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音乐欣赏课“四赏”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2021-12-16 16:50罗小琴
当代家庭教育 2021年31期
关键词:音乐欣赏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罗小琴

摘 要:音乐欣赏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应用,有助于形成系统的音乐欣赏方法。创造性地提出音乐欣赏课教学的“四赏”模式,并结合课程思政,加强初中生音乐欣赏课教学。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歌唱祖国》课堂教学为例,将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过程分为集中注意力欣赏→情绪感欣赏→分析感欣赏→审美感欣赏四个阶段。通过教学模式改革和实践,拓展初中生的审美体验幅度和深度,在“润物细无声”中融入课程思政。

关键词:音乐欣赏;教学模式;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 (2021)31 -0041-02

【Abstract】The reform and application of music appreciation teaching model will help to form a systematic music appreciation method. Creatively propose the "four appreciation" mode of music appreciation class teaching,and combine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o strengthen the teaching of music appreciation class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he process of music appreciation,taking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the seventh grade book "Singing The Motherland" published by the People's Education Press as an example,the teaching process of the music appreciation class is divided into four categories: concentrated attention appreciation → emotional appreciation → analytical appreciation → aesthetic appreciation. Through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mode,the scope and depth of the aesthetic experience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re expanded,and incorporat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to "moisturizing things silently".

【Keywords】Music appreciation;Teaching mode;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當前,中学生义务教育教学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初中生音乐欣赏课也应该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响应教育部提出的“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号召,探索新形势下的创新教学模式。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审美体验提高音乐素养,丰富音乐情感,享受更加多彩、有意义的生活。通过多种音乐活动,让学生体验音乐的魅力,开发音乐活动所需的基本能力、音乐性和创意性;进而通过音乐提高学生的生活品质和艺术欣赏能力。

1.“四赏”音乐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在生活中,对于初中生而言,欣赏音乐最为熟悉、最普遍的活动是感知音乐、欣赏音乐。欣赏音乐是唱歌、乐器演奏、音乐制作、音乐评价等音乐体验中最基本的内容,通过“听”的基本行为体验音乐。

首先,在初中生音乐欣赏课的学习中,经常将欣赏音乐与茫然地听音乐混淆。欣赏音乐被认为是听音乐、理解音乐的能动性和主体性的行为。为此,全神贯注于音乐,积极理解构成音乐的各种要素的能力是绝对有必要的。因而,并不是单纯地听音乐,而是要让学生用感性和理性的知识投入到音乐欣赏中,深深感悟并透彻理解。认知上投入和理解音乐作品是对音乐形成的要素特征和音乐表现的具体感知和感应,即使是同样的音乐作品,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欣赏者,对其中包含的音乐意义做出不同的反应,从而进行多样的审美体验。

其次,传统的初中生音乐欣赏学习课存在能听多少就听多少的消极被动行为。事实上,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除了单纯地听音乐作品的被动过程之外,还有边听音乐边分析的认知过程和用自己的音乐重新解释的创意过程。这些过程对音乐的情绪、知识和审美体验融合在一起,在音乐学习中进行欣赏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初中学生现状,要培养对乐曲结构的逻辑掌握力,要感知乐曲中的美的要素,要提升对艺术意义的洞察力……

最后,学生们通常处于单纯地接受教师所授歌曲的被动立场。目前,在学校的音乐欣赏课虽然与单纯的听音乐不同,但是只听乐曲,只听教师对乐曲的讲解。了解欣赏歌曲的题目、作曲家、作曲背景及使用的乐器等乐曲的信息,或者单纯地区分音乐特性,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欣赏。因此,为了更有效地上音乐欣赏课,教师要充分理解欣赏课的目的,正确认识欣赏的类型和过程,在此基础上,设定系统的授课阶段,优化课程结构和提高教学手段是很重要的。

因此,本文对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过程进行了考察,并根据初中生的特点提出音乐欣赏课的“四赏”教学模型,并将其具体应用于初中生音乐欣赏课教学之中,有助于充实音乐欣赏课教育。

2.“四赏”音乐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

欣赏音乐(appreciation)和听音乐(listening)有区别,欣赏以欣赏者的意图和集中为前提。根据欣赏者想听的动机和集中程度,欣赏的类型有所不同。

初中生音乐欣赏课教学应该从无意识的听上升到有意识的听,从表面上听上升到部分理解的听,最后加深到综合理解的听。深层次水平的欣赏并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需要很多欣赏的经验和所需的知识作为铺垫。因此,本文提出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过程具体分为集中注意力欣赏→情绪感欣赏→分析感欣赏→审美感欣赏四个阶段。各个阶段教学过程如下:

(1)集中注意力欣赏

集中注意力欣赏是学生开始对音乐感兴趣的阶段,学生集中在“听什么”。在这个阶段不会出现感情上的反应或认知上的反应。只是会认识到听到什么、什么声音,是纯物理性的音乐。比如在《歌唱祖国》这首歌的具体教学过程中,笔者首先通过播放这首歌曲而导入新课。笔者所在中学虽然处于革命老区一座小县城的乡村中学,但是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资助下也建立了完善的音乐多媒体教室,因此有条件开展多媒体教学。笔者在《歌唱祖国》的授课过程中,给同学们插播国庆典礼等来源于网络的视频,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地听,从而充分地感受艺术的旋律。笔者作为乡村音乐教师,在集中注意力欣赏阶段,通过合理使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有效使用多媒体技术、网络信息等教学辅助工具,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表现在:同学们充分感受到这首歌的歌词简洁、集中、生动,在旋律上大胆而深情,连贯、统一且充满变化。同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注意集中阶段是最基本层次的欣赏,是能够欣赏音乐的源头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

(2)情绪感欣赏

为了听音乐,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后,从欣赏者的反应角度来看,可以分为感性地听音乐(情绪上的欣赏)和认知性地听(分析性的欣赏)。感官欣赏是对音乐中出现的旋律特征或音乐所引起的声音活力进行情绪上的反应阶段。欣赏者对音乐感官、直观地听,感受和感知音乐的特点和魅力。也就是说,在听觉上识别和反应欣赏曲目中的特点的同时,作为这种听觉感觉的结果,感受和反应音乐所带来的情绪或氛围,刺激音乐的感性。《歌唱祖国》这首歌充分表现了祖国朝气蓬勃、繁荣昌盛的新面貌,铭刻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巨大跨越。笔者通过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感受祖国繁荣、蒸蒸日上的新风貌,激发同学们热爱祖国之情,从而将课程思政内容自然而然地融入教学过程之中。小组讨论是音乐教学过程中非常有效的一种组织形式,教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引领性作用,通过设问等形式引导学生把握歌曲中体现的情感,同时起到学生之间团结互助、相互配合的作用,毋庸置疑,在小组讨论实践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了课程思政。

(3)分析感欣賞

通过分析乐曲的特点要素(节奏、曲调、和声、力度、速度、调式、曲式,以及织体等)来开展这一阶段,集中听声音是怎么表现的。让学生将焦点放在乐曲所具有的音乐构成要素上,进而辨别要素,寻找各个要素之间的关联性。能够区分音乐的细节要素的能力越强,不仅有助于学生听和理解音乐,也会增加同学们相应的情感反应。

教师在《歌唱祖国》授课过程中,要深入阐述乐曲的要素特征:

第一,这首歌在新时代创造了一种全新风格的歌曲,其重要特征是主歌和副歌长度相等。

第二,主歌的每段歌词都不同,表现出同一主题的不同方面;副歌具有相同的歌词,是歌曲主题集中的体现;主、副歌在节奏、结构和音调上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第三,这是一首具有深厚思想意识和高度技巧性的颂歌,传遍了大江南北,象征着富强民主的新中国。

因而,将音乐的构成要素关联起来,展示音乐的情绪、感觉、氛围,会更客观地认知和分析音乐。从这一点来看,教师应该在此阶段充分理解与运用:感性/情绪上的欣赏和分析上的欣赏是互补的,进又在分析感性欣赏阶段悄无声息地融入课程思政内容。

(4)审美感欣赏

审美感欣赏以乐曲的综合理解为基础,赋予欣赏者个人的主观解释和意义的阶段,集中听乐音想要表达什么。欣赏者评价作曲家意图的创意或想法在乐曲中如何有效地表现出来,判断作为一部作品的音乐的质量和价值。更重要的是,音乐欣赏有什么好处,如何丰富自己的生活。在发现音乐作品中内在意义的过程中,情感反应和认知理解相互作用,从而产生审美体验。在《歌唱祖国》的教学中,通过组织小组比赛的形式丰富课堂,看哪个小组唱得声情并茂,哪个小组唱得准确无误,各个小组之间互相PK,同时找出缺点后给学生录合唱,多加强练习。之后,在元旦晚会上进行大合唱,从而使之源于课堂,又深入和丰富生活,同时课程思政在课后的生活之中继续加强。笔者组织实施的《歌唱祖国》大合唱得到了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充分肯定,同学们也感觉得到了很大的舞台历练。有的学生家长向笔者反馈:“我的孩子原来很腼腆害羞的,是音乐这个舞台改变了他。”

3.结论

虽然提出的“四赏”教学过程不一定是循序渐进式的,但是我们应该强调音乐欣赏与听音乐是有区别的,所以要以听音乐的意图和注意集中为前提。与此相比,分析性的欣赏和审美性的欣赏应该更积极地投入到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之中,同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各种实践形式。因此,理想的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是通过感官的感知,循序渐进地认知,进而理解并接受,从而提高初中生的审美体验幅度和深度,同时又在润物细无声中融入课程思政。

参考文献

[1]雷诗君.论思政教育与音乐欣赏的融入——以钢琴组曲《红色娘子军》为例[J].艺术教育,2021(01).

[2]王英.新课标下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初探[J].中国文艺家,2020(12).

[3]朱瑛琪.中学音乐欣赏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与思考[J].考试周刊,2020(A1).

[4]谢丽生.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20(05).

[5]周又佳,冯凌燕.论多媒体技术背景下的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J].音乐生活,2021(01).

[6]华剑峰.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J].求学,2020(43).

[7]李菁.审美经验现象学视野下的音乐欣赏与创造性思维探究[J].明日风尚,2021(01).

猜你喜欢
音乐欣赏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陶冶情操,培养审美
提高学生音乐欣赏兴趣的方法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