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视角下建构坊项目活动的推进策略

2021-12-16 16:50周焱
当代家庭教育 2021年31期
关键词:策略

周焱

摘 要:STEM 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四门学科英文首个字母的缩写。STEM教育的过程不是把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知识简单叠加,而是将跨学科的知识运用到解决真实问题的场景中,让孩子把零散知识变成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建构坊项目活动有着领域整合、材料感知、建构创造的特点,与STEM的教育过程不谋而合,成了STEM课程理念的实践方式之一。而传统建构游戏欠缺探索性,且过于重视建构结果,不利于幼儿的多元化发展。本文就STEM视角下建构坊项目活动的推进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STEM;建构坊项目活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 (2021)31 -0073-02

【Abstract】STEM is the abbreviation of the English first letter of the four disciplines of 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and Mathematics. The process of STEM education is not simply superimposing knowledge of 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and mathematics,but applying interdisciplinary knowledge to scenarios that solve real problems,allowing children to turn scattered knowledge into an interconnected whole. The construction workshop project activitie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omain integration,material perception,and construction creation,which coincide with the education process of STEM,and become one of the ways of practicing the concept of STEM curriculum. The traditional construction game lacks exploratory nature and places too much emphasis on construction results,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promotion strategy of construction workshop project activities under the STEM perspective.

【Keywords】STEM;Construction workshop project activities;Strategy

1.提供多样选择,唤醒幼儿与生俱来的创造潜能

(1)材料多样性

STEAM的教育理念强调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在保证幼儿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的同时,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因此,应根据幼儿游戏能力水平和兴趣需要,将材料直接链接幼儿经验,在操作感知中,产生建构创意。一是可操作性——以物替物。如其他建构类的齿轮积木、磁力片积木,乐高积木;废旧材料如餐巾纸盒、薯片筒、易拉罐;低结构材料如小石块、树枝、泡沫砖等,可以帮助幼儿不断探索建构过程中的奧秘,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操作与想象空间。二是为幼儿提供包含数学元素的辅助材料,如尺子、水平器、垂直测量器等,帮助幼儿在建构过程中对建构物进行观察、测量和记录。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幼儿提供暗示着多种解答,尽量减少仅限于一种玩法的游戏材料,让幼儿在自由的操作、试验、探索、即兴扮演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同一材料的多种玩法,充分挖掘材料的潜在性。幼儿园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重视幼儿教育中大自然、社会等元素的渗透。

同时,在投放材料时,教师要基于幼儿的年龄和兴趣特点,对幼儿近期和远期培养目标有一个清晰的理解和把握,以项目游戏目标为主要依据,有针对性地选择、配备、投放各种建构材料,使材料与游戏目标和幼儿发展的实际水平相匹配,力求使材料满足幼儿当下的发展需要。例如,《建构和美家园》工坊游戏中,除了原有的单元积木之外,师幼共同收集了树枝、旺仔牛奶罐、水管等做的小区的装饰设施,大班幼儿自己设计绘画建筑标识,家长共同参与设计背景等,适宜的材料、充满情趣的环境调动了幼儿参与游戏的热情,每天孩子们都在忙着搭建最实用,最现代的新社区。教师选择、投放建构材料紧紧需要跟随幼儿活动的开展,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不断地充实和更换材料,充分考虑材料的目的性、丰富性、层次性和有效性,使材料不断满足幼儿游戏发展的需要。

(2)问题情境性

STEM教育强调开展基于真实问题的项目式、体验式游戏活动。在这种理念下开展幼儿园建构游戏,注重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培养幼儿善于观察的习惯,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小班幼儿建构《小动物的家》的主题时,教师提供各种动物,如长颈鹿,幼儿讨论就提出,长颈鹿的脖子长房子要盖得高,在建构小猴子的家时,幼儿就想到里面要有棵树给小猴爬,还有的孩子建构一个小仓鼠的家,原来他自己家里就养了一只小仓鼠,于是建构的家里就有了浴室、吃饭的餐厅、睡觉的小床、小型滑滑梯,还有一个洞,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地方?幼儿回答:这是老鼠洞给小老鼠钻的。这个真实的场景再现也是幼儿经验再构的过程,幼儿在游戏中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选择内容,寻找和游戏主题相适应的替代物。当面对有随机性的和不确定性的游戏材料时,幼儿为了游戏的需要和持续,往往还会“急中生智”。

(3)时间充裕性

STEM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活动前会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做计划”。当前,在幼儿园建构游戏中,教师相对比较重视幼儿的操作,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引导幼儿“做计划”。计划不周,可能会导致幼儿在建构过程中遇到一些事先没有预料到的问题,如积木的数量不够,颜色搭配不和谐,选用的积木形状不匹配等。因此在活动前跟项目活动推进路径,引导幼儿画出审计图,制定分工图,细化流程图,规划统计图,为幼儿提供充足的“做计划”时间。

例如,在搭建《隧道》主题时,幼儿在尝试阶段选用了单倍块垒成隧道的墙壁,但是实验下来发现垒出来的墙不够牢固,经常会倒塌,幼儿经过此实验,以及参观现场,最终发现大圆柱是最佳选择,有了之前的经验,幼儿开始计划设计施工图,预测即将要使用到的积木数量,发现在大圆柱不够的情况下,与同同工坊的项目组协调借用,搭建的过程不断实践和调整改建,经过一个月的实践,幼儿终于把隧道项目完成。在建构的过程中,教师是参与者和支持者,支架幼儿的探究路径,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幼儿更能全身心地投入建构游戏中,有利于幼儿主动性、坚持性、专注性等学习品质的养成。

2.实践驱动任务,增强幼儿主体间性发展

第一,充分的操作。STEM教育强调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在“做中学”。在幼儿园建构游戏中,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来获取直接经验。在驱动任务的执行中,给予幼儿足够的动手操作机会,可以让幼儿通过操作材料来实现自己的构想,有利于幼儿掌握跨学科的思维方式,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在搭建《高架桥》的项目活动时,幼儿搭建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什么样的积木适合做桥墩?”“在桥墩数量不足的情况下,如何在保证稳定的同時减少积木的使用数量?”“接触面积和稳定性有什么关系?”“如何延长坡度,使道路更安全?”“如何连接第一层和第二层?”幼儿通过一次次的实验和比较,参观与学习,和同伴协商讨论、调整再实施,共同探究问题,一座由幼儿自己设计、建造的“高架桥”终于完工了。整个活动的过程中,幼儿不但了解了积木的属性,发现了力与平衡,接触面积和稳定性关系。

第二,团队的合作。STEM教育注重发展幼儿的团结协作能力。多样化的合作有利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在幼儿园建构坊项目游戏中,教师设置不同的建构主题,创设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幼儿游戏时打破班级界限,根据不同的建构主题选择合适的同伴组成小组,小组成员团结协作,扩大了交往范围,由熟悉的班级拓展到相对陌生的环境。同伴交往的对象变得更加广泛,接触到其他班级的老师、幼儿,来自不同班级的师幼、幼儿之间可以是一对一或一对几交往模式,也可以是个别、小组或集体的交往。随着幼儿交往范围的扩大,交往活动不断深入,也会涌现出用多样化的合作方式解决问题。为避免传统建构游戏中幼儿无目的性地建构的情况,结合STEM课程中“合作、共享、创新”的理念,注重幼儿个性化经验的分享,教师通过发问,引起幼儿对某一重点或难点的思考,以小组合作、平行模仿等方式共同解决,积累个性化经验。教师要善于利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情景,灵活运用经验分享、平行指导法等策略,提升和拓展幼儿的已有经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针对性的指导。基于STEM教育理念开展幼儿园建构游戏,不仅关注幼儿的自主操作,而且强调要给予幼儿有针对性的指导,尤其是对幼儿思维方式的引导。例如,在搭建高塔时,幼儿会碰到因为积木排列方式不当导致高塔一碰就倒的问题。教师要善于观察,抓住每个问题的关键点,运用情境体验策略、平行示范策略、角色体验策略等及时给予幼儿有针对性的指导。此外,设置“问题情景”更是指导游戏深入发展的助推器。幼儿在建构过程中往往意识不到自己搭建中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发现“问题”。例如,幼儿搭的《滑梯》的时候搭得又高又漂亮可是人怎么上去呢?启发幼儿回忆自己生活经验,引导幼儿搭建楼梯。教师通过发问,引起幼儿对某一重点或难点的思考,通过师生共同讨论与探索,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从而推动幼儿游戏的成功。

教师通过“确定建构内容→链接生活经验→遴选探索材料→生成活动目标→验证提升经验→拓展新的内容”的循环式游戏环节,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不断地充实和更换材料,使材料不断满足游戏过程性发展的需要,支持幼儿意识地反思自己在建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尝试用新方法、新材料、新技巧解决问题。

3.形成工程思维,发挥反思评价功效

(1)对话中形成工程思维

工程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反复修改、测试与调整的过程。所以,幼儿在STEM活动中经历和体验失败也是十分自然、不可避免的。活动中教师应珍视孩子每一次的探究体验,给予幼儿“出错”的权利,接纳幼儿“错误”的认识。耐心观察幼儿的行为,认真倾听幼儿间的对话,察觉幼儿当下面临的困难,再通过小心地提问帮助儿童聚焦问题,促使幼儿的学习不断发展。在解决问题时,孩子们想出来的办法真实反映了他们当前的认知水平,他们需要在“失败”体验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修正已有方案。

(2)评价中培养工匠精神

游戏评价将现象与探索有机整合。STEM教育中有一个重要的步骤是“测试与改进”。教育家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建构活动中客观有效的反思及评价,不仅对幼儿建构活动内容的深入开展以及建构水平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还能促进幼儿的良好情感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幼儿园建构游戏中,教师可以设置建构作品互评环节,展示每个小组的作品,请全班幼儿一起评价各小组的作品,引导幼儿探究其中的奥妙。教师还可以设置建构游戏总结环节,在建构作品互评结束后,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总结,以帮助幼儿巩固和完善自身的建构知识,发现建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在之后的活动中加以改进。

基于STEM教育理念开展幼儿园建构游戏,不仅要求幼儿园提供丰富多样的建构材料和合适的建构时间、空间,而且要求教师密切关注幼儿,具备工程思维、技术思维、艺术思维,并将其与科学思维、数学思维联系起来,帮助幼儿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高跨学科思考的能力。教师只有准确把握STEM教育理念,并将其与幼儿园建构游戏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其最大价值。

参考文献

[1]傅帆,华爱华.幼儿在积木游戏中的数学学习研究综述[J].幼儿教育,2014(30).

[2]华爱华.教师在积木游戏中的观察与指导[J].幼儿教育,2014(13).

[3]崔鸿,朱家华,张秀红.基于项目的STEAM学习探析:核心素养的视角[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4).

猜你喜欢
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