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文本的深度对话中提升言语能力

2021-12-16 12:44燕倩唐有泉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21年9期
关键词:冀中鬼子敌人

燕倩 唐有泉

《冀中的地道战》(统编语文五年级上册)主要介绍了冀中地道的数量、式样以及冀中人民利用地道打击敌人、保护自己的情况,展现了冀中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课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快速阅读、捕捉信息、把握内容的基础上品味语言,展示语言形象,感受地道设计的巧妙,体会冀中人民无穷的智慧,促使学生在与文本的深度对话中得到言语能力的提升。

一、快速阅读,捕捉信息

在教学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分别运用了三种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一是集中注意力,不停顿,不回读;二是连词成句地读;三是借助关键词句快速读。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第四种方法,你们看,题目下面有这样一行小字——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下所用的时间。那么,要带着什么问题快速阅读呢?(引导学生回忆以往阅读的经验)教师适当点拨学生:可带着由课题提出的问题读,可带着阅读中产生的疑问读。此后,让学生默读课文。在学生默读课文后,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快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能说清楚阅读方法。可以让学生自由阅读课后第一题两个同学交流的内容,然后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阅读情况,讲述自己是如何提高阅读速度的。(①看到课文题目,我就在想,冀中的地道战有哪些特别的地方呢?效果怎么样?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我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就更快,阅读的速度也就快了。②读到“大家又想出了许多妙法来防备”,我就知道这段话要写什么,所以我读得很快。③读到“地道的式样有一百多种”,我就知道这段话要介绍地道的式样,所以就一目十行,很快地读完了这段话;④读到“在地道里,离出口不远的地方挖几个特别坚固的洞”,我就猜想下面肯定要介绍洞的特别之处,所以我读得很快)在学生交流了快速阅读的经验后,教师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是的,同学们今天又学到了一种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那就是带着问题读课文。第一次运用,大家就了解了这么多信息,不简单。请大家把四种方法结合起来再次快速阅读课文,看这次用了多长时间,又能了解到哪些新的信息。随后,教师在学生阅读与简单交流获得的新信息之后提示学生:以后阅读,不要拘泥于一种方法,而要灵活选择和运用本单元介绍的四种方法,也可以运用自己特有的好方法。这样,我们的阅读速度一定能不断提高。

二、理清内容,激情介绍

为让学生弄清地道的式样和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谈谈课文围绕冀中的地道战讲了哪些内容,并以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内容,以形成对课文内容的整体印象。此后,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内容进行归纳:四通八达,照常生活→式样繁多,犹如住房→出口隐蔽,易守难攻→妙计对敌,万无一失→里应外合,无缝对接。接着,教师让学生根据小标题,充当“地道战纪念馆”讲解员,以“各位游客,欢迎大家来到地道战纪念馆参观。说起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为开头,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内容,向游客介绍冀中的地道战,先同桌之间练习,一人做游客,一人做讲解员。然后,让学生登台介绍。学生介绍时,可根据介绍情况随机选择和运用下列范例,让他们真正能具体地介绍、真情地表达。

(1)各位游客,欢迎大家来到地道战纪念馆参观。说起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首先,地道不计其数,家家相连,村村相通。敌人来了,我们就钻到地道里,让他们扑个空;敌人走了,我们就从地道里出来,照常生活。

(2)其次,地道的式样繁多,大的像会议厅,能住二百多人,人们可以在里面干活;小的像房间,有的住人,有的是厕所,有的拴牲口,各有各的用处。

(3)也许你会担心,万一敌人发现了,怎么办?你就放一百二十个心好了,因为地道的出口开在隐蔽的地方,外面堆满荆棘,敌人不易发现。就是发现了,也没事。因为拐弯的地方挖了一些岔道、死道,有地雷等待他们;活道每隔一段就有个很窄的“孑口”,只能容一个人爬进去,我们只要一个人就可以把“孑口”守住了。敌人进来一个,我们就干掉一个。

(4)敌人不甘心失败,便用火攻、水攻、毒气攻。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我们自然有妙法来防备。这不,敌人如果用火攻,我们就用准备好的土和沙把洞口堵住。敌人如果放毒气,我们就把“孑口”上的吊板放下来挡住。敌人如果放水了,我们就把地道跟枯井暗沟连接起来,让水流到枯井暗沟里去。大家住在里面安然无恙。怎么样,巧妙吧?

(5)也许你会问,人在地道里怎么能了解到地面上的情况呢?这个也不要担心。外面有民兵放哨,一旦发现了敌人,便大声吆喝起来,一直传到指挥部。地道里的人听到了,便拉铁丝牵住的小铜铃,这儿一拉,那儿就响,大家就做好了战斗的准备。冀中人民靠着地道战这种斗争方式,彻底粉碎了敌人的“扫荡”。人民的智慧真是无穷无尽的!

三、品味词句,畅谈感受

地道多种的式样,神奇的特点,都表现了冀中人民无穷的智慧。教师在学生梳理了信息,介绍了地道后,还要引导学生细读深思、品味语言,透视内涵,真切地感受和具体地理解冀中人民的智慧。教师可以让学生边默读课文边思考问题: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感受到了冀中人民的智慧?你是怎样想的?为了让学生能品好句子,说好体会,在班级交流前,教师可以这样示范:我从“大家又想出了许多妙法来防备。……就流到枯井暗沟里去了”这几句话中感受到冀中人民的智慧。我的体会是:敌人的办法毒辣透顶,但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冀中人民绝不会坐以待毙,而是想方设法地采取应对的措施,给予有力的回击,使敌人的阴谋没有得逞。冀中人民这么多的应对措施足以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在教师的示范引导下,让学生选择一到两句话进行准备,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如学生说不到位,教师则要精心指导,或者让他人补充,或者教师点拨,以保证学生所谈体会有一定的深度。(如:我从这几句话中感受到冀中人民的智慧:就算进了活道,他们也过不了关口。……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我的体会是:人民群众想得很周到,既消灭了敌人,又保护了自己)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地道的设计和功能来感受冀中人民的智慧,可以这样交流:(1)尽管地道的出口开在隐蔽的地方,有時还是免不了会被敌人发现。但是,大家早就想到了这一点,于是设计了一条很窄的通道,犹如狗洞,让进来的敌人活动受阻,束手束脚,自然就束手待毙了。这一稳操胜券的做法真是高明啊!(2)为保证能长期跟敌人战斗,人民群众真是脑洞大开,地道中有大洞,有小洞,洞洞相连,各有各的功能。这样,大大小小的地道就像套房一样,不但能藏身,还能保证正常生活。敌人的阴谋怎么也不能得逞。这样品读文本地谈体会,进行交流表达,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步入情境的过程,是引导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深度对话的过程,也是深入领悟、畅快表达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指向的是中心感悟,训练的是言语能力,提升的是精神境界。

四、观看视频,讲述故事

为让地道的式样立体化,地道的作用形象化,让学生在具体的战斗中见识地道的威力,感受冀中人民无穷的智慧。教师可以播放电影《地道战》片段,再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具体场景,然后要求学生用具体生动的语言描述这大快人心的故事。学生练笔后同桌交流,比一比谁写得生动有趣,然后在全班展示,如有学生写得不够生动形象,教师可出示下列片段引导学生比较:

片段一:那鬼子进了孑口,慢慢往前走,走到尽头,守候在那里的民兵对着他的脑袋狠狠地砸了一下,就把他打死了。

片段二:你瞧,一个鬼子摸进了“孑口”,他小心翼翼地往前走。“孑口”越走越窄,走到“孑口”的出口,守在那儿的民兵,对着刚露出脑袋的鬼子,猛地一棒,不费吹灰之力,就将他送上了西天。爽,真爽!痛快,真痛快!“孑口”的设计真是绝了!

通过比较能让学生明白:片段一平铺直叙,不够生动;而片段二则是具体形象,活现了当时的场景,因为它融入了自己的情感,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还灵活运用了俗语。此后,让大家修改初稿。接着教师出示下水文,引导学生朗读,并说一说哪些地方写得生动有趣。

范例:这天,鬼子又来“扫荡”了,可进了村子,却不见一个人影,鬼子真是气急败坏。你看,一群鬼子端起枪,用枪尖这儿翻翻,那儿戳戳,终于找到了地道出口。一位军官皮笑肉不笑地说:“哈哈,这回看你们往哪儿逃!统统死了死了的!”于是,他马上命令士兵到地道里抓人。哪知道,鬼子一进洞口,就像进了迷宫。是啊,他们根本不知哪是死道,哪是活道,只好戰战兢兢地摸索着走。看,这个鬼子竟然钻进了一个“孑口”,他猫着腰像一只狗一样慢慢走着。哈哈,这鬼子真是飞蛾扑火——自取灭亡。这不,他走到尽头,刚探出头,“笃”的一声,在洞口“守株待兔”的民兵对着他就是当头一棒,鬼子脖子一歪,一命呜呼了。民兵顺势把鬼子的尸体拖到一边,迎接另一只“兔子”的到来。冀中人民这一招真绝啊!

在活现了电影画面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探寻场景与文本内容的联系,引导学生讨论:怎样借助合理想象,让地道设计立体化,地道威力形象化。课后,让学生选择“‘三防对“三攻”或“无线”与“有线”中的一个片段写一写。这样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不但语言得到了提升,而且情感得到了升华,冀中地道战的神奇、冀中人民的智慧,必然像一股清泉在学生生动描述的语言中静静地流淌。

猜你喜欢
冀中鬼子敌人
贺河北桃花节
冀中地区发展雪花梨种植促进乡村游
稀奇古怪的敌人
稀奇古怪的敌人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首都机场爆炸者冀中星
鬼子们的敬礼
亡羊补牢
合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