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行为框架下环境规制对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
——基于长江经济带的空间杜宾模型分析

2021-12-16 10:48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分权规制财政

张 雁

(中共亳州市谯城区委党校,安徽 亳州 236800)

0 引 言

2018年,习近平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长江经济带应该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主力军.2018年,长江经济带地区生产总值约40.3万亿元,占全国的44.1%.如何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同时,推动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提升区域的生态效率,成为研究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课题.

生态效率是衡量区域经济与环境平衡发展的重要指标,能够分析区域资源环境的利用程度及其内部各领域的协调程度,是了解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认识生态环境进程的有效工具,[1]可为研究经济增长与环境问题提供了科学的评判标准.[2]环境是典型的外部性产品,不能仅依靠市场来解决环境问题.在经济增长与环境问题的平衡中,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一方面政府要通过严格的环境规制对私人行为进行规范,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受制于增长考核压力、财政分权程度、财政不平衡程度等现实制约.现有文献关于环境规制对生态效率的研究较为充分,学者们多认为环境规制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促进生态效率的提升.李胜兰等(2014)认为政府在制定与实施环境规制的过程中存在相互一定的模仿行为,环境规制对区域生态效率起制约作用,直至2003年之后,政府在制定环境规制过程中的模仿行为减少,环境规制对生态效率存在一定的促进作用.[3]姬晓辉和汪健莹(2016)对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检验,认为环境规制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在门槛值之前为负向作用,超过门槛值变为正向作用,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影响处在门槛值以下.[4]罗能生和王玉泽(2017)认为环境规制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存在一致性,“治理投入型”环境规制与生态效率之间为“U”型关系,“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对生态效率的影响不够显著.[5]屈文波(2018)认为环境规制对提升区域生态效率具有积极的作用,对于相邻地区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地区,环境规制存在空间溢出作用,区域间存在互相影响的情况.[6]姜启波和潭清美(2021)认为高技术产业集聚与环境规制均对生态效率产生促进作用,并且两者的协同作用对生态效率更为显著.[7]

上述文献虽然对环境规制与生态效率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但对地方政府在执行环境规制时的约束性考虑不足.地方政府行为将影响到环境规制的具体实施.孙晓伟(2012)认为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标的政府行为将造成地区间财政收入竞争,导致环境规制失灵.[8]梁丽(2018)认为政府行为偏好与环境规制之间存在正相关性,政府行为偏好越强烈,环境规制发展越好.[9]毛建辉(2020)强调适当增强地方政府考核压力以及制定合理的环境生态政策,能够促进环境规制发展.[10]因此,有必要从地方政府行为的角度探讨环境规制对生态效率的影响程度.

在对地方政府行为进行研究的文献中,郭庆旺和贾俊雪(2006)认为地方政府行为受制于中国财政分权,地方财政支出存在较大压力.[11]吴非等(2018)从增长考核压力和财政不平衡两方面刻画了地方政府行为.[12]刘飞(2020)从地方政府行为财政分权视角下,认为适当的财政分权能够显著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率.[13]因此,本文从财政分权程度、财政不平衡、增长考核压力三方面衡量地方政府行为,并探讨当地方政府受制于增长考核的压力、财政分权程度、财政不平衡程度等现实时,严格环境规制对区域生态效率是否依然呈正向作用?基于此问题,本文在对文献进行综述的前提下,从政府增长考核的压力、财政分权程度、财政不平衡程度等方面分析各种政府行为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差异,并考虑到空间相关性,分析周围区域的政府行为是否能影响到当地的生态效率,最终提出政策建议.

1 研究设计

1.1 变量设定与数据来源

1.1.1被解释变量

生态效率(eco).本文利用MAXDEA软件,利用投入产出数据测算中国大陆除西藏之外的30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的生态效率,然后从其中取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数据进行分析.测算中的投入与产出指标选取如表1所示.其中,资本的测算借鉴张军等的做法,[14]根据“永续盘存法”计算得出,其计算公式为:Ki,t=Ki,t-1(1-a)+It,It表示第t年i市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Ki,t-1表示上一年的资本存量,a表示固定资产折旧率,取值为9.6%.

表1 生态效率的投入与产出指标

1.1.2核心解释变量

环境规制强度(ER):借鉴张成等的方法,[15]用各省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表示环境规制强度.

财政分权程度(FD):Jin and Zou(2002)等文献认为,[16]用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支出)与中央级别的财政收入(支出)的比值来表示财政分权程度.吴非等(2017)认为中央政府给予地方的转移支付补偿会掩盖地方政府的实际财政能力,用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与中央级别的财政收入之比,比用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更为准确,[17]因此,本文选取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与中央级别的财政收入的比值表示财政分权程度.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占中央级别财政收入比例越低,表明财政分权程度越大;反之亦然.

财政不平衡(FI):借鉴宫汝凯(2015)的做法,[18]用一般预算支出与一般预算收入之比表示财政不平衡程度.该比值越大,说明当地政府一般预算支出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例越大,较高的一般预算支出会增加地方政府的财力不平衡程度.

增长考核压力(GP):按照东、中、西部的分类,将30个省市分成三大板块,每个省(直辖市)所在板块的GDP 增长率均值与该省(直辖市)的GDP增长率的比值为增长考核压力.当比值大于 1时,该省(直辖市)的相对经济绩效较差,官员面临被替代的风险会上升,从而加剧官员为绩效考核而产生的竞争.若比值越大,说明该省(直辖市)政府的增长考核压力越大.

1.1.3控制变量

产业结构用各省(直辖市)的第三产业产值与第二产业产值之比表示;政府创新支持为每百元GDP中,公共预算中科学技术支出比重;政府干预为政府财政支出占GDP比例;市场化程度用各省(直辖市)的非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占地区总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来度量;人口总数用各省(直辖市)常住人口总数来示;专利申请数体现科技技术水平能力,科技技术水平高低决定城市污染排放能力,用各省(直辖市)的专利申请数量表示.

以上数据均源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年鉴》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见表2.

表2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2 空间计量模型设定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内涵型发展的转变,地区间在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等方面出现了区域分化现象,区域经济呈现块状化,这种区际间的差异是随机产生或是具有空间上的相关性,利用传统计量模型是无法在空间效应上给予精确说明的,而这种区际间的相互影响对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应将空间效应引入到区域生态效率的分析框架.

为了检验在地方政府行为下,长江经济带的环境规制对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机制,设定基准模型为:

在王文剑和覃成林(2008)、吴非等(2017)等文献中,[19][20]采用政府行为变量与其他变量的交互项的方式分析地方政府行为框架下的行为,本文借鉴以上文献构建地方政府行为变量与环境规制的交互项,用于考查地方政府行为框架下环境规制如何影响区域生态效率,其中地方政府行为变量分别为财政分权程度、财政不平衡程度和地方政府增长考核压力,构建模型如下:

我们应该遵照我们本性的意愿而生活,即应该追求过一种优美而高尚的生活,要能做到这一点,就是要促使自己的内在灵魂合乎自然地生长起来。但是,人是不能靠自己孤独的生活而促使内在灵魂的生长的,“在本性上而非偶然地脱离城邦的人,他要么是一位超人,要么是一个恶人。……这种人就仿佛棋盘中的孤子。”[2](P6)只有在政治共同体的活动中,人们才具有了过好生活的最终可能性。

其中,i表示地区,t表示年份,区域生态效率EEit为被解释变量,设定的空间权重矩阵为w,wEEit为生态效率EEit的空间滞后项,空间自相关系数用ρ表示,EEit为环境规制强度,GSit为衡量地方政府创新支持的变量,controlit表示控制变量的集合; wXit为所有解释变量的空间滞后项;为了分析时间趋异与地区差异的冲击,加入μit和δit表示地区和时间的固定效应,εit为模型随机误差项;交互项为财政分权程度(FD)、财政不平衡程度(FI)、地方政府增长考核压力(GP)分别与环境规制强度(ER)的乘积项;考虑到模型中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将所有解释变量均滞后1期,非比值变量均进行了对数化处理.

3 实证结果及经济解释

3.1 空间自相关检验

表3汇报了各年度长江经济带生态效率的Morans’ I指数,除2017年之外,各年度的生态效率的Morans’ I指数显著为正,这表明长江经济带的生态效率具有空间溢出效应的特征,需要用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分析.

表3 长江经济带的年度Morans’ I指数

3.2 空间杜宾模型计量分析

为选取合适的空间计量模型,本文对于空间相邻权重与空间距离权重的进行了LR检验,结果显示两者均在显著性水平1%内拒绝将空间杜宾模型简化为空间误差模型或空间滞后模型,据此,空间相邻权重与空间距离权重均选取空间杜宾模型.根据Hausma检验结果选取了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并对时间固定效应、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和混合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空间相邻权重与空间距离权重应选取混合固定效应模型.表4和表5报告了空间杜宾模型的估计结果.

表4中的回归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实施严格的环境规制强度能够提升区域生态效率,在地方政府行为下加强环境规制能够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政府创新支持在空间相邻权重和空间距离权重均不显著,说明政府创新支持对生态效率的作用力度不大;政府干预经济与生态效率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表明加大政府干预经济程度反而制约了当地生态效率;结合市场化程度对生态效率的作用为正值来看,政府应该加快推动市场化进程,在经济领域尽可能放手,增强市场对生态经济的调节作用,进而提高区域生态效率.从溢出效应上来看,环境规制对周围地区的溢出效应有限,政府创新支持和产业结构反而负向地影响了周围地区的生态效率.

表4 环境规制与区域生态效率的基准回归结果

为进一步探讨地方政府行为下环境规制对生态效率的影响,本文根据模型(2)、模型(3)、模型(4)分别探讨了财政分权程度(FD)、财政不平衡程度(FI)、地方政府增长考核压力(GP)与环境规制强度(ER)的交互项,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财政分权程度与环境规制强度交互项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表明财政分权程度越大,实施严格的环境规制对区域生态效率的正向影响越有效.财政不平衡程度与环境规制交互项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当地的财力不平衡程度越深时,即当地财政支出占财政收入比例越大时,实施严格的环境规制对区域生态效率的正向影响程度越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地方政府财政支持对生态效率的支持作用.增长考核压力与环境规制交互项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表明当地政府考核压力增大时,实施严格的环境规制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反而为负;这说明当地方经济发展落后于所在板块地方经济时,地方政府受经济增长的压力,会影响环境规制的实施效果.从溢出效应上来看,财政分权程度与环境规制强度交互项对周围地区的生态效率溢出效应显著为正,财政不平衡程度与环境规制交互项对周围地区的生态效率呈负向影响,增长考核压力与环境规制交互项也负向地影响了周围地区的生态效率.这表明在地方政府行为下,环境规制的实施会影响到周围地区的生态效率,在进行区域环境治理中,可通过地方政府间的沟通协调,有效推动政府间的协作,实现区域整体生态效率的提升.

综上,环境规制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受制于地方政府的行为,当地方经济的财政分权程度较大、财政不平衡程度较严重以及地方政府的增长考核压力较小时,实施严格环境规制能产生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在实施环境规制提升地方生态效率时,需要地方政府的有力支持,且地方政府需进行沟通协作,共同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表5 地方政府行为约束下环境规制与区域生态效率的回归结果

4 结论及建议

在长江经济带实施严格的环境规制能够显著地促进区域生态效率的提升.市场化程度能够提升生态效率.但是政府干预和总人口对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显著为负.政府创新支持、产业结构和专利申请数对生态效率的作用不显著.从溢出效应上来看,环境规制对周围地区的溢出效应有限,政府创新支持和产业结构反而负向地影响了周围地区的生态效率.

若考虑到地方政府的行为,环境规制对生态效率的作用将受到影响.当地方经济的财政分权程度较大、财政不平衡程度较严重以及地方政府的增长考核压力较小时,实施严格环境规制能产生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从溢出效应上来看,地方政府行为下的环境规制能够影响到周围地区的生态效率.结论表明,在实施环境规制提升地方生态效率时,需要地方政府的有力支持,且地方政府需进行沟通协作,共同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促进人与环境协调发展,促进区域生态效率提升的对策与建议.

(1)提高政府扶持资金的使用效率与效益.政府扶持资金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产业发展初期以及特定区域产业快速发展,但政府资金在运行过程也存在一定缺陷,通过现代化经济知识与管理运行模式,运用专业市场化手段管理和合理分配政府资金的使用,加强政府资金使用监督,建立资金使用考核系统,提高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与效益.

(2)发挥地方政府在提升生态效率中的作用.政府多措并举,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进展.通过支持绿色创新,在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绿色转型,合理开发国土空间,合理配置能源资源,提高使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3)加大地方政府间的协作,共同提升区域生态效率.随着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地方政府间的互动与合作也日趋重要.要提升长江经济带的生态效率,政府应更加注重解决生态环境保护中的深层次问题,联合组建区域性、流域性生态修复主体,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质量和效能.

猜你喜欢
分权规制财政
集权分权哪个更好?
主动退市规制的德国经验与启示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共享经济下网约车规制问题的思考
浅谈虚假广告的法律规制
地方政府科技支出与财政分权的促进行为研究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
县财政吃紧 很担忧钱从哪里来
增强“五种”意识打造“五型”财政
内容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