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钢低碳减排举措思考

2021-12-16 02:23闫磊
冶金动力 2021年6期
关键词:废钢能效高炉

闫磊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39)

前言

钢铁行业作为能源消耗高密集型行业,是制造业31 个门类中碳排放量大户,占全国碳排放总量15%左右[1]。梅钢作为宝钢股份四基地之一,立足长三江,位于南京都市圈西南郊,是南京市重点能耗大户。为顺应发展趋势、把握新发展机遇、应对发展挑战。梅钢积极落实中国宝武2023 年前碳达峰、2025 年具备减碳30%工艺技术能力,2035 年力争减碳30%,2050 年力争实现碳中和的工作总要求,积极谋划推进,切实承担起作为宝钢股份最强劲增长极应尽的责任义务。

1 梅钢碳排放现状

碳足迹全流程跟踪梳理,摸清现有生产工艺流程、能源结构情况下年排放总量及排放强度,是低碳减排工作基础。依据《中国钢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梳理梅钢近几年碳排放量,碳排放总量分直接排放包括化石燃料、生产过程,间接排放主要包括外购电力等,测算方式见表1。

表1 碳排放计算

梅钢历年碳排放情况汇总见表2。梅钢年排放CO2总量约1 400 万t,以长流程为主的日、韩及台湾中钢等吨钢CO2排放约2 t。梅钢作为长流程钢铁企业,吨钢排放约1.9 t强度处于平均水平。

表2 碳排放统计

2 梅钢低碳发展应对举措

2.1 高层重视、统筹推进

公司领导高度重视顶层布局,统筹推进梅钢低碳工作。成立了公司低碳办公室。强化机制建设,结合国家碳市场减碳力度,科学制订规划期碳减排目标及路径。推动绿色布局、提升能效、优化用能及流程结构,突破性低碳技术根据外部条件适时推进落地。

加强交流合作拓展视野,加强与国内优秀同行技术交流、增进低碳研究院交流频次、增加科研院校技术合作、增强政府部门良好互动。

低碳办公室积极与技术中心、规划科技部、投资管理部及各节能主体厂部做好沟通协调,摸清家底、规划先行、阶段推进、投资保障,协调各方资源、调动各方积极,以期低碳技术高目标规划、高标准落地。

2.2 能效高效提升、极致碳利用效率

能效提升降碳是现行技术装备条件下最重要绿色低碳路径,也是最可行技术手段。深挖余能回收潜力,提升能源转换和利用效率,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强度,严控能源消耗总量。持续能效提升,达到固体燃料之外能效提升20%目标。

(1)全工序加大节能力度、推进节能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

低碳第一步各工序节能现状梳理,动员全工序识别现场节能潜力,工序层面对标优秀同行先进技术,梳理公司低碳技术,评测技术成熟程度。以各工序为主体申报节能项目,启动前期发展前景不明而暂缓的各类能源项目。按照技术成熟度、投资回报期、实施难易度排出优先顺序。便于公司低碳推进决策。

(2)低温余热再利用、推动低温余热应收尽收

梳理公司低温余热资源,汇总低温余热回收现状、品质种类、回收潜力,对标国内同行,国际先进回收能力,启动梅钢新一轮低温回收应收尽收建设高潮。低温余热深度、广度纵深推动:烧结矿显热、焦炉荒煤气显热、高炉渣显热、废钢预热显热等工艺源头余热高效回收。推广应用铁钢界面衔接、钢轧界面衔接等先进工艺技术,实现能源结构和流程结构低碳转型。

(3)炉窑能效提升、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炉窑能耗及蒸汽回收水平,反应能源管理水平,是重点用能、余能回收核心用户。梳理燃气燃烧自动控制现状、高效换热器应用、燃烧烟气残氧调节、设备漏风状况等现状,形成炉窑能效提升专项清单。实施一批改造项目,1780热轧1~3#加热炉更换板式空气换热器节约热轧燃气7%;高炉热风炉智能燃烧、智慧炉窑、5#烧结环冷新型翻转卸料式改造,采用新型翻转卸料式环冷机对原环冷机进行改造,翻转卸料式环冷机上下密封均采用水密封形式,降低烧结漏风率从25%将至5%以下,吨矿蒸汽回收从80 kg/t 提升至100 kg/t 以上,降低CO2量1.33 万t、提高热轧热装比70%以上,强化连铸热轧热装热送,目标热轧热装率600 ℃达到80%,不断完善板坯堆放原则,减少板坯在库温降截止4 月底热装比65.2%;大型焦炉用新型高导热高致密硅砖节能技术、低温烧结工艺技术、厚料层烧结技术、烧结烟气循环技术,将烧结过程中产生的部分烟气再次引入烧结过程循环使用,从而减少烧结烟气排放量,在循环的过程中利用脱硫脱硝工艺脱除污染物,同时利用烟气中的热量,达到节能和减排双重目的。

(4)以智慧化、精品化实现极致碳利用效率

以数智化系统打破时空边界,跨越管理边界、推动工序互联共享,实现资源能源高效利用。把降碳作为源头治理的“牛鼻子”,优化能源结构、加大节能环保技术投入。针对水系统提高利用率、降低排放。分系统浓缩倍数提升、串级用水、废水深度处理、智慧水系统,通过信息技术与硬件、软件结合,实现生产集约化按需供水,定制高效水泵,进一步提升设备运行效率。电力节电技术突破、变频相辅。热轧高压变频调速技术、加热炉高温排烟风机变频技术、煤气加压机变频技术、高效水泵、节能灯照明、热风炉助燃风机变频技术。

2.3 极致铁钢比、提升废钢利用

极致铁钢比生产,是梅钢千万吨精品钢铁基地与碳达峰、碳中和有机结合的最重要途径。极致铁钢比生产组织将是梅钢中长期降碳首要措施之一。铁钢比降低0.01,吨钢综合能源下降约0.3%,由能源消耗引起的CO2排放降低约0.6%[2]。目前世界上粗钢生产中约30%是电炉炼钢,其余基本是长流程高炉—转炉炼钢。美国1.2亿吨钢,60%以上是电炉钢,吨钢CO2排放1.19 t;欧盟国家40%电炉钢,吨钢CO2排放1.6 t;亚洲地区粗钢生产以长流程为主,日、韩及台湾中钢等吨钢CO2排放约2 t。梅钢粗钢生产以长流程为主,目前吨钢CO2排放约1.9 t。

提高转炉废钢比等技术研究和应用,加强废钢资源回收利用。实施氧枪二次燃烧、鱼雷罐废钢预热、废钢间废钢预热、倒罐站废钢预热、精炼炉废钢预热等多点废钢预热、转炉低温出钢LF 炉补热、电弧炉废钢熔化短流程等技术,未来三年梅钢铁钢比具备0.76能力。

2.4 拓展清洁能源、实现零碳生产

加快绿能替代是未来碳达峰和碳中和主要出路,也是未来能源革命和转型根本要求。加大加快绿能替代重点光伏发电。尽早启动光伏二期项目,梳理公司范围内适宜安装光伏板剩余厂房。结合环保增加厂房统筹考虑,环保项目新增厂房封闭原则上全部辐射光伏板。尽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绿色低碳能源体系。

(1)梅钢一期20 MW,年发电1 350~1 500 万kWh,2021 年立项光伏发电二期项目预计60 MW,年发电5 000万kWh,年持续降低CO2排放3.42万t。

(2)电解水制氢与储能项目。研究外排回用水电解制氢达到降低外排废水、制氢技术路线。研究储能项目,为峰谷平电价、尖峰负荷保供提供技术支撑。

(3)不断提高生物质等清洁能源比例,加大生物质炭替代兰炭喷吹高炉技术研究应用,推进能源结构清洁低碳化。

(4)高炉喷吹焦炉煤气技术:高炉喷吹富氢物质,实现高炉部分还原剂以氢代替碳。以2#高炉风口喷吹焦炉煤气50 m3/t铁,CO2减排9.93万t。

(5)公司范围树立全员减碳意识。推动全体员工低碳生活养成,鼓励绿色出行、光盘行动、垃圾分类、植树造林、视频会议等低碳行动。

2.5 融入宝武低碳布局、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

宝武作为钢铁核心企业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正推动成立全球绿色低碳冶金联盟并建立相应基金,加大资金投入研究开发多项低碳技术;开展钢铁工业前瞻性、颠覆性、突破性创新技术的研究。

跟踪宝武突破性低碳技术,引领新型低碳发展,注重科技创新,借鉴国外先进低碳技术,重点围绕“以氢代煤”关键冶炼技术的突破、顶煤气循环氧气高炉、纯氢冶金气基竖炉、碳利用、微波烧结、小球烧结、烧结烟气循环。

跟踪关注全球钢铁工业及相关产业链降碳策略和技术进展,包括低碳工艺改革、能源结构改革、可再生能源利用、能效提升先进技术研发、温室气体排放控制与处置利用技术,二氧化碳捕获、封存及利用技术(CCS&U 技术)等。研发、应用考虑经济成本推广先进技术。

3 结语

绿色低碳事关企业持续发展,需久久为功,持续发力。进一步聚焦难点短板、明确目标要求,扎实推进,以最高认识、最强措施、最硬责任、最严管理,打造梅钢绿色发展典范。节能、控煤、减碳、循环是实现绿色、和谐发展的重要标志。面对减排、减碳压力,低碳发展已是必须认真对待的十分紧迫问题。低碳转型已成为梅钢新一轮高质量发展重要抓手,加大先进低碳技术研发力度,加强与宝武低碳技术交流合作,及时掌握政策发展方向,制定务实低碳发展战略规划,通过低碳转型,赢得更广阔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
废钢能效高炉
5100m3高炉长期休风快速恢复实践
昆钢2500m3高炉开炉快速达产实践
昆钢2500m3高炉停炉及开炉快速达产实践
上海:稳中有进 能效趋优
高炉前
关注能效
金属破碎机回收废钢政策得到扶持
金属破碎机回收废钢政策获扶持
废钢破碎设备工艺技术的论述
浅谈实现高能效制造的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