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实施途径探究

2021-12-17 13:26吴坤
文教资料 2021年9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课程思政

吴坤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英语专业课程在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方式方法等方面取得了建设性的进展。翻译是一项跨语言和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在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高等院校是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翻译人才的主阵地。在高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中践行思政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笔译理论与实践”为例,探讨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相互契合、相互融合的实施途径,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和职业素养。

关键词:英语专业 课程思政 笔译教学

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同志再次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要求和最高标准,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在2019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提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如何将专业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形成协同效应,真正树立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教育理念,切实在教学内容、日常交往、教师行为示范等方面融入这一理念,充分挖掘各类课程中的德育元素,强化价值引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关注的核心问题。

一、“笔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特点与目标分析

“笔译理论与实践”是高校英语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课程,是为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主干课。该课程旨在通过向学生介绍基本的翻译理论、知识和技巧,结合大量的课堂与课外笔头练习、课堂讨论及讲评,强化学生英汉互译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增强翻译实践能力。该课程是一门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基础课程和技能课程,在本科专业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将中外文化交流与融合贯穿于教育中,为培养高素质的“全人”奠定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对比意识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增强思辨能力和翻译实践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和科学素养,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本功,使学生真正成为我国新时代所需要的专门人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已掌握的基本语法和词汇等知识,准确、通顺且完整地将句子、段落和篇章进行英汉互译,并对文化差异有较强的敏感性,能够较好地处理英汉互译中的实际问题,能够胜任一般性的翻译工作。本课程从翻译的一般规律和原则出发,以学生在校所学各门课程的综合知识为基础,围绕翻译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技巧、汉英两种语言的异同及翻译实例,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翻译理论和词语、句子及篇章的翻译技巧,通过反复实践培养学生英汉互译的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翻译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较强的民族团结意识、良好的道德品质、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人文和科学素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及学科基本素养。

二、“笔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思政教育现状与教学目标

在课程设计中,将德育元素融入知识点的讲解和拓展中,寻找专业教学内容和思政元素的植人点,大力推进专业课程思政改革,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在专业教学中融入德育元素的理念比较薄弱,忙于赶教学进度,重课程的知识目標和技能目标,轻素质目标,在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职业素养的培育和提高方面还有不足,未能仔细梳理教学内容并充分挖掘有效结合点;第二,结合思政元素的教学整合能力有待增强,思政方法缺乏创新。两者的整合不够及时、自然和充分,学生接受度有限,未能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某些部分未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反思,未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动力。

基于“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结合“笔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实际,该课程应实现以下思政目标:第一,引导学生以批判的眼光学习西方文化,取其所长,为我们所用;第二,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第三,引导学生辨别多元视角、对比不同文化、深入思考问题,有助于其成为具有严谨精神、探究态度、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翻译人才。

三、基于“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笔译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路径探索

每一门专业课程都有自己的学科特色和育人优势,翻译类课程也不例外。翻译是跨文化交流的工具和桥梁,涉及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的方方面面。笔译课程思政素材的选择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将“课程思政”融入该课程后,思政教育应当具备与课程目标“同向而行”又“各司其职”的教学目标(葛佳吟,2019)。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对毕业生的要求及笔译课程的教学实际,二者融合的路径探索可分为三个方向,即知识培养的目标、能力培养的目标和素质培养的目标。

(一)知识培养目标与思政目标同向而行的路径分析

在知识目标方面,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要求为: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基础知识;掌握英语语言学、文学、翻译和教育学的基本知识。与课程目标的对应指标点在于:掌握翻译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翻译技巧,为翻译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在这一层面可挖掘的思政元素,比如:古今中外学者们对翻译概念界定问题的热烈讨论;翻译作为一门学科,具有科学性的本质特点;翻译标准多样,“忠实于原文”是首要标准;翻译过程三步骤,即“理解—表达—校对”,须循序渐进。基于对翻译学科的了解,在学习翻译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同时,可引导学生遵循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尊重科学、尊重事实,培养求真务实、积极探索和创新实践的精神,提高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增强专业认同感、学术自信和爱国情怀,努力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另外,中英文化历史传统与思维方式各有不同、各有渊源,笔译质量与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关系密切。由此,可引导学生学会用发展联系的眼光和辩证思维看待问题,进行英汉语言的对比研究,培养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包容性,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二)能力培养目标与思政目标同向而行的路径分析

在能力目标方面,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要求为:具备运用专业知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辨创新的能力;具备脚踏实地、勇于开拓创新的社会实践能力。与课程目标的对应指标点在于:通过系统训练,增强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翻译能力。在这一层面可挖掘的思政元素,比如:异化法与归化法各有特点,也各有局限,异化、归化并用互补是提高笔译质量的必由之路;词语蕴含意义的对等和差异体现了两种文化价值观的共性和差异,词汇空缺现象更是文化独特性的表现;基于英汉思维和表达习惯的差异,须积极转换视角,在句法层面做好正反转换等。基于对翻译技巧方法的学习,应加强学生的实际操练,指导学生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增强实操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职业素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要做好充分准备。

(三)素质培养目标与思政目标同向而行的路径分析

在素质目标方面,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要求为: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较强的民族团结意识,良好的道德品质、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人文和科学素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及学科基本素养。与课程目标的对应指标点在于:培养文化自信,构筑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翻译人才。例如,通过以下翻译实践,探讨“译员的素质有哪些”。

1)Each patient is an individual with different needs,de-pending on his or her special illness or condition.根据他或她各自的不同疾病或情况,每个病人都是有不同需要的个体。(改译)

2)Nothing,whether a weighty matter or a small detail,was overlooked.(翻译)

3)By the age of 19 Gauss had discovered for himself andproved a remarkable theorem in number theory known as thelaw of quadratic reciprocity.高斯19岁时已经独立地发现并证明了一个数理定理——二次互反律。(改错)

句1)可改译为“每位患者病情或状况不同,需求亦不同”。句2)可翻譯为“事无巨细,无一遗漏”。句3)中"numbertheory"应翻译为“数论”。通过练习和讨论,不仅要使学生学到翻译知识和技巧,还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译者不仅应具有深厚的语言功底、广博的知识面,还应具有严谨精神、探究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

基于以上分析可知,笔译课程教学模式方法的运用、翻译素材的选择和评价体系的建立等,应考虑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符合课程思政的要求及有助于各项培养目标的实现。同时,课程思政要与课前课后的政治、思想、道德和职业教育相结合,重视课堂管理和思政环境建设,注重日常生活中思政意识的培养和自然融合,也要重视教师个人的言谈思政和价值导向。

四、结语

在笔译课程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倡导“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和创新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策略,通过探究式、合作式的活动设计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精益求精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在翻译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高校要紧紧抓住立德树人这一条生命线,深入探讨翻译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在学习好英文、掌握英语文化的同时,中国文化的学习不容忽视。(秦晓梅,2020)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树立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将思想价值的引领贯穿于主要教学环节,使思政教育切实、自然、生动地融入专业课程,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作用。

参考文献:

[1]葛佳吟.“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职英语课程有效途径探索——以商务翻译课程为例[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9(5):78-81.

[2]秦晓梅.基于课程思政的翻译专业建设与研究[J].高教学刊,2020(21):70-72.

基金项目:2019年北方民族大学一般科研项目“民族地区高校英语专业学生汉译英翻译能力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9XYSWY11)。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新时代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之探索
以BP制辩论为牵引的英语专业阅读教学模式探索
英语专业泛读课教学探究
英语专业研究式学习的探索与思考
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