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人杰《山海间》新书首发式暨研讨会在京举行

2021-12-16 11:46罗曼
鸭绿江·华夏诗歌 2021年9期
关键词:人杰山海诗刊

罗曼

2021年9月23日,由《诗刊》社、中国诗歌网、西藏自治区宣传部、西藏文联共同主办的陈人杰《山海间》新书首发式暨研讨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成功举行。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吉狄马加,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叶延滨,《诗刊》社主编李少君,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主任何向阳,《诗刊》社副主编、评论家霍俊明,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名誉会长、艾青文学院院长曾凡华,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欧阳江河,中国作协创联部副主任黄国辉,《光明日报》文艺部执行主任邓凯,《扬子江》诗刊主编胡弦,西藏文联一级巡视员、副主席、西藏作协主席吉米平阶,《西藏文学》主编次仁罗布,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西渡,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曹宇翔,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大解,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罗振亚,河南大学教授耿占春,《当代诗词》研究主编宋湘绮,《诗刊》编委谢建平,《山海间》策划人唐朝晖,鲁迅文学院教师杨碧薇,长江文艺出版社诗歌出版中心主任谈骁等来自全国的30余位重要诗人、评论家、学者与会,聚焦陈人杰诗集《山海间》的思想性、艺术性、创新性并展开深入研讨。

会议由中国诗歌网总编辑金石开主持。

从援藏到留藏,从西湖到西藏,陈人杰放弃如诗如画的江南,深深扎根于这片雪域高原。《山海间》收录近120首诗,是诗人走遍西藏山山水水写下的心灵之书,是雪域悟道的灵魂之诗、生命之思,也是高原诗歌向着诗歌高原迈进的愿望之书。

吉狄马加在致辞中表示,在西藏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特殊历史节点上,召开陈人杰诗歌研讨会非常有意义。习近平总书记专门视察西藏,做出一系列重要讲话,西藏成功步入小康社会,近年的变化有目共睹,可以说西藏今天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陈人杰是真正全身心扎根在西藏,一是出于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有诗人的情怀,到了那样一个离天空最近、看星星最清楚、江河奔流的高原上,激发了他的诗情。陈人杰在这片土地上,跟藏族人民生活在一起,跟西藏的作家、诗人共同奋斗在一起,应该向他的这种精神表示敬意。在《山海间》里,陈人杰以一个西藏人的心态,将自己和土地上的万物融合在一起,从容书写对现实的思索、对自然的赞颂,以及对生命的终极理解,这部诗集深入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思考和想象空间。

叶延滨认为,在某种程度上说,西藏成全了陈人杰,陈人杰也成全了西藏。读完《山海间》,深深为作者的深情所感动,这份情是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对子女的呵护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山海间》不仅仅是感情的表达,更多是对诗歌本质的追寻,正是在无数遍与自身灵魂的对话中,证悟诗歌之道,使其诗歌升华出新的境界。

霍俊明代表主办单位致辞。他表示,一个诗人能够写到什么程度,与见识、眼界、襟怀、人生际遇有着重要的关联。陈人杰的《山海间》印证了福科所提出的词与物的诗学命题,以及沃尔科特提出的诗人的生活邊界和语言边界存在的一种张力关系。正如公元759年的秋天,杜甫离开陕西入川,是他人生和创作的一个转折点,陈人杰作为三届援藏干部,在日常生活和广阔的高原之间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生命关系,形成了深度的精神互动,这让他的创作不管是从内部的变化,还是在技艺上,都突破了《西藏书》的写作。

陈人杰在答谢词中表示,《山海间》是高原诗歌向着诗歌高原迈进的愿望之书。从西湖到西藏,从东海之滨到万里羌塘,从温润水乡到冰天雪地,最后从援藏到留藏,在“黑暗”的孤寂中走向鸿蒙星空。行走在祖国的最高处,扎根在高原的最基层,愿留不归,用脚步丈量、追寻高原诗歌向着诗歌高原迈进的必由之路。今天诗人、评论家对他的勉励,是他诗歌写作的“氧气”,是最好的馈赠、滋养和浸润,也是他返回西藏后继续努力的恒久精神支撑。

李少君在总结发言中表示,阅读陈人杰的诗是一种高峰体验,有山的瑰丽惊险和海的澎湃宽阔,两者结合得非常好。他真正在高原上完成了自我超越,达到了全新的境界。陈人杰用30年的经历完成一种主题性写作,这个主题就是走向高峰,他可能已经接近或者说正在达到,这一方向也符合中国百年新诗的发展逻辑。相信这次会议无论在他本人创作史上,还是在新时代诗歌史上,都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反响。陈人杰启示我们,诗歌需要用一生来完成。

会议认为,《山海间》是西藏在脱贫攻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交出的文学答卷,也是新时代深入中国肌理,用脚步丈量出有体温的沉实之作,更是一个具体的诗人在时代浪潮中,由观察至行动的力量之诗。

猜你喜欢
人杰山海诗刊
《山海涧》
观山海
如果《山海经》里的神兽被唤醒了?
《星星》诗刊,快来订阅吧!
《星星》诗刊,快来订阅吧!
《星星》诗刊,快来订阅吧!
羞愧之心
制度创新打造“人杰”,助推“地灵”
走向死亡的副市长
超级大学生奶爸,绝境出击乃“人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