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规模、研发投入与创新绩效
——以创业板上市公司为例

2021-12-16 06:51赵维良张宏杰
生产力研究 2021年11期
关键词:创业板规模样本

赵维良,张宏杰

(辽宁师范大学 政府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一、引言

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成为国内外研究的核心议题,也逐渐成为不同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5 月19 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指出,要想提高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升综合国力,科技创新已成为时代必然,将其摆在国家发展核心地位刻不容缓,众多国家也不断突破将创新驱动作为形成更多竞争优势的战略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我们要做到毫不动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应为全社会源源不断地释放创新潜力提供条件,充分发挥创新创造优势,提升综合竞争力。

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企业规模越大,伴随着的创新创造活动越丰富[1],部分研究者也支持这一观点[2-4]。但也存在很多学者持相反观点,认为小企业比大企业更具创新热情,在创新经济时代熊彼特假设受到了质疑[5-6]。由此看来,企业规模与企业发展二者关系密不可分。近年来,我国愈来愈重视研发创新,不断加大研发经费的投入力度。国家统计局指出,从2014—2018 年,我国研发经费支出总额已由13 015.63 亿元增至19 657.00 亿元,增长率达到51.03%;然而研发经费支出强度由2.03%增至2.18%,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同一指标达到平均3.0%,凸显出我国在研发投入这一点上仍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在此期间我国企业研发支出占研发总支出的比值均约为0.75,创业板企业作为最为根本的创新主体,对于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尤为重要,研发投入的不断上涨深刻关系着企业的蓬勃发展。

本文分组分析企业规模和研发投入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并探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及其差异性,以期为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创新活动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二、文献梳理与研究假设

(一)企业规模与创新绩效

企业规模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探究在国内外结论并不统一。一些学者认为,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进程中,一方面,实验室科学家和技术人才的科研精力可能会由于过度的行政控制而分散,从而削弱企业的研发效率;另一方面,创新人才的激励手段过时,或努力程度与获利能力严重失衡,或企业层级结构的保守使其创新动机被破坏,创新思维被遏制,进而减少了企业的创新活动。然而,大多数学者依旧赞同“熊彼特假说”,支持企业规模的增加会正向影响创新产出这一观点。小型初创型企业和专设研发平台的大型成熟型企业在创新活动的质量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1],企业规模对创新质量产生积极作用,大型企业更具有创新优势,即创新活动的增长和创新绩效的提升会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以更大比例上升。周黎安和罗凯(2005)[7]实证研究发现,企业规模越大,创新成果越多。Hall 和Nathan(2010)[8]研究发现,创新活动与企业内部其他活动形成有效互补,并能提高优化生产效率,提升创新绩效,且这种互补优势在大规模企业中尤为明显[9-10]。胡德勤(2018)[11]研究发现,以我国制造业为例,企业规模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与以往结论不同,主要呈现为一种非线性递增关系而非简单的线性关系。因为规模大的企业拥有更充足的资金、先进的技术、高素质人才及更高的抵御风险能力,以此来保证创新投入水平并承担不同程度的风险,相比小规模企业来说有更优的研发创新优势[12]。一般来说,企业实力随着企业规模扩大而相应增强,其拥有的创新资源也越多,创新能力越强[13]。故相对于中小企业,大型企业拥有更多优质资本及研发基础进行创新[14]。据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企业规模与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

(二)研发投入与创新绩效

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关于研发投入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有很多种看法,有学者发现研发资金投入作为一种生产成本,增加反而会降低创新绩效,即呈负相关[15-18];还有学者认为并非一味地增加研发投入就能促进绩效,适当加大研发投入能激励创新绩效,而投入过度会降低产出,即研发投入在某一点上会使创新绩效达到最优,即呈倒U 型;然而,不少学者坚持研发投入与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曹勇和苏凤娇(2012)[19]实证发现研发投入显著正向影响研发绩效产出。马文聪等(2013)[20]将行业划分为新兴行业和传统行业,从这一角度分析发现研发投入强度的增强对两类行业研发绩效均具积极促进作用。Hall 等(2013)[21]选取意大利制造业企业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CDM 模型实证发现研发经费投入正向影响创新产出。Vancauteren(2016)[22]研究发现,研发投入强度增强,食品加工行业企业的专利产出也越来越多。王素莲(2018)[23]通过研究深沪两市中小板上市公司,发现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增加R&D 投资,会正向激励和提升创新水平及成果转化,使其更具竞争优势。张凤兵和王会宗(2019)[24]通过对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分析,发现专利产出随着研发经费投入的提升而增加。

依据内生增长理论,科技创新是企业的内生增长过程,企业要想与未来的发展态势相适应,应重视其“内生动力”,加大内部科研投入的比重。企业不断提高研发投入力度,有助于企业持续不断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等异质性资源,进行技术积累、整合,形成核心竞争能力,从而促进创新产出。据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2:研发投入与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选取2014—2018 年我国创业板上市企业作为初选样本,主要由于创业板企业较为重视企业科技研发创造活动,会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研发投入相关信息的披露也相对全面及时,更容易收集。

将获得的所有信息按照设计要求对研究样本进行如下筛选,使数据更加合理有效。(1)剔除ST和数据不完整或者存在异常的企业;(2)剔除研发投入和研发占比为0 的样本。经过筛选和归纳整理,总计获得294 家样本企业的1 470 个样本观测值,来源于Wind、国泰安数据库等。

(二)变量定义

1.创新绩效的度量。学者们对此研究选取的衡量指标不同,有些选用新产品销售产值与销售产值的比率作为衡量创新产出的指标,以此代表各行业的创新水平和研发能力[11],也有文献采用专利数量的自然对数来测度[13]。由于本文主要探讨研发成果产出,而非新产品的市场化,并且近年来国家出台政策鼓励企业授权专利,故本文采用专利授权量对创新绩效进行衡量,并且取其自然对数,使数据更加平稳,提高拟合精度。

2.研发投入的度量。朱晋伟和梅静娴(2015)[25]采用RD经费比率即RD经费内部支出占总产值的百分比来表示研发投入。路天浩(2016)[26]在企业创新研究中发现创新活动中资金投入金额相对容易量化,收集数据较为方便。本文将研发投入强度作为研发投入指标,具体定义如表1 所示。

表1 变量定义表

3.企业规模的度量。企业的规模一般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划分方法有很多,物力人力财力均是企业规模的象征。相比中小企业,大企业拥有相对更多的资产,积累了雄厚资金,可以说公司资产某种程度上可以决定规模大小。文章衡量企业规模主要模仿刘婧等(2019)[27]、张凯丽(2020)[13]的做法,采用样本公司期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作为测量指标。

(三)模型构建

本文构建面板模型,由于选取的时间跨度远小于样本量,故属于短面板,又通过豪斯曼检验进行验证,最终选择时点个体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组回归。

将企业规模按照高、低两个标准进行分类,构建相应面板模型:

将研发强度按照高、低两个标准进行分类,构建相应面板模型:

式中:i1=1,2 分别表示创业板上市企业中的高规模企业和低规模企业两种数据样本;i2=3,4 分别表示其中的高研发强度企业和低研发强度企业两种数据样本;t=1,2,3,4,5 分别对应2014—2018 年这5 年;Yit为第i个样本变量第t年的创新绩效;Xit为第i个样本变量第t年的影响指标;μit为误差。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分析

1.被解释变量

根据表2,选取的样本整体专利授权数自然对数均值为2.81,大致处于0~6.34 之间,这凸显出其创新产出水平整体差异明显,多数企业创新水平亟待提升。从不同年份的数据可以看出,在这期间整体的创新绩效有所波动,但总体处于持续上升态势;2018 年的标准差为1.19,相比2017 年略有下降,但与2014—2016 年相比是增加的,这说明创新绩效分化的情况还比较大,并且没有明显收敛。

表2 创新绩效描述性统计

2.解释变量

(1)企业规模。根据表3,从不同年份的样本数据来看,2014—2018 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企业规模的平均值逐年上升,这显示出创业板市场整体资产总额有增长趋势。从样本总体来看,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整体规模处于19.01~24.76 之间,差异并不明显,标准差为0.79,这体现出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整体规模差异处在较为稳定的水平。

表3 企业规模描述性统计

(2)研发投入强度。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2018 年全国这一指标为2.19%。根据表4,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2014—2018年每年的研发投入强度均处于略高地位,这表明企业较为重视研发资金的投入和自身研发能力的提升。

表4 研发投入强度描述性统计

分年份来看,2014—2016 年RD 均值不断走低,表明创业板整体研发投入力度下滑,2017—2018 年各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缓缓上升,在国家的创新导向下,企业也提高了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水平。

从总体来看,整体研发投入强度处于0.04%~12.38%之间,这表明研发投入强度在我国不同的创业板上市企业中差异悬殊。或是因为不同的行业对于研发创新的依赖程度不同,也或是由于不同企业创新意识不同,有些企业创新意识强烈,而有些创新意识淡薄,这都可能导致并非所有企业都重视科技创新活动这一结果,具体原因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研发投入强度均值为2.59%,与最大值12.38%相比差距较为明显,充分说明目前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整体用于研发创新的投资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标准差为1.73%,表明较为稳定。

(二)相关性分析

由表5 可以看出,创业板上市公司资产总额与专利授权数呈正相关关系,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企业创新产出会随着企业规模扩大而增加,初步解释了第一个假设;研发投入强度与专利授权数呈正相关关系,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创新产出会随着研发投入的上涨而增加,初步解释了第二个假设。企业规模与研发投入强度在1%水平上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负值,说明研发投入强度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降低,进一步验证了郭研和刘一博(2011)[28]的实证结论。在研发市场上,相比大规模企业,小规模企业呈现出更高的研发积极性,故对于国家的创新发展来说,保护和促进小企业的研发积极性意义重大。lnsize、RD与lnpatent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显著,综合来看解释较为充分。

表5 相关性分析

(三)回归分析

本文将研发投入强度看作创新投入,创新绩效看作创新产出,这种“创新投入-产出”关系研究甚广。不乏有学者引入企业规模这一变量探究这一“创新投入-产出”关系。徐建蓉(2016)[29]选取科技型企业面板数据,利用分组回归方法发现规模不同,创新投入产出效率也并不一致,提升研发创新要素的投入确实能有效促进创新产出,并且这种促进作用会受到企业规模的影响,规模越大,促进作用越明显。

为了进一步验证三个变量之间的关联,采用固定效应按中位数分组的分析方法讨论不同规模和不同研发投入的企业,二者对创新绩效影响程度的差异性。从选取的294 家企业及1 470 个样本观测值中将企业规模和研发强度按照高、低两个等级进行分组,分别分为Lnsize1(企业规模低组)、Lnsize2(企业规模高组)、RD1(研发强度低组)、RD2(研发强度高组)。

从表6 可以看出,从总体来看,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研发投入强度的增强都能提高研发产出,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从分组结果来看,在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中,不同规模的企业研发投入的强弱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虽然均为正向作用,但相比小资产规模,大规模企业中提高研发投入更能有效促进创新绩效,且在5%的水平下显著;不同研发投入的企业,规模的大小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也不一样,企业规模对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会随着研发投入强度的增强而更加明显。充分发挥大企业的创新优势和小企业的创新活力将有效促进整个国家创新水平发展。这说明要想提高企业创新绩效,并不是一味地提高企业规模或者RD,而是两者相互配合,协同促进。

表6 回归分析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运用2014—2018 年294 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简单探讨了企业规模和研发投入强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根据技术创新理论,创新已经大步走上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轨道上来,成为了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阶段,大力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促进创新融合和对接已经成为核心使命。

研究结果表明:两个假设均成立。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创新产出会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而显著促进,企业规模越大,拥有的人才和资金更加充足,大大增加了创新优势,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从而获得优良设备和技术,优化工艺流程,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创新投入产出效率;此外,充足的研发经费可以给科研人员带来丰厚的薪酬和优质的创新平台,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也为企业创新提供不竭动力。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相比小规模企业,大规模企业提高研发投入更能促进研发产出;研发强度越大的企业,扩大企业规模对创新绩效的正向促进效应更明显。

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企业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必须具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获得高水平创新绩效。创业板上市公司应把加大企业的研发活动和对新技术新设备的再创新摆到重要位置上来,以保证正常生产运营为前提,适当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通过积极争取机构投资、私人投资等方式拓宽创新资金筹集渠道,扩大创新生产。此外,企业可以积极促进产学研合作,做到科研、教育、生产积聚融合,促进创新有效对接,达到互利共赢。企业的创新活动应统筹资金,严禁盲目增加投资,尽可能地使企业研发费用发挥最大效用。同时,不同规模的企业应制定适合本企业自身创新发展的方案,以大企业的创新效果为标杆,中小企业积极研发,勇于开拓,为企业经营过程中注入新鲜的创新活力,使创新思维融入企业内部并持续发挥作用。这样企业才能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中经久不衰,实现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创业板规模样本
科学创新人才的适度规模培养
用样本估计总体复习点拨
规划·样本
规模之殇
三季报净利润大幅增长股(创业板)
三季报净利润大幅下滑股(创业板)
Mentor Grpahics宣布推出规模可达15BG的Veloce Strato平台
随机微分方程的样本Lyapunov二次型估计
创业板上半年涨幅前50名等
严控公立医院规模过快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