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说民办本科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体制的构建

2021-12-17 14:23刘红梅
文教资料 2021年9期
关键词:学分制

摘要:民办本科高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学分制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大势所趋。本文分析了新建民办本科高校实施学分制的重要意义,指出了现行教学管理体制实施学分制存在的问题,构建了“五层次、五阶段、五自主”学分制教学管理体制,对于民办本科高校实施学分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民办本科高校 学分制 教学管理体制

党的十九大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教育部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22条举措明确指出:支持高校进一步完善学分制,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选择权。教育部“新时代高教40条”要求:办好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是本,本科教育是根。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坚持“以本为本”,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培养大批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新建民办本科院校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完成立德树人任务、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适应经济建设需要更加迫切,如何在民办本科院校中建立科学、合理、关怀的学分制教学管理体制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新建民办本科高校实施学分制的重要意义

(一)学分制实施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要求高校坚持立德树人,围绕学生忙起来、教师强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指出:支持高校进一步完善学分制,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选择权。《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指出: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坚持从严治校,依法依规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本科教学秩序。

(二)符合新建民办本科高校发展实际

民办本科院校具有独特的体制机制。民办本科院校普遍受到三方面难题的困扰。一是生源竞争激烈,二是教师队伍不稳定,三是管理机制体制不够严密和灵活。从民办本科高校存在的三个问题来看,实行学分制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因为实施学分制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学生的满意度,增强教师的获得感,优化学校的教学管理体制建设。学生自主选课、自主选教师、自主确定学习进程,选择适应自己成长的一些课程,多参加一些实践技能类训练,更好地学习、满足自己的成长需要。

高校发展要实现特色化办学、内涵式发展,学分制改革涉及学校的方方面面,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实施学分制,可以推动学校整体体制机制改革,解决原来工作中存在的不好解决的问题,更加突出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充分调动管理人员、教师的积极性。

(三)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实际

民办本科高校学生学习成绩相比普通本科高校学生略低,从专业报考和专业录取的情况来看,更趋于学习具有良好就业前景的专业,如经济类、计算机类、自动化类等,也有部分学生志愿考研,提升知识水平层次,还有部分学生志愿报考公务员、事业编等体制内工作,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通过学分制的实施,学生爱上学校,喜欢上学校,在学习上投入的精力更多,在学校的活跃度、兴奋度、舒适度都比较高,更愿意学习,白觉减少一些学习以外的活动,有效提高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现行教学管理体制实施学分制存在的问题

(一)对学分制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学年制教学管理模式整体划一,同专业、年级的同学课程一致,学的课程都是一样的,具有多年实践经验,现有教学条件和管理经验都能够满足,实行学分制之后,每一名同学的课表都不同,每一名同学都相当于一个教学班,管理难度增加,部分民办高校受经费、怕麻煩、无明显效果等因素的影响,不愿意实施学分制,对可能带来的未来发展优势认识不足。

(二)教学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许多民办本科高校举办本科教育的时间较短,教学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尤其是适应本校发展的“本校化”教学管理制度还有很大缺口,实行学分制制度建设的压力更大。

(三)课程资源建设不足

由于本科教育办学时间短,目前还在申请新的本科专业,相对而言课程建设数量不足,二级学院忙于开设课程,加上教师队伍不够稳定,增加了课程资源建设难度。

三、适应学分制教学管理体制的构建

(一)“五层次”教学管理体制机制

“五层次”教学管理体制机制是学校为学生学分制学习制定的体制机制。

第一个层次是学校的管理层面。学校出台学分制实施方案、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学分制学生管理规定、学分制收费管理规定、教师课时薪酬管理规定、学生第二课堂管理规定等。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建立学籍管理、教学运行管理、考试管理、双专业双学位管理制度,保障学生利益。

第二个层次是学院的管理层面。目前多数普通公办高校实行校院二级教学管理体制,民办本科高校实行的力度还不够,为适应学分制的需求,需要大力推进校院二级教学管理体制,减少学校层面的粗放型指令,调动二级学院的办学积极性,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一是落实学校关于学分制的系列制度,一方面积极宣传,让每一个学生、每一个老师都了解学校关于学分制的一些制度政策。二是对系层面制定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规范性、科学性、可行性的审核。三是做好学分制实施各类服务工作。四是学院制定一些院级的制度,落实学校学分制的实施办法和落实措施。

第三个层次是系层面。对于系而言,多数高校不重视系这一层面的建设,认为有了学院,系就是原来的专业教研室,没有行政职能,对于民办本科高校而言,笔者认为系层面十分重要。

第四个层次是教研室或课程组方面。每一个学院内按专业成立专业教研室,相近专业相同的专业基础课程,建立相应的课程组,打通课程界限,减少课程之间的知识重叠,提高课程建设质量。

第五个层次是教师。一是要认真研究学分、学分绩点、学费、转专业、课程修读等学分制相关政策,熟悉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二是要讲好课程,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认真落实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三是要负好教师本身的职责——传道授业解惑、研读教育学等,和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二)“五阶段”教学管理体制机制

“五阶段”教学管理体制机制是指大学生按照学分制要求和正常的教学安排,每一名同学都要完成的项目,大体分为五个阶段,这是“规定动作”。

第一个阶段是认识专业。学校可以在人学通知书中说明,可以在专业导论课程中实现,可以在人校军训之际完成,可以在网站介绍,使学生了解专业将来的培养目标、将来的职业岗位目标、课程体系等。学院应该建立相应的制度,进行规范化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使学生真正了解、认识、喜爱专业。

第二个阶段是选课或实践环节。学分制的重要标志是“学生自选”,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所有学分,如: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教学环节等,都需要学生选,如何选课或实践教学环节?学校、学院要制定导师制、选课制、教学信息管理系统使用指南、人才培养方案学习制度等,保障学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个性化需求,选定课程或实践环节。

第三个阶段是课程学习。关于课程教学,教育部提出了“两性一度”,即提升高阶性、突出创新性、增加挑战度。学校要制定考勤、课堂教学纪律、作业、考核等相关制度,切实加强学风建设,激励学生刻苦学习。

第四个阶段是实践教学训练。实践能力是大学生培养的重要内容,尤其是民办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多数是技术技能型人才,更应该提高实践教学环节质量,实践教学的学习质量关系到民办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学校要制定实践教学、教学经费投入、实验室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规章制度,学院要建立实习实训、实验教学、毕业论文设计、社会调查等实践环节的管理办法,系制定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价标准,保证学生在实践训练环节知行合一、增长才干。

第五个阶段是毕业。学生通过选修课程、选择教师,进行课程学习和实践教学训练,获得相应学分,达到毕业要求就可以申请毕业、申请学位。学校要制定学位授予管理制度、学生违纪处理制度,毕业学分统计、学分绩点、成绩单打印等相关服务办法,坚决取消“清考”制度,保证学生顺利毕业。

(三)“五自主”教学管理体制机制

“五自主”教学管理体制机制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个体原因,需要增加一些学习内容或变更学习时间,大体分为五种情况,这是“自选动作”。每一名学生个体不同,学习能力、学习特点、就业需求各有差异,在学习过程中会发生一些变化,学校相应做出管理规定,明确制度要求。

休学复学。学生因为生病、参军人伍、创业等原因,需要休学,学院应在学校学籍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制定实施细则,明确辦事流程,帮助学生完成学业。

课程替代。部分学生因为身体原因,一门或多门必修课程无法修读,如:体育课,或者理论课程学习确实存在苦难,实践能力较强,学校要制定相关的课程替代管理制度,明确课程替代的原则、方法、程序及学分绩点的计算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

课程重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学习困难,出现考试不及格情况,或者根据自身出国或者就业的需求,需要课程学分绩点达到3.0或者4.0以上,重新进行课程学习。学校要围绕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建立相应的课程重学制度,明确收费、管理、作业、考核、成绩记载等细则,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为学生成才服务,为学生的培养质量提供保障。

创新创业。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业能力是大学生培养的重要内容,学生在校期间要参加国创训练计划项目、科技创新竞赛、创业计划竞赛等,学校要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制度建设,明确创新学分获得规定、学分转换办法等,鼓励并支持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

双专业双学位。为了培养复合型人才,满足学生就业需求,加强双专业双学位修读管理,高校应制订双专业双学位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修读管理办法,明确申请条件、修读办法、成绩记载、毕业条件等,保障学有余力的同学顺利完成学业,拿到双学位或者两个专业的毕业证书。

参考文献:

[1]沈千帆,付坤,马立民,黄荟宇.“00后”大学生的群体特征及教育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2);55-56.

基金:2018年山东省本科教改项目“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推行‘学分制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M2018X191,项目主持人:刘红梅)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学分制
学分制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改革思路探析
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生到课率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高校实践育人学分制模式构建研究
学分制下的校院教学运行管理思考与实践
形式上的热闹如何变成实质上的成效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学分制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考核机制研究