政府年度经济工作融入农村工业集成规划体系,理顺有关部门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并按制定的计划完成工作任务[9]。

3 结语

河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整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进一步发掘其发展潜力。目前,农业与第二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系统的经济社会效应的平均分高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系统,农业与第二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系统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经济社会效应。其中,农业与第二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系统中,农村多功能发挥发展最好,农业产业链延伸次之;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经济社会效应系统中,农民增收与就业发展较好,城乡一体化得分最低,需要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

猜你喜欢
第三产业产业链河南省
送伞
筑牢产业链安全
打造藜麦全产业链稼祺从“芯”开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
铲除论文造假背后的黑色产业链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