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嗣杲诗歌的植物学教学价值发掘与诠释

2021-12-16 00:50李泽藩叶帆年雪妍解新明
科教导刊 2021年33期
关键词:物候生长发育古诗词

李泽藩 叶帆 年雪妍 解新明

摘 要 董嗣杲诗作里有100余首涉及植物的诗歌,其中有许多描写植物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物候特征和观赏价值的诗句。本文从植物学的角度对其进行挖掘和专业化解读,可为植物学相关课程的教学提供人文素材,添加文化气息,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使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实现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相互融合。

关键词 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物候;古诗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1.33.009

Discovery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Botany Teaching Value of Dong Sigao's Poems

LI Zefan, YE Fan, NIAN Xueyan, XIE Xinming

(College of Forestry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42)

Abstract There are more than 100 poems about plants in Dong Sigao's works, including many poems describing plant morphology, growth and development, phe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rnamental value. This article explores and professionally interprets these ver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otany, which can provide humanistic materials for the teaching of botany-related courses, add cultural flavor, stimulate learning interest, and enhance teaching effects. While teaching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eachers promot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enhance students' cultural confidence, and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of natur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Keywords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development; phenology; ancient poems

董嗣杲,字明德,宋末元初詩人。《四库全书总目》中著录有他的《庐山集》《西湖百咏》和《英溪集》等诗卷。与他同时代的周密所作《绝妙好词》中则收录了董嗣杲的《百花诗集》与《西湖百咏》,但不计卷数。《百花诗集》收录咏花诗100首,所咏花木共有96种。[1] 在这些诗作中,董嗣杲对植物的花形、花色、花香和花期等特征特性与生长发育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并托物言志,将个人的情思寄托其中,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本文试图以植物为切点,从上述诗作中发掘出部分可用于植物学相关课程教学的诗句,并进行专业化解读,进而为植物学类课程的教学创立人文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家国情怀。

1 植物特征特性相关诗句的解读

1.1 单子叶植物

慈姑,又名茨菰,泽泻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挺水叶箭形,通常顶裂片短于两侧裂片,且顶裂片与侧裂片之间缢缩,整体形似剪刀。管状花葶直立,花被片白色如玉。地下球茎富含淀粉,是菜粮两栖食品。可用发芽的球茎栽入盆池,直接进行无性繁殖。董嗣杲的诗句“剪刀叶上两枝芳,柔弱难胜带露妆。翠管嫩粘琼糁重,野泉情心玉蕤凉。舂成臼粉资秋实,种入盆池想水乡。(《茨菰花》)”就是对慈姑叶形、花色及食用和繁殖特征的诗韵描绘。

百合花与大蒜同属百合科,董嗣杲既发现了二者之间的亲缘关系,也注意到了它们的差异,并在《百合花》一诗中介绍了百合与大蒜茎叶上的区别。“有聚无分比蒜强,春苗数尺紫茎长。青苍暗接多重叶,红白争开五月凉。”阐明了百合花的茎圆柱形,有时带紫色条纹;叶通常散生或轮生于茎节之上,春季生长高达数尺,花色红白多见,花期6~7月,这些特征都构成了与大蒜的不同。

芭蕉是重要的水果树种,中国南方多有栽培,为高大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具有根茎,每年冬季地上部分死亡,第二年春天又从地下宿根重新生长。芭蕉叶片长圆形,先端较钝,叶柄粗壮,形似大扇,夏季可遮荫避暑。花序顶生,花序轴柔软下垂。子房在秋季结实、变黄成熟,果肉味道蜜甜,可当粮食充饥。董诗“绿扇摇秋吐秀黄,宿根清傲雪和霜。花能成实连茎脆,子可为房取蜜藏。争爱广阴能障暑,谁知甘味亦充粮。(《芭蕉花》)”就是对芭蕉上述特征的诗意描写。

“碧玉轮张万叶阴,一皮一节笋抽金。胚成黄穗如鱼子,朵作珠花出树心。”这是董嗣杲在《棕榈花》对棕榈叶形、花序和开花过程的描写。棕榈的叶片近圆形,如车轮一般;花序粗壮,多次分枝,从叶腋处一节一节抽出,通常是雌雄异株。未开放的花苞外形如鱼,又称“棕鱼”,可供食用,小花串在一起如鱼籽一般。可见董嗣杲对植物生长发育特征的观察是多么的细致入微。

1.2 双子叶植物

山茶花又名月丹,是中国的传统十大名花之一。其花顶生,红色,花瓣6~7片,多为重瓣,形状大小酷似饭碗。《月丹花》中, “朱砂炼碗质轻盈,知是蟾宫几杵成。”一联描述了山茶花的花色与花形,好似月宫陶制下凡人间;而诗句“叶沿绿刺星星劲,心结黄芽粟粟明。”则描述了“山茶叶革质,椭圆形,边缘有细锯齿;雄蕊多为亮黄色,外轮花丝基部连生”的叶形与花蕊特点。另外,董嗣杲吟诵山茶叶质、叶形、花色和花期的诗句还有:“老树苍枝翠子乾,烂红搀向雪晴看。绿攒劲叶身边刺,金凝纤须腹内丹。(《山茶花》)”。

玫瑰花倍受全世界人民的喜爱,古人称作徘徊花。董嗣杲的《徘徊花》一诗对玫瑰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其中“叠萼黄心紫瓣柔,秾薰粉腻入香篝。”一联说明了玫瑰的花瓣重叠、紫色,花蕊呈黄色,味道浓香腻人,常用作薰笼花卉;而“拂拂靓香遗片异,鳞鳞刺叶矮丛抽。”一联则道明了玫瑰“植株丛生,枝条密被柔毛、且多密刺”的营养体特征。

荷花有水中芙蓉之美誉,亦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一。董嗣杲有七言律诗《荷花》描述了其花部及根状茎特点。“翠房分菂莲须褪,玉藕抽丝暑叶摇。”中的“翠房”即为莲蓬(花托),其表面具多数散生蜂窝状孔洞,每一孔洞中生一菂,即一粒莲子;“莲须”指莲花受精之后花朵枯萎时的花丝状态。藕为荷花的地下茎(根状茎),白色,其导管壁上附有粘液状的木质纤维素,当藕被拉长扯断时,木质纤维素会被拉长成白色丝状物体,这就是俗称的藕丝。根状茎分节,夏季节上抽出花芽与叶芽,分别长成荷花与荷叶。

凌霄花是紫葳科藤本攀援植物,借气生根攀援他物向上生长。凌霄花茎木质,表皮脱落,柔弱纤细,自身不能直立生长,故茎节上长出不定根,可附着于百尺之高的松树表面攀援生长。其花朵漏斗形,大红色。花开时枝梢仍然继续蔓延生长,且新梢次第开花,所以花期较长,可度岁年。董诗《凌霄花》“根苗着土干柔纤,依附青松度岁年。彤蕊有时承雨露,苍藤无赖拂云烟。艳攲偷醉斜阳里,体弱愁缠立石颠。翠飐红英高百尺,藏春坞上忆坡仙。”介绍了凌霄花攀援生长的特点和观赏特性。

瑞香是我国传统名花。常绿直立灌木,枝条粗壮,通常二歧分枝。春季开花,花萼花冠状,萼裂片4,外面为淡紫红色,内面为肉红色;带有绿色苞片的数朵至12朵花组成顶生头状花序。花香浓郁,芳醇持久,是古人常用熏香植物。董诗《瑞香花》“春沁幽花透骨清,矮窼殊迈百芳馨。紫英四出醉娇粉,绿萼千攒簇巧丁。自覆熏笼须闭户,谁栽锦伞都当庭。昼眠不用熏沈水,梦落庐山九叠屏。”正是对上述特征的形象描绘。将该诗纳入瑞香花植物学教学,必定趣味盎然。

《栀子花》曰:“明艳倚娇攒六出,净香乘烈袅孤妍。风霜成实秋原晚,付与华灯作样传。”该诗说出了栀子花的“花单生枝顶或叶腋,有短梗,花冠通常为白色,高脚碟状,顶部6裂,花香四溢”的特征特性。同时也说明,其浆果在风霜乍起的秋季结成,卵状至长椭圆状,长1.5~7厘米,直径1.2~2厘米,有翅状纵棱5~9条,顶部的宿存萼片长达4厘米,黄色或橙色,如同雕饰精美的彩灯一般。

柳树通常在每年4~5月间开花,产生具白色绒毛的种子,俗称柳絮,可随风飘飞,落地如雪。董嗣杲的 “翠丝窣地裹晴绵,三月春空灞岸烟。四下叶蕃如吐雪,一随风起欲漫天。(《柳花》)”说的就是,在春天的岸边,柳条突然就被柳絮缠绕,如同白雪一般,之后随风漫天飘扬。该诗对柳树的花期和果实特性进行了生动的描述。

古诗词中的蓼花,通常是指蓼科的红蓼,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常生于水边湿地。总状花序呈穗状,顶生或腋生,微下垂。6~9月开花,花淡红色,花被片长3~4毫米,大小如米糁。“瘦叶浮根傍柳矶,水天秋色夕阳时。晶晶红染累垂糁,袅袅凉摇软弱枝。(《蓼花》)”歌咏的就是上述基本特征。

2 植物物候花期相关诗句的解读

植物物候是指植物在一年的生长发育中,随着气象的节律性变化,以及在适应光照、降水、温度等因素的周期性变化条件下,而发生的萌芽、抽枝、展叶、开花、结果、落叶和休眠等规律性变化的现象。[2] 董嗣杲在其诗歌中记载了许多植物相关的物候知识。

春天气温回升,湿度适宜,有利于多数植物生长发育,是大多数植物开花的季节。董嗣杲的诗句 “破寒乘暖迓东皇,簇定刚条烂熳黄。野艳飘摇金雀嫩,露丛勾引蜜蜂狂。(《迎春花》)”描摹的就是迎春花的花期。迎春花开花于冬春之交,花期2~4月,金色的花朵在春风中摇曳,招引蜜蜂探花不止。诗句中的“东皇”即是古代神话里的司春之神,相传迎春花为东皇的使者,因此迎春花开放往往意味着春天来临。桃花也是著名的春季开花植物,詩句“占取韶光二月时,妒红深浅漫成蹊。暗销春恨含烟薄,靓落晨妆受雨低。(《桃花》)”吟哦了桃花盛开时节的赏花景象与落花时的低落内心。

清明位于仲春与暮春之交,正是锦带花绽放之时。《锦带花》中诗句“忍见柔枝缀彩英,愁围未解又清明。茸茸叠萼萦春梦,袅袅长条系别情。”描写的就是这一时节。锦带花为灌木树种,枝条开展,小枝细柔,常弯曲到地面,如同柳条一般寄托着离别之情。花期4~6月,正是春花凋零,夏花不多之际的应时之花,是我国东北,华北地区有名的观花灌木之一。

“雪缀柔枝冷未融,暗销尘境暑威隆。”是董诗《茉莉花》中对茉莉的特征与花期的描写。茉莉是木犀科直立或攀援灌木,花朵洁白似雪,品性畏寒、怕冷、不耐霜冻,在夏季开花,花期5~8月。茉莉花原产于印度,该诗的颔联“根从海国分灵种,花逐仙娥下蕊宫”也说明了其热性来源,如同仙女下凡来到华夏,正好印证了茉莉畏寒怕冷,喜好温暖的特性。

楝花为落叶乔木,圆锥花序约与叶等长,广展,密生枝端。花气芳香,花期4~5月,果期10~12月。《楝花》中的诗句“吹将二十四番愁,锦样群芳逐急流。风信到花春自往,霜华著子晚谁收。树攒密萼屯阴重,瓣落高枝缀藓稠。”说明了楝花的花期处于春尽夏来之际,是江南二十四番风信花的最后一花(梅花为首)。夏季花叶同放,形成绿荫,秋冬季节果实成熟。该诗将楝花物候节气描绘的清晰明了。

另有一部分植物是在秋冬季节开花,这类植物大多耐寒性较强,生长所需要的温度较低。木芙蓉是我国久经栽培的园林观赏植物,花期在8~10月,因为开在秋季,所以被称为拒霜花。董诗《芙蓉花》“如馆如城几艳丛,拒霜不觉老西风。”惟妙惟肖的写出了芙蓉花的花大而色丽的特点,并且点明了芙蓉花的花期。《枇杷花》诗曰:“种接他枝宿土乾,花开抵得北风寒。蛹须负雪疑蜂蛰,毛叶粘霜若蝟攒。蕤破极冬悬蜡蒂,果收初夏摘金丸。冻香便觉饴如蜜,树掩卢村月色宽。” 展示了枇杷的花期果期,形态特征和食用价值。枇杷花期10~12月,果期5~6月,枇杷因为其秋天不凋零,冬天开花,春天结子,夏天成熟的特点,被誉为“果木中独备四时之气者”,是仅有的冬天开花后还能结出果实的植物。枇杷叶片革质,披针形或倒披针形,边缘有疏锯齿,上面光亮,多皱,下面密生灰棕色绒毛,生于树枝如刺猬相聚一般。枇杷果肉柔软多汁,风味鲜美,且在初夏成熟,正在鲜果淡季,因此颇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还有一些植物一年四季都能开花,月季就是如此,因此又被称为月月红,月月花,长春花等。《月季花》中诗句“谢了还开肯悟空,一年三十六旬中。相看谁有长春艳,莫道花无百日红。四时常吐芳姿媚,人老那能与此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季花期长盛,花开不断的特点。朱槿又称扶桑,是木槿属的一种双子叶植物,花期全年,以夏秋两季为盛,但就一朵花而言为典型的朝开暮落,自古就有“日开数百朵,朝开暮落”之说。董嗣杲就在《朱槿花》中用“朝开暮落自篱头”“时当三伏眩双眸”和“深红独照满堂秋”的诗句吟诵了朱槿的上述开花特点。

3 植物园林建植与应用鉴赏价值的发掘和解读

观赏植物是指具有一定欣赏价值,适用于室内外装饰、美化环境、改善环境的并改善人们生活的植物。[3] 观赏植物的价值,既在于植物的花色、花形、花香、花相等,也有其背后深层的文化内涵。董嗣杲有不少诗句介绍了植物的装饰和配置特点与文化内涵,讲解了观赏植物的欣赏之道。将这样的诗句用于观赏植物的教学之中,可大大提升学生的植物鉴赏能力。[4]

酴醾花又称荼蘼花,隶属于蔷薇科悬钩子属,是我国古代非常有名的花木,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其花单生,多为白色,每枝开数十朵,连缀而开,为攀援茎,茎上有钩状刺,可依附他物向上生长。常用高架引其藤蔓,作垂直绿化或建成绿篱,也可孤植于草地边缘。另外,酴醾花生长较快,应该在每年春季萌动前进行修剪。《酴醾花》的诗句“云洞悬枝疑雪蛹,雨墙引蔓走烟虬。年年压倒看承架,又费山翁斫竹修。”阐明了用酴醾布置廊桥的美学价值。

郁李是蔷薇科樱属的落叶灌木,著名观赏花卉,在园林建植中常与黄色花卉配植,点缀于假山湖畔,有较高的欣赏价值。《郁李子花》一诗对郁李的形态、花色和观赏方式都有具体描写。诗句“劲条馥卉冒仙荄,殿取东皇艳杏开。” 指出郁李小枝细密,却给人刚劲之感。其中荄指树根,郁李根蘖较多,簇生成丛,传说是从东皇宫殿里的杏树移植而来。“茜瓣吐须凝露态,白英粘萼晕春腮。自知此树无人指,谁问他蹊有种栽。插取瓦瓶聊补空,不期粗俗误蜂来。” 阐明郁李花瓣白色或粉红色,或一瓣二色(基部白色上部红色),插生于萼筒之中。郁李虽然不像桃李一样人人采摘“下自成蹊”, 但可以折取花枝插入花瓶,作为插花用于观赏,或许可误引蜜蜂前来探花。

槐花,又名洋槐花,主要在北方栽培,以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为多,常于屋边、路边成行列植,郁闭成荫。花瓣黄色或黄白色,每到花期来临时,一串串槐花缀满树枝,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秋季树端蝉鸣不止,别具一格。董诗《槐花》“此树开花簌簌黄,秋蝉鸣破雨馀凉。肯信植庭能根叶,谁知列树自成行。云屯暗掩宫阴老,蜜糁龙池凤沼香。”就把槐树的这一园林建植与观赏价值描绘的栩栩如生。

《李花》诗曰:“宜繁宜远九标新,花露能仙雨点频。” 该诗句指出欣赏李花宜繁不宜疏,宜远不宜近。杨万里也有相似诗句:“李花宜远更宜繁,唯远唯繁始足看。”说明了李花的鉴赏之道。李花小而繁茂,素雅清新,故近前观其一貌,不如驻足观其全貌。

我国古代诗人常用挠痒这一说法来赏析紫薇花枝乱颤的场景,所以紫薇花又称作“痒痒花”。《紫薇花》诗曰:“枝干无皮痒有身,朱房翠戶演精神。何从借取麻姑爪,莫厌爬搔此树频。” 紫薇树皮平滑,灰色或灰褐色,树干年年脱皮。只要轻轻触碰枝干,紫薇则花枝乱颤,犹如被人挠痒一般。所以在欣赏紫薇花时可以轻触枝干,观其茎叶之律动。

植物作为一类具有经济价值的自然资源,很早就被人类所认识和利用。从我国的传统诗词来看,其中也记载了不少相关知识。董嗣杲的诗歌也不例外,将其进行挖掘,用于植物学类相关课程教学,大有裨益。

芦苇多生于江河湖泽,池塘沟渠等湿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利用芦苇的花、茎、叶等部位投入生存生活当中。《芦花》诗句“羌儿削管吹边远,淮俗编帘障屋危。岂特絮氈堪御冻,津头拾取作薪炊。”中详细地介绍了芦苇的使用价值。芦苇可用来做一种类似羌笛的单簧乐器,流行于四川北部,陕西西部等地区。在淮河流域,芦苇的茎叶常用来建造茅草屋。在抵御风寒等方面,芦苇不仅可以编作席子,也因为其通气组织发达,是优良的薪柴。

大笑花又名含笑花,木兰科含笑属常绿灌木,原产于广东与福建,为著名芳香植物,常建植于庭院供观赏和闻香。董嗣杲在 “羞靥倚风遗素脸,烂香浥露逼青瓜。开时气味起憎妒,牢掩篱门蚕妇家(《大笑花》)。”中将含笑花拟人化为美人的素脸,开花时芳香浓郁四溢,可催熟青瓜。由于我国古代养蚕有“闻香气则腐烂,闻臭气则结缩”的说法,蚕妇急忙关紧蚕室的门,防止含笑花的香气进入。

尽管董嗣杲的诗歌并不被大众所熟知,但从植物学的角度可以看出,他的诗歌对植物特征和内蕴的描写准确而优美。这些诗词用于课堂教学,可促使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巧妙地融合,是培养学生植物学核心素养的好素材,[5] 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营造艺术氛围,激发学生兴趣,促进专业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更能够达到三全育人、建立文化自信和立德树人的教学目的。

*通讯作者:解新明

课题项目:华南农业大学2020年校级教改重点项目《植物学类专业课+古诗词+立德树人的三全育人教学模式探索》编号JG20040

参考文献

[1] 李吉光.元代作家董嗣杲的朝代归属与作品辑录[J].文献,2006(1):163-168.

[2] 解新明,钟天秀,张向前,等.杨万里诗歌的植物学教学价值发掘与诠释[J].高教学刊,2021,7(23):89-92+96.

[3] 李景侠,康永祥.观赏植物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1-2.

[4] 解新明,张向前.植物学教学的课程育人和文化自信[J].高教学刊,2020(14):53-56.

[5] 郭加林,杨玉玲,刘粉弟.诗词在生物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生物教学,2019(21):38-40.

猜你喜欢
物候生长发育古诗词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气候变化对民和杏发育期影响分析
猜诗词
古代物候知识和物候历
山东省冬小麦2001—2010年生长季变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