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奇丈夫”邓稼先

2021-12-16 15:55杨玲
中国教师 2021年12期
关键词:邓稼先板书丈夫

杨玲

《鄧稼先》是一篇传记文,但与一般的人物传记和写人记叙文不同的是,文章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的民族情结、50年朋友深情为基调,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邓稼先。

文章以小标题的形式,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中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并在这个大的历史背景下推出人物邓稼先。第二部分,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同美国原子弹设计领导人奥本海默进行对比,突出邓稼先的高尚品质。第四部分,作者杨振宇从邓稼先那儿得到消息,了解到中国的原子弹是自力更生研制出来的,为民族感到自豪,为朋友感到骄傲。第五部分,描绘邓稼先工作环境的恶劣,表现他在艰苦条件下,面对巨大挑战,肩负重任、勇于担当、身先士卒。第六部分,引述作者与许鹿希先生书信中的话,对邓稼先的一生进行高度评价,抒发对朋友的深情。看起来,形式是“散”的,但主题是集中的:几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的高尚品格,邓稼先等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本课为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读课文,本课时是《邓稼先》的第一课时,我将这一课时的教学重点设计为对邓稼先人物形象的分析。紧扣统编教材双线组元的特点,在人文主题“群星闪耀”下,分析邓稼先的崇高精神与品质,感受他的爱国情怀;针对语言要素,指导学生分析时要做到字斟句酌。我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奇丈夫”,以此来统领全篇,设计本课时的挑战性学习的核心任务: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奇丈夫”邓稼先“奇”在何处。这个设计既能抓住学科本质,还能坚守育人价值。既让学生聚焦文本,进行文本细读,分析人物形象,感悟邓稼先的崇高品质,还引导学生向拥有这些美好品质的人物学习,理解并传承孕育这些优秀品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①通过勾画课文中对邓稼先直接评价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②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时代背景,通过对典型事迹和典型细节的分析,把握邓稼先的性格特征与崇高品格。③品味文章描写议论抒情的表达效果,学习邓稼先的爱国精神,感受作者对邓稼先的怀念和赞颂之情。

一、初读课文,借助歌词,整体感知文章

师:本篇课文的第五部分引用了一首“五四”时代的歌词,这首歌是作者父亲最喜欢的《中国男儿》。请大家齐声朗读一遍。

所有学生齐诵书中引用的《中国男儿》歌词,教师帮忙正音。

师:作者为什么要以一首父亲喜欢的歌作为《邓稼先传》的背景音乐?用歌词中的一个词语概括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1:“古今多少奇丈夫”的“奇丈夫”。

生2:“奇丈夫”。

教师板书“邓稼先”“奇丈夫”。

【设计意图】用文章第五部分引用的歌词导入对文章的学习。抓住文中所引一首“五四”时代歌词中的关键词“奇丈夫”,借助歌词,快速有效地引导学生切入文本,把握邓稼先的形象特点。而且“奇丈夫”一词既是对邓稼先的整体形象的概括,也顺利地引出本课的后续核心学习任务。

二、借助挑战性学习任务,细读分析文本

布置核心学习任务:通读课文,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奇丈夫”邓稼先“奇”在何处。

1. 分小组讨论课文第三、四、五部分

先引导学生着重分析文章的第三、四、五部分。将班级分成三个小组,每个小组对应一部分。学生先自主阅读,在文中勾画关键语句,并在旁边批注分析。小组讨论,代表发言,他人补充。

(1)第三部分

生1: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人们绝对相信他。

生2:作者写奥本海默是为了和邓稼先形成对比。奥本海默锋芒毕露,衬托了邓稼先的谦虚朴实。

师:什么导致了邓稼先和奥本海默的不同?

生3:我猜是美国和中国的民族文化不同。文中说邓稼先“最不要引人注目”。“最不要引人注目”和“最不引人注目”的区别在于,“最不引人注目”是人们觉得的,而“最不要引人注目”是他自己不想引人注目。由此可见,邓稼先是一个“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人。所以,是民族文化导致了邓稼先和奥本海默性格上的截然不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出邓稼先谦虚朴实、从不骄人的性格。

师:为什么邓稼先能劝服两派?

生4:因为“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一心为了国家,“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他又很谦虚,所以人们绝对相信他,支持他。所以他才能在非常时期劝服两派共同工作。

师:同学们分析出邓稼先“最不要引人注目”“谦虚朴实”“无私为公”“受人信任”。可见,邓稼先作为“奇丈夫”,有着由几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令人赞叹的人品。奇人有奇品!

教师板书“奇人有奇品”。

(2)第四部分

生1:在作者询问邓稼先寒春是否如谣言所说,参加了中国原子弹工作时,邓稼先说“他觉得没有,但是确切的情况他会再去证实一下,然后告诉我”,由此可见,邓稼先严谨,实事求是。

师:为什么同为世界顶尖科学家的杨振宁会在看到邓稼先的来信后,有着“极大的感情震荡”?

生2:因为制造原子弹本身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对当时的中国而言,任务十分艰巨,而且当时国际上对中国是封锁的,就像原文中说的“除了最早于1959年底以前曾得到苏联的极少‘援助以外,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这里苏联“援助”是加引号的,也就是说苏联其实也没有给我们什么援助。所以,当作者看到邓稼先来信,得知原子弹是由邓稼先带领中国人完全自主独立研发的,内心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这也从侧面写出邓稼先功勋卓著、贡献巨大。

师:面对国际封锁,邓稼先带领科研团队自强不息,完全自主独立研发、设计、创造出属于中国的原子弹,使得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令所有中国人都重拾民族自信,为中华民族而感到骄傲自豪。邓稼先作为“奇丈夫”,有着非常巨大的贡献,卓著的功勋。奇人有奇功!

教师板书“奇人有奇功”“国际封锁”“挑战巨大”。

这里,教师借机引导学生回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找邓稼先的具体贡献。

生:“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摆脱任人宰割危机”“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

(3)第五部分

生1:文中“我不能走”这句话体现了鄧稼先有强烈的责任感,在危险时刻奋不顾身,身先士卒,用镇定、沉稳感染众人。

生2:课文引用“吊古战场文”,写出了这里自然环境恶劣,条件艰苦,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邓稼先带领团队勇于牺牲、不懈努力,最终立下了旷世功勋。

师:文中有两句话:“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作者到底知不知道?为什么要写“不知道”?

生3:写“不知道”是作者在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体会邓稼先面对困境时需要的才智与毅力。是同为科学家的杨振宁对另外一位承担重任的科学家的深刻理解与无限怜惜。

师:在“马革裹尸”的古罗布泊战场极为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工作条件下,邓稼先作为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面对巨大的挑战,肩负着常人难以理解的重任和使命,勇于担当,身先士卒,置生死于度外。

教师板书“自然恶劣”“条件艰苦”。

同时,回看第二部分,这一处是对前面“奇人有奇品”的补充。

师:再回看第二部分,邓稼先是怎么逝世的?

生1:“全身大出血”,年仅62岁,为中国国防事业发展奉献了一生,付出一切。

师:所以文中用哪八个字评价他?

生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 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的第一、六部分

对于课文的第一、六部分,教师先是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从客观叙述的文字及作者对邓稼先的高度评价中,体悟深意。

(1)第一部分

请全班女生齐读第一部分,理解客观叙述的文字中蕴含的深意,体悟字里行间的深情。

师:中国近一百多年的历史中,最危险的是什么时候?用文中的一个四字词语概括。

生:“亡国灭种”。

师:“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站起来了”,邓稼先为中国历史的这一巨大转折做出了巨大贡献,帮助中国人民站了起来。

教师板书“历史”“亡国灭种”。

(2)第六部分

文章第六部分,是作者杨振宁对邓稼先一生的评价。请男生朗读这一部分,感悟深情。

师:第六部分,除了“稼先”人名外,不断重复出现的一个词是什么?

生:“永恒”。

师:邓稼先的精神与贡献,对中华民族来说,对历史来说,是永恒的!邓稼先作为“奇丈夫”,他的人生价值是永恒的!这与中国传统文化所推崇的“立德”“立功”“虽久不废”,是为“不朽”,是相符的(“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教师板书“永恒”“人生有奇值”。

呈现总板书,再次借助歌词小结(见图1)。

师:在纵向的历史与横向的困难交纵的历史时局下,诞生了伟大的“奇丈夫”邓稼先。他的功绩与精神,将随着历史的发展,越来越深地被人们理解和敬仰!同学们,经过刚刚对文本字斟句酌地细读后,大家是不是更能领会杨振宁为什么要以这首《中国男儿》作为《邓稼先传》的背景音乐了呢?现在,请同学们再次充满感情地朗诵歌词《中国男儿》(生齐诵)。邓稼先正是这样一位由几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出高尚人品、气节的中国男儿,在中华民族面临巨大挑战的关键时刻,面对着种种困难与险恶,勇敢地站出来,只手撑天空,肩负起重树民族尊严的巨大责任,碎首黄尘,付出一切,他功勋卓著,品质卓越,他的精神与业绩,也像“长江”“大河”“昆仑”一般屹立在“亚洲之东”,成为永恒。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奇丈夫!

【设计意图】以关键词“奇丈夫”统领全篇。挑战性学习任务“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奇丈夫邓稼先‘奇在何处”,既能让学生细读文本,勾画关键语句,揣摩品味分析,把握人物特征;也能引导学生在分析人物形象的同时,感悟邓稼先的崇高品质与爱国精神,以及作者对邓稼先的情感,从而向拥有这些美好品质的人物学习;理解孕育这些优秀品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有所发扬传承。这一挑战性学习任务,将学科本质与育人价值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三、借助挑战性学习任务,理解现实意义

由“古今多少奇丈夫”联系现实,借助写作实践这一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探究文章的现实意义。

师:张爱萍将军为邓稼先写的挽诗里有一段话“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哀君早辞世,功勋泽人间”,我们可以把它作为本文的题记。邓稼先的热血“至今尤殷红”,他的精神也一直传承在“中国男儿”的血脉中。中国有着很多如邓稼先一般,在历史的关键时刻,面对着种种困难,为中华民族带来巨大转折,改变中国人命运的“奇丈夫”,请选择一个你心中的“奇丈夫”,为他写一句题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探究文章的现实意义,以读导写,以写评读。学习课文中邓稼先的优秀品质,寻找社会中的杰出人物。学习文章中直接抒情议论的写法,并迁移运用。这一学习任务,是对本课语言知识技能学习效果以及育人效果的评价。

我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把握了语文学科本质进行教学,紧扣文本,涵盖诵读,通过对邓稼先的性格特征与崇高品质的分析,使学生对邓稼先的家国情怀发生情感共鸣,理解家国情怀的内涵,产生相应的情感追求,并落实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这就将学科与育人有机融合在一起,借助挑战性学习任务,在语文学科阅读教学中实现了语文学科的德育价值。

(作者系清华大学附属中学语文备课组组长、北京市海淀区见习教研员)

责任编辑:孙昕

heartedu_sx@163.com

猜你喜欢
邓稼先板书丈夫
语文教师,今天您板书了吗?
傍晚
稼先的故事
安慰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板书设计的时效性
PEP小学英语第六册Unit3 B Read and Write 教学设计
思想政治课简约板书
许鹿希:有一种爱情叫“国家机密”
邓稼先的像遮住夫人脸
有些爱,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