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认知视角下创业环境与创业意图的作用机制研究
——多重中介效应分析

2021-12-16 09:53彭磊义罗建基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意图态度效能

彭磊义 ,罗建基

(1.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学院, 浙江 杭州310053;2.香港理工大学 酒店与旅游学院,香港 999077;3.杭州旅游职业学校 旅游专业部,浙江 杭州310052)

创业对于国家经济成长有较大的影响力,洞悉创业相关现象与行为已成为了解未来社会与经济变化的一个关键要素.[1]但是,创业是一种需要面对不确定因素并要承担一定风险的活动,自主创业自然离不开外部环境的支持.有学者也提议在创业意图模型研究中纳入了影响创业意图的内外因素,而社会认知理论[2]为影响创业意图的内外因素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作为社会认知理论支柱之一,三元交互决定论阐释了人类动因是在一个包含三元(环境、认知、行为)交互因果关系的相互依赖的结构中发挥作用,并强调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对行为的影响,[3]以及外部环境作为个体加强自我预测、操作或意志控制的资源,为个体提供确切的信息,影响其行为方向和强度.[4]作为创业意图的重要解释变量之一,朱永跃等(2012)认为创业环境是一切影响创业活动的各种外部因素的组合,直接关系到创业活动的开展与绩效,[5]Cater et al. (2003) 认为社会环境对创业的看法将会影响个体未来的创业态度与意愿,而政府政策可视为社会环境的一部分;[6]创业教育会影响学习者的态度与看法,并影响其创业意图并开展行动;[7]作为影响创业的重要环节因素,社会资本可促进创业家精神,并帮助新设公司的形成.[8]GEM(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表示在接受GEM调查的20几个国家中,排名前三位的主要创业因素分别为政府政策、教育与训练及财务支援;[9]陆根书等(2013)分析得出个体心理因素对创业意图具有最强解释能力的影响因素,后面依次为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10]因此,本研究在社会认知理论的基础上,将与个体创业活动密切相关的创业政策、创业教育和社会资本列为外部因素,阐述创业环境对内部因素的影响,此为本研究动机之一.

作为社会认知理论的另一支柱,自我效能论认为个体行为在受到认知、行为和环境三者交互作用的同时,强调在三元互动过程中个体的自我效能扮演者一个关键性的角色,即对个体行为起着主导作用.理论上来看,自我效能会对思想和行为之间产生中介作用,而创业自我效能感作为个人对成功实施创业的感知是创业意图的一个重要前导变量.[11]但是,尽管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意图、决策及行为之间的关系得到了一些实证研究的支持,[12][13]这些研究却没有引入关键的态度变量.就想了解创业者行为而言,态度和动机是不可或缺的变量.[14]这是因为有研究[15]显示人们决定实施创业行为的前提就是必须具备高度的创业意图,个人不是因为偶然因素从事创业行为的,而是经过选择之后有意识地进行的创业活动,[16]这符合Fishbein&Ajzen提出的信念-态度-意向-行为的研究框架, 即意图能够对行为进行预测, 同样一些特定的态度变量能够对意图进行预测,[17]态度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会随着时间和情况的变化而改变,而其衡量可预测个人未来的行为意图或行动.[18]因此,本文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及其相关研究,引入创业态度,将其和创业自我效果、创业意图列为内部因素,探讨创业态度和创业自我效能作为中介变量对创业意图的影响路径和影响程度,并结合前置因素创业环境深入了解个体创业的心理认知机制,解释创业行为复杂性的根源,探寻其规律性,此为本研究动机之二.

在整合相关观点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以创业意图为因变量,将政府政策、创业教育及社会资本整合为创业环境并列为自变量,以创业态度、创业自我效能为中介变量的研究框架,借此研究一方面在整合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深化对创业意图影响因素进一步了解,推动创业意图相关理论的进化;另一方面通过实证分析了解相关变量对创业意图的影响模式和路径,以期提出合理化建议来有效提升创业活动的成效.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架构

本研究首先探讨创业环境、创业态度和创业自我效能与创业意图的关联性;其次探讨创业环境对创业意图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最后探讨创业态度和创业自我效能是否能发挥中介影响.

图1 研究框架

1.2 测量工具

源自于计划行为理论的个人意图常被认定预测行为的最佳单一因子.[19]将行为意图运用在创业者创业的行为意图上就是创业意图,本研究将创业意图定义为个人想要或准备开创新事业的信念,此信念会驱使个人心智朝明确的目标迈进,并促使个人达到创建事业目的的途径.其量表来自Linan&Chen(2009)的研究成果.[20]

创业环境是由政府政策、创业教育和社会资本三部分构成.Niels & Jonathan (2009)表示政府政策为政府鼓励各种不同规模的企业所制定的各种税收政策、法规或应用程序;并认为政府的主要作用就是要增加创业机会、发展强在创业者的动机和加强潜在创业者的能力.[21]根据GEM(2010)的成人人口调查问项发展出创业政策问卷;本研究参考Niels & Jonathan (2009)对于创业教育的定义,将其界定为引导有兴趣创业者培养创业机会发觉、创业认知、创业技能发展等一系列课程和训练活动的总和,其量表来自刘玥伶、彭学兵(2015)研究成果;[22]Bourdieu(1977)最早将社会资本引进社会学领域,并从经济学角度将社会资本定义为个人借由参与全体群体网络而所取得的实际或潜在资源的集合,而这些资源透过彼此间的相互了解与承诺而连接,即个体借由参与群体而获取的资源.[23]本研究将社会资本定义为一种存在于社会结构中的信息、资源与助力,它存在于人际关系当中,透过人际间的信任、互动进行信息与资源的交换,甚至给予直接帮助,从而有助于社群成员达成某些目标,其量表来自朱秀梅、陈琛、蔡莉(2010)研究成果.[24]

Chen et al.(1998)首先将创业自我效能引入创业研究, 并将其定义为创业者对自身能够胜任不同创业角色和任务的信念.[25]本研究采用Linan& Chen(2009)编制量表,即“创办并运营一家公司对我来说比较容易”“我有能力掌控公司创立的全程”“我清楚创办一家公司的必要细节”“我知道如何制定创业计划”“对于创办企业,我成竹在胸”“如果我创办企业,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态度主要是根据社会心理学作出定义与解释.本研究参考Chen & Lai (2010)的态度定义,将创业态度定义为个人对于创业的看法、喜好程度与未来从事创业行为的倾向.[26]同时采用Linan&Chen(2009)编制量表,即“成为为企业家的工作完全对我而言是有吸引力的” “若有机会和资源的话,我非常愿意创业” “尽管有其它职业的选择,我仍愿意开创自己的事业” “成为企业家能够给我带来很大的满足感” “成为企业家给我带来的好处多过于坏处”.

问卷由七个部分组成,包括政府政策4个题项,创业教育6个题项,社会资本9个题项,创业态度5个题项,创业自我效能6个题项,创业意图6个题项,且采用五点尺度量表,受测者根据个人感受来答题,依据同意程度划分为非常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非常不同意,并分别依序给予5、4、3、2、1分,各部分加总题项得分后再平均作为每一变量的得分.最后将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和收入水平列为控制变量,共6个题项,作为个人基本资料.

1.3 被试

鉴于创业环境的构成变量中包含了创业教育,因此为了让受试者吻合测量要求,本研究特选定有参加过相关机构创业培训训练的社会人员和学校创业课程学习的高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同时为确保问卷填答品质,发放问卷中让调查员询问受试者是否参加过相关培训进行人员,最好能提供培训机构和课程等相关信息,借此对研究对象进行筛查.在2019年3-4月通过实地和电子邮件的方式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为161份.

1.4 数据处理及方法

针对不同样本来源进行样本无反应偏差测试,[27]对所有潜在变量进行t检定,通过比较两群样本来以判断不同来源下回复者偏差的可能性和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显示两组样本的所有潜在变量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表明不同来源样本无差异,即本研究样本无反应偏差对研究结果不产生影响.可见鉴于总体而言,本研究样本具有一定代表性.

针对因填答者独自一次性完成问卷时出现的共同方法变异(Common Method Variance,CMV)问题,本研究使用Harman 单因子检定法来进行检验,[28]即对所有问项(观察变量)实施单因子因素分析,在未进行旋转下得到的第一个主成份所占负荷量为37.082%,符合小于50%的标准,显示本研究并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变异问题.

(三) 内部控制理论。内部控制理论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要求在一定环境下,单位为了提高经营效率、充分有效地获得和使用各种资源,达到既定管理目标,从而在单位内部实施的各种制约和调节的组织、计划、程序和方法[3]。该理论的基础是对风险进行分析并管理,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并对风险对应的工作进行监督许可,及时评价控制的有效性,并修正授权标准。

偏最小平方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PLS)作为常用于研究理论测试的结构方程模式的方法之一,由于其具有对变量必须符合常态、随机性的要求较为宽松,[29]且样本数要求较小[30]的特点而备受研究者青睐,本研究也选用PLS.同时,SmartPLS软件使用拔靴法对统计指标进行显著性检验,且建议拔靴法再取样数量为5000次.

对收集数据进行预测试,删除不达标的相关问项,Fornell&Larcker (1981)建议所有观测变量的标准化因素载荷量要大于0.7,[31]46由于要删除创业态度变量中“成为企业家能够给我带来很大的满足感”和“成为企业家给我带来的好处多过于坏处”问项,创业教育变量中“有整理、汇编政府和单位关于支持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构建宣传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体系”“经常举办校友、企业家演讲等有关创业方面的讲座”和“有创业导师辅导学生创业”问项,社会资本变量中“企业从外部获取市场开发信息与技能”“企业从外部获取企业管理信息与技能”“企业从外部获取营销信息与技能”“能够以较低成本获取技术资源”“能够以较低成本获得资金”和“能够以较低成本获得人力资源”问项;共线性问题存在与否是通过方差膨胀系数(Variance Inflation Factors, VIF)作为判断标准的,其数值越小越好,当其小于3.3则代表其中没有共线性问题,[32]由此要删除创业意图变量中“我有坚定的信念自己创立一家企业”问项.

2 分析与结果

2.1 测量模型检定(信效度检定)

由于本研究架构含有二阶构面,且观察变量都属于反映型变量,故采用重复指标法,即在进行测量模型参数检验中仅考虑一阶构面中的观察变量进行计算.如表1所示,各潜在变量的Cronbach's α系数介于0.723-0.882,即显示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组合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 C.R.)介于之间0.845-0.927,符合组合信度值需大于0.7的标准,其平均方差萃取量(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 AVE)介于0.614-0.809,符合平均方差萃取量应大于0.5的标准,即表示本研究变量具有收敛效度.[31]47

表1 测量模型参数估计表

区别效度的检测结果整理如表2所示,从表2可知位于对角线上的各维度的AVE平方根均大于其与其它维度的相关系数,显示各变量满足判断标准,[33]说本测量模型具有区别效度.综上可得,本研究测量模型的信效度从整体来看尚属良好.

表2 各维度的区别效度分析表(平均方差萃取量与相关系数)

2.2 结构模型检定

鉴于研究架构中的二阶构面,实施重复指标法,即将政府政策、创业教育和社会资本的观察变量直接列入创业环境变量下,由此进行结构模型的检定.

结构模型方程中使用PLS测量模型时,其整体适配度指标为GOF (Goodness of Fit),见表4可得,经分析计算后所得GoF值为0.485,大于建议值0.36,[34]由此该架构具有高度解释力.

路径系数则验证了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强度及方向.由表3可得,仅有创业环境对创业意图的路径系数(0.096)未达到显著水平,即t值(0.755)小于1.96,即假设一没有得到支持;其它变量间的路径系数皆为正值,且均达到显著水平,表明本研究假设二、三、四、五、六得到支持.在外生变量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效果量(f2)方面,创业环境(f2=0.719)对创业自我效能具有高度(f2>0.35)影响效果;创业自我效能(f2=0.186)对创业态度具有中度(0.15< f2<0.35)影响效果,而创业环境(f2=0.076)对创业态度具有低度(0.02

表3 直接效果检定表

2.3 中介效应检定

变量间的总效应是由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构成的,没有经过任何其它内生变量连接到因变量的路径系数为直接效应,而经过其它内生变量连接到因变量的路径系数为间接效应.结构模型方程使用偏最小平方法中进行中介效应检测时,其衡量指标为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即解释方差量比例(Variance Accounted For, VAF).[38]Hair et al.(2013)提出对中介效应的判断标准:若VAF小于20%属无中介效应,若VAF介于20%至80%中间属部分中介效应,若VAF大于80%属完全中介效应.[39]该方法适用于模型中有单一或多个中介变数的状况,共有两个步骤:第一步进行无中介变量的评估时,衡量直接效果显著性,第二步再加入中介变数,来评估间接效果显著性,即拔靴法实施后,直接与间接效果达到显著则达标中介效果存在;若无则代表中介效果不存在.[40]由表4可得,由于创业环境与创业意图之间不存在直接影响,因此二者之间就没有变量发挥中介效果;在创业环境至创业自我效能至创业态度这条路径中,其VAF值达50.3%,即创业自我效能发挥创业环境与创业态度的关系中存在部分中介效果;创业自我效能经创业态度至创业意图路径中,其VAF值达26.6%,即表明在这条路径中创业态度发挥部分中介效果.

表4 中介效果检定表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从得到验证的研究假设可知,首先,创业自我效能、创业态度对创业意图存在显著正向直接影响,且在与创业意图的关系中创业自我效能(0.271)要强于创业态度(0.227),对创业意图的影响效果量来看创业自我效能(0.049)也要高于创业态度(0.041),这有力地验证了创业效能感是影响创业意图的关键变量且具有很好的预测效力的结论,[41]401而创业环境对创业意图(0.096)不存在显著直接影响,这与本研究早期成果几乎一致,外部因素中仅有政府政策对创业意图存在显著直接影响,而创业教育和社会资本对创业意图不存在显著直接影响.[42]94究其缘由,创业意图的形成一定程度上有赖于对未来创业绩效的预期感知,而这需要个体理性认知、客观评判和信心,且源于态度的衡量可预测个人未来可能的行为意图或行动,当潜在创业者拥有高度正向的创业态度时,往往不甘心成为普通雇员,同时相较于其他人则更希望拥有属于自己的事业,从而使创业意图得以强化;而当潜在创业者在考虑创业中遇到困难与挫折时,其所拥有的坚定信念和获取资源的能力,能帮助其克服困难,进而强化个体的创业意图,并有效提升创业活动实施的概率和创业成功的机会,[43]由此可见,创业意图的形成更多依靠个体认知水平等内部因素.

其次,创业环境、创业自我效能分别对创业态度(0.275,0.432)存在显著正向直接影响,创业环境对创业态度的正向影响这一结论,与本研究早期成果是一致,即政府政策、创业教育和社会资本分别与创业态度存在显著正向关系,[42]95而作为创业态度的三个前置变量之一,创业自我效能借由创业培训计划或创业教育来强化与创业态度二者的影响与联系,[41]402创业态度也可通过创业自我效能的改善而获得提升;创业环境对创业自我效能(0.647)存在显著正向直接影响,且其关系强度还要高于创业环境对创业态度的关系强度.究其缘由,在中国社会,政府政策形成了社会导向,具有风向标的作用,同时又引发了相关制度的构建和完善,发挥机制保障的基础作用,当政府的相关创业政策对潜在创业者越有利,就越有助于形成对创业的正面态度、巩固其自信心;创业教育可以帮助潜在创业者深入了解创业相关知识,甚至启发创业构想,还获得了替代性经验、掌握了创业基本技能,从而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坚定创业信心;潜在创业者若获得的创业信息、资源和友人的支持越多,即拥有较多社会资本时,对创业可行性感知越强,对创业行为所持的评价倾向于正面,对创业活动从事越有信心,具有完成创业的能力,而且互联网时代更助推了潜在创业者的外部资源的链接与信息的畅通,以及更广泛的联系与互动,这些都促使创业自我效能、创业态度等内部因素认知水平的提升.

最后,创业自我效能和创业态度在本研究架构中发挥部分中介效果,即创业自我效能在创业环境与创业态度之间发挥部分中介的效果,创业态度在创业自我效能与创业意图之间发挥部分中介效果,由此发现,外部因素通过激发个体的内部因素来施加影响,而这种影响或者直接作用于自我效能和态度,或者需要借助自我效能和态度来实现.

3.2 建 议

首先,就外在因素而论,着力营造健康成熟的创业环境.从政府层面,通过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形成倚重创业、鼓励创业和吸引创业的社会导向,强化理性和积极的创业环境认知,从而成为认知水平提升的基础;从组织层面,依托学校等组织通过举办创业竞赛、开展创业讲座、宣传创业经验、构建完备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开办小微企业的创业实践等形式推动和实施创业教育,着力培养创业意识和精神,优化个体认知结构,树立积极创业观念,锤炼创业技能;从个人层面,在产教融合的平台上强化校企合作,让潜在创业者多渠道接触和交流利益相关方,积极拓展社会网络,依托创业计划的分享全方位进行展示进和加强了解,于社交中获取他人信任和得到创业支持及帮助.

其次,就内在因素而言,通过内部因素认知水平的提高,转变创业态度和提升创业自我效能来强化创业意图.长期以来,创业自我效能的培养是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且创业教育还是强化创业自我效能和创业态度的联系的手段之一,因此在创业教育的实施中,坚持主体多元化,包括学校、培训公司等教育机构和行业协会等社会群体,坚持形式多样化,如授课、讲座、训练营、孵化模拟等,坚持课程体系化,借助政府力量进行宣传和推广,形成特定的社会风气来普及创业理念,积极鼓励创业实践.总之通过创业教育的强化,形成创业文化,提高认知水平.

3.3 研究展望

由于研究问题的复杂和相关局限,应考虑到下列限制:首先,基于本研究架构,可以选取一些控制变量或调节变量进行深入研究,丰富此架构下的研究内容;其次,创业环境的内涵是相对丰富,不仅仅局限在政府政策、创业教育和社会资本,未来研究可以尝试将创业环境纳入其它的一阶构面,来研究与创业意图的作用机制;最后,本研究中仅将创业意图作为因变量进行分析,未来研究中创业意图作为创业研究领域的根本及常见变量,还能成为自变量和控制变量,[44]借由推进创业意图研究的深化发展.

猜你喜欢
意图态度效能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