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联合培养农科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探索与实践

2021-12-16 08:37汪洋胡明阳黄玉芳赵亚南叶优良
科教导刊 2021年33期
关键词: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

汪洋 胡明阳 黄玉芳 赵亚南 叶优良

摘 要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社会的人才需求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传统模式培养下的农科专业研究生无法满足社会和企事业单位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校企联合培养作为一种新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受到社会和企业的青睐,架起了高校和企业合作的桥梁,提高了农科类研究生的就业率。因此如何加强校企联合的合作深度,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人才,是当前农科专业型硕士培养的关键。

关键词 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1.33.006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Joint Training of Agricultural Professional

Postgraduates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

WANG Yang, HU Mingyang, HUANG Yufang, ZHAO Yanan, YE Youliang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02)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reform of the market economy system, the social demand for talents has also changed greatly, the postgraduates of agricultural specialty cannot meet the needs of society,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s for high-level applied talents under the traditional training mode. As a new training mode of professional graduate students, university-enterprise joint training is favored by the society and enterprises, which builds a bridge of cooperation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 and improves the employment rate of agricultural graduate students. Therefore, how to strengthen the depth of cooperation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 and cultivate more high-quality talents for the society, is the key to the current cultiv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fessional master.

Keywords professional master's degre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 joint training; employment

“農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自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后,经过十多年较快的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已经与学术型研究生之间产生鲜明对比,为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培养了一批高层次人才。与学术型研究生侧重培养学术创新和科学研究能力不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以应用型人才为主,侧重培养实践、应用和技术能力。[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可以借助校外资源弥补研究生科研实践环节的硬件短板,架起了高校和企业之间沟通与合作的桥梁,为企业培养了大批对口的高技术人才,解决了研究生就业问题,同时提高了高校的教育水平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了多赢。

1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构建

农资企业对农学类专业大学生需求量大,但多以销售和农化服务工作为主,由于农业的特殊性,涉农大学生毕业后工作主要在乡镇农村,受农业季节影响基本没有周末和节假日,工资不高难与家人团聚,人才流动、流失较为严重;与本科生不同,农学大类专业研究生对农业感情更深,农业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较强,多担任农资企业的研发或者中高层领导,企业重视,发放的工资较高,转行人数相对较少。[2]近几年研究生扩招,大中型企业的研发队伍中拥有研究生学历的人数也越来越多,但多数企业表示新入职研究生的研发、农化服务、宣讲能力并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多数研究生仍需要经过2-3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才能适应企业环境。社会上部分企业、政府单位对于农业高校培养的农学类专业硕士认可度不高,这就表明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脱节,原因可能有:(1)高校研究生导师未对学硕和专硕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对专业硕士的培养依旧是以室内科学实验为主,这些实验又以学术论文发表为主要目标,学硕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专业型硕士很难在未来的就业中占据优势,少数专硕研究生离开实验室后无处运用所学知识;(2)该名专硕研究生受主观和客观原因没有找到适合的岗位,比如一名研究土壤重金属修复的农业资源利用专业研究生,专业社会需求度高,但该类企业主要集中在我国的南方地区,研究生因家庭原因只能选择家所在的大型化肥企业,进入企业后较难发挥学识。综上可知,市场对农学专业研究生需求很大,但新入职的专业型硕士仍有漫长的培养周期,如何缩短周期,让人才快速适应社会环境施展才能,提高企业/政府对专业型硕士的认可度是农业类高校当前不得不解决的困境。

2015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指出联合培养的重要价值。基于这一政策背景,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建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已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点。农学专硕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在中国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北京农学院、广西大学等已见报道,现将这些学校的培养模式进行重新归纳整合。农学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建立在高校和企业横向项目合作基础上,学校研究生导师依据项目需求选择该企业副高级职称人员为专硕校外导师,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相互认可、相互信任是研究生培养的前提。研一阶段,企业导师指导研究生进行农户、市场调研,依据调研结果得出企业需求,为研究生设置课题方向和目标;学校导师则依据课题方向帮助研究生设计试验技术路线、制定试验方案,指导学生阅读相关文献。研二阶段,学校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研究生进行产品或者技术的开发,并将产品/技术进行多点田间验证,依据数据结果,学校导师指导学生分析结果产生的机理,企业导师依据数据结果和产生机理提出产品/技术改进建议。研三阶段,可以进行大面积产品/技术的示范推广,同时申请产品或者技术的标准和专利,将农户应用产品/技术的效果反馈给企业导师,学校导师则在该阶段指导研究生进行毕业论文的撰写。毕业后,校企联合培养的研究生可以优先考虑进入联培企业工作,企业经过三年合作与对象研究生已有共同认识,便于双向选择,直接入企则省去了培养和磨合过程,该类研究生也可以选择进入政府部门、高校深造或者自主创业。

2 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就业前景分析

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往往具有更强的生产实践能力,这与其研究课题选择有关,也与企业导师的影响密不可分。校企联培专业型研究生,所开展的研究课题最初由企业导师设定,课题结果(产品、技术)是企业所需要的,企业的需要受市场和社会需求推动的,通常企业并不会去开展基础研究,这与基础研究不能立即转化为生产力和周期较长有关。

与企业研发部门不同,联培研究生也需要探索产品或者技术背后的机理,这就需要控制变量、设置科学的处理和查阅大量的学术文献,这都有助于研究生科研思维和学术习惯的养成。毕业后,进入企业或者事业单位可能不再从事硕士期间的产品/技术研发,但科学的思维和习惯却是日后做事、解决问题的重要能力。

与国外企业相比,我国企业不太重视基础数据收集,开发产品和技术往往急于求成,真正将企业利润用于基础研究的比例很低,这也造成我国的农业企业在技术储备上与国外知名企业仍有不小的差距。近年来,我国农业企业也在不断向国外学习,重视科研人才和基础研究,真正建立起了高标准企业研发中心。肥料企业中新洋丰、心连心、云天化、六国化工、司尔特等大型企业已逐步建立起现代化的研发中心,其中不乏高学历的硕士和博士,但具研究生学历人员占比仍然很低。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才被农业高新企业迫切需要,就业前景良好,用人单位针对科技人才的呼声很高,受研发周期影响,待遇始终难达到科研人员的理想。

3 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需注意的问题

联培研究生如果本身是企业员工来高校进修,则不存在对企业的适应性问题,也不存在对课题的兴趣问题。如果研究生本身并非来自企业,而是导师因为课题关系让研究生进入企业进行联合培养,则需要考虑该生的性格、兴趣是否能适应与企业的联合培养,对有抵触的学生应当耐心引导同时讲解与企业合作的目的意义,提升学生的研发信心和热情。企业导师也需要带领研究生下到企业生产线和研发中心,加强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争取让研究生毕业就能直接来企工作,直接上手,缩短甚至消除企业的人才培养周期。

校企联培过程中,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需要达成一致,不可在指导研究生上意见不统一,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困扰,校内、外导师需要分工明确,将自己的专长交给对象研究生,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切勿过分干预。联培研究生也应当尽力学习两位导师的长处,结合老师们的建议,完成自己的研究课题。

此外,由于科研知识产权涉及高校、研究生和企业三方的权益,归属问题比较法则,需要校企双方协商解决,可以课题开始前签订合作协议。[3]

4 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实践措施

4.1 建立起共同发展机制

首先需要让发展思想获得统一,一定要确保企业和学校双方都能够意识到校企联合的重要性,并且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制定发展计划,要做到互惠互利,杜绝出现利益一邊倒的情况;其次需要加强资金和合作渠道的扩张,其中当地教育部门和政府应当对校企联合的重要性引起重视,积极增加教育资金,并且打通校企联合的渠道,确保学校和企业的联合能够得到政府的支持;第三则是完善相关法律和政策,不断摸索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经验,并且根据实际情况来提供法律和政策的支持,确保校企联合能够得到法律的支持和保护。

4.2 建设利益驱动机制

确保双方能够共同获得利益是校企联合的基础,只有保障双方能够各取所需地进行合作,才能保障校企联合能够得到稳定的发展。因此学校首先应当以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全面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充分利用其教育资源来协助企业进行员工培养,并且充分发挥自身的科研力量,让教师来协助企业进行科研项目的开发。

而学校也可以通过企业来精准获取当前社会所需人才类型的信息,并且协助企业来制定标准的人才培养方案,确保方案能够落实到教育体系的改革当中。同时学校也可以获得企业资源上的支持,确保能够通过企业的帮助来解决实训设备以及资源缺乏的问题,并且根据企业的需求来设定实践课程的环境,确保研究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获得有效提升。而且还可以进行双向交流,学习派出教师资源参与到企业的研究生产当中,而企业则可以派出有经验的员工来投入到学校的教育当中,确保能够建设专业技术高且具有超强实践能力的双师型队伍。同时校企联合也能够利用企业文化来加强研究生的职业素养,同时还能够确保专业知识的时效性和实用型,确保研究生的专业能力和水平获得有效提升。

4.3 加强评价体系建设

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完善校企联合质量的关键,也是促进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的重要指标。因此校企联合的评价体系除了需要学校和企业参与之外,还需要让政府和社会参与其中,并且制定好符合双方需求标准的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可以包含人才的技术水平、管理模式的有效性、科研成果、雙方投入的成本和效果等等,学校和企业可以以此为依据,判断出当前校企联合所带来的优势和漏洞,并且不断对校企联合的模式进行优化,确保校企联合能够得到不断提升。

4.4 建设校企联合管理体系

在校企联合管理体系的建设工程中,需要确定好学校和企业的双方领导作为负责人,并且加强学校研究生教学管理教师以及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工作人员的联系,建设起一个完善的校企联合管理体系。校企联合项目的主要目的以合作培养高素质、创新能力强的全面型人才为主,因此建立起高质量的管理体系和落实机制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就包括了校外实践教育项目教学的完善、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以及确保学生安全保障等制度。而在管理体系落实的过程中,需要对各部门的责任进行明确,并且建立起的沟通和交流体系作为纽带,确保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更加完善。

同时校企双方应当对校企联合培养项目的具体目标、落实流程、管理体系和运作模式进行合理、科学地规划和考量,并且制定好各方面工作的管理体系。整个校企联合管理委员会应当集结校企双方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人力资源等部门的工作人员联合而成,并且根据校企合作的具体项目来落实各方面的工作,像是对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的管理制度、企业导师的管理、项目的整体工作计划等,一定要保障各方面工作能够顺利运转。

企业管理委员会在建设时应当建立起学生实习管理部门、建设完善的校企交流体系、落实实践教学部门的建设、加强学生管理部门的职能。而学校也应当建立起相关部门来辅助并配合学校来完成学生的实践教学任务,确保双方都能够准确将各自的职责落实到位,让校企联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5 结语

培养农科专业应用型人才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势所趋,也是新时期研究生教育有效融入社会大系统、更好地反馈社会的必然选择。农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各项管理制度并不完善,高校和企业的情况也千差万别,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模式也可以多种多样,高校教师需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看到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巨大前景和优势,积极参与校企联合培养和校外研究生实训基地建设,培养出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的应用型高质量农科研究生人才。

通讯作者:叶优良

基金项目:本文系企业横向课题“科技小院+心连心农化服务研究与应用”资助

参考文献

[1] 尚巧霞,吴春霞,陆家兰,等.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北京农学院种业领域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5,(37):272-273.

[2] 汪洋,赵亚南,叶优良,等.基于河南科技小院的本科生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2020,7(48):17-20.

[3] 王翠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11):37-38.

猜你喜欢
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
重视和发挥中介机构在产学研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硕士中的作用
校企高端合作 培养创新型工科博士
浅析《企业战略管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机器人大脑”双培计划实施
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危害控制技术课程创新型教学平台建设研究
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