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身体健康教育问题探析

2021-12-17 14:23刘春雨贾佳王瑶瑶吴鹏辉
文教资料 2021年9期
关键词:身体健康学前儿童健康中国

刘春雨 贾佳 王瑶瑶 吴鹏辉

摘要:健康教育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基础,身体健康更位于首要位置,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但在现代生活中,一些学前儿童的身体健康出现了问题,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本文聚焦学前儿童的身体健康,通过问卷调查、文献搜集、数据统计等方法,针对当下学前儿童身体健康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策略,促进学前儿童身体健康教育高质高效地发展。

关键词:学前儿童 身体健康 体育教育 健康中国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前儿童的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还关系千千万万家庭的切身利益。然而,当前学前儿童的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运动少,身体素质下降;亚健康现象低龄化……不禁令人担忧:我们培养的幼儿在身体素质方面会不会是“垮掉的一代”?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健康”一词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学前儿童——一个需要特殊保护的群体,他们的身体健康该如何保障呢?基于此,本文对学前儿童身体健康教育问题进行探析。

一、我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现状

(一)我国幼儿身体健康状况。

中国首次幼儿体质健康检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幼儿整体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和日本同年龄段幼儿相比,在身体体质方面处于较弱状况。各省之间,城乡之间,男孩与女孩之间身体健康水平存在差异,不平衡性超出预期。且越来越多的幼儿出现身体素质明显下降、体重超标等问题,一些疾病表现出低龄化的趋势。在重大流行性疾病面前,学前儿童身体健康问题更是凸显。

另外,“亚健康”的状况在幼儿群体身上有所显现,幼儿虽然不生病,却有适应不良、精力不足、不活泼等不良表现,都是幼儿身体虚弱的表现,属于亚健康状态。这些现象说明幼儿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有待提高,和幼儿一些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缺乏户外体育运动有着紧密的联系。

(二)幼儿居家运动情况。

经间卷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幼儿在家运动状况不容乐观:多数幼儿的日常是玩手机、玩平板或者玩玩具;少部分家长带着孩子看书、讲故事;很少有家长带幼儿进行室内体育活动,即使有,也是家长一时兴起,进行碎片式、间断式的运动,缺少有计划的体育锻炼。由此可见,大多数家长缺乏家庭健康教育意识。

幼儿教师在对家长进行指导时,交流沟通的内容主要是儿歌、数字等和智育相关的内容,较少提及与幼儿身体锻炼有关的内容。流行病肆虐的特殊时期,更是要提高幼儿身体的免疫力,否则不利于幼儿身体健康成长。

(三)幼儿在园体育活动现状。

健康教育的开展离不开幼儿在园的体育活动。《指南》明确指出:“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2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通过调查走访发现,河南省内只有部分幼儿园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保证在2小时以上,大部分幼儿园户外活动时间在1小時—2小时。由于场地限制、幼儿安全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幼儿园每日户外活动的时间甚至不足1小时。

调查发现,省内大多数幼儿园,无论是较为发达的地区,还是相对落后的城市或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都以滑梯、平衡木等器材为主,器械种类较少,活动场地不足,幼儿的活动受到极大的限制。仅有部分条件较好的幼儿园拥有面积较大的活动场地和丰富的活动器材,能够满足幼儿体育活动的需要。

(四)学前体育专业教师现状。

有了专业的教师,才会有专业的健康活动。通过调查走访发现,河南省内一些条件较好的幼儿园,如示范性幼儿园、收费较高的民办幼儿园会请专业体育教师授课。他们往往不是园所的固定教师,只是和园外体智能集团合作的外聘教师。每周在幼儿园上1节—2节体育课,且不断更换来园上课的外聘教师,其他户外活动时间由本班教师负责。

在走访幼儿园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幼儿对体育课热情高涨,表明幼儿对于科学有趣的体育活动有着迫切的需要。但受教师专业水平的限制,省内大多数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开展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二、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问题。

幼儿的身体健康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规律作息、适量运动、良好情绪等。如今我国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早已告别“吃不饱,睡不好”的年代,导致幼儿身体素质下降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体育锻炼不够,这是重要因素;二是幼儿不健康的饮食。我们将针对这两方面进行分析,着重分析幼儿的体育活动。

1.体育活动时间不足,幼儿运动强度不够。《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十三条明确规定:“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情况下每天不得少于2小时。”调查结果显示,河南省大部分幼儿园日常体育活动的开展不足2小时,而且天气不好时会用其他课程代替体育活动,很少有幼儿园弥补缺失的体育活动时间。此外,从保障幼儿安全的角度考虑,幼儿园大多采用强度较低的活动作为幼儿的体育活动,不能满足幼儿身体锻炼的需要。

2.体育活动形式单一,硬件设施不够完善。通过问卷我们了解到,河南省内大多数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安排过于松散且形式单一。幼儿园日常体育活动多为广播体操、体育游戏等基础性活动。由于场地不足、硬件设施不齐全等,省内只有极少数幼儿园能够开展专项体育活动,但这是幼儿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部分。目前,大部分幼儿园的软硬件设施不能满足开展科学体育课程。

3.幼儿师资力量单薄,缺少专业体育教师。幼儿园体育教师主要有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幼儿体育教师多为男性,幼儿教师多为女性,幼儿男教师稀缺,体育教师力量单薄。二是多数幼儿教师从来没有接受过专业体育教学培训,对幼儿体育活动进行指导时往往缺乏一定的针对性、科学性[1](29-31),使体育活动质量大大降低。

4.健康课程内容较少,特色体育课程不足。健康领域虽然位于幼儿园五大领域之首,但在幼儿园课程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通过横向比较五大领域,健康领域,尤其是身体健康,是所有领域最薄弱的环节,这一问题体现在教学活动上,即健康领域的教学活动较少,且健康领域与其他领域在课程方面的联系不够紧密,关于幼儿园体育健康课程的研究较少。

5.幼儿居家锻炼不足,家长缺乏运动意识。通过调查问卷我们了解到,放假期间,大部分家长没有带幼儿进行户外运动的习惯,户外活动主要是去公园、商场等。与此同时,电子产品的蓬勃发展更是填补了幼儿在家的大量时间,电子产品带来的乐趣降低了幼儿对于户外活动的兴趣和欲望。在大多数家长的观念中,孩子在园安全、吃得好、能学到东西就万事大吉,很少注意幼儿体育与身体健康之间的紧密联系。由于缺少家庭的支持与配合,在幼儿体育锻炼这一方面,“5+2=0”效应有所显现。

6.幼儿饮食不均衡,家长缺少膳食知识。幼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饮食习惯。如今,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更加注重营养,家长大多会给孩子提供营养丰富的膳食。但由于一些家长没有掌握膳食科学搭配的知识,不能很好地控制营养膳食的“度”,往往造成幼儿摄人过量的营养。与此同时,一些不健康食品,如膨化食品、甜点等,深受广大儿童的喜爱,但家长普遍缺乏改善幼儿不健康饮食习惯的意识,一味满足儿童的需要。近年来,我国幼儿身体素质下降、体重超标的现象越来越多,和幼儿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有着紧密联系。

(二)原因分析。

1.国家重视程度待提高。健康虽然位于五大领域之首,但国家层面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财政方面,近些年学前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大,但对于健康体育教育的投入相对较少,且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投资力度差距较大。调查发现,一些幼儿园存在活动场地不足、活动设施不齐全的问题,且不同地区间的幼儿园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政策出台方面,在2018年6月,我国虽然发布了《学龄期儿童(3-6岁)运动指南》(专家共识版)[2](12-17,23),但还是缺少国外那样不同年龄段的身体活动指南,在运动负荷、运动类型等方面都较完善。

2.电子产品的不良影响。随着科技的蓬勃发展,电子产品成为现代社会的“宠儿”。由于家长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幼儿,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成为孩子们乐不思蜀的“新型玩具”。网络给予孩子们无限的满足感与欢乐,外出郊游、户外运动的时间少之又少。过度使用电子产品造成的近视等问题损害幼儿的身体健康,电子产品的盛行是家庭健康教育缺失的原因之一。

3.幼儿园特色课程开发较少。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我们发现,我国大多数幼儿园都能开展日常户外运动,但是缺乏一定的创新和特色。“南有浙江安吉,北有山东利津”,这两个是我国著名的以游戏构建起来的幼儿户外活动体系[3](13-17),但是不够的。特色体育课程的开设,需要学前教育者集思广益、不断探索,我国学前教育总体上更重视保育和教育,对于特色课程的探索,需要花费更多功夫。学前教育者不仅要具备专业素质,还要具备探索和创新精神。在这一点上,我国学前教育课程创新领头人较少,众多幼儿教师缺乏这样的创新精神。

4.专业教师队伍较薄弱。调查结果显示,河南省内幼儿教师多为专科或中职学历,大多毕业于幼儿师范专科学校。以河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例,由于薪资、待遇等问题,大多数同学毕业后不愿意到幼儿园工作。高素质的幼儿教师不愿冲在一线,科学的健康教学活动从何谈起?另外,幼儿教师中只有6.7%为男性,和我国传统观念有关。在大多数人眼里,幼儿教师应该是女性,体育教师大多为男性,成为专业幼儿体育教师进园的一大障碍。在针对普通幼儿教师是否接受过专门的体育教育课程的培训调查中发现,只有16.7%的幼儿教师接受过此类培训。在高校课程的开设中,全国只有极少数高校开设了学前体育教育专业,且课程设置在全国范围内没有统一标准,差异较大,对口的毕业生少之又少[4](64-65)。

5.家庭教育意识需强化。随着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家长将幼儿健康着重落实到饮食方面,但是由于部分家长缺乏科学的膳食观,导致一些幼儿有着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更重要的是,很少有家长将健康和体育联系起来,再加上社会上重智轻体、追求升学率等观念的影响,目前家庭体育教育还没有得到社会和家长应有的重视[5](97-104)。相對于家长对孩子文化课、艺术特长等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家庭教育中体育活动的开展具有偶然性,很大程度上成为孩子文化学习中的点缀品。

三、策略及建议

(一)加快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

国家要完善学前儿童体育教育立法工作,并加快各年龄段科学的幼儿体育运动指南的出台,为全国幼儿园提供一般性、普适性的科学指导。我们可以向国外学习,出台相应的指导性文件和幼儿体育教育量化标准,以此督促各个幼儿园更好地完成健康教育中体育活动的开展。我国地域辽阔,地区间差异较大,各地可结合自身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制定出适合本地区的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发展的政策。同时,要有相应的评价和监督机制,保证政策高质量地落实。

(二)加大学前体育教育的投入。

目前,国家对于学前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大,这是一个好的趋势,在此基础上加大学前体育教育的投入比例,不仅要落实到幼儿园场地、器械等硬件建设方面,还要提高幼儿教师的薪资待遇,这样才能引进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应该注意地区、城乡之间资源的均衡配置,缩小地区、城乡之间的差距,让更多儿童享受优质的体育教育。

(三)因地制宜开发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受地区差异限制,幼儿园很难实现活动内容和硬件设备的统一。幼儿园可以结合本园情况,因地制宜开发具有地区特色的体育活动课程,以此缩小地区间的差异,最大限度地开展幼儿体育活动。我们可以学习安吉游戏和利津游戏的做法。安吉游戏更注重幼儿在游戏中的角色,发挥生成性和创造性,利津游戏的特点是传承并创新民族传统及体育游戏。学前教育领头人及幼儿教师群体要深入挖掘幼儿和本地优势,开发具有特色的体育课程。

(四)加快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

专业教师数量不足,教师培育制度不健全是学前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国家应加大师资投入力度,培养一批具有专业体育知识的人才。在我国本科大专等高等院校加快交叉学科的建设,即学前教育专业与体育教育专业合作研究,填补理论空白,并制定大纲性的指导文件,统一课程设置标准,以此扩大幼儿体育专业教师的队伍;在专科、中专等幼儿师范院校,除了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这一必修课之外,适当开设体育教育课程,增加实习、见习的次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联系。既能增强师范生对健康教育的意识,又能使他们具备一定的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的专业知识,以便工作之后可以对体育活动给予较科学的指导,一定程度上填补体育教师的空缺。

(五)转变家长观念,落实家园共育。

幼儿体育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家长观念的转变。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网络多媒体等媒介的宣传转变家长“重智育轻体育”的观念。另一方面,幼儿园与家长及时沟通与联系。现在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和家长意识到身体健康教育和体育运动的重要性,给双方一个启示:幼儿园要主动与家长建立联系,定期开设健康教育主题的知识讲座,邀请家长参与;通过入园体验幼儿体育活动、学习营养膳食知识等方式,让家长重视身体健康教育。家长要积极配合幼儿教师的指导,努力落实家庭健康教育。

(六)推进协同育人,凝聚育人合力。

在协同共育中,社会作用不可忽视,我们要意识到社会在促进幼儿健康教育发展中的优越性。例如,在社区中可以建设学前儿童体育运动公共设施,提供儿童运动场地,进行该主题的宣传,以此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视,加快幼儿体育健康的发展步伐。在“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学前儿童身体健康教育必须放在一个运动体系之中,我们要加快幼儿园、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构建,聚三方合力,协同育人,营造家庭小环境、社会大氛围,一层一层构建出“健康中国”的美好蓝图。

参考文献:

[1]欧新明.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估[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01).

[2]陈为玮,张虹雷,朱小烽,顾群.国外学龄前儿童体育健康教育实践及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19(08).

[3]王晶,刘思好,沈建洲.“安吉游戏”与“利津游戏”比较及启示[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34(01).

[4]彭佳贤,李春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特色体育课程的构建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5(18).

[5]胡恒波,霍力岩.加拿大学前儿童坚韧性品质家庭培养及启示——以安大略省为例[J].比较教育研究,2017,39(05).

猜你喜欢
身体健康学前儿童健康中国
篮球运动对健康的促进作用研究
家庭如何促进学前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创造力培养初探
小学体育课如何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
浅析学前儿童的双语教育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